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立新  黄鸣 《东北测绘》1998,21(3):16-18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缓冲区生成分点、线、面三种,其中线状目标缓部眍生成是关键和基础。本文将线状目标缓冲区的生成分为每个线状目标缓冲欧 独立生成过程和所有线状目标缓冲工多边形重桑合并过程两个阶段,并分别给同了相应的矢量算法 。  相似文献   

2.
缓冲区生成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结臣  陈焱明  李丽 《测绘科学》2009,34(5):67-69,222
缓冲区分析是GIS的核心空间分析功能之一,缓冲区生成在GIS软件开发中亦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对缓冲区生成的研究主要着重于平面坐标系下点、线、面及复合目标缓冲区的生成方法。本文从生成算法、应用需求、实现技术等角度探讨了缓冲区生成的基本问题与目前的研究现状,从算法特点、性能、适用性等方面评述了近年来提出的算法,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难点,在此基础上对缓冲区生成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认为以下内容是缓冲区生成研究方面有待加强的方向:面向海量空间数据和网络应用的高性能缓冲区生成算法研究;基于地球椭球体表面、基于网络距离等非平面空间参考系下的缓冲区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缓冲区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凸角圆弧算法对单一目标缓冲区生成进行改进,解决了自相交和尖锐角的问题。对于含有内环的多目标缓冲生成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给出方便、实用的多目标缓冲区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4.
一种有效的线状缓冲区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本文对线状缓冲区算法做了进一步改进,提出一种基于轴线转折点旋转生成线状缓冲区的算法,简化了线状目标缓冲区边界的生成过程,较好地解决了双线的等宽性.最后用实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GIS中矢量生成线目标缓冲区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凸角圆弧法的思想,总结了矢量生成线目标缓冲区的几个核心问题如自相交多边形、缓冲区边界失真、不对称缓冲区的建立以及轴线自相交等,提出了针对不对称缓冲区两端的处理方法以及失真校正的一些相关算法。论述了利用该方法矢量生成线目标缓冲区的主要步骤。  相似文献   

6.
缓冲曲线和边约束三角网辅助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已有的缓冲区生成算法后,提出缓冲曲线和边约束三角网辅助的矢理缓冲区生成算法。算法分两步,第一步生成作者提出的缓冲曲线,第二步将缓冲曲线切割组合的缓冲区。算法通过缓冲曲线切割在理论减少了参与切割的线段数目,将不可能成为缓冲区边界的线段在一开始就剔除;在第二步中,算法通过边约束三角网和环绕系数的传递将线段切割重组的过程优化,不相交的线段之间免去比较判断,从而为生成缓冲区一个快速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编码技术和栅格叠置思想的缓冲区生成算法,其基本思路为:用一个宽度等于缓冲距离的“刷子”沿缓冲目标进行跟踪标描,标记穿越栅格并进行动态叠置,得到栅格形式的缓冲区,然后进行结果矢量化。以线状目标集为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计算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较为实用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8.
GIS中缓冲区分析后的误差估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缓冲区操作是GIS空间分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GIS中的点、线、面存在定位误差,导致了以此为依据的缓冲区域也存在相应的定位不确定性。根据误差的基本特性,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导出了因点、线、面的定位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缓冲区域的不确定面积估计,并给出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生成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可分为影响度只呈单一距离关系的静态缓冲区和影响度随距离变化而呈不同强度的扩散或衰减的动态缓冲区。本文通过对现有动态缓冲区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局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场论的观点为指导,打破了传统缓冲区在进行重叠合并时简单地采用影响度小的服从影响度大的方法,而是按照场强叠加的原理,将各个影响度进行叠加来生成动态缓冲区。论文按照实际需要,提出了两种新的动态缓冲区模型,给出基于场强积分原理的动态缓冲区影响度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的生成,并成功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基于网络距离的缓冲区及其生成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宏星 《测绘工程》2003,12(1):26-27
提出基于网络距离缓冲区的概念,并实现了相应算法。对于GIS的开发及应用,特别是对于城市GIS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本文讨论了GIS缓冲区建立中的双线问题,为解决双线问题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途径。首先,介绍了平行双线基本算法,然后在重点分析了算法中所存在的异常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失真和自相相交两种异常问题制订了合理地解决方案,最后编程测试其效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刘远刚 《东北测绘》2007,30(6):82-83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重要的空间分析功能之一。本文讨论了GIS缓冲区建立中的双线问题,为解决双线问题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途径。首先,介绍了平行双线基本算法,然后在重点分析了算法中所存在的异常情况的基础上,分别对失真和自相相交两种异常问题制订了合理地解决方案,最后编程测试其效果,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我国GIS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在社会需求的拉动下,GIS应用早已突破其专业领域,因之而推动了非GIS专业GIS教育的快速发展。作者在分析比较GIS专业与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科背景差别等问题的基础上,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教学中教师要求、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对非GIS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结合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国土资源局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具体建设项目,阐述了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建立的重要性,介绍了一种建立地籍信息系统数据库的方法,并对其中一些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GIS技术为指导,结合我国重大水利工程三峡库区滑坡地质灾害的特点,选取三峡库区秭归县窑湾溪区域作为研究区,以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为主要手段,对该区域的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应用研究。这种方法框架对于滑坡灾害频仍的我国其他地区滑坡灾害应用研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XML和CORBA的网络虚拟GIS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虚拟GIS是随着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在传统多维GIS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GIS系统。虚拟GIS在扩展GIS应用领域的同时,也给GIS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根据当前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在网络信息表达技术和网络平台技术的最新发展,来设计面向Web的网络虚拟GIS。结合XML技术来解决网络虚拟GIS中多种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表达和传输,结合CORBA技术来设计网络虚拟GIS的网络结构。通过与这些新技术的结合,为开发有着丰富功能,完全开放的网络虚拟GIS建立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单点到多点的配送中,一般的路径选择算法通常仅把"时间最短"作为约束条件来进行路径选择,这通常会导致参与配送点的数量过多。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算法,提出了基于模糊数学理论,以"参与配送点最少"为约束条件并同时考虑配送时间的"模糊权衡算法"。实验表明,模糊权衡算法可以在时间耗费和参与点的数量之间达到一个相对较优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做了简单的概述,在此基础上介绍了GIS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及应用现状,并就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矢量缓冲区不确定性传播的置信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士员  江南 《遥感学报》2004,8(4):289-294
提出用缓冲区整体置信带对GIS中矢量缓冲区进行可靠性评定的方法 ,分别研究了点状和线状目标缓冲区整体置信带的情况。提出用一类似相对误差的量K值来对缓冲区整体置信带进行定量分析 ,并推导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最后的算例和分析部分重点考察对线段缓冲区K值产生影响的各因子 ,并得出直线端点误差和置信水平是影响缓冲区不确定性传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GIS在统计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很多行业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在统计行业中的应用却相对滞后。本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统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作了简要分析,给出了建立统计G IS的技术方案和统计G IS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