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微风时的定容球资料,计算了微风时南京大厂地区的扩散参数,并与兰州等地的扩散参数作了对比。还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点源、面源公式,计算大厂地区在微、静风条件下SO_2的瞬时浓度分布。揭示了在微、静风条件下大厂地区容易出现污染的地域,为该地区的建设、规划及环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微风时的定容球资料,计算了微风时南京大厂地区的扩散参数,并与兰州等地的扩散参数作了对比。还分别用两组不同的点源、面源公式,计算大厂地区在微、静风条件下SO2的瞬时浓度分布。揭示了在微、静风条件下大厂地区容易出现污染的地域,为该地区的建设、规划及环保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探讨和总结了古雷电研究的4种方法:①地质记录中的古气候标志方法;②氧同位素测量古温度方法;③冰川冰期与气候冷暖方法;④史料记载的研究方法。应用这4种方法分别对史前气候变迁下的古雷电进行描述,然后再从史料记载中,浓缩了古雷电的记录,分析了古雷电印象。  相似文献   

4.
作物产量天气—统计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多年来,国外农作物产量预报方法的研究进展较快,并且已有不少国家开始了产量业务预报工作。就预报方法而言,目前多数国家仍以统计方法为主,但数学模拟预报方法也有了很大发展。此外,苏联、美国、日本等国还开始从大气环流特点,去探寻产量预报方法。最近,又发展了动力—统计预报方法和天气—统计预报方法。从天气预报方法的发展来看,今后也必  相似文献   

5.
一、数理统计方法是气象学的重要工具近二、三十年来,数理统计方法在气象学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统计预报方法已成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首先,它是长期预报的主要工具之一,我国所有省气象台和相当多专区台、县站的长期预报都应用了概率统计方法,并且取得了肯定的效果。统计方法在中短期预报中也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国外应用概率统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用涡旋相关方法和蒸发皿方法分别测量了裸地和玉米田的空气动力学阻抗, 分析了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化特征, 同时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测空气动力学阻抗的日变化比较明显, 但变化幅度不大 (0~200 s/m)。两种方法得到的空气动力学阻抗具有可比性, 但蒸发皿方法测量的空气动力学阻抗普遍小于涡旋相关方法的测量值。  相似文献   

7.
地温资料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地温观测资料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技术,是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难点。综合分析了地温观测资料的特点和地温观测资料的人工审核方法,提出了地温观测资料“相邻差”的标准差分析方法,详细说明了该方法在计算机自动审核中的具体实现步骤和该方法的特点。由于该方法从本质上讲是对人工审核方法的计算模拟,同时由于采用客观计算方法,避免了主观因素,所以审核质量能达到人工审核质量的要求,且比人工审核更全面。该方法在浙江省地面气象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软件中进行了试用,实践证明该方法对提高地温观测资料的审核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用多层递阶预报方法作水稻产量的农业气象预报,提出对原方法的改进途径。改进后的多层递阶预报方法只需预报每层参数中的一个最易预报的参数,因而大大减少了原方法逐层逐个参数预报的计算量,避免或减小了原方法中存在的误差叠加和放大现象,并用淮阴市的水稻产量资料对新方法进行试报检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马万庆 《气象》1982,8(4):22-23
最近,我们在做长期天气预报中,应用模糊数学对资料进行了处理,并结合“判别分析的非参数方法”得出了模糊集分类判别的预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计算出各交点的距离,更切合实际地描述了空间点的分布情况,预报效果较好。 一、基本思路 在长期天气预报中,常常要做出降水量、温度等项目的分级预报。模糊集分类判别的预报方法是为解  相似文献   

10.
农田蒸散和土壤水分变化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提出了一个用气候资料计算旬、月的可能蒸散和土壤湿润不足情况下的蒸散的方法。并且制定了临界含水量和作物发育期蒸散系数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论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GMS云图四类云系的识别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较成功地识别了GMS云图中的四类云系,并与传统的统计识别方法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神经网络方法更适合于云系的特征识别。还研究了神经网络本身的问题,取得一些网络设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钱永甫  张琼 《大气科学》1999,23(2):184-190
对球面网格全球模式中极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提出了6种处理极点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6种方法都能模拟出与7月气候平均场较相符合的气候特征。文中提出的对极点气候要素进行预报的方法,以及避免使用极点气候要素值的方法,均有较好的模拟结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地面辐射计作为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一种补充手段,是近年来刚刚发展起来的方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1980年研制了8mm和3.2cm的雷达一辐射计联合系统,进行了一些实测试验,并提出了这种联合系统测量降水的求解方案。本文通过数值实验方法,对3.2cm波段上的这种方法以及另两种雷达测雨的求解方法进行系统的考察和比较,对每种方法由各种因子引起的误差进行了初步讨论,从而对三种求解方法的实际可行性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增强卫星云图的问世,提供了卫星云图分析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的有用资料。本文讨论了GMS红外分层增强云图的增强方法、温度标定和使用方法,给出了这种云图的灰度级次与降水量的关系,以及根据这种云图推算云区面积、云顶温度梯度和定量估计降水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矢量场的聚类分析及模糊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陆龙骅 《气象学报》1984,42(2):189-197
本文给出了矢量场的聚类分析及模糊分类方法,分析了一个实例,并对这两种方法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美国海洋天气局(NOAA),有许多气象要素的统计预报方法投入业务。这些方法中应用得最成功最广泛的是模式输出统计(或MOS)方法。MOS方法主要适用于每天进行两次高空观测的,时效为12—60小时的天气尺度预报(世界时00.12小时)。对较长时间的预报,国家天气局使用经典统计学和数值(动力学)预报相结合的“完全预报”方法。对中尺度和小于12小时时间尺度的预报,经典统计学方法仍是主要工具。 本文用图表和比较验证讨论了三种统计学预报方法的用途和精度,简述了每种方法的近况与进展。从中可见,MOS方法在运用到时间和空间尺度预报中是怎样优于其它二种统计方法的。利用数字模式的运算与分级,MOS方法将来也可能用于任何中长期时段的预报。对短期预报而言,MOS方法要结合经典统计学方法,且MOS也适用于中尺度的数值模式,并能提供局地和任何时间的订正预报。可以预计,下一世纪MOS方法可能成为所有天气预报的主要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MOS预报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士晟 《气象学报》1985,43(3):332-338
美国Glahn和Lowry在1972年提出MOS预报,它逐步取代完全预报成为美国国家气象中心的指导预报,最近十二年MOS预报发展很快,成为许多国家的业务预报方法。 我国MOS方法起步并不晚,上海台1978年引进MOS方法并投入业务使用,吉林1979年利用传真图的模式输出发展了地方MOS方法,该方法适合广大台站和第三世界应用。国家气象局1982年决定在广大台站推广MOS方法,1982年秋由吉林、江苏、陕西、广东四省组成地方MOS科研组,到1983年末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不同程度开展了MOS方法或PP(完全预报)方法。我国的地方MOS方法有中国特色,比较注意吸收预报员经验,并且采用多种统计模型,经实践证明地方MOS效果较好。吉林在1981年将中期MOS预报投入业务使用,现在已有十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中期MOS方法或PP方法,而美国目前中期业务预报仍靠PP方法。 经调研证明我国已具备全面推广MOS方法的条件,应作出规划积极推广MOS方法。  相似文献   

18.
牛萍  谢国庆  王伟  罗霞 《浙江气象》2010,31(2):41-43
雷击风险评估是认识和评价雷击风险的有效方法,也是雷击风险控制和管理的前提及基础,准确的雷击风险评估是雷击风险管理的决策依据。从嘉兴市开展雷击风险评估工作实践出发,分析了开展雷击风险评估的法律法规依据、工作推进及技术人才储备等情况,阐述了《嘉兴市雷击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出台的社会背景及过程。介绍了嘉兴市从无到有并全面推广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一些工作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当前雷击风险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钱永甫  张琼 《大气科学》1999,23(2):184-190
对球面网络全球模式中极点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提出了6种处理极点的方法,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这6种方法能模拟出与7月气候平均场较相符号的气候特征,文中提出了对极点气候要素进行预报的方法,以及避免使用极点气候要素值的方法,均有较好的模拟结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汤洁  贾小芳  程红兵 《气象》2018,44(12):1618-1627
本文汇总整理了20余年来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站网未知水样考核数据,对比分析了2005和2007年考核成绩评定方法和考核水样制备方法改进前后的差异,对方法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估。分析显示,改进后的方法与WMO-GAW的标准技术方法接轨,成绩评定更加客观,考核水样pH值、电导率和化学组成与实际降水相近,更加有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台站降水测量的技术状态,对整个观测站网业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