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地质调查所在近畿及其周边地区设立了一个为地震预测研究服务的地下水观测网,它主要由沿活断层分布的21个观测点组成,分布区域为北纬34°~35.5°,东经134.5°~136.7°。这些观测井是由日本地质调查所在1995年兵库县南部地震(阪神地震)后重新设立的,所有观测井从1998年开始连续观测。2001年3月24日的芸予地震(M6.7)就发生在该观测网以西近海,震源深度51 km,震中离最近的观测井约170 km,最远的约380 km。尽管许多观测井都观测到了地下水位和地壳应变的同震或震后的变化,但都没有明显的震前变化。分析观测结果显示,这些同震和/或震后的变化,可通过由断层模型估计的同震体应变变化得到很好的解释。通常同震和/或震后的地下水位改变由两个因素引起,一个是同震应变变化,另一个是强地面运动,强地面运动使含水层产生裂纹,有时还会发生液化。当发生的地震相对较深并远离观测网时,那么在观测网范围内的地面运动将会很小。因此推断,由应变引起的同震和/或震后地下水位变化比其他因素引起的水位变化大。  相似文献   

2.
1985年2月20日自贡南3.9级地震之后,3月29日19时15分02秒,在自贡市东北近郊(北纬29°22′08″,东经104°51′34″)又发生了4.6级地震。位于震中东南约45千米的川12井,其水位观测不仅记录到了这次地震的震时与震后异常(同震与震后效应),而且用相关分析方法定量地排除干扰因素影响后的水位曲线,显示了明显的临震前兆异常。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了 1999年 9月 2 1日 0 1时 47分台湾南投 (2 3°42′N ,12 1°0 6′E) 7 6级地震时浙江省地下流体观测井出现的显著中、短期前兆异常。异常出现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阶段性变化明显 ,特征明显 ,易于识别 ,与本区 (震中距≤ 40 0km)地震前兆异常有明显的区别 ,是具有预测意义的地震前兆异常。震中距约 70 0km左右 ,微动态异常基本没有显示 ,属场兆异常  相似文献   

4.
1986年8月26日门源6.4级地震及其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6年8月26日17时43分在甘青交界的青海门源北(北纬37°42′,东经101°34′)发生了一次6.4级地震。随后,在主震周围100公里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的余震。到9月底为止,据初步统计该区内共发生大小余震达700次。野外宏观考察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和其余震发生在祁连山脉的冷龙岭主峰附近,震中位置高达5200米以上。研究这次地震序列的发震机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调查现场的基础上,对1975年版《四川地震目录》附录所列1944年6月20日铜梁、壁山一带5(1/2)级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这次地震确实存在,但震中不在铜梁、壁山一带(29°.5N;106°.0E),而在云南了了家和四川宁南一带(27°.0N;103°.0E).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震目录》附录记载,1948年12月23日桦南、宝清一带发生5 3/4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46.0°,东经131.0°,相当于今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种马场附近。由于资料不详,这次地震未编入正式目录。198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第四卷下)依1977年资料,把这次地震的震中修订到北纬44.9°,东经130.4°,即穆稜县城西侧,震级取为5.3级。在研究七台河地区工程地震过程中,辽宁省地震局地震大队1988年4月对这次地震进  相似文献   

7.
四川甘孜州测震台网的监测能力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台站基本情况甘孜州测震台网由康定地震中心站管辖的州内台站和州外的雅安台和石棉台组成 (以下简称甘孜台网 )。大致展布在东经 99°~ 1 0 3°,北纬 2 9°~ 3 1 .5°的一个多边形内 ,平均台距约 1 3 5km,最大台距约 3 50 km,面积约 8万 km2 ,平均海拔 2 51 1 m。甘孜台网地处偏僻的川西高原甘孜藏族自治州 ,这里没有大中型工矿企业及其他振动源 ,干扰较少 ,环境安静。台基岩性多为沉积岩和变质岩类。甘孜台网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康定台 ,建于 1 965年 5月 ,用维式光记录短周期地震仪进行观测。 1 970年 5月成立甘孜地震中心站 ( 1 984年…  相似文献   

8.
南昌井是华南井网中的一口“动水位”观测井。含水层岩性为花岗片麻岩,属基岩裂隙承压水。该井水位对地壳应力应变反映灵敏。水位固体潮清晰,潮差为50—60mm。对一些远大地震井水位有明显的异常显示。如: 1986年11月15日05时20分在台湾花莲(北纬24.25°,东经112.9°)发生了7.6级地震。震中距井孔765km。震前南昌井水位在趋势下降的背景上于10月25日和10月31日出现两次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30和25mm,同时水位自记曲线出现台阶状变化。11月2日  相似文献   

9.
据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1978年6月21日4时3分25.8秒(北京时间)在巴尔干半岛,即北纬41°,东经23°处发生了 Ms 6.8级地震。现根据外电有关报道对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灾情概况、地震趋势、地震成因及其他评述等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地震波波形拟合方法研究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网格搜索方法,利用区域地震三分量全波形资料,对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方法进行了研究。反演采用初动约束、分段求相关系数,以及幅值加权的混合方法计算误差函数,通过格点搜索法确定震源深度。理论模型试验表明,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云南地区区域数字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反演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地拟合观测波形资料。将2001年7月9日(24.93°N,101.47°E)发生的MS 5.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哈佛大学CMT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Z分量波形拟合略比CMT拟合的好,R分量和T分量的波形拟合明显好于CMT的对应分量。 我们对2001年4月5日在(25.77°N,102.30°E)发生的mb 4.8地震进行了震源机制反演。结果表明,该地震主要表现为走滑断层,震源机制解为(180°,80°,11°)。根据这两个地震震源机制推断的主应力轴,与该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北部5.3级地震前波速比异常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资料及方法1992年1月23日05时41分,在南黄海北部(35°17′N,121°12′E)发生了M_(?)5.3级地震。震后我们根据山东省地震台网及江苏省北部赣榆、连云港等台的观测资料,对33°50′—36°10′N,120°—124°E范围内1984年至1992年1月发生的59次3级(M_L)左右小震,利用和达法作图选出与和达线符合较好的台的纵波到时t_(?)与纵横波到时差t_(?)-t_(?),用最  相似文献   

12.
1980年11月23日标准时(GMT)18时34分(当地时间下午7时34分),意大利南部地区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据我国家地震局测定,这次地震的发震时刻为北京时间11月24日凌晨2时35分,震级为里氏7.1级,震中位置在东经16.3°、北纬38.7°。这次地震给意大利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据报道,意大利的地质学家们曾预见到了这次地震,但是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现根据外电对此次地震的有关报道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震空区、蠕变曲线、大震重复周期以及地震活动性等8项指标,作者曾于1986年11月13日提出,在1987年或稍长时间内,以21.5°N,99.5°E为中心的200公里范围内(即澜沧地区)将发生7级地震的判断意见。本文介绍了这次中长期预报的科学依据及有关的地震活动图象。  相似文献   

14.
辽宁彰武4.8级地震的烈度与震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2月25日13时59分辽宁彰武发生Ms:4.8级的地震,宏观震中位于彰武县马尾村(42°15′N、122°31′E)震中烈度为Ⅵ度。本文叙述了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与震害。这次地震震害总的特点是房屋破坏不严重,但有裂缝的房屋在Ⅴ度和Ⅵ度区内广泛分布,震害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5.
据我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测定,1979年4月15日14时19分42秒(北京时间)在南斯拉夫门的内哥罗(黑山)共和国,即北纬42.3°、东经18.5°处发生了_S7.1级地震。该震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和伤亡。现根据4月15日至5月25日的外电有关报道,对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灾情概况、地震趋势和地震成因等情况综合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艾献[1]介绍的方法,根据16张WWSSN台记录的垂直向P波波形记录反演求得1974年8月11日发生的乌恰M_s=7.3地震的震源参数为:破裂持续时间3.0秒;震源深度26公里;地震矩3.7×10~(27)达因·厘米。震源饥制解是:(1)λ=-2.4°,δ=83.6°,θ_s=32.8°;(2)λ=-173.6°,δ=87.6°,θ_s=302.6°,主压应力轴为近南北水平方向。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走滑并兼有逆冲分量的短暂破裂过程。  相似文献   

17.
郑洪 《地震》1992,(2):72-74
前言 1989年10月19日在大同—阳高一带(φ_N39°57′,λ_E113°43′)发生了M_s6.1中强地震。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13年来在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较强地震。 西拨子台离震中约200公里,形变(应变)观测台设在山洞侏罗系安山集块岩中。洞深约100米,装有8道密封门、观测区由东西、南北和斜边组成闭合式三角形,覆盖厚度约100米,四周无积水区,年温差小于0.5°Co FSQ浮子水管倾斜仪和SSY-Ⅱ石英伸缩仪等观测仪器先后于1985、1986年投入正式观  相似文献   

18.
1.1966年至1987年华北M_s≥5.5级地震取自中国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台网观测报告以及1981—1987年辽宁省地震局公布的国内5.0级以上地震简录;辽西M_L≥2.0级地震取自辽宁省地震局1970—1987年地震目录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 2.华北和辽西的划分及华北M_s≥5.5级地震分布 文中所说的华北范围大致为北纬31°至43°,东经105°至123°(不包括海洋地区);辽西为北纬40°至42°30′,东经118°至120°并用斜线表示,详见图1。  相似文献   

19.
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距震中120公里渡口重力固体潮观测站记录到这次地震之前的重力异常变化,现叙述如下。一、观测条件渡口重力固体潮观测站位于东经101°44′,北纬26°30′,海拨高程1145米,绝对重力值为978.633伽,所处构造部位在安宁河断裂带南端,台站岩基为花岗岩片麻岩风化壳。  相似文献   

20.
公元1502年10日27日晚(明弘治十五年九月丙戌)山东濮州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动摇泰山,远及千里。1971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东经115.3°、北纬35.7°);震级6.5级;震中烈度八度。1986年版《中国历史地震图集》亦把震中定在地震破坏区南缘濮州治地濮城。根据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以极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