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界酸性溶液的形成和向成矿溶液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福  王中刚 《矿物学报》1997,17(4):399-411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矿床成因和预测矿床的理论基础。到目前为止,讨论“酸性成矿溶液成矿机理”的报导甚少。作者认为,既然火山气体冷凝水是强酸性的,地壳中的岩浆气液冷凝水必须也是强酸性的其pH接近于零,由岩浆气液冷凝水演变成的含矿溶液及其成矿作用在地质中可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本文讨论了岩浆气液冷凝水向含矿溶液转变的条件和机理,含矿溶液成矿的条件和机理,以及随后溶液又向近中性卤水成分演变的规律。本文以扬  相似文献   

2.
酸性含矿热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金属成矿热液的成因、性质及搬运条件长期没有解决,严重影响着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的研究。很多人认为自然不溶液与地壳岩石多处于反应平衡状态,应为近中性,否定自然界有强酸性水溶液的生成。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界存在着强酸性热液的生成条件,并认为绝大多数金属矿床都是这种强酸性热液演化的产物。强酸性热液与围岩金属矿物反应必然形成高含量的金属含矿溶液,高含量的金属含矿溶液进到有利成矿空间必须成矿。本文用酸性含矿  相似文献   

3.
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是同地区寻找同类矿床的重要手段。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安徽五河河口铅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成矿模式进行详细讨论,认为太古宇变质基底既是该矿床的赋矿层位,又是原始矿源岩系;主要控矿因素为断裂构造,尤其是北北东—北东向和南北向断裂。推测其成矿模式为地壳物质经深部熔融、重融作用形成高温混合花岗状岩浆熔融体,侵入到地壳上层岩石,在结晶过程中,富集的气化高温初始混合岩浆上升到已冷凝或亚凝固的花岗状岩石,发生碱交代作用,导致已固化岩石中的成矿组分浸出,伴随再平衡岩浆充填交代成矿。研究结果可供五河地区寻找同类矿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福  龙洪波 《矿物学报》2000,20(1):28-34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特别是pH值(酸碱度)的确定,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矿溶液的性质,“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对金属矿床成矿溶液的性质 ,特别是 pH值 (酸碱度 )的确定 ,是认识含矿溶液的成因、成矿条件和成矿机理的关键。目前对成矿溶液性质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对围岩蚀变矿物包裹体的测定方面 ,并得出近中性热卤水成矿的结论。作者认为 ,多数围岩蚀变矿物的包裹体溶液不能代表原成矿溶液的性质 ,“近中性的热卤水成矿”的认识有误 ,应是酸性水形成的含矿溶液成矿 ,并从矿物包裹体溶液的特征、Roedder的高金属含量的矿物包裹体溶液的发现、氢氧同位素资料、矿物包裹体中高卤水溶液的起源以及成矿溶液的演化机理等方面论述了酸性金属含矿溶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王少怀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10):5-9
紫金山矿床是我国东南沿海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在分析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提出该系统的成矿机理:与燕山晚期酸性火山一侵入岩浆有关的金铜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或向张性过渡背景下形成的,酸性岩浆经熔体一流体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经水一岩作用等复杂的输运和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产物。  相似文献   

7.
中酸性岩浆体系成矿流体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流体成矿作用角度出发,与酸性岩浆体系有关的成矿流体可以分为:酸性岩浆硅酸盐熔融体,岩浆一热液过渡阶段硅酸盐熔融体及其分异的流体,酸性岩浆熔体分异形成的热水成矿溶液。酸性岩浆体系主要提供热源和部分矿质,其提供的热源驱动地下水淋滤、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地下水热液成矿流体。变质岩混合岩化形成花岗质岩浆过程中所形成的混合岩化成矿流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上述不同成矿流体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岩体成大矿是汤中立院士通过对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勘查研究提出的学术认识,在矿床勘查实践中,发现小岩体成矿是存在于与侵入岩浆作用有关的内生矿床的普遍特征,研究小岩体成矿有助于深入认识成矿作用的关键环节和指导找矿实践。在讨论小岩体成矿的概念和定义的基础上,对小岩体成矿作用进行了分类研究,将其划分为岩浆不混溶和岩浆热液两大类型。岩浆不混溶类型又进一步划分为硫化物熔离和氧化物分凝两个亚类;岩浆热液类型则进一步划分为气液交代、气液充填交代和接触交代三个亚类。并对小岩体成矿的机理进行了认识总结,初步提出4种机制:深部熔离-多次贯入成矿、岩浆通道成矿、脉冲成矿和脉动与复合叠加成矿。讨论了隐伏和半隐伏小岩体识别的找矿价值和小岩体含矿性判别及其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成矿溶液性质的认识是成矿理论和成矿预测的基础。本文用云南腾冲热泉水、勐野并钾盐卤水、青岛海洋水、贵州赤天化含油气水、贵阳雨水以及从贵阳森林公园腐殖土中提取的含腐植酸的水溶液,和自配的pH=1.0的含氯酸性水,对西南地区不同岩性的四种矿源岩样进行了加温浸泡溶解实验。另外还利用表生风化淋滤模拟实验装置对该四种矿源岩样进行了三种不同大气雨水的风化淋滤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酸雨和酸性水最容易形成高含量的成矿溶液;含腐植酸的水有时对多种金属也能形成较高含量的合矿溶液。但现代雨水、腾冲火山热泉水、勐野井钾盐卤水、青岛海洋水、贵州赤天化含油气水等近中性和偏碱性的表生水对Fe、Mn、Cu、Pb、Zn、等常量金属元素几乎不能形成高含量的合矿溶液;当溶液中存在强络合剂时,可能对某些贵金属和稀有、分散元素的搬运和成矿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初论紫金山铜金矿床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金山矿床是我国东南沿海发现的大型金铜矿床.在分析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超临界成矿流体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条件,提出该系统的成矿机理:与燕山晚期酸性火山-侵入岩浆有关的金铜矿床是在上地幔隆起、张性或向张性过渡背景下形成的,酸性岩浆经熔体-流体分离作用形成的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混合,经水-岩作用等复杂的输运和化学反应耦合过程的动力学产物.  相似文献   

11.
浙西北火山岩型铀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广泛的野外调查研究和大量的分析统计数据,讨论了浙西北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重点探讨了劳村组、黄尖组和寿昌组的含铀性及岩性、岩相、构造和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探讨了成矿溶液的成分、性质、温度和铀的迁移形式,以及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铀成矿的时空规律。  相似文献   

12.
成矿规律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文章特为庆祝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成立50周年而作.内容分3个部分:(1)有色金属矿床成矿分区.论述了重要有色金属(含贵金属)矿床共生组合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包括大陆地壳基底岩层成分分区与后生金属矿床成矿分区的关系;在钾含量高低不同的岩石系列环境中金属矿床产出特点.(2)金属域边缘线性构造成矿相关问题概述.在成矿分区所形成的金属域内,重要有色金属矿床产出特点概括地说是,在空间上产于地质(构造)体的转化(过渡)部位,在时间上形成于成矿地质过程的转化时期,定位于有利的转化界面附近.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成矿(区)带产出特点和控制矿田、矿床和矿体产出的构造等.(3)同位成矿及其找矿意义.论述了幔源与壳源在地壳中形成的岩浆房作用下,特别是在上地壳下部产出的影响地域广、关系矿种多的岩浆房和含矿热卤水库的作用下,在陆壳基底成分的支配和影响下,保持相对稳定的成矿热活动中心,具有成矿与保存最佳条件的配置和协同作用,就可产生同位成矿作用,进而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3.
陕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成矿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质运移方式和成矿富集条件的综合研究,认为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太古代)结晶基底。主要成矿其和成矿方式为:晚泥盆世发育在泰岭微板块伸展背景下同生断裂伴生的海底热水喷流活动,在热水沉积洼地沉积的热水混合浊积岩相是矿区的含矿建造;华力西一印支期矿区发育的脆一韧性剪切作用控制着金的成矿过程并形成金矿体的主体;燕山期陆内运动形成的岩浆气液对金矿的再次叠加  相似文献   

14.
何进忠  朱永新 《矿床地质》2022,41(5):989-1008
文章在全面揭示甘肃中秦岭成矿带23种矿产成矿规律的基础上,圈定找矿远景区。通过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过程研究,建立主要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以主要地质事件和成矿作用为主线,归纳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和矿床成矿系列;通过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模式相结合的方法预测找矿远景区。结果表明,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由有地幔流体和岩浆流体参与的变质流体和建造水混合或沸腾形成;岩浆热液型金矿由源于下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大气水混合和沸腾形成,或由源于中地壳的岩浆热液与变质水混合后再与建造水或大气水混合形成;研究区存在7个矿床成矿系列。结论认为,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含矿流体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夏河-两当弧形断裂与近东西向断裂的交汇部位是该矿床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中秦岭华力西期—印支期岩浆相关矿床成矿系列分布区中,中酸性岩体与近东西向断裂耦合部位是该成矿系列的成矿有利部位。文章圈定找矿远景区12处。  相似文献   

15.
青海东昆仑五龙沟金矿床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都兰县五龙沟金矿床是青海省及东昆仑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金矿床,其成矿条件及成矿作用的研究对工作程度很低的东昆仑地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五龙沟金矿床矿化期次、成矿条件的分析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机理,总结了其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锡矿山锑矿成矿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矿田硫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深部,可能与岩浆(混合岩浆)有关.区域地层的含矿性、包体成分、锑的地球化学性质和锑的动力学研究成果表明成矿热液是一种富含硅的碱性真溶液.运用热力学计算和趋势面分析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成矿物质迁移、沉淀的动力学条件和物理化学环境.总结了成矿规律,并提出了在F_(75)与东部断裂之问,剪切带南,北两端延伸方向及其深部进一步找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矿床构造、岩浆活动和含矿地层等方面论述金山金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 ,揭示该矿床沿北东东向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级构造成矿规律 ,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8.
银岩锡矿成岩、成矿机理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敢富 《地球化学》1992,(4):346-353,T001
与典型斑岩矿床比较,银岩锡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斑岩型矿床。根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有关成岩、成矿实验资料,认为含矿岩性是浅成相的岩浆云英岩,探讨其成岩、成矿模式,矿床归于云英斑岩矿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取得的许多突破性进展多与小岩体岩浆矿床密切相关。因此,小岩体矿床作为主要的勘查研究方向之一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对"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2006)、"小岩体成大矿的范畴及地质属性"(2008),以及"小岩体成矿体系"(2011)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明小岩体成矿的内涵;完善了2类岩浆小岩体成矿的主要机制和10种成矿类型(基性-超基性岩深部熔离/结晶-贯入机制与中酸性岩头部气、液、矿质聚集成矿机制);指出了大型岩体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本质区别及斑岩成矿与小岩体成矿的关系;总结了小岩体成大矿的优越禀赋(小、广、大、高、浅(潜))。同时,提出了在新一轮岩浆矿床勘查工作中应注意小岩体成大矿的典型特征、找矿方向及重点突破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元素富集成矿的过程实质上是元素在地球不同圈层和不同相以及不同集合体之间分配的结果。元素的富集起始于地球形成的初期。对于大多数金属成矿元素,地壳特别是上地壳是大多数矿石和矿胎的储库,地壳丰度是元素富集成矿的物质基础。元素在地质体系演化共存相同的分配是元素订成矿的关键过程。对于以侵入体为中心的热液矿床的形成。岩浆部分熔融、结晶分异、液态分离、挥发分分离以及气液相不混溶等过程能够导致金属元素最终达到矿石级的富集。挥发分则是元素富集成矿的重要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