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迎接二十二周峰年的太阳观测动员力量,组织队伍,明确峰年常规观测及资料处理的学术要求,我国首次太阳常规观测及资料规范化会议于1986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在昆明云南天文台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及二十二周峰年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召开的。数理学部常委、峰年领导小组执行组长陈彪先生出席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共74人。他们主要来自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常规观测、资料处理  相似文献   

2.
前言     
首届天体物理力学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0日至1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是由陈彪教授发起和组织的,由华东理论天体物理研究交流中心主持的,会议得到了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和江苏省政府的资助,会议的主题是天体中的流体与磁流体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和云南天文台协办的国际太阳物理研究讨论会,于1983年11月21日至25日在云南天文台举行。这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太阳物理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受到了我国有关领导和天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开幕式由云南天文台台长陈彪主持,云南省副省长和志强到会并致开幕词,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嫦娥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先生。作为一位地质学家,欧阳先生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对天上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6年对吉林陨石雨做了成功考察。1994、1995年提出了我国的月球探测方案。最近,欧阳先生在接受一位记者采访时说:"我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一个人,我是研究地球的,后来走到了月球的身边。我对月球探测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现在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对我一生都是极大的鼓励和欣慰,我感到比什么都满足。"谈到月球探测的第二次计划时,欧阳自远先生说:"我们要做许多观测,是别人没做过的。我们的月球探测一定要有创新,一定要有特色,一定要做出高水平的东西来。"  相似文献   

5.
陈彪同志“论太阳活动的规律”一文在去年12月全国太阳物理与射电天文学术讨论.会上宣读之后,立即引起了天文界有关同志的广泛兴趣与争论,有的同志事后还提出了书面意见,这些意见大致如下:(1)作者仅以三百五十年的资料分析得出一种为期四百三十年左右或其倍数的阶段,论据尚不充分,并且无从验证.(2)所用三百五十年的资料中前半约一百五十年的半经验值是不可靠的.这些数据  相似文献   

6.
彗星猎手专题本专题文字和照片版权经受访者授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小序重新翻开几个月前采访麦克霍尔兹先生的访问记录,我思索了很久,却依然不知该如何下笔。直到我发现了本文题记中麦克霍尔兹先生所说的那句话,我的内心才  相似文献   

7.
重新翻开几个月前采访麦克霍尔兹先生的访问记录,我思索了很久,却依然不知该如何下笔。直到我发现了本文题记中麦克霍尔兹先生所说的那句话,我的内心才得以在顷刻间释然,因为我知道,这就是我所直苦苦寻找的,能概括一个彗星猎手整个天文人生的话。诚然这其中的确充满着微妙的情感变化,但是我撰写本文的目的却从未改变过,那便是向我的读者展现一个我所能了解的最为真实的麦克霍尔兹——一个北半球目视寻彗的传奇。  相似文献   

8.
2010年1月2日是世界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诞辰90周年的日子。我国天文学家、知名科普作家卞毓麟先生在上海《新发现》杂志2010年第1期上发表了长篇纪念文章——“我与阿西莫夫”卞毓麟先生是我国目前所知翻译阿西莫夫科普作品最多的学者,曾与阿西莫夫有过多次书信交往.  相似文献   

9.
读者之声     
读者之声主编先生:我是一位刚刚接触贵刊的天文爱好者,但是贵刊的丰富内容使我读后就象见到老朋友一样,兴奋不已。我认为,贵刊实在是可以称得上是普及天文知识的中流砥柱。当我翻阅贵刊数逾后,发现贵刊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没有刊登一些各类望远镜制作材料的广告。要...  相似文献   

10.
在《天文爱好者》上读到王玉民先生的中国古诗词和张镇先生的诗词咏天,联想起美国泰勒(Taylor)姊妹的“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一诗,有人译为“一闪一闪小星星”,包含两组诗。不久前,我在美国偶然发现原来全诗共为5组,而我尚未见到国内有全文介绍,因而试译全诗全文,与天文爱好者们共事。  相似文献   

11.
《天文爱好者》2008,(7):84-87
Synta这个名词对大家来说一定很陌生吧,其实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信达”,旗下生产三大品牌的望远镜:Skywatcher、Celestron、Acuter,其中Celestron、Skywatcher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我受朱进馆长的委托,采访了信达集团主席、创办人沈达忠先生。让我们能更进一步的来了解Synta及沈达忠先生创办信达18年的征程。以下根据沈达忠先生的采访记录整理.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科学院委托和指定,由组长龚树模、组员王授琯、陈彪、张柏荣、叶式辉、李启斌、万同山、李挺、黄寅亮组成的审议组,1983年3月4日至5日在云南天文台对云台的宾川选址工作进行了审议、 南方台址的研究早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就由北京天文台和紫金山天文台进行过一系列工作。1959年北京天文台选址组提出云南宾川地区是我国南方最有希望的台址候选地。1974年以来,云南天文台对云南省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宾川、祥云以及昆明附近地区进行了细致的踏勘,提出了一批候选地。1978年,由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召开的云南天文台第二期工程实施座谈会,听取了云台的选址报告并进行了实  相似文献   

13.
1957年 9月北京天文馆开馆前夕 ,我与几位南大天文系应届毕业的同学分配到馆工作。时值李鉴澄先生应首任馆长陈遵妫先生之邀 ,从东北举家来到北京 ,出任天文馆研究员。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 ,在相识不久的一次闲谈中 ,李先生说他已经 53岁 ,再过七八年就要退休了 ,对于一个刚出校门的我来说 ,“退休”二字当时感到实在太陌生、太遥远了。然而岁月匆匆 ,四十余载飘然而过 ,尔今我虽然仍在科研一线工作却早已超过退休之年 ;而李先生已是一位年逾九旬、松鹤延年的寿者。笔者刚到馆工作时 ,正值《天文爱好者》创刊 ,因而有幸成为这本刊物的首期…  相似文献   

14.
六.研究入门1955年7月底,在余山台正式开始毕业论文研究。李珩先生毫无保留地给我基本文献和三颗小行星未完成的计算资料,要我每周报告一次工作进展,并让台上实习研究员刘振锐(1953年中山大学天文系毕业,1969年因肝癌去世)同我一起做。  相似文献   

15.
我的启蒙老师我是1975年进入北京天文馆工作的,当时我还是刚从"广阔天地"返城的"知识青年",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天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知识越多越反动",要想找几本天文知识的普及读物,谈何容易。记得当时对我们进行业务培训,所用的"教材"也就是朱志尧的《神秘的宇宙》和陈晓中先生的展览说  相似文献   

16.
澳洲摘星梦     
去年3月30日到4月10日,我与香港天文同好钟国欣先生一起前往澳洲西澳大利亚省,实现了多年来的南十字星摘星梦。  相似文献   

17.
本期杂志的主题是加贺谷先生和他的《银河铁道之夜》,其唯美的画风令人震撼而沉醉。我在这里也凑个热闹,给大家介绍一部具有很强天文背景的动画电影——《泰坦新纪元》。这部影片是好莱坞制作的,运用了当时(2000年)最先进的CG动画(即电脑动画,一般也指3D电脑动画)技术,并与传统2D平面动画相结合,给面众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太空世界。将它放在这里介绍,算是给大家看看有别于加贺谷先生的另一种更偏欧美的画风吧!另外,这部电影在国内一般被译为《冰冻星球》,我为什么要重新翻译一个名字呢?这将在后面详谈。  相似文献   

18.
云南天文台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在云台第一期工程峻工,并以优良工程通过了国家验收鉴定之后,为讨论八十年代云台科研工作的学术考虑,于一九八三年三月六日~十二日在云台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到会委员有王绶琯、龚树模、叶叔华、杨桂官、叶式辉、麦伟麟(以上为台外聘请委员)。陈彪、张柏荣、冯和生、丁有济、林兆驹、王京生、黄寅亮、王义明、谢光中(以上为台内委员)。此外还特邀了原数理学部负责人邓照明。紫台和云台党委书记袁锡志和吴敏然、上海台党委副书记周彬以及童傅(紫台)、李启斌(北台)、万同山(上海台)、李挺(天仪厂)等同志参加了会议。科学院昆明分院领导同志也莅临指导会议。  相似文献   

19.
太空之旅     
2003年12月初,我到李元先生家取稿。李先生将写好的文稿及相关图片交给我之后,很高兴地说:"小张,今天我要送给你一本很好的书。"当时我的"谢"字还未说出口,李先生就从书桌上拿起一本印装非常精美的杂志,递到我的手上,说:"瞧,就是这本太空美术专辑--太空之旅。由《幻想》杂志社出版。"  相似文献   

20.
星座艺术一直是我的最爱,2004年李元先生和我在编辑《世纪天图》之际,曾把一幅意大利穹顶古典星座图绘,作为封底予以刊载,在广大读者中引起良好的反响。此画构图壮丽,造型生动,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神贯宇宙,是世界文化中星空艺术的珍宝。最近天文景观成为天文科普的一个时髦话题,我就想,如此壮丽的星座图画,如果只能在印刷品中欣赏,岂不可惜,能不能亲眼目睹真物呢?这是眼见为实的天文景观吗?不久,我的志同道合的同事郭霞也参与了这一话题的探讨与研究,于是我们有了惊奇的意外发现,以下就是我们共同寻宝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