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龚健  王庆飞  禹丽  胡兆初  马楠  黄钰涵 《岩石学报》2013,29(11):3883-3900
金沙江-哀牢山缝合带系三江特提斯构造域东缘一条重要古特提斯缝合带,其南段哀牢山缝合带闭合的时限及其岩浆活动响应,尚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与岩石地球化学制约。本文对出露于哀牢山缝合带北部老王寨矿区的花岗岩类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与全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2件花岗斑岩(D12-1与D13-1)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47.7±1.8Ma与255.0~251.7Ma,1件石英斑岩(L12-8)为255.1±3.4Ma,表明一次晚二叠世的岩浆事件。微量元素地化结果显示清晰的Rb、U、Th、Pb正异常和Ba、Sr、Ti、Nb负异常以及轻重稀土强烈分异(LREE/HREE=7.2~18.2)与负Eu异常(0.74~0.78)特征,结合前人主量元素分析表现出的过铝质与高钾钙碱质结果,认为其主体系加厚地壳的富铝沉积岩区深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花岗斑岩εHf(t)值总体集中于0.8~3.3,也含有少量异常正值(7.2)和负值(-5.1和-2.9),解释其源区为亏损地幔与地壳(沉积源区特征明显)的混合。石英斑岩εHf(t)值分布很窄,结果均为负值(-5.5~-2.3),认为其可能系下地壳先存弧岩浆岩源区部分熔融的结果。花岗斑岩锆石较石英斑岩锆石显示重稀土元素分馏相对显著与Ti温度计结果偏高的特征,表现出与其源区中地幔组分的涉入作用相关。总体加厚地壳背景下成生的岩浆岩涉入地幔组分,反映岩浆活动发生于哀牢山缝合带的后碰撞伸展背景。综合新近发表的俯冲型与碰撞型岩浆岩锆石U-Pb定年数据,将哀牢山缝合带闭合的时间限定在晚二叠世(~260Ma),其早于西侧昌宁-孟连洋与北段金沙江洋闭合的时限(分别为中三叠世~235Ma和早三叠世~245Ma)。  相似文献   

2.
以前对藏东吉塘地区的早古生代岩浆事件鲜有报道,在吉塘地区的浪拉山新发现了中—晚奥陶世花岗岩。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该花岗岩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55±2.0 Ma(WSWD=1.15,n=26),属于中—晚奥陶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花岗岩具有高SiO2(78.72%~79.48%)、富钾(K2O/Na2O=5.55~10.20),低MgO(0.10%~0.25%)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1.26,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强过铝S型花岗岩。岩石稀土元素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强烈负Eu异常,δEu值为0.35~0.39;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明显富集Rb、Th、Nd、Pb等元素,亏损Ba、Nb、Sr、P、Ti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该岩体是由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引起古老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岩浆事件响应;说明在中—晚奥陶世吉塘地区存在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北苏鲁经历超高压变质的花岗片麻岩中零星分布着一些变质表壳岩包体或者残片,通常称之为荆山群。北苏鲁荆山群的年代学特征以及构造亲缘性仍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威海市郊和海阳所附近的荆山群露头,有脉状变质辉长岩侵入到荆山群岩系中。对上述两处变质辉长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照片、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Th/U比值的综合分析表明,它们均为岩浆锆石,部分岩浆锆石具有弱发光效应和岩浆韵律环带的核部、以及被改造的强发光效应的边部,但未见新生的变质锆石。未被改造的岩浆锆石微区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威海市郊变辉长岩(S4-2)的~(207)Pb/~(206)Pb年龄值变化范围是1831~1966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870±34 Ma(MSWD=0.6);海阳所变辉长岩(H3)中绝大部分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值变化范围是1769~1887 Ma,加权平均年龄为1839±37 Ma(MSWD=0.5),两件样品共同记录了一致的ca.1.85 Ga岩浆事件。另外,海阳所变辉长岩中3颗捕获的岩浆锆石分别测得ca.2.9 Ga、ca.2.3 Ga和ca.2.1 Ga等三组~(207)Pb/~(206)Pb年龄。两件样品ca.1.85 Ga岩浆锆石具有相似的Hf同位素组成,其ε_(Hf)(t)=-6.1~-10.7,t_(DM2)=2.74~2.98 Ga,捕获ca.2.1 Ga和ca.2.9 Ga锆石的ε_(Hf)(t)值和t_(DM2)年龄分别是-1.9和2.7 Ga、-4.8和3.5 Ga。锆石U-Pb年龄、Lu-Hf同位素特征表明,北苏鲁两处变辉长岩记录的岩浆事件与胶北前寒武纪陆壳的多期演化历史一致,变辉长岩及其围岩荆山群可能是源自胶北的外来地质体。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早中生代“绿豆岩”的火山灰来源,及其与古特提斯弧火山活动的时空联系,对滇东北乌蒙山地区两件绿豆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嘉陵江组绿豆岩谐和年龄为(250.0±2.8) Ma,εHf(t)值为-18.1~-9.5,二阶模式年龄TDM2为2 141~1 674 Ma;关岭组底部绿豆岩锆石谐和年龄为(247.0±1.2) Ma,εHf(t)值为-16.4~-7.5,对应的TDM2范围为2 050~1 559 Ma。两层绿豆岩相似的年代学数据、Hf同位素组成和模式年龄分布,表明两层绿豆岩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均为古—中元古代地壳物质熔融产物。锆石微量元素具有酸性岩浆锆石特征,表明绿豆岩原岩为长英质岩石。通过与区域数据对比,确定“绿豆岩”火山灰来源于三江造山带,且有证据显示在早—中三叠世期间,沿西南三江—宋马—十万大山一带存在一条由古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形成的岩浆弧,两层绿豆岩都是古特提斯洋俯冲背景下的火山活动记录。结合野外地质特征及项目研究成果,限定古特提斯弧火山作用至...  相似文献   

5.
为了弄清楚勉略构造带中三岔子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源区特征,对南秦岭勉略缝合带三岔子岛弧蛇绿混杂岩中的辉绿岩墙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及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三岔子辉绿岩中的锆石主要包括2个年龄区间:有8颗锆石记录古生代年龄信息,其n(205Pb)/n(238u)年龄为264~487Ma,Ⅷ(Th)/w(U)为0.4~0.8,其中有6颗锆石的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934~0.282292,埘应的EHf(f)值为9.4~-16.4,为典型的壳源岩浆锆石,另外2个测点(BQG-014,BQG-021)的N(176Hf)/N(177Hf)为0.282722~0.282798,对应的εHf(f)值为4.5~6.3,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有15颗锆石记录厂元古代-太古代的年龄信息,N(207Pb)/N(206Pb)年龄主要为1713~2559Ma,N(176Hf)/N(177Hf)初始值为0.281288~0.282263,对应的εHf(t)值为-1.3~8.7,绝大部分锆石的εHf(t)值大于2,显示出幔源岩浆锆行的特征。根据锆石Hf同位素组成,BQG-014和BQG-021样品为典型的幔源岩浆锆石,因此,其形成年龄(264~295Ma)应代表了勉略洋消减过程中一次重要的大陆弧岩浆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胶东地区位于古元古代胶-辽-吉带的南段,前人对该区的早前寒武纪地质事件进行了较多研究,然而,对古元古代侵入岩则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对昌邑地区古元古代二长花岗岩进行了详细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及Hf同位素分析,讨论了花岗岩的成因和形成时代,以及与之相关的粉子山群的沉积时代。本文研究的二长花岗岩具高的全碱含量(K2O+Na2O=6.93%~8.11%),低的Al2O3(9.89%~14.11%),低Mg O(0.01%~0.63%),为偏铝质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56)。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轻重稀土分馏程度较高。5个样品的锆石LA-MC-ICP-MS和1个SHRIMP定年,形成年龄为2045±8~2187±9 Ma,指示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侵入粉子山群的细粒二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2080±9Ma,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粉子山群小宋组的沉积时间限于2.1~2.2 Ga之间。据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二长花岗岩形成于上地壳物质不同程度部分熔融,这得到~2.4 Ga和~2.7 Ga继承锆石存在的支持,较古老地壳物质为新太古代早期TTG岩石。  相似文献   

7.
景洪怕冷岩体位于景洪市大勐龙镇西侧,该岩体以闪长岩为主,内部包裹了辉长岩、角闪岩、辉石岩、角闪橄榄岩等小型岩体。利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怕冷岩体中的辉长岩、黑云英云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精确定年,获得其结晶年龄分别为252.5±1.6 Ma、264.3±2.0 Ma和273.6±1.9 Ma,表明该岩体的形成时代为中—晚二叠世。与该构造带上的其他岩体相比,形成时代较晚,可能为洋盆俯冲晚期岩浆流动分异作用较弱形成。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闪长岩和辉长岩均具有典型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大洋岛弧环境。斜长角闪岩锆石初始(176Hf/177Hf)i值为0.282833~0.282858,对应的εHf(t)变化范围在8.8~13.2之间,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370~549 Ma (平均值为470 Ma),明显老于原岩结晶时代。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滇西地区古特提斯洋(昌宁-孟连洋)的俯冲于晚石炭世开始,直到晚二叠世末期洋盆才闭合进入弧陆碰撞造山阶段。  相似文献   

8.
老挝琅勃拉邦构造带位于印支板块西部,是东南亚特提斯域内的重要构造带之一。该地区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记录了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演化,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相关的岩浆活动报道相对较少,导致与该过程相关的构造-岩浆-成矿作用关系理解不清。本文在野外地质观察和岩相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老挝琅勃拉邦地区石英闪长岩开展了锆石U-Pb LA-ICP-MS定年,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60.5±1.8 Ma,表明琅勃拉邦构造带存在中晚二叠世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本文认为该中酸性侵入体很可能是古特提斯洋板片东向俯冲,难河-沙缴弧后盆地关闭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且为琅勃拉邦构造带向南连接至难河-程逸结合带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黄沙坪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矿床。矿区内岩浆活动复杂,矿化类型齐全,成矿元素多样,是湘南地区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Cu多金属与W-Sn多金属复合成矿作用的典型代表。为厘清区内不同花岗质岩石的时间格架、源区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本次研究对黄沙坪矿区的不同类型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研究表明,英安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和石英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58.5±0.9Ma、155.2±0.4Ma、160.8±1.0Ma,石英斑岩内花岗质岩石包体可能形成于220.4±1.2Ma。另外,在二长花岗斑岩锆石中发现古元古代-新太古代的继承锆石核。不同花岗质岩石中,中晚侏罗世锆石的εHf(t)值为-7.6~-3.2,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7~1.4Ga,表明该区花岗质岩浆主要源自中元古代的古老基底物质部分熔融。继承锆石中接近0的εHf(t)负值(-1.5~-0.07)和εHf(t)正值(0.5~6.5)暗示形成这些古老继承锆石的初始物质中有幔源物质的加入。黄沙坪矿区不同类型花岗质岩石的锆石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表明,英安斑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可能是同源同时期岩浆演化的产物,与矿床成矿年龄(154~159Ma)接近,反映其成岩成矿具有密切的时空联系。花岗岩中存在多组古老的残留锆石,暗示了黄沙坪地区自新太古代以来经历了复杂的岩浆作用,这可能是区内Cu-Pb-Zn-W-Mo-Fe多金属复合型矿床形成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0.
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在欧亚大陆东缘的区域构造演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发生的时间尚不清楚。本文报道了吉林中部新发现的敖花村角闪辉长岩的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和岩石地球化学数据。锆石U-Pb定年显示,角闪辉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80.3±2.3 Ma),锆石εHf(t)值高且均一(9.6~11.3)。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样品低Si和Al,高Fe、Mg和Ca,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U、K和Sr),亏损重稀土和高场强元素(如Nb、Ta和Ti),具有弱Eu负异常(δEu=0.67~0.98)。岩石起源于板片流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分离结晶、地壳混染和堆晶作用不明显。结合东北地区东段早中生代火成岩组合及时空分布,认为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下的俯冲开始于早侏罗世,敖花村角闪辉长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俯冲密切相关的弧后环境。  相似文献   

11.
赣东北蛇绿岩是华南最重要的前寒武纪蛇绿岩之一,本文对其中的樟树墩辉长岩进行了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LA_ICP_MS锆石U_Pb测年结果显示樟树墩辉长岩结晶年龄为1 061±44 Ma,代表了洋盆扩张的年龄,也即赣东北蛇绿岩的形成年龄。单颗粒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得到樟树墩辉长岩εHf(t)=6.22~9.94,平均值为8.10,略低于结晶时亏损地幔值;单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DM1为1.21~1.41 Ga,平均为1.28Ga,明显大于成岩年龄1 061 Ma。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赣东北蛇绿岩地幔具有E-MORB的特点,表明这些辉长岩起源于未发生大规模熔融的初始地幔,推测赣东北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古洋盆初始裂解阶段的洋脊环境,赣东北蛇绿岩为MOR型蛇绿岩。  相似文献   

12.

昌宁-孟连缝合带是中国西南三江特提斯重要的古特提斯洋残余,但其消减过程仍然存在争议。南澜沧江构造带曼兵岛弧花岗岩体为探究古特提斯洋俯冲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对曼兵花岗岩体内的片麻状黑云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地球化学研究。二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51.5±2.7Ma、253.8±1.1Ma和241.8±0.8Ma、259.5±1.9Ma,指示其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岩浆活动产物。曼兵花岗闪长岩属于钙碱性到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Ba、Sr和高场强元素,具有Eu的负异常(δEu=0.45~0.69)。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角闪岩176Hf/177Hf平均值分别为0.2829035和0.2829762,锆石εHft)平均值为11.0和12.5;地壳模式年龄tDMC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78.4Ma和469.3Ma,类似俯冲相关的新生下地壳演化的岛弧花岗岩。曼兵花岗岩具有低的Ce/Pb(3.89~6.57)、Th/La(0.32~0.58)和Sm/La(0.11~0.15)指示了新生下地壳被上部围岩的混染。综合区域古特提斯洋演化历史,认为曼兵岛弧花岗岩体形成于洋陆俯冲向地块增生转换的构造环境,提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主洋盆的闭合延续至早三叠世才完成。

  相似文献   

13.
陈邦学  徐胜利  来甲  张玺  付瑞鑫  李平 《地质科学》2022,57(4):1064-1080
东天山作为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钼矿资源基地。铁岭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西段。通过对铁岭钼矿区含矿正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获得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286±1.9 Ma属于早二叠世;锆石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较高的εHf(t)值(+9.51~+12.69),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699~493 Ma)显示,该岩石是由新生地壳熔融形成的。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整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馏(La/Yb=1.02~6.08)和Eu正异常(Eu*=1.05~1.9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U),以及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特点,显示出火山弧环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依据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东天山铁岭钼矿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石炭世末期到早二叠世同碰撞向板内伸展过渡的构造环境下,此时地壳垂向增厚,铁岭钼矿区含矿正长花岗岩来源于新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4.
李涤  何登发  樊春  向奎  金露英 《岩石学报》2013,29(1):317-337
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发育的大规模古生代中晚期中酸性火山岩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以及年代学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约束,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揭示东准噶尔晚古生代的岩浆作用过程及中亚地壳生长方式.野外地质考察得出,东准噶尔蕴都卡拉地区展现北东-南西向区域性挤压构造变形,原巴塔玛依内山组为一套基性岩、中酸性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组合.本文报道了东准噶尔扎河坝地区蕴都卡拉流纹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3个流纹岩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共同指示,蕴都卡拉流纹岩形成于276.0~ 279.8Ma.流纹岩高硅(SiO2=60.61% ~ 78.07%)高碱(K2O+ Na2O=6.46% ~9.28%),高Fe2O3T (0.70% ~3.30%)、Ga/Al,低CaO(0.18%~2.79%)、MgO(0.13%~1.31%),富集轻稀土和高场强元素(Zr、Hf),亏损Ba、Sr、Eu,弱亏损Nb、Ta,具有A型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的特征.锆石具有正的εHf(t) (10.3~14.6)和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348~557Ma),表明其可能来源于年轻的下地壳物质的重熔.综合东准噶尔区域地质资料以及前人对本区蛇绿岩带的研究得出,蕴都卡拉地区在早二叠世处于伸展环境,该流纹岩可能是弧-弧或弧-陆后碰撞伸展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过程中造成年轻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的产物,同时表明垂向生长在中亚造山带早二叠世地壳生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金沙江蛇绿岩中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的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对滇西和川西金沙江蛇绿岩斜长岩和斜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滇西书松斜长岩和川西雪堆斜长花岗岩成岩年龄分别为340±3Ma 和294±4Ma,它们可能代表金沙江洋盆张开不同阶段的时代.这一研究表明金沙江蛇绿岩主要形成于石炭纪时期, 与南部的哀牢山蛇绿岩时代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6.
位于滇西三江地区南澜沧江带的临沧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主要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6.84%~73.99%,平均为69.72%,K2O/Na2O值高,为1.42~30.1,平均为8.66,Al2O3含量为12.94%~15.23%,平均为14.44%,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8.59,平均为2.61,大部分大于1.1,为高钾钙碱性过铝-强过铝花岗岩。岩石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Pb,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稀土总量198.2×10-6~359.2×10-6,平均为252.5×10-6,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La/Yb)N为7.87~17.62,平均11.19,δEu为0.34~0.57,平均0.48,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显示明显的负Eu异常。两件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19.19±0.99Ma和219.69±0.67Ma,属晚三叠世。SiO2-P2O5、SiO2-Zr判别图、K2O-Na2O判别图、ACF图解等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图指示临沧花岗岩为S型花岗岩,其物质来源为贫粘土的砂屑岩。微量元素Rb-Y+Nd判别图中,临沧花岗岩体投影点全部落入后碰撞花岗岩区。在Sr-Yb判别图中,投影点大部分落入低Sr高Yb型花岗岩区,与我国东南沿海花岗岩特征一致,应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换的后碰撞阶段。锆石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εHf(t)均为负值(集中于-14~-11之间),Hf地壳模式年龄集中于1.95~2.15Ga,推断其为古老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锆石定年结果及岩体产出的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临沧花岗岩形成于缅泰马陆块与思茅地块大陆碰撞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应形成于晚三叠世。  相似文献   

17.
西准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   总被引:19,自引:14,他引:19  
达尔布特蛇绿岩中辉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16个测点在谐和曲线图206Pb/238U-207Pb/235U中构成比较集中的锆石群,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391.1±6.8Ma,MSWD= 0.97(95%置信度),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据此确定达尔布特蛇绿岩形成于中泥盆世,该年龄的确认为准确约束达尔布特蛇绿岩的形成及西准噶尔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祝红丽  杨晓勇  孙卫东 《岩石学报》2015,31(7):1917-1928
皖南祁门三堡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北缘,华南地区的东北部,属长江中下游地区。本文对该区侵入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Pb定年与Hf同位素测试。花岗闪长斑岩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型,Eu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显示明显的Nb-Ta、Zr-Hf负异常。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42Ma,表明花岗闪长斑岩侵入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锆石的εHf(t)值为-4.3~-0.3,Hf模式年龄(tDMC)为1220~1470Ma。花岗闪长斑岩在Sr/Y-Y图解上落在经典岛弧岩浆岩区,其岩浆Zr饱和温度(670~760℃)与锆石Ti温度(600~750℃)均较低。锆石的Ce(IV)/Ce(III)为150~1530,平均值为550,指示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地壳模式年龄等证据指示其源区物质可能为中(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壳俯冲于扬子板块产生的新生弧壳物质。祁门三堡地区花岗闪长斑岩可能是由于早白垩世早期太平洋板块南西向俯冲并后撤形成该区域的拉张环境,诱发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东昆仑古特提斯域镁铁-超镁铁质岩石的研究极为薄弱,文章报道了青海东昆仑东段希望沟橄榄辉长岩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资料,以确定该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为东昆仑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希望沟橄榄辉长岩具有低SiO2(40.91%~42.14%)、低TiO2(0.29%~0.39%)、高MgO(28.18%~30.66%)、贫碱(K2O+Na2O=1.09%~1.36%)的特征,属亚碱性系列岩石,m/f比值介于5.03~5.39,属于铁质超基性岩类。岩石微量元素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和Pb,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i),ΣREE为28.17×10^-6~30.95×10^-6,(La/Yb)N为3.77~4.98,显示轻稀土富集的特征,δEu=0.80~0.95,具有弱的Eu负异常。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橄榄辉长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64.9±1.2)Ma(n=26,MSWD=0.71),属中二叠世。锆石176Hf/177Hf比值为0.282709~0.283152,对应的εHf(t)=3.7~19.3,锆石单阶段Hf模式年龄TDM为135~753 Ma,平均为414 Ma,大于锆石U-Pb年龄。研究认为,橄榄辉长岩的岩浆源区主要为亏损地幔,可能有早期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组分的加入,并经历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结合东昆仑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希望沟橄榄辉长岩是阿尼玛卿古特提斯洋俯冲阶段的产物,说明古特提斯洋在中二叠世已北向俯冲。  相似文献   

20.
冯晓强  崔玉宝  程龙  刘玉梅  鱼静 《地质通报》2016,35(9):1411-1419
阿尔曼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位于新疆东准噶尔,记录了古亚洲洋演化。对蛇绿构造混杂岩带中的辉长岩进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及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发现辉长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与大陆地壳之间,同时受到后期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或来自消减残片的流体交代。锆石年龄为514.3±3.7Ma,推测阿尔曼泰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形成时代为中寒武世—早奥陶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