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比较成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结合ESRI(Environment System Research Institute)公司开发的新一代GIS软件——ARCGIS9.2,对昆明市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得出了昆明市各县区的危险度。易损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性评价的一部分,根据国内有关易损性的理论成果,我们建立了昆明市泥石流易损性评价模型,对昆明市以各县区为单位进行了易损性评价,得出了昆明市各县区的易损度。利用联合国给出的自然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R—H×V,易损度和危险度相乘,得出了昆明市的风险度。使用ARCGIS9.2的自然分级和制图输出功能,对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进行了分区和制图,给出了昆明市泥石流风险性评价图。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评判之后发现昆明市各县区呈现出泥石流灾害易损度和危险度不均衡的现象,因此,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外部社会救援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
德昌县角半沟流域降雨充沛、物源丰富,极易暴发山洪泥石流。本文结合角半沟流域的实际气候、水文、地质、资源、人口、经济等条件,选取相应的评价因子对泥石流灾害进行了风险性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易损度分别为0.644、0.876,属于高度危险、极高度易损泥石流沟; 风险度为0.564,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暴发规模较大的泥石流灾害。针对角半沟泥石流特征和评价结果,初步提出了监测预警与工程整治(拦挡坝、拦挡网、固床坝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泥石流灾害的减灾防灾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是昆明东川城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严重阻碍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东川城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对城市安全与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地貌学侵蚀旋回理论出发,运用斯特拉勒面积-高程分析法对东川城区后山的3条泥石流沟的危险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深沟和石羊沟的斯特拉勒面积-高程值分别为0.580和0.520,泥石流沟谷正由发育的中年末期向老年期演化,泥石流危险度较低;尼拉姑沟的斯特拉勒面积-高程值为0.452,处于沟谷发育的旺盛时期,泥石流危险度较高,计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评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展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以来,两个主要不同时期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及其发展过程.详述了我国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技术及其改进的评价因子转换赋值新方法.现行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方法于1995年提出,是以不同的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来进行的.评价因子包括主要因子泥石流分布密度,次要因子岩石风化程度系数、断裂带密度、≥25°坡地面积百分比、洪灾发生频率、月降雨量变差系数、年雨量平均≥25mm大雨日数和坡度≥25°坡耕地面积百分比.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表达为以上8个因子极差变换后的赋值与其相应的权重乘积之和.这一评价公式,加强了主要因子的作用.主要因子的权重系数上升到33%时则使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可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已经标准化,取值范围介于0~1之间.这一评价方法的不足之处是得出的危险度数值只有相对意义而不具有绝对意义.在最新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中,通过分段函数赋值的新方法克服了上述不足.分段函数赋值是基于以下的假定当评价因子超过和等于某一上限值时赋值为1;等于下限值时赋值为0;处于中间值的赋值为0.5.以这3个数值为控制点,假定在每2个点之间,赋值呈线性变化.当中间点为上、下2点之平均值时为双线性模型;当中间点不为上、下限2点之平均值时为三线性模型.根据我国西南地区已有资料的统计,得出了区域泥石流危险度8项评价因子的分段赋值函数.通过2种不同赋值方法在四川凉山州和阿坝州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中计算结果的比较,从绝对数值来看,分段函数赋值得出的危险度高于极差变换得出的危险度.对于泥石流危险度分析来说,相对偏大的保守估计更为可取.从相对数值来看,两者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分段函数赋值计算出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既能在同一区域内进行比较,也能在不同区域间进行比较,达到了改进的目的.现阶段我国正在使用的区域泥石流危险度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仍然属于经验模型的范畴.它是在经验的基础上采用推理和统计的方法建立的一种评价模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在科学假定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用代表泥石流危险度的2个本质的特征参数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来建立起区域泥石流危险度的理论模型,并用量化的数学公式来表达.因此,泥石流规模和发生频率相互关系的研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也是今后区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易损性评价方法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超  贺拿  宋国虎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1):1211-1220
建筑物易损度评价作为泥石流易损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是实现城镇及居民点泥石流风险定量化和风险管理的必要环节。综述近30年来,泥石流作用下建筑物易损度研究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以统计分析方法建立的建筑物易损度曲线普适性差且力学机理不明等问题,提出数值计算和模型实验的手段获取建筑物结构易损度的机理模型。由于建筑物易损度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统计分析方法仍将作为建筑物易损度研究的重要手段,力学机理明晰的研究方法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此外,地震、滚石、雪崩等类似灾种的易损度研究方法和成果可被借鉴到泥石流领域。针对灾害中因结构破坏引发人员伤亡的情况,建议采用时间概率和基于条件概率的事件树方法计算建筑物内人员易损度。最终形成综合结构和人员易损度研究成果的建筑物易损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泥石流危险度分类的研究,对于泥石流治理,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效果测度分析方法研究泥石流危险度分类,实例计算取得与专家判断相吻合的结果,计算结果证明效果测度分析方法在完成泥石流危险度分类评价的同时,也解决了泥石流影响因素的系统因素分析问题,表明效果测度分析方法是一种简便且易于操作的信息数据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的提出充实了分类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通过系统地对城市后山地区主要泥石流沟特征的分析,科学地选取治理工程措施,基本达到有效控制深沟泥石流物源的运移,减轻或消弱其它各沟泥石流危害的防治目标。通过削弱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发展,从而减轻地质灾害对东川市城区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的神经网络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危险度的评价计算,对于泥石流治理及减灾防灾对策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泥石流危险度的因素复杂且具有胡机和模糊特性,而神经网络的性能特征使其能适用于解决非线性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问题,本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泥石流危险度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具体的实例对网络进行训练和测试,计算分析表明,网络模型对于评价泥石流危险度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是和龙市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研究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区旨在为减轻和龙市地质灾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获取了评价和龙市泥石流灾害的定量指标,并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得出各区域的泥石流危险度,据此对各区域进行了危险性分区。泥石流高危险区位于和龙市东北部。这些区域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主要是由植被覆盖率低、地质环境质量较差、人类工程活动不当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0.
多宗隆哇泥石流沟位于青海省兴海县中铁乡,距茨哈峡水电站仅1km,流域面积为144.3km2,由于汇水面积大且物源较多,将对下游的茨哈峡电站造成威胁。运用泥石流风险评价理论,结合泥石流的危险度评价和易损度评价,综合多宗隆哇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H单=0.50044)和灾害的易损度评价(V单=0.49),运用自然灾害风险度模型,得出了多宗隆哇沟泥石流的风险度为0.24,为中度风险泥石流沟。  相似文献   

11.
东川区是云南省也是我国泥石流暴发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其突出特点是沟谷数量多、密度大、活动频繁、破坏损失严重、防治困难,严重威胁东川城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论文详细分析了城区后山5条泥石流沟的暴发成因和特征。其泥石流以稀性泥石流为主,重度1.5~2.0 kN/m3之间。该区泥石流之所以如此发育,主要是地质地理环境起控制作用。东川区地质构造发育、地震频繁、山体失稳、地形高差悬殊和雨量集中且暴雨强度大等,是导致本区泥石流频繁而猛烈的根本原因。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对本区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加剧、恶化作用。论文的分析不仅对决策机构制定防治措施具有借鉴意义,且对东川城区后山“五沟”泥石流的修复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拥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建国后随着东川矿务局成立,拉开了东川铜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东川的现代矿业在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威胁矿区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采冶严重影响矿区周边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通过系统分析东川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东川矿山环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东川的矿山和铜矿长期开采历史,问题根源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思路和措施,东川需要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使区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得到加强,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3.
甘肃陇南武都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分析了甘肃陇南市武都区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背景、发育特征及易发性。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查明了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物元可拓方法对泥石流的易发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泥石流具有分布密度高、冲沟及坡面泥石流成片发育、北岸泥石流较南岸发育且粘性泥石流所占比例大于南岸的发育特征;选取岩性、沟床比降、山坡坡度、完整系数、发育程度、降水、断层密度7个因子构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易发性评价,研究区104条泥石流沟中,66条为高易发性,占总数的63.5%;32条为中等易发性,占总数的30.8%;6条为低易发性,占总数的5.7%。  相似文献   

14.
和龙市地处长白山脉东北部,地质环境质量较差,区内常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该市东城区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条件,泥石流发生频繁。文章根据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的实际调查资料,采用分形理论.研究了泥石流沟谷形态的分形特征及其在不同观察尺度下分维值的变化特征。这种非线形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区泥石流沟谷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雨季)、12月(旱季)分别对深沟流域进行现场调查,在分析深沟“稳、拦、排”泥石流治理模式的基础上,研究深沟泥石流治理效益,结果表明:治理后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植被群落结构得以优化,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固液二相(松散土体和水)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坡面输移的现象。在其流动和终止的过程中,泥位陡涨暴落,来势凶猛且历时较短,常常冲毁或淤埋铁路、公路、农田,以及水利、国防、通讯和旅游点等工程设施,甚至摧毁厂矿和城镇,对人类生产生活和自然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山区、秦岭山脉等地的泥石流活动尤为强烈。文章通过对和龙市东城区34条泥石流沟谷的实际调查资料,系统阐述了该区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和原因。境内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质构造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生起控制作用,降雨条件起触发作用,人类不合理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又进一步恶化、诱发了灾害。针对灾害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以便对潜在灾害进行调查与防治。  相似文献   

17.
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小水沟泥石流治理防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陇南市造成了严重危害。震后次生地质灾害对陇南市城镇村庄、交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武都区蒲池乡小水沟震后产生了大量的崩塌、滑塌堆积体,一旦遭遇暴雨,极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直接危及小水沟沟口左岸九年制义务学校一座及沟口两岸居民,因此治理该泥石流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当地暴雨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泥石流固体物质源及形成的踏勘,针对该泥石流具有危险度高,流量大的特点,执行全面规划、重点治理的设计思路,采取了防护、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拦挡工程为有效发挥工程泻洪、拦渣、调节、固床、稳坡和控制固体物质补给量,预防沟道下切及沟壑发展,减少泥石流对下游村庄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生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稳固堤前砂土、减缓水石流流速、减小水石流对护堤的直接冲蚀和破坏、保障堤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耕地的正常使用、增大植被覆盖率,绿化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云南东川深沟泥石流分区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川深沟泥石流特征及其分区治理措施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探讨了深沟泥石流分区治理模式,以期为我国山区城镇泥石流沟谷的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