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通过对青海省海北地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初步分析,利用土壤水分基本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了可能影响土壤水分变化的因子筛选,分析了青海省海北地区土壤水分含量的年际及季节内的变化,并建立了该地区春季解冻时土壤水分预测模式、土壤解冻后-5月下旬土壤水分预测模式、夏季土壤水分预测模式,经业务应用检验,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利用甘肃西峰气象资料、牧草生长发育资料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根据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综合考虑了草地土壤水分的主要收支项,并对水分平衡中入渗分量的估算作了改进,建立了草地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土壤水分预测,其标准误差仅0.36cm。  相似文献   

3.
过去称重法观测土壤水分的方法,因其操作繁琐、无法快速取得测量数据而影响到高时空密度的测量。现在土壤水分自动测量设备将在各台站安装使用,这类新型土壤水分观测仪器能对土壤水分进行自动连接测量,即时获取土壤水分数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3年旱塬冬小麦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分析了旱塬麦田土壤水分年际动态和垂直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冬小麦耗水量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用遥感监测土壤水分数据和实测数据或相近年代相同物候期实测数据相对比,0~10cm深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精度一般都超过80%,有的超过90%,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等级图与土壤水分垂直分布规律相吻合,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模型与服务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科小麦分层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综合考虑农田土壤水分的主要收支项,加以适当处理,建立了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模型,模拟了地处半干旱地区的甘肃西峰地区1981-1985年冬小麦全生育期农田分层土壤水分的逐日变化,与实测值相比较,模式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天山北坡牧草生长季节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牧业气象试验站多年土壤水分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夏季土壤水分比较丰富,其随深度分布呈降水型;春季土壤水分含量最少,秋季次之,其随深度分布呈蒸发、降水型。旬土壤水分含量在牧草生长期呈两峰三谷型。  相似文献   

8.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地了解土壤水分,在农业生产上有着突出重要的意义。由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较大,而目前的土壤水分观测网点稀疏且观测周期较长,代表性较差,已不能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随着遥感技术的普及深入,利用极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的方法已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和业务使用部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平衡的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出发,综合考虑了农田水分的主要收支项,特别是对水分渗漏量估算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建立了旱地农田土壤水分的动态模型。运用地处半干旱气候区的甘肃天水和陕西经阳气象站气象资料和非灌溉作物地土壤水分观测资料摸拟了农田土壤水分的逐旬变化,其结果比较理想地描述了实际农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依据在合阳县小麦田三个年度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对渭北东部旱地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及农田水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总耗水量中,其中土壤供水占30%以上,降水量不足30%。就目前生产水平,土壤水分经小麦消耗后,土壤中有30%左右有效水未被利用。文中提出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黑龙江省3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近20年的土壤水分常数与土壤重量含水率农田实测资料,以土壤有效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率为指标,初步分析了农田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中国西南喀斯特区域内该区域内全部31个农业气候站点1991~2013年50cm层土壤湿度(体积含水量)旬资料,应用线性趋势分析、EOF空间分解方法,详细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认识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湿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层土壤湿度多年平均的空间大小及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2)1991~2013年季节平均中,中层秋季的土壤湿度整体最高,夏季土壤湿度的低值区范围最大,反映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的独特性。(3)中层土壤湿度年际变化有明显的“南升北降”空间分布特征,相应线性趋势分析和EOF的结果也同样印证了这一主要特征。(4)50cm的年际变化较稳定且波动趋势较小;整体的土壤湿度以夏、秋季最高,春、冬季较低。   相似文献   

13.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监测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土壤水分的自动监测。通过对天津新建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检验过程进行介绍,分析了自动观测数据的到报率和土壤常数的测定,并对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两个实例分析了对比检验的方法,确定了能够业务化运行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分析了站点未通过检验的原因,并对重新进行业务化检验的站点和日常维护提出了建议,介绍的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业务化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东部旱作区土壤水库贮水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肃东部旱作区14个测站1989~1992年0~2m土壤水分实测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循环系统出发,探讨了旱作区不同气候类型土壤水库的贮水能力及其运行规律,给出不同农业干旱程度的贮水标准和贮水量亏缺额,为土壤水库潜力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来宾县春玉米观测地段土壤水分变化模型,分析作物地段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可为农业气象服务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16.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土壤水分模式-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理预报模型。研究表明, 本模型较农业气象模型中一般用气候平均作为环境背景场的方法其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 并提供覆盖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区域土壤水分定量预报和灌溉管理服务, 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农业旱涝指标及在江淮地区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提出了一个可业务应用的农业旱涝监测预警气象指标———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 用作物需水量取代参考作物蒸散量, 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 具有农业意义。为方便农业气象业务应用, 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的简化方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 用气温资料对简化式进行校准, 将误差减小到可满足应用要求; 通过求算不同区域农田作物系数的加权平均值, 得到宏观农田作物需水量, 并确定了该指标分区域的旬旱涝等级标准。该指标用于旱涝监测, 与土壤墒情的定性符合率为80%~90%, 定量符合率为60%~70%, 在旬时间尺度比土壤墒情指标更符合旱涝实况; 用于下一旬旱涝预警, 尽管受到中期降水量预报准确度影响, 但由于含有前期旱涝实况信息, 预警趋势大体正确, 提高了旱涝预警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考虑植被的热惯量法反演土壤湿度的一次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NOAA/AVHRR通道1、通道2和通道4资料计算表观热惯量和植被指数,并结合农业气象试验站观测的土壤湿度,分别建立了传统的和考虑植被指数的表观热惯量估算实验区域土壤湿度的方程。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classification of raindays and drydays incorporating soil moisture status. This is of particular value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and also allows the adoption of a low rainfall threshold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aindays and drydays. This is important since, as indicated in the paper, small falls may be important and yet in the tropics,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a high threshold is often adopted to take account of the high evaporative demand of the atmosphere. Soil moisture is expressed as a percentage of available soil moisture storage capacity (SMSC) and conditions are described as deficit, limiting, adequate, and surplus, if soil moisture levels are 0–29%, 30–59%, 60–100% and > 100% of SMSC respectively. Combining this with rainday and dryday occurrence, three types of drydays and four types of raindays are identified. This rain-soil moisture index classification more nearly approaches a universal definition suitable for different tropical regions than previous ones.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is illustrated with data from Sierra Leone, using a simple water balance model to estimate soil moisture.With 7 Figures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升省级自动土壤墒情观测管理能力,开发了C/S结构土壤墒情监测管理系统,实现了对不同厂家3种类型的土壤墒情观测设备数据的统一收集、处理和入库管理业务。系统具有数据质量控制、监控预警以及数据应用等功能,基层台站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局域网或因特网实时了解和分析当地及全省土壤墒情变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可靠的服务信息。通过业务试用,系统运行稳定,可显著提高土壤墒情观测数据质量和设备技术保障水平,具有广阔的推广空间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