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王茂新 《气象》1980,6(1):39-40
一、发展概况 所谓人工气候室,就是在人为的条件下,能够在室内再现与生物或人类有关的各种自然气象条件的实验设施。例如,在室内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温、湿、光、风、气压等气象条件,可以进行空气成分和光谱分析等实验。这样就可以使很多研究工作不受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大大缩短了研究周期。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作物天气灾害主要有风害、霜害、雹害以及夏季低温和干旱等。风、霜、雹害是由极端异常的气象现象,在短时间内就使作物受害;而夏季低温和干旱的危害,则需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这两类灾害需有不同的防御措施。防御措施按其实施的时间和作用的持续性,可分为永久措施和临时措施,或分成为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采取防御措施的途径主要有: 1.调节和缓和直接造成作物受害的气象条件;2.增强作物的抗灾能力;3.改变作物的种植时间和地理位置,避开不利的天气条件。选定防御措施应考虑的原则:1.灾害性天气出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县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系统是根据县级气象部门为农村服务的需要而建立的。系统具有各县自然情况、农事活动、病虫害、作物发育期气象条件、作物需水量、作物生育期温度指标、品种热量指标等七大功能模块,可以对农业生产各时期的气象条件进行利弊分析、灾情评估、给出对策建议等。具有可操作性,可在各气象台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林之光 《气象》1980,6(1):35-36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指的是白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不仅与贴地层的气象条件有关,而且与所附着的物体的物理属性有关。“霜冻”指的是作物生长季节里因近地层气温降低而形成的一种低温冻害现象,我国气象部门在对外进行预报、情报服务时一般以地面最低温度≤0℃作为霜冻的标准。  相似文献   

5.
唐守顺 《气象》1988,14(2):50-52
本文着眼于对冬小麦生产有显著影响的气象条件,建立了一种作物生长期间气象条件及年景评价的方法。它既可以用来对作物生长的主要阶段以至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及其利弊影响程度进行监测和评估,也可为作物气象年景的长期预报提供依据,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在晴朗静风的夜晚,近地面空气因辐射冷却而降温。在坡面上,冷空气由于重力作用而流下。这就是冷径流(吉野1961,1980)。冷害、霜害、风害等等,与冷径流及其汇集形成的冷湖都有密切的关系。小地形对冷径流和冷湖的形成影响很大。 本文试图定量地分析小地形与冷径流、冷湖形成的关系。如果确立了这种关系,就可以在缺乏气象观测资料的地方,借助于地图,来推断冷径流和冷湖的状态。进而推测出冷害、霜害等状况、对今后的防御是有用的。 1980~1981年度,我们对下列三个项目进行了研究。其一是在长野县管平盆地进行了冷径流和冷湖形成的观测;其二是在北海  相似文献   

7.
银川枸杞炭疽病发生的气象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宁夏枸杞炭疽病发生机理及发生气象条件, 2004年, 在实验室接种并置于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枸杞叶、花、青果、红果侵染的环境气象条件和指标。2004—2005年, 在枸杞大田接种并人工设置不同降水量和降水持续时间, 诱发出不同程度的炭疽病, 研究了其发生与流行的气象条件和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农业气象指标。根据宁夏主要产区1971—2000年多年气象资料, 反演了各地历年各级病害的发生程度和发生时间。结果表明:宁夏每年都有适合发生不同程度枸杞炭疽病的气象条件, 主要发生时段出现在7月上旬至9月上旬, 7月下旬至8月底70%的年份出现了适合炭疽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夏果最后3批果的采收期往往容易产生炭疽病。6月老眼果采收期, 此时气象条件不利于病菌发展。8月中、下旬的炭疽病发病率高。秋果产量低而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可能不仅是秋季热量不足, 更重要的可能是炭疽病造成的落花、落蕾使秋果形成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8.
王馥棠 《气象》1986,12(11):37-41
3.气象产量 众所周知,在影响作物产量的各种外界因素中,气象因素不仅是经常起作用的,而且是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个自然因素;它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在时间序列上是一颇不稳定的随机过程,往往能使相邻两年间的产量发生较大幅度的增减。因此,在具体模拟时,通常把经过趋势处理后的产量序列剩余项,作为受气象因素影响的产量分量,统称为产量的气象分量或气象的产量贡献,简称气象产量。实际上,在天气-产量模拟中,气象产量还包括那些偶然起作用的,以及时间演变不很稳定、且变幅较大的其它自然与非自然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也就是说,它是产量曲线中的短周期波动部分的总称。 大量研究表明,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间,作物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密切关系并不是稳定不变的。它不仅随作物的生育过程而变,也因地区和作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因时因地因作物制宜地选取关键气象因子,是  相似文献   

9.
1 引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全面监测植被生长状况提供了重要手段,NOAA/AVHRR是应用最广泛的遥感资料来源之一,它以植被指数(Ⅵ)表示植被生长状况。植被指数大小反映了植被条件的优劣,它在植被遥感方面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气象条件不同,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作物生长状况都有差别,特别是气象条件异常时造成灾害,会严重破坏作物的生长发育,这时可以通过Ⅵ的大小监测作物的受害程度。  相似文献   

10.
自动气象观测与人工观测气温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陕西省96个气象站2004--2007年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的气温资料,分析陕西全省和不同自然区人工与自动观测气温的差异及引起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比人工观测的日平均气温平均偏高0.03℃,标准差为0.26℃。78.6%的样本月平均气温对比差值在0.2℃之内,在不同自然区自动与人工观测气温对比差值在0.2。c之间的百分率基本相同。气温对比差值的日、月变化规律明显,自动与人工观测时间不同步对定时值有一定影响。但对气候分析没有影响,自动观测仪器性能不稳定会造成较大的数据偏差。  相似文献   

11.
1999年玉米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秋粮作物约占全省粮食面积的43% ,而玉米是甘肃秋粮主要粮食作物 ,播种面积将近 80 0万亩 ,约占秋粮的 36 %。 1 999年甘肃省玉米产量大丰收 ,全生育期 1 34~1 5 9d ,≥ 0℃的积温 2 5 99℃~ 31 1 4℃ ,除天水、武威比去年偏少 1 5 1℃、36℃外 ,省内其余地方偏多 4~ 1 5 5℃ ;降水总量除武威等地比去年偏多 2 7.3%外 ,省内大多数地方偏少2 0 %左右 ;日照总时数比常年偏少 4~ 1 2 5h。整个玉米生长发育期间农业气象条件利多弊少。1 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1 .1 玉米播种至抽雄前后 ,降水适时 ,温度适宜 ,耕作层墒情好 ,个体发育健…  相似文献   

12.
盛绍学 《气象》1987,13(8):54-54
在自然条件下,土壤水分主要受环境条件制约。为探索作物耕作层(0—30cm土层)内土壤有效水分含量的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对土壤有效含水量与气温、降水量、日照以及空气湿度等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 1.土壤有效含水量与气温及降水的关系 自然条件下降水是土壤水分的最主要的来源,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作物的经济产量与作物的长势密切相关,而作物的长势又直接体现在生物产量上。生物产量又决定于气象条件,在适宜的气象条件下作物的生物产量高,在恶劣的气象条件下作物的生物产量低。基于此,可以通过气象条件的优劣来实现对作物生物产量的动态评估,从而实现对作物经济产量的动态分析能力。为此,我们自2004年8月15日起以梅河口市气象局为试点进行了水稻生物量的动态观测,并通过观测数据建立了水稻生物量气象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4.
人类生物气象学是探索自然和人工环境下人类生活相适应的一门科学,并且通过研究气候及气象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和分析不同季节气候下发生的多发病,不同气候、气象条件对疾病过程的影响,疾病在不同气候地区的分布有着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蒸腾速率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找到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程度,通过对L1-6200便携式作物生理测定仪在不同土壤水分处理下的蒸腾速率观测值与气象条件计算得出的理论值进行比较,确定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蒸腾速率修正系数.分析发现:①在不同的土壤含水量下,未考虑修正系数的情况时,土壤含水量越小,理论计算误差越大;土壤含水量越大,理论计算误差越小.②土壤含水量小时蒸腾速率计算值的修正系数大,而土壤含水量偏大时修正系数小.③考虑修正系数后,计算误差显著减小,除了土壤含水量为14.89%稍有偏差外,其它土壤含水量状态下的理论计算值非常接近实际观测值.同时验证了不同土壤水分下的修正系数足显著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气象要素的逐日玉米产量气象影响指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1—2020年5—9月气象数据与玉米产量数据,通过改进逐日降水适宜度并构建逐日气候适宜度模型,建立基于相似年逐日气象要素的作物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序列,利用气象产量与气候适宜指数建立模型,设计逐日作物产量气象影响指数以表征气象条件对作物的影响程度,基于该指数构建东北地区玉米逐日产量预报模型并分析其逐日预报准确率,用以表明该指数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利用3个相似年预报结果加权集成综合相似年逐日作物产量气象影响指数可提高逐日预报准确率,黑龙江年尺度逐日预报准确率年际间波动小于东北其他地区。综合相似年月尺度下,随着玉米发育期的推进和实时气象数据的引入,月尺度平均预报准确率逐渐提高。东北地区玉米产量8月31日的日尺度预报准确率普遍高于7月31日;辽宁日尺度预报差异较大,但随着玉米发育期推进逐日预报产量和实际产量接近,准确率也提高。基于气象要素构建的逐日作物产量影响指数和同期气象影响指数可以定量评估不同时段气象条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农业气象业务定量化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解冻速率对作物霜冻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人工霜箱研究霜冻危害.霜箱温度控制在-1—1℃,分别模拟解冻速率为0.3℃/10min和1.6℃/10min时的辐射霜夜缓慢降温过程.结果表明霜冻危害程度受作物种类、冻结温度、结冰进程和解冻速率的影响。在某些条件下,缓慢解冻可能使受冻组织恢复,但在另一些条件下则不能.对于不同耐霜性的作物,防霜的着眼点应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8.
(一)霜之生成及霜害霜生成时,温度必在冰点以下。在春初作物之嫩芽初放或秋末瓜果将熟时,一遇冰点以下之温度,即易萎折,虽无霜生成,其所生之害亦不稍减。故当春初秋末时,如温度低降至能损及作物,即不见霜,亦称为霜。当温度在零度以下,-2℃以上时,仅能捐及作物之新芽,称为轻霜;如温度在-2℃以下,则并坚老之枝叶亦能摧毀之,故称为杀霜。吾人所论之霜害,仅限于在植物生长期中者,即春初之晚霜及秋末之早霜。此时霜发现之次数虽不多,但与农业之关系甚大。如以天气状况为标准,则霜可分为二大类:  相似文献   

19.
在作物品种、地段以及耕作方法、栽培技术均相同的情况下,对不同施肥气象条件下作物干物质的积累进行分析,总结出各作物适宜施肥气象条件。并通过分级组合法建立了预报方程,通过回报及试报检验,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霜的定义为: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者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由定义可知,霜形成时,贴地(或近地面物体表面)层空气的温度必须低于0℃。但是,由于下垫面的不均一性,不同的下垫面夜问冷却程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在深秋或早春,雨后天晴,土壤湿度大,受冷平流和夜间辐射冷却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