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中国工作组发起,长春地质学院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日—13日在长春地质宫举行学术报告会,10月14日—20日全体国外代表和部分国内代表赴辽东半岛地质考察。 召开这次国际地质会议的决定,是1984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91项工作组特别会议上一致通过的。  相似文献   

2.
由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国际地质数理统计资源预测协会(COGEODATA)及非洲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与构造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6日~18日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参加会议的有23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 整个会议共分4个阶段进行:①乞力马扎罗旅行3天;②会前地质观察6天;③学术讨论会3天;④会后地质旅行2天。我国张秋生作为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的领  相似文献   

3.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筹备工作报道──第30届国际地质学术计划委员会成立和第一次委员会会议1995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回龙观宾馆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计划委员会会议,会议出席代表70余人。会议由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秘书长、地矿部副部长张宏仁作...  相似文献   

4.
今年五月十二至十六日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第93项和澳大利亚地质学会在西澳首府佩斯召开第二届国际太古宙讨论会,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英国、美国、苏联、印度、丹麦、西德等13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四百余人参加了讨论会,我国代表四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讨论的内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国际金伯利岩会议于1991年6月18日至7月3日在巴西的阿腊沙召开.会议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6月18日至23日为会前地质旅行;第二阶段6月24日至28日为学术讨论会;第三阶段6月29日至7月3日为会后地质旅行.出席这次会议的有21个国家234名代表,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17篇.会议对金伯利石及其它金刚石产出岩体的地质特征、金刚石及其包体,上地幔以及金刚石勘查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进展》1991,6(6):90-90
第15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会议于1991年4月26日至5月4日在美国内华达(Nevada)州Reno市举行。来自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约2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会进行学术报告和论文展示三天,并组织了地质旅行、专题讲座、参观等活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生物学会东北组已恢复活动,于1987年12月9日至11日在长春召开了首届学术年会—东北古生物工作展望学术讨论会。来自东北三省教学、科研、地质、石油、煤炭及博物馆等系统17个单位的代表及区内外来宾共80余人参加了大会。 会议传达了中国古生物学会秘书工作会议精神和今年召开的第11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地质会议、古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地质学会第10次工作(基层)会议于1992年11月12—14日在温江召开,有全省各地(市)州学会、专业委员会和基层学会的95位代表参加。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以14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搞活学会工作。 会上传达了中国地质学会70周年庆祝活动的盛况;报告了80年代我国地质科学发展状况;还邀请了参加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代表及赴法考察专家作了报告。与此同时介绍了上级科协、学会和兄弟学  相似文献   

9.
1985年5月14日至5月20日在镇江召开了中国金属学会第三届遥感地质及数学地质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1个单位的9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遥感地质代表36名,数学地质代表54名.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中,除冶金部和有色金属总公司的遥感、数学地质工作者外,还有石油部、  相似文献   

10.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11.
第27届国际地质学会议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参加会议的有90多个国家5000多名代表,其中我国代表团有82人。会议历时10天,在两天的全体会议上主要介绍地质学的现代成就和环境保护的地质形势,其余8天分为22个组和2个专题组同时活动。 矿物学组是会议第10组。召集人:F.V.Chuklov(苏联)和S.S.Hafner(法国)。学术交流活动分两个小组进行。矿物标型、矿物结晶化学和矿物物理等为第一小组,第二小组包括矿物形成的热力学和矿物中熔融  相似文献   

12.
<正> 1991年9月22日至27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了第12届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地质大会。来自21个国家的2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武衡、杨遵仪、金玉玕、杨基端、李文恒、尚冠雄、关世桥等8人参加。第11届大会主席武衡在国际常设委员会会议上宣布大会准备就绪,郑重地向本届大会主席S.Archangelsky博士移交工作。金玉玕代表第11届大会中国学术委员会主席杨敬之在开幕式上致开幕词。 这次大会是60多年来第一次在南半球举行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冈瓦纳大陆,尤其是南美洲晚古生代地层和地质成为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近30年来,南美古生物学者和地质学者在  相似文献   

13.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4年8月20日至28日在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从地中海看全球地质复兴——地质学、自然灾害和文化遗产。会议有来自141个国家和地区的地质学家代表共7414余名,大会共收到各类科技论文6000余篇,我国参加此次会议的代表共有486人。  相似文献   

14.
消息     
国际八国经济互助委员会地质专家工作组会议9月28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波、匈、德、保、罗、苏、捷。会议讨论了到1980年期间地质工作的发展方向问题。 (塔斯社,索非亚,1962年9月29,日讯) 国际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维也纳内召开的第四次全体会议9月27日结束。参加会议的有该组织的78个会员国。会议委托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务委员会制订该机构的长期活动计划提交下届会议批准。 (塔斯社维也纳9月27日讯) 巴西据里约热内卢报导,巴西总统路奥·古拉特签署了由民族议院通过的一项关于确定国家垄断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组委会继去年发出1号通知(见本刊1990年第2期)后.又发出2号通知.对会议的日程作了具体安排,并对论文摘要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议大厦举行.大会主要活动包括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短期培训讲座、成果展览和地质旅行等.学术报告分专题学术报告A、B 、C.学术报告Ⅰ-1、Ⅰ-2、Ⅰ-3和学术报告Ⅱ.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煤田地质经济技术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总结报告全国煤田地质经济技术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郭万荣(1995年7月17日)各位代表、同志们:1会议的评价全国煤田地质经济技术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经过紧张的三天会议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7.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8.
由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弛质学会和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联合召开的国际性金矿地质学术研讨会期间,于5月17日晚7点—9点30分,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召开工作会议,成员单位的14名代表,特邀中(4人)、外(2人)共6名代表参加这次工作会议。会议由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负责人张贻侠教授和沈保丰研究员主持。会议就247项中国工作组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今后两年工作的计划和编写总结报告等有关事宜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20.
由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247项国际工作组、IGCP第247项中国工作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吉林省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及地球物理学术讨论会”,将于今年10月7日—10日在长春地质学院隆重召开。 会议的宗旨是系统总结和交流在前寒武纪矿床、构造和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