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淮北矿区地处华东腹地,其采区地震勘探虽具有良好的激发条件及较高的煤层反射波能量,但因地质构造复杂、煤层数多、深层反射信噪比低、新生界地层厚度大及地面障碍物遍布等原因,致使三维地震勘探困难较大。通过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及岩性勘探,综合利用波阻抗反演、叠前时间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等新技术手段,在淮北矿区成功地进行了煤层厚度预测、岩浆岩侵蚀带预测及小断层对比等,为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及枯竭矿山接续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根据淮北矿区10多年来三维地震勘探的实践经验,指出了采区勘探中依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阿舍勒矿集区深部地质结构,提取深部找矿信息,2019年开展了该矿区二维地震反射采集与攻关试验。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与原始资料品质一般,处理中突出了精细静校正、多域叠前噪音衰减、多次速度分析、叠后、叠前时间偏移等技术。实践表明,层析静校正与全局寻优剩余静校正结合,能解决地形复杂区低信噪比资料静校正问题;采用叠加均方根速度构建初始偏移速度场,进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和绕射点的归位,较好地刻画深部地层结构、区域大断裂、岩浆通道、局部隐伏岩体等,为矿区深部找矿靶区优选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4.
根据中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今后应重点关注及开展研究的几个问题.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首先要提高地震勘探反射波的频率,其次可考虑激发和利用低速波.采用小网格采集技术有利于小构造识别,使用该技术要考虑:一是目标地质体的大小尺度,二是针对倾斜层的最高无混叠频率,三是横向分辨率.利用多次覆盖技术提高地震波信噪比,针对地层倾角大、构造复杂地区,应使用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为提高矿藏及其构造的精细刻画与描述,改善成像质量,应加强开展单点地震勘探高密度采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6.
2006年10月中旬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这次年会对几十个地球物理学术理论与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中一些地震勘探新技术,值得从事煤炭地震勘探的同行们借鉴,如饱和激发、山地高精度定位、精细表层调查等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振幅补偿、叠前时间偏移、层析静校正等资料处理技术,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解释技术以及基于CMP理论的横向分辨率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8.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共炮点道集上,采用Kirchhoff积分法,提取所有深度点上延拓波场的成像值,并对所有的炮集记录按地面点相重合的叠加原则进行叠加,形成共反射点道集叠加。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的关键是做好预处理、叠前去噪、静校正、叠前数据的动校正切除、建立准确的叠前时间偏移速度场、地震数据的镶边等步骤。根据煤田地震勘探资料的特点,结合实例探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应用到煤田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构造复杂地区煤层的成像效果,提高煤田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10.
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并行计算机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在本文中从地震资料并行处理的工业需求,地震资料自身的特点和现代地震数据处理对高性能计算机的要求出发,简述了为什么要用并行机进行大规模并行处理的原因。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两种并行机(IBM SP2和Intel Paragon)的体系结构,给出了并行机硬件的发展现状。作者在文中还着重对前苏联以及我国近几年引进的国外地震处理系统的并行功能和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并结合课题研究,提出了地震资料并行处理的一个发展方向-基于微机群的地震资料交互、并行处理系统。最后,作者对发展并行计算机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莺歌海盆地地层各向异性多波地震判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中国在海上采集到的多波地震资料:PZ分量(P波)时间偏移剖面、X分量(P-SV波)时间偏移剖面和Y分量(P-SH波)时间偏移剖面,对莺歌海盆地3个构造(A构造、B构造、C构造)和D砂体的地下岩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研究,Y分量(P-SH波)、X分量(P-SV波)的旅行时间闭合差、准各向异性系数和泊松比结果表明A构造、B构造、C构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且A构造的各向异性最强.实践证明,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多波地震资料用于地下岩石介质各向异性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14.
复杂区域科学:21世纪的区域科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简要回顾了区域科学的发展里程并着重指出,今天越来越多的学者逐渐放弃传统的理念,将区域作为一个开放、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对待。区域科学的研究趋势逐渐由静态的、均衡的范式向动态演化的范式转变,开始应用复杂科学(scienc esofcomplexity)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区域问题及其时空演化的内在规律,从而形成复杂区域科学研究阶段。介绍了有关复杂性及复杂科学的一些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复杂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地球物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简要回顾了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指出 2 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在此期间实施的一系列大型的全球性的研究计划深化了人类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提供了有关资源、能源、灾害和环境的形成、分布与发展的深层过程和空间信息 ,扩大了人类对地球整体研究的视野 ,激励了对空间和地球 (包括大陆和海洋 )以及生态环境之间耦合的研究 ,并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了 2 1世纪地球物理学的发展 ,认为 2 1世纪的地球物理学必将担负起地球科学中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的先导角色。在深化对地球本体和日地空间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 ,量化地球内部各圈的耦合和深部物质状态及物质组成的错综组构 ,解决水、资源、环境 (包括空间资源环境 )等问题中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和21世纪的发展前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2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关键性的百年里实施了一系列大型且具全球性的研究计划。 2 1世纪必将在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和解决水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和环境 (包括空间环境 )方面继续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只有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不同圈层的耦合及其深部动力过程才能深入探索地球系统的发展。为此 ,文中讨论三方面的问题 :(1)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进程及其战略意义 ;(2 )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领域主要的重大成就 ;(3) 2 1世纪上、中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和导向。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学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矛盾的重要学科之一。在21世纪,从圈层角度研究土壤圈物质的组成、性质及能量循环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影响是土壤学发展的总趋势,其中全球土壤变化是土壤学研究的战略重点,数字化与信息化是土壤学发展的驱动力,土壤质量与环境是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是土壤学的重要任务,研究资源节约型高效持续农业是土壤学的历史使命,加强土壤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土壤学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中,计算机工作站及应用软件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寻找和开发新的油气藏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由Geoquest公司研制的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作为石油勘探开发的一体化软件,早已为广大科研人员所使用。大港油田公司研究中心自九十年代起就开始使用其软件。几年来,软件对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软件功能和效率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针对地震资料解释系统只能在单机工作站上运行的问题,提出了将新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系统中的方案。通过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而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计算机及应用软件使用效率的需求,还提出了计算机可视化的新概念——可视区域网络技术,并对可视区域网络技术的功能、优点和实施方法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地球科学视野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代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科学发展战略的角度 ,讨论了新技术、新方法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新世纪的地球科学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即观测范围的扩大与观测能力的增强 ,多学科观测的海量数据的积累与地球观测系统的整合 ,不断增强的挑战非线性复杂地球系统中的预测问题的能力。特别是 ,作为地球观测系统的整合的“数字地球”和作为地球过程的模拟工具的高效并行计算 ,将在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角度 ,文中特别指出 ,只有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人对新技术、新方法有正确的理解 ,并具有创新性的思维 ,新技术、新方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