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地理国情监测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法,并结合郑汴一体化城市扩展监测,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结构、技术路线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开展常态化、业务化地理国情监测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宁波市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着重解决基础地理空间和水利专题信息的存储、管理、高速访问和二三维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构建了水利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为水利信息资源科学高效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全国水利普查中对象信息获取、数据资源管理、成果质量控制和项目组织实施等主要难题,提出了"基础数据支撑、数据模型先导、智能工具保障、技术管理融合"的总体技术路线,介绍了全国水利普查空间信息系统的面向对象水利数据建模、数字河流获取、规则约束采集处理、多主题数据应用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饶小康  黄声享  马瑞 《测绘通报》2022,(S2):297-302
水利数字孪生的建设对我国水工程、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的管控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新兴智能测绘技术不断涌现,使智能测绘在水利数字孪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论述了智能测绘在智慧水网、建设智慧管理、流域智慧管理、施工智慧管理和智能安全监测等水利孪生领域的建设背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了智能测绘在各孪生体中的感知手段、技术、方法及应用实例,并基于智能测绘构建水利孪生应用框架及平台。以南水北调中线雄安调蓄库工程智慧管理平台为例进行应用示范,针对工程建设数字孪生中的智能测绘和孪生应用进行论证研究。智能测绘在水利数字孪生中的应用研究可实现水利业务要素在孪生空间中的实时监测、诊断、模拟、分析与决策,可为智能测绘和智慧水利的结合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为水利数字孪生建设提供大数据、大算法、大平台及大服务。  相似文献   

5.
在水利地理信息服务平台中,服务接口是实现共享服务的核心,通过它可向用户提供共享服务和二次开发接口。服务接口是运行平台门户系统和一切业务应用系统定制的基础。基于对水利平台总体架构、运行环境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平台总体架构中服务层的构成,进一步分析了服务接口系统的层次,借助统一模型语言,探讨了服务接口系统的业务逻辑。  相似文献   

6.
在水利工程信息化过程中要发挥GIS平台的基础作用,采用网络服务模式为水利信息管理提供更加科学、便捷的理念和方式,实现GIS Server水利信息统一管理下的信息共享、信息查询、决策支撑以及水资源业务管理。结合水利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对水利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分遥感水利要素自动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在融合处理后的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下表征和提取水利基础空间要素的方法。依据水利要素与水体的空间关系,采取先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再提取水利设施要素的技术思路,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水利空间要素提取规则集。利用混淆矩阵和矢量化图像对提取精度和叠合精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规则集用于高分辨率影像水利基础空间要素提取的效果较好。其中,河流提取精度和叠合精度最高,分别为97.1%和94.1%;河流阻断物的提取精度和叠合精度最低,分别为86.0%和81.4%;其他水利要素总体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散在自然资源、林草、水利、农业等各个部门,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方法,成果难以共享。本文依托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重大研究课题,分析了省内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现状,探索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为湖南省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编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共同防御地质灾害能力、建立多部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机制,该文运用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终端-云端-虚拟端"架构模式,由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总体设计框架,并探讨了气象水利雨量数据对接标准建设、数据服务接口建设、地质灾害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功能服务建设,为终端应用系统和用户提供一系列标准化的功能服务。最后通过原型系统验证,结果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成果,进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技术方法研究,分析目前常见的监测对比方法,提出以增量更新的方式进行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生产的解决方案。在实际生产中进行验证表明,该解决方案是可靠的、高效的,能够在地理国情监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