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海岛礁及周边包括海浪、潮汐、潮流、温度等在内的复杂环境要素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海洋复杂要素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海洋高动态的面向可细分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能够有效地对高动态及交互性较强的对象进行建模。以舟山群岛附近海域为例,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环境进行了动态三维建模,并在Geoglobe等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模型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环境建模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对海岛礁及周边的复杂地形环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岛礁区域复杂地形要素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海岛礁及周边复杂地形海陆一体化三维建模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地形进行建模。以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海岛及周边地形作为实验数据,对海岛礁及周边复杂地形进行了海陆一体化三维建模,并在GeoGlobe等平台上进行了验证。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海岛礁及周边区域海陆一体化三维建模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海岛礁地形测量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无人机海岛礁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无人机获取大量海岛礁航空摄影图像,并基于三维重建原理,构建海岛礁的三维模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量范围大、成本低廉、操作便捷等优点。本文同时探讨了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技术原理,设计了海岛礁测量中无人机的作业流程,并实际应用于海岛礁的航空摄影测量,对构建的三维模型质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4.
针对海岛空间信息的特点,分析了传统管理手段的缺陷,提出了利用多维动态GIS技术解决海岛及其周边海域三维特性和数据多源、多尺度、多时相以及海岛的历史变迁问题,并探讨了应用的关键技术,为海岛综合管理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海岛管理的可视化、信息化、高效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彩色遥感影像色彩保持直接线性增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适用于全色遥感影像的线性增强技术直接应用到海岛礁彩色遥感影像增强处理中,实现了一种高速地具有色彩保持特性的海岛礁彩色遥感影像增强方法。将其与传统直方图方法、基于直方图的色调不变增强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有效改善了海岛礁彩色遥感影像视觉质量,还保持了海岛礁彩色遥感影像的色彩信息。此方法处理的海岛礁彩色遥感影像具有视觉效果好、色彩鲜明等特点,更有利于其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6.
李东升  黄腾  刘为东  陈冬 《现代测绘》2011,34(4):3-4,21
本文简要介绍了GPS RTK技术在海岛(礁)测量中的基本原理,根据海岛(礁)地形的特点,探讨并实践GPS RTK测量海岛(礁)地形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同时利用高精度全站仪对GPS RTK的测量精度进行评定,证明GPS RTK精度能够满足海岛(礁)地形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海岛(礁)地形测绘面临的困难,应用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提取了海岛(礁)数字高程模型及海岛岸线。介绍了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流程,利用厦门地区的ERS-1/2串联飞行的雷达数据,进行了相关实验,提取了某海岛的数字高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相干图的海岛岸线自动提取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InSAR技术生成的相干图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边缘检测等处理,自动获取海岛岸线信息。实验证明InSAR技术是进行不易/不宜到达的海岛(礁)地形测绘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三维场景建模速度效率低、计算程度复杂等问题,本文利用铁路空间数据的线性分布特征设计了基于线性参照技术的铁路三维场景建模方法。首先,对铁路三维场景中的实体对象进行了抽象简化;然后,对设备设施模型属性表和事件表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动态分段技术和几何约束法进行铁路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工作。实验表明:利用线性参照技术进行铁路三维场景快速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三维场景构建效率,能够较好地支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统一表达,在铁路三维地理场景的快速构建和分析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海水的温度是海洋物理性质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随着对地球研究的逐步深入,数字地球的建模范围也从陆地向海洋延伸,从静态向动态建模发展。由于海洋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对海洋温度场的三维建模尤其是动态三维建模尤为困难。本文分析了海洋温度场数据获取的方法,并从动态温度场数据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基于三棱柱11剖分法的海洋温度场动态三维建模方法,提取对象中的等温面作为特征对三维温度场进行建模和表达。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高效地对动态三维温度场进行建模和表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战略地位的提升,精准、有效、及时获取海岛礁外业测量数据尤为重要,但海岛礁测量外业工作条件恶劣,登岛困难、补给有限,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基于此,就当前大比例尺海岛礁外业测量特点,结合海岛礁测量工程实践,从陆海基准构建、水深地形数据获取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海岸线以上、以下区域及采用不用数据获取模式时需要注意的外业质量控制要点,避免重复登岛,提高效率,为海岛礁测量外业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凸凹纹理映射和基于Perlin噪声有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海浪多尺度模型,实现了海浪的动态三维表示;基于海陆动态交互实现了海岛在海浪动态变化影响下的动态三维模型。并以舟山群岛地区海岛地形和海浪数据为例,在GeoGlobe等平台上进行试验,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海岛在海浪影响下的动态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曾鸣  沈鸿春 《测绘通报》2012,(Z1):462-465,490
阐述海岛(礁)典型要素判绘信息字典的基本思想,通过示例介绍判绘信息字典的结构成及相关应用。对海岛(礁)典型要素进行分类方法研究、相关信息汇总规范、判读规律总结,为海岛(礁)典型要素快速准确判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岛(礁)DEM成果质量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机交互质量检验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海岛(礁)DEM成果质量检验问题的3个关键技术。首先,提出了目录组织模型用于质量检验的自动化检查方法,该模型支持对各个单位汇交的成果数据组织、数据命名和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检查,实现了对空间参照系、逻辑一致性等质量元素较为全面的检查,提高了大规模批量海岛(礁)DEM成果的检验效率;其次,提出了桩点法统计高程中误差,以取代外业现场打点检查DEM高程精度的检测方法,解决了海岛(礁)无法布设足够外业检查点的技术难题;最后,开发了质量等级评定工具,实现了DEM成果质量检验评价结果的电子化统一管理。通过对3000多幅海岛(礁)DEM成果质量检验的工作证实,该技术提升了质量检验能力和效率,保证了测绘成果检验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凸凹纹理映射和基于Perlin噪声有机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海浪多尺度模型,实现了海浪的动态三维表示;基于海陆动态交互实现了海岛在海浪动态变化影响下的动态三维模型。作者以舟山群岛地区海岛地形和海浪数据为例,在GeoGlobe平台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海岛在海浪影响下的动态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5.
点云数据自动化应用时,尤其是三维自动化建模过程中,传统的点云自动化处理技术难以实现。点云自动化建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对象识别、点云处理、参数化建模等多个领域。本文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针对不同的项目和应用方向对三维模型成果的不同需求,对现阶段各个行业和方向的三维模型成果及构建方法进行了汇总和分析,进一步提出了3种三维激光点云自动化建模的新思路和可行性分析,并分析了自动化建模思路的优势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海岛礁地理信息变化检测可用于普查海岛礁地理信息变化,从而为海岛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及国防建设等提供参考。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随机场的海岛礁地理信息自动变化检测方法,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和马尔科夫随机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变化区域。并以西沙赵述岛为实验区域进行方法验证。实验证明这一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海岛礁地理信息发生变化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远海岛(礁)区域高程基准转换的方法。选择平均海面作为远海岛礁地形测绘的高程基准,利用DTU10全球卫星测高平均海面模型,统一模型的参考基准,基于多项式拟合模型,实现了大地高与当地平均海面高的转换。对远离大陆的岛屿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说明在远离大陆的岛(礁)区域应用卫星测高模型进行高程基准的转换,满足中小比例尺远海岛(礁)地形测量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大学图书馆点云数据及航摄相片,本文采用3ds Max与Smart 3D两种方法构建三维模型。一方面,采取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建模,将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导入3ds Max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另一方面,使用半自动人工方式建模,采用Smart 3D软件,将航摄像片数据经过空三加密、自动建模、贴图等操作后对建筑实体建模。从建模效率、模型美观性、建模精度、适用对象等方面比较了两种建模方式的特点与区别。结果表明,3ds Max更加适用于规则体、高精度建模,同时建模的效率相对较低;Smart 3D建模效率高,更加适用于大场景范围的快速建模。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不同需求背景下建模方法的选取,为研究、工程及试验提供了三维建模方法选择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面向离岸海岛实景三维需求与技术挑战,以珠海市庙湾岛为观测对象,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扫描的方式进行离岸海岛的实景三维数据获取。详细介绍了无人机任务规划、地面控制与实景三维数据处理工作,以及基于无参数布料模拟滤波的DEM生成,最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数据的绝对精度。结果表明,获取的正射、倾斜影像总中误差分别为14.72、6.60 cm;点云、DSM、DEM高程中误差分别为3.10、6.20、7.11 cm,满足离岸海岛实景三维展示与调查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三维全要素建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研究问题。以0.2 m分辨率航空影像、1:500 DEM数据和地形图等为数据源,通过深入研究全要素模型与地形场景套合、建筑物模型房高修正、场景动态优化、全要素模型数据更新、三维全要素建模与集成等关键技术,进而利用3DMAX进行三维全要素建模,并基于TerraExplorer Pro开展三维地形场景模型与建筑物景观精细模型的集成研究,实现了重庆万州区三维全要素建模与数据管理。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城市全要素建模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城市规划与建设和景观设计等领域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