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极谱分析文献始于1922年。捷克化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J.Heyrovsky在这一年发表了第一篇极谱分析论文“使用滴汞阴极的电分析方法”。1925年Heyrovsky与日本极谱学家志方益三一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极谱仪。1934年Ilkovic对极谱的反应过程给出了数学解释,导出了Ilkovic方程。1943年Brdicka与Wiesner开始了电极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在这一时期极谱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它的应用也逐渐扩展到生物学,药物学以及毒物学等领域。1937年Brdicka已开始把极谱方法用于诊断癌症的试验。  相似文献   

2.
在极谱分析中,判断所产生的极谱电流的性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研究内容之一。前人为研究极谱基本理论已提出一系列的实验方法,人们从介质pH、缓冲溶液性质,电活性物质浓度、表面活性物质、温度及(经典极谱上)汞柱高度等因素对极谱电流的影响以及由电毛细管曲线和i—t曲线形状的变化来判断极谱电流的性质。 示波极谱技术的出现使极谱分析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已全面普及示波极谱分析方法。许多新的极谱分析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包括催化极谱、络合物吸附波)均在示波极谱仪上进行。示波极谱有不同于经典极谱的特点(如外加电压的快速扫描,单汞滴的电极过程等),因此在应用前人的实验方法来研究电极过程时应注意所采用的极谱技术。 应用示波极谱来判断所研究的极谱电流性质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亚提出相应的实验方法,如从示波极谱波形状的差异,阴阳极化曲线的峰电流及峰电位的不同,lgi—lgv(v为  相似文献   

3.
张立群 《岩矿测试》1985,(2):169-173
有机试剂在极谱分析中的应用使得极谱方法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这不仅使某些在氢之后放电的金属元素(如稀土元素)能够用极谱法进行测定,同时使分析的  相似文献   

4.
有机试剂在极谱分析中的应用使得极谱方法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这不仅使某些在氢之后放电的金属元素(如稀土元素)能够用极谱法进行测定,同时使分析的灵敏度大大提高,在国产示波极谱仪上可测  相似文献   

5.
催化反应—示波极谱法测定痕量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蒋治良 《地质实验室》1992,8(4):226-227
催化反应-示波极谱分析^[1-5]系催化动力学分析的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领域,金属元素的催化反应一示波极谱法已有研究报道^[1-7],但非金属元素(碘)的催化反应-示波极谱法还少见。  相似文献   

6.
杨静勤 《江苏地质》1998,22(3):141-143
回顾了极谱分析工作的创始阶段,叙述了近50年来,极谱分析工作在有色金属、稀有元素矿石分析中的应用成果,介绍了极谱分析技术用于选矿、区域化探、标样研制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张立群 《岩矿测试》1983,(2):158-160
1922年创立极谱学以来,极谱工作者从仪器上作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为了克服溶液的内阻产生的电位降和电容电流,消除电解时间对电解电流的影响,Oldham于72年提出了半积分极谱法。75年由Goto在半积分极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半微分极谱法。随后又发展了1.5次和2.5次微分极谱法。这类极谱方法被统称为新极谱法,新极谱法实质上是在电解池输出电流的处理上作了改进。 新极谱理论 Oldham等首先讨论了电流的半积分值,导出半积分值m与去极剂浓度C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Goto等又讨论了电流的半微分值并导出了1.5次2.5次微分值与去极剂浓度C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8.
1922年创立极谱学以来,极谱工作者从仪器上作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为了克服溶液的内阻产生的电位降和电容电流,消除电解时间对电解电流的影响,Oldham于72年提出了半积分极谱法。75年由Goto在半积分极谱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半微分极谱法,随后又发展了1.5次和2.5次微分极谱法。这类极谱方法被统称为新极谱法,新极谱法实质上是在电解池输出电流的处理上作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大地电磁法正演中多重网格法求解的广义傅里叶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预测和分析多重网格法用于大地电磁法正演计算的收敛效果,对多重网格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广义傅里叶谱分析。通常情况下,系数矩阵的傅里叶谱是复数,为了直观地判断、提取收敛信息,将谱转换到实数域。在实数域内,特征向量谱定量解释了二重网格法收敛慢的原因(最粗网格用Gauss-Seidel法求解)。传统的局部傅里叶谱分析没有考虑边界条件和模型参数的变化,在分析二重网格法求解收敛性时得出的渐进收敛估计与数值解偏差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广义傅里叶谱分析,其结果与数值解接近(比如2-V(0,1)的广义傅里叶谱分析为0.706,真实值为0.710)。对五重网格法求解的高重广义傅里叶谱分析结果表明,随广义傅里叶谱分析分析重数的增加, 所求渐近收敛估计趋于收敛的数值结果。基于此得出高重广义傅里叶谱分析的经验公式。求得低重广义傅里叶谱分析,通过矫正近似得到高重广义傅里叶谱分析,其结果在本文2个例子有效。  相似文献   

10.
桩基检测中的最大熵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法的原理对桩基检测信号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与付氏谱相比,最大熵谱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近40a来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69,自引:12,他引:57  
利用月气象资料,对过去40a江河源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全球、全国、青藏高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江河源区气温具有增暖趋势,近40a两地年平均气温分别增加约0.8℃和0.7℃,为高原异常变暖区.黄河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是最低气温变暖,日照时数增加;最低、最高气温的显著变暖,以及较黄河源区增加更长的日照时数是长江源区变暖的主要特征.长江源区冬季变暖的作用不是主要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变暖作用比冬季还要大;黄河源区的变暖也并不主要是冬季变暖造成的,秋季变暖的作用与其相当,其它季节的变暖作用也不能忽视.近40a来江河源区降水量略有增加,主要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春季与冬季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夏季降水量虽然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且局地夏季降水量呈持续减少趋势.与全球、全国以及高原区对比显示,江河源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敏感,变暖首先从长江源和整个高原发端,之后15a.黄河源和全国才进入显著温暖期.黄河源与长江源北部降水量的增加表明,气候变暖有利于高原增加降水量.  相似文献   

12.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nges in seismicity and crustal deformations in the Tokai region. We describe how seismicity in the subducted slab increased remarkably in the fall of 2000 and decreased in the fall of 2001, while in contrast, the crust seismicity decreased in the fall of 2000 and increased in the fall of 2001. We note that the trend of horizontal displacement at GPS stations changed coincidentally and we propose interpreting the increase and decrease in seismic activities and the changes in crustal deformations in a unified way based on changes in the state of the interplate coupling, i.e., the back-slip rate was reduced in the fall of 2000 and was partially restored in the fall of 2001. We explain why reduction of the back-slip rate increases seismogenic stress in the slab and decreases stress in the crust. We also describe the substantial positive dilatation observed in the region around Mt. Fuji in the fall of 2000 and suggest that the remarkable increase of low-frequency earthquakes beneath Mt. Fuji in October 2000 may have been caused by deceleration of the converging motion of the Izu micro-plate with the Eurasian plate. The decrease of the subduction velocity of the Izu micro-plate on the Suruga Trough in late 2000 would also have contributed to weakening of the interplate coupling beneath the Tokai region, since reduction of the relative velocity between overriding and subducting plates produce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plate interface as a diminishing back-slip rate. However, subduction of the Izu micro-plate on the Suruga Trough was accelerated in early 2003, which may have caused increases in both slab and crust seismicities in that period.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壤pH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调查和分析长三角地区张家港市2004年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时(1980)的土壤pH,探讨了该市近20年来基于经济高速发展影响下的土壤pH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该市土壤pH变化明显。南部人为土地区绝大部分土壤pH值都下降了一个单位,平均值由7.39降至6.33;北部雏形土区,两个时期的土壤pH值分别为7.92和7.98。土壤pH的降低可能同该地区长期施用化学肥料、酸雨及工业酸性“三废”排放的增加有关。此外,土地利用和田间管理也对土壤pH变化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土壤地球化学性质差异则是导致南北地区土壤pH变化不同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西藏冈底斯地块中新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地块上的中新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和南部雅鲁藏布两个特提斯演化及其后的陆内汇聚碰撞造山和后造山伸展等大地构造事件的完整记录。地块上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可划分为三个带,其中北部岩带岩浆岩形成于燕山期,其类型从早期的Ⅰ型到中期的过渡型再演化为晚期的S型,分别形成于板块俯冲-缝合-碰撞等构造条件下,是北部班公湖一怒江特提斯演化的集中反映。中部和南部岩浆岩带则集中体现了南部雅鲁藏布特提斯时空演化的完整经历,其中,南部岩带岩体以燕山晚期为主,喜山早期次之,成因及形成环境与特提斯洋壳向北俯7中作用密切相关(燕山晚期),同时俯冲结束后的同碰撞条件下的岩浆活动在该岩带内也有明显的反映(喜山早期);中部岩带岩体以喜山早期为主,燕山晚期次之,岩体大部分为同碰撞环境下岩浆活动的产物,它表征了随着洋壳板块向北俯冲程度的加深和强度的加剧,岩浆活动中心在不断向北迁移,并最终缝合碰撞的过程。因此,该岩带内岩浆岩主要形成于俯冲的晚阶段及缝合后的同碰撞条件下。喜山晚期的小斑岩体实际上广泛出露于整个冈底斯地块上,它反映的是该区在经历了碰撞造山后发生的陆内伸展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15.
Zeolites are present in altered pyroclastic rocks at many localities in Greece, and large deposits of potential economic interest are present in three areas: (1) the Evros region of the province of Thrace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Greek mainland; (2) the islands of Kimolos and Poliegos in the western Aegean; and (3) the island of Samos in the eastern Aegean Sea. The deposits in Thrace are of Eocene-Oligocene age and are rich in heulandite and/or clinoptilolite. Those of Kimolos and Poliegos are mainly Quaternary and are rich in mordenite. Those of Samos are Miocene, and are rich in clinoptilolite and/or analcime. The deposits in Thrace are believed to have formed in an open hydrological system by the action of meteoric water, and those of the western Aegean islands in a similar way but under conditions of high heat flow, whereas the deposits in Samos were formed in a saline-alkaline lake.  相似文献   

16.
东海陆架盆地伸展率和压缩率及构造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海陆架盆地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和西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本文选取了东海陆架盆地主要凹陷的17条地震剖面,采用平衡剖面技术,计算了主要凹陷新生代不同演化阶段的伸展率和压缩率。分析表明,东海陆架盆地构造演化总体由西向东跃迁。晚白垩世至晚古新世东海陆架盆地裂陷中心在西部坳陷带,始新世东迁至东部坳陷带,上新世东迁至东海陆架盆地东侧的冲绳海槽盆地。古新世中后期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北侧昆山凹陷反转;中新世东部坳陷带的西湖凹陷反转。东海陆架盆地西部坳陷带与东部坳陷带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东西分带。西部坳陷带北部的长江坳陷和南部的台北坳陷构造演化不同,东部坳陷带北部的西湖凹陷和南部的钓北凹陷构造演化不同,证明了东海陆架盆地的南北分块。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流体类型复杂,流体分布纵横向差异较大。通过分析流体分布的受控因素,认为早期成藏改造、晚期充注调整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气藏重要的成藏机制,成藏封闭条件的形成与演化是油气成藏的重要控制因素。局部受致密石灰岩侧向封挡和大型断裂分割的控制,造成不同区域油气性质及油气藏类型存在差异;相对独立的缝洞系统,以及受油气藏多期成藏所控制,造成流体性质在平面上及纵向上差异较大;受盖层完整性及后期多期改造程度的影响,造成各区及区内流体性质的差异;受圈闭演化以及各成藏期动力条件变化的影响,各缝洞系统油藏底部水体深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8.
油气聚集对石英矿物成岩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油气在砂岩储层中的聚集会对石英矿物的胶结作用产生影响。对黄骅坳陷三马探区的石英矿物的包裹体分析以及对开放孔隙中原油抽提物和包裹体中原油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分析,含油级别较低的油层与水层具有相似的均一化温度分布范围,但富含油层中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高值分布范围比低级别油层和水层低,包裹体中的烃类组成与开放孔隙中的主要存在成熟度上的不同。分析认为石油的充注不会使石英矿物的胶结作用立刻停止,石英的次生加大作用仍在继续,但胶结作用受到一定的抑制,当石油充注到一定程度后,胶结作用将会停止,后期进入储层的成熟度较高的原油可能未被捕获。  相似文献   

19.
滇东地区有较丰富的煤炭和煤层气资源。中美合作项目"云南恩洪和老厂地区煤层气资源开采对外合作",属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对外合作项目之一。开展二年来,取得丰硕成果。本文介绍我省的煤层气资源,我国煤层气开发鼓励政策及相关法规,我国煤层气对外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合作模式,我省煤层气勘探开发合作项目的进展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天山山区近40a夏季降水变化及与南北疆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袁玉江  何清  穆桂金 《冰川冻土》2003,25(3):331-335
利用新疆1959-1998年的降水资料,分析了天山山区近40a来夏季降水变化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天山山区近40a来的夏季降水在干湿阶段、最干最湿年份、降水变化的周期方面均与南北疆有别;天山山区夏季降水空间上的同步性变化比南疆及北疆弱一些;天山山区近40a来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北疆较为相近.新疆近40a来夏季降水最多的年代是90年代,天山山区偏多12%,南疆偏多25%,北疆偏多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