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分析了鄂尔多斯地区测量技术人员需求情况,针对当前"数字化测图技术"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应用能力精湛、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测量技术技能人员为目标,对数字化测图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分析重构.融合课程思政改革、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测绘新技术,综合利用新型教育教学手段,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应用型高校"金课"的打造至少要体现两个转变,教学范式的转换和教学理念的转换,结合教学过程从学生的学情分析、课程内容的调整、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评价的改革、课程配套资源的建设和教师的反思7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金课"导向下的《地籍与房产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大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新工科实验课程建设中,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课程设计思路,旨在培养适应当今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快速变革时代的创新性工程科技人才。本文将传统的验证性实践课程调整为“目标设定、方案规划及实施”的设计型实验课程,强调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遵循实践能力培养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重参与、重思考、重实施、重过程。同时,将行业的最新发展、最新变革反映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增加了新型传感器及混合云人机协作数据处理平台,确保学生获取的知识和技术与快速发展的行业水平相接轨。本文以摄影测量实习课程改革为例,实践证明,课程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设计、创造性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下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测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下工程测量发展情况,对地下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该课程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地理信息科学(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课程改革创新实践,对进一步提升课程资源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和培养GIS复合型人才有重要意义。“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首先介绍了该门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情况;然后从挖掘思政资源、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以及将课程建设目标融入教学过程5个方面,介绍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随后,分别针对点数据、面数据和连续数据3种类型,设计了5个相关空间分析方法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最后,总结了本课程的评价与成效、特色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根据测绘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地下工程测量发展情况,对地下工程测量课程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指出该课程教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技双修的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员,从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切入,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数字测图技术》课程为例,在分析学情和职业道德现状的基础上,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进一步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深挖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的改革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对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及内涵,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分析了各章节专业知识目标和育人目标,提出了"知识回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授演示;突出重点,启发育人;升华认知,归纳总结"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融合,以期为"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GPS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说明了"GPS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必要性,介绍了课程的性质、建设及其改革的基本指导思路,阐述了如何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其改革、成绩考核及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0.
课程教学创新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对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打造“一流”课程、推动“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与创新、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课程体系和专业应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GIS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痛点”问题,提出了教学创新的理念及思路,提出将探究理念融入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融合OBE理念,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落实研究性理念,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随后,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评价和研究5个方面提出了教学创新的方法及途径,最后总结了本课程教学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的改革,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是真正进入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本文以测量学课程改革为立足点,对测量学课程改革的持续建设进行了总结,提出并不断丰富“一中心,三育人”课程教学理念;深化教学资源改革,构建了一种长效的“多主体、全过程、可量化”课程发展机制;教学相长,实现了“重素质、强能力、多元开放”的测量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2.
建筑工程测量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根据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理念,本文从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与原则、课程能力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第一次课设计和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对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整体设计进行了初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初见成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测量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土地信息系统是土地科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为研究课题,对课程内容设置、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性教学环境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测量学课程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探索性改革: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GPS课程已成为多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结合成都理工大学精品课程《GPS测量原理与数据处理》课程的建设,对建立基于面向多专业的GPS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和基本教学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就21世纪GIS课程的安排、精选教程、理论和实验课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课时安排、GIS教学改革、考核办法进行探讨。在教学改革中,建议采用开放式和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提倡将互动式教学、团队教学、双语(中英文)教学模式纳入到教学的多样性改革中。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GIS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立春  徐磊  许正昊 《地理空间信息》2011,9(1):146-147,152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师院校GIS课程的特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多年从事GIS教学实践;从GIS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角度,研究探讨了高师院校GIS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交流和对GIS教育有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近年来测绘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测绘职业技能竞赛对课程改革的导向功能逐渐显现。本文以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为例,重点探讨了测绘职业技能竞赛在课程改革方面发挥的导向作用,展示了我院工程测量专业在课程改革中初步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结合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讨论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等课程体系建设与实施方法,保证了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和质量。测量学课程体系建设,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精髓。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测绘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