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五”及今后十年地勘工作发展的总体设想就是要实施好“四二二工程”.“四二二工程”即实施四项计划(探宝计划、减灾计划、科技兴地计划、安居乐业计划);  相似文献   

2.
以九届一次人大通过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起点,煤田地勘行业出现了两大变革:一是管理体制由国家统管已经变为地方主管;二是其经济性质将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单位。这就表明,地勘行业“二次创业”的进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面对这种变革,“求生存谋  相似文献   

3.
地矿部“三定”方案规定的综合计划司的基本职能之一是“在国家计委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要求,组织制订地勘工作中、长期规划和汇总编制年度计划,并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面对这项新职能,我们没有经验,只能摸索前行.地质勘查行业计划既不同于原来的地质部门计划,又同部门计划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不同点在于行业地勘计划,主要是解决地  相似文献   

4.
今天,全国勘察设计同业协会的秘书长在珠海汇聚一堂,总结协会工作,共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和行业发展大计。刚才王子牛秘书长从四个方面总结了协会前一段的工作,并提出了2011年“一条主线、两大课题、两次活动、四项工作、五个平台”的工作计划。下面,我就加强行业自律、凝聚力量、促进行业发展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地矿工作应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与国家的经济同步发展?是个需认真思考的问题.地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是地勘单位,经过10多年的改革与探索,地矿工作已进入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轨道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地勘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改革、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长期以来行政手段和计划指令为主的管理体制的影响,地勘单位的主管机关还习惯于行政手段,抓权不放,加之机制转换缓慢,以及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新问题交织在一起,致使许多地勘单位并  相似文献   

6.
陈毓川 《中国地质》1998,(3):8-9,15
“九五”后三年地勘工作部署指导思想是:适度加强公益性地质工作,扩大服务领域。加强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工作,优先部署“矿产勘查跨世纪工程”,完善“西南三江特别找矿计划”,扩大“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别计划”成果。在确保“九五”地勘计划任务完成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已有地质资料的开发,强化异常查证和新发现矿产地等普查前期工作,为“十五”准备矿产勘查基地。  相似文献   

7.
《江苏地质》1996,20(2)
指导思想:坚持“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管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地矿工作之原则,围绕我省经济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两个转变,积极为地勘单位二次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护地勘工作投资者和勘查者的合法权益,面向全行业做好服务,使我省地勘事业向规范化、市场化、法制化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勘行业在加速企业化进程中“求生存,谋发展”的任务刻不容缓,接跨而来的是地勘行业内部的改革改制工作,也必将继续紧锣密鼓地展开和深人。正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我们必须思索和寻求究竟应当从哪里抓起。思考之极,就会得到一种升华:当务之急,是实施战略管理。从制订发展战略抓起,将眼前所有工作都纳人战略体系并受战略目标所检验,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达到战略制胜的目的。l战略管理是企业化的首要条件这里所说的战略,是指能够指导地勘行业改革与发展全局的计划体系、策略体系和B:5体系的总和。“战略”的形成,是一…  相似文献   

9.
1996年是地矿部门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全面开展“二次创业”、贯彻实施“九五”计划的第一年。在部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基本实现了张家港会议提出的开好局、起好步的目标。1996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为“九五”部门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全国地矿工作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全面总结了1996年地矿工作,并就加强队伍结构调整、发展产业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部署了1997年工作。 会上,张宏仁副部长代表部党组作了题为《推进地勘队伍战略性改组,加快部门经济发展》的报  相似文献   

10.
近日,河南地勘二院将40万元奖金发放到找矿有功项目负责人手中,重奖找矿有功人员。2008年,河南地勘二院共开展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科技攻关、内蒙矿调、省级两权价款、商业性和白有资金地质勘查项目40余个。通过地质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湖北煤炭地质局在融入地方发展、推进转型升级方面呈现出较好的态势。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地质勘查行业存在巨大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虽然传统的资源勘查工作处于低迷状态,但国家大力开展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给地质勘查单位带来曙光,指明了发展方向。回顾地勘行业的二个30年的创业历程,湖北煤炭地质局应坚持走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之路,开启第三次创业征程:落实"四大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实施"四个引领""四个导向"和"1234工程"战略举措,强化科技引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的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在全国涌起,是继1979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之后再次冲破“左”的桎梏的浪潮.13年来地质勘查行业在改革开放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成绩也较大,特别是三项工程的提出和实施,动摇了地勘单位三十多年的传统管理模式,地勘单位之间的经济状况随着多种经营和地质市场开拓进度不同而拉大了,不再是在一个大锅饭里共同受穷了,一些地勘单位因不再完全依赖国家的地勘事业费而有了一定的活力.分析地矿工作现状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三化”  相似文献   

13.
编制好中长期计划,关键在于基本思路要清晰、正确。地矿部要求各省局编制“八五”地质工作计划以1990年地勘费为基数,按逐年递增5%的比例测算地勘费水平,保持“七五”地质工作规模。 “七五”期间,河北地矿局地勘费平均递增比例为5.3%,而地质其他支出却以24.6%的平均速度递增,平均占地勘费的23%,1990年预计达到28.6%。地质其他支出的急剧增加,导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中期,地勘行业开始走向市场。凭借自身的优势和现代先进技术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和较高的信誉。由于进入市场后经济上基本是“自负盈亏”,无后盾,风险无人分担,加上物质基础薄弱,使今天的地勘业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只有发展经济,使每位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勇于开拓市场,敢于竞争,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稳步发展才是摆脱行业困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如何进一步促进地勘单位进入市场的问题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概言之有四种:一是市场经济发展推动论.认为地勘单位进入市场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渡阶段;二是地勘企业家推动论.认为人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地勘单位要进入市场,必须依靠一批能驾驭市场,富有开拓精神的地勘企业家来组织和推动;三是外力推动论.认为地勘单位的经营管理机制由于长期受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已十分僵化和呆滞,必须借助  相似文献   

16.
序二     
曲亚军 《中国区域地质》2014,(2):I0002-I0003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为了保障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地勘矿业“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大洋洲地区位于太平洋西南部,与中国同属亚太地区,与中国有海路相通,交通便利。大洋洲地区的矿产资源量巨大,与中国形成良好的互补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矿业开发的理想对象。  相似文献   

17.
矿权的生产与经营--论地勘单位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权及矿权市场的建立,为地勘行业的找矿成果进入市场搭建了平台,矿权的生产与经营是国有地勘单位最具优势和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方向,商业性地质工作是地勘单位获取利润的重点,按市场经济的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以局为单元,以效益为目的,地勘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8.
王伟 《化工矿产地质》2020,42(2):188-19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地勘单位企业文化随着地勘行业体制机制转变及改革发展而产生和变化。"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是地勘人的文化基因。中国地勘单位的特殊地位也决定着目前地勘文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新时代建设地勘文化,应着力于坚持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优良传统,贯彻以人为本,在四个层面统筹推进,不断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张孝增 《黄金地质》1997,3(3):73-76
在分析地勘单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对地勘单位在市场中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过渡期采取“二元体系”进行过渡的模式,并阐述了地勘单位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低迷对地勘行业在矿业市场等方面面造成负面影响,但也同时存在某些积极因素。面对危机,地勘单位应在工作方向、工作手段、机制体制等方面进一步转变。把握维护矿权和低成本获得矿权,规范净化地勘市场,促进管理、储备人才、积蓄力量,拓宽地勘业领域发展延伸产业,与大的矿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利益共同体及抓住“走出去”的艮好时机。地勘单位“走出去”到国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要切实掌握资源情况、切实掌握投资的软环境、需要配套的适应国际环境的人才、要有好的机制和体制、要有承担风险的心理准备和长期打算,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构造起“政府支撑、企业动作”的“走出去”新机制、新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