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银河系发射单色电波辐射的可能性首先是由方·特·胡尔斯特指出的。这种辐射可由原子或分子的极相近而分立的能级之间的电子跃迁产生。因为星际空间的条件影响,最大多数的原子和分子都处于基态,所以就需要考虑在同一基态中的各能级之间的跃迁。这篇文章就是研究星际原子和分子的一切可能的上述跃迁。由原子的精细结构的分量间的跃迁所引起的辐射以及星际分子—氢化物的  相似文献   

2.
七十年代是X射线天文学空前发展的时代,自美国的“乌呼鲁”卫星成功之后。世界上的各航天大国分别发射了自己的X射线卫星,累积有十几个之多。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太阳系由一颗恒星、八颗行星以及各种小天体组成。不过,太阳附近的大多数恒星却是双星系统。如果它们有行星,那么,从那些行星上看来,天上将会有两个“太阳”。甚至还有的是三合星、四合星、五合星,乃至更多恒星组成的系统。观测表明,太阳附近超过三分之二的恒星处在双星或多星系统当中,  相似文献   

4.
1960年4月1日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1983年4月5日美国发射世界第一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1983年4月7日美国宇航员马斯格雷夫步出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太空行走任务。成为首位从航天飞机步入太空的人。1990年4月7日我国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  相似文献   

5.
《大众天文学》[法]C-弗拉马利翁著 李珩翻译增补 李元校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 16开本942页 定价(上、下两册)90元 邮购价105元 这本书最初是由法国天文学家、世界著名科普作家C-弗拉马利翁(1842~1935)所著,初版于1880年,后来译成多种文字出版,成为传遍全世界的科普经典著  相似文献   

6.
富坚 《天文学进展》2012,30(2):202-219
星际介质中的分子气体(主要是分子氢H2)和原子气体(主要是中性氢HI)成分是星系中重子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星系中的各种物理过程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提高,分子气体和原子气体的观测结果越来越多,其中中性氢主要依靠21 cn氢原子射电辐射和DLA吸收体来观测,分子氢则通过一氧化碳作为示踪分子来探测。在这些观测结果基础上,理论工作者建立了一系列模型来解释和研究星际分子原子气体的转换,分子气体与恒星形成,分子气体和原子气体在星系形成和演化中所起的作用等,并为将来更进一步的观测提供了指导和预言。  相似文献   

7.
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主持召开的天文学名词审定会议于1984年7月22日至27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接受委托承担审定工作。 会议根据我国历年出版的各种天文学辞书,选取一批现代中国天文文献中经常出现的天文学基本名词,编成了一份《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此稿将由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给有关单位和专家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再召开会议审定,并报请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 《中国天文学基本名词》(初稿)共分为正编和副编两部分。正编共收汉语天文学基本名词1600个,并附有其对应的英名或国际通用的其它文种词名.为了便于审阅,把名词按学科分支或天体层次共分为天文学,天体力学,天体测量学,天体物理学,天文  相似文献   

8.
1781年3月,查尔斯·梅西叶和皮埃尔·梅尚出版了梅西叶星表。星表共有103个天体,其中约四分之三由梅西叶发现,约四分之一由梅尚发现。当时可能为了赶出版时间,梅尚最新发现的天体中,M102和M103还没有来得及核对坐标就被编进了星表中,而另外还有四个天体却遗憾地错过了。进入20世纪,人们在重新翻阅梅尚的观测手稿及梅西叶星表副本时发现了梅尚对这四个天体的注释,之后才将它们加入到梅西叶星表中,其中就包括M106。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28年的今天,即西汉汉成帝河平元年的今天,《汉书·五行志》记载了观察到的太阳黑色斑点,这是世界公认的人类观察到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以后许多世纪里,西方人不仅不知道这种天文现象,甚至不承认有这种现象的存在。中国对太阳黑子的记录,比西方要早1400年!这是我国古代天文观察在世界上领先的光辉例证。为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富坚 《天文学进展》2011,(4):473-476
星际气体是星系中重子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分子气体(主要是分子氢H2)以及原子气体(主要是中性氢HI)对于星系中发生的各个物理过程至关重要。本文在前人的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半解析模型基础上,加入了描述星系盘中分子气体和原子气体成分的物理模型,来研究分子气体和原子气体对于星系形成和演化所起的作用。我们主要使用了马普天体物理所Munich Group的L-Galaxies半解析星系形成模型,并借鉴了星系化学演化模型的方法,把半解析模型中的每一个星系盘分成了多个同心圆圈,然后在每个圈中分别追踪气体下落、分子气体和原子气体转化、恒星形成、金属增丰、超新星爆发加热冷气体等发生在星系盘上的物理过程,并且每个同心圈都是独立演化的。在我们的模型中,一个基本假设是每个时间步内气体都是以指数形式下落到星系盘上,并且直接叠加在已有的气体径向面密度轮廓之上,其中指数盘的标长rd正比于星系所在暗物质晕的维里半径rvir与旋转参量λ的乘积。我们的模型使用了两种描述分子气体形成的模型:一种是基于Krumholz等人解析模型的结果,其中分子气体的比例与局域气体面密度以及局域气体金属丰度相关;另一种是分子气体比例与星际压强相关的模型,根据Obreschkow等人的近似,分子气体的比例与气体面密度以及恒星质量面密度相关。由于恒星形成过程发生在星际巨分子云之中,并且根据Leroy等人的观测结果,恒星形成率面密度近似正比于分子气体的面密度,因此我们在模型中使用了与分子气体面密度相关的恒星形成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性地讨论了天文学偏振光度计的不同设计原理及主要性能;其中对世界目前几种典型的红外偏振仪器给予图示说明。这对挑选某一种设计做相应的工作是有帮助的。最后,提出了在近红外开展这项工作的初步计划。  相似文献   

12.
“高于角秒分辨率的射电天文学会议”于1992年7月20—24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召开,它是由该校所属的Nuffield射电天文实验室主办的。该会议受到剑桥大学出版社,皇家天文协会,曼彻斯特大学,Interferometrics Inc.(美国),MAN(德国),URSI,皇家协会等8个单位的资助。 会议集中讨论利用HST哈勃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今天 ,在这里举行“天文学与中国天文学的现实与未来”研讨会 ,参加会议的大多是来自海内外的中国青年天文学者 ,这样热烈的场面表现出你们对天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天文学发展的关心。在这里 ,我对由国外回来参加这一盛会的青年天文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会议组织者请我讲几句话 ,那么我就讲三点个人的意见。众所周知 ,中国是个泱泱的天文古国 ,天文学又是一门古老而悠久的学科。在天文学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 ,它对社会的进步、对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对其他科学的发展都起了不容替代的特殊的推动作用。历史上 ,有很多位天文学家 ,他们是敢于向…  相似文献   

14.
一、太空美术的历史回顾太空美术 (SpaceArt)就是天文学的美术 ,也是宇宙航行的美术。它是宇宙和太空的美术 ,而且反映了天文学的成就和发现 ,也反映了宇宙航行与太空技术。最早的太空美术作品 ,据我所知是意大利美术家多纳托·克连特 (DontoCret)在 1 71 1年所画。他有关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以及彗星的 8幅油画 ,都保存在凡蒂岗纪念馆中 ,而且已经在第十一届世界《月球和行星科学会议公报》第一卷 ( 1 980 )上发表。太空美术的另一些早期作品是在 1 865年出版的儒勒·凡尔纳的著名的作品《从地球到…  相似文献   

15.
海尔-波普彗星中的原子和分子在1997年7月28日到8月1日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组年会上,许多学者报告了种种课题的初步研究,摘要发表于1997年第3期《美国天文学会公报》上。有关海尔-波普这个特亮彗星的工作,在原子方面包括用太阳望远镜高分辨光谱...  相似文献   

16.
这些天文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相比于其他任何学科,天文学中的发现更多地转变了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从古希腊人相信的我们居于宇宙的中心到现在的无足轻重,人类只不过是数百亿个星系里一个中等大小星系中一颗行星上的居民。  相似文献   

17.
NASA红外望远镜 在CFHT(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的建设获得成功之后,杰弗里斯(Jefferies),这位莫纳克亚的设计师变得愈加的雄心勃郝,尽管目前山上只有两架中等口径的望远镜,但是在这位大胆科学家的眼中,这里已经是世界天文学观测的中心了。  相似文献   

18.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1):51-53
1957年11月3日太空犬“莱卡”搭乘前苏联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进入太空,成为第一只进入地球轨道的狗。 1915年11月6日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最后建成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论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于牛顿的引力论,但人们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却分辨不出它们的差异。为了判别这种差异,爱因斯坦于1915年11月提出三个可供实验验证的推论。  相似文献   

19.
王青 《天文爱好者》2010,(12):51-53
1971年12月2日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成功。 1973年12月3日。“先驱者10号”探测器飞临木星。 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探测器经过1年零9个月的艰难跋涉,穿过危险的小行星带,越过木星周围的强辐射区,与木星相会。它飞临木星时,沿木星赤道平面从木星右侧绕过,在距木星13万千米的地方穿过木星云层,拍摄了第一张木星照片。  相似文献   

20.
在智利北部荒凉的山顶上,欧洲天文学家们正忙于完成世界上最强力的光学天文台。名为甚大望远镜(VLT)的这个天文台,将是未来数十年内的天文学“老骥”,给科学家带来破纪录的聚光本领和比哈勃望远镜更锐的星象。 甚大望远镜由安放在海拔2632米的色洛·帕瑞那顶端的4架同样的8.2米望远镜组成。去年夏天,第四架,也是最后一架望远镜正式对天观测,今年这组“四重唱”已经投入常规科学观测。 由八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南天天文台(ESO)建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