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GIS的马铃薯种植气候区划及风险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气候资源信息,对内蒙古乌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马铃薯做了多项自然资源空间统计分析,并选定了该地区马铃薯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和风险指标。这些指标涉及到马铃薯的种植失败风险和减产风险。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法,实现了基本气候资源分布的细化。同时借助于CITYSTAR GIS的二次开发功能,用Visual C^ 编制模型,进行马铃薯气候资源区划和种植风险程度区划的地理制作。研究结果可供农业种植规划部门及农业保险部门使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干旱灾害为例,对其干旱灾害风险区划进行研究。利用GIS技术,建立气象数据库,集成基础地理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人口经济等资料;选择适当指标,实现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栅格化的计算。通过建立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完成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绘制,并分析了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徐水县干旱灾害风险分布呈地区性差异,中部地区发生干旱灾害的风险较高,西南地区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3.
李兴华  李彰俊  刘惠忠  曹艳芳  韩芳 《气象》2006,32(S1):155-159
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1950年代以来内蒙古山洪灾害和降水资料,利用GIS技术对强降雨区和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了区划,并依据山洪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模型进行风险区划。最终得出一级重点防治区629个,面积为81834. 36km2,占总规划面积的49%;二级重点防治区205个,面积为31372.27km2,占总规划面积的19%;一般防治区488个,面积为54168.13km2,占总规划面积的32%。这些研究结论为敗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预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洛阳市高温灾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洛阳市1961-2010年历史气候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通过分析高温灾害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因子、承灾体易损性因子和防灾减灾因子4个因子的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指标的权重建立高温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其中选取洛阳市9个观测站高温日数,并运用皮尔逊Ⅲ型概率密度模型分别从不同频率推测高温影响程度并分析高温危险性因子;利用洛阳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选取海拔高度和河网密度作为评价孕灾环境因子指标;利用洛阳市土地利用分类分析不同土地类型承载体潜在易损性,同时考虑高温易受伤害人群的人口比例怍为承载体易损性因子指标;防灾减灾因子利用各乡镇财政一般收入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量化指标。从区划图中可以看出:总体高温风险等级北部高于南部;东北部、中部风险等级最高,其中偃师中部、伊川西部和南部地区、嵩县北部地区风险等级最高;次高风险等级主要分布在新安、宜阳、伊川中东部、孟津东部和西部、嵩县中部等地区;栾川、嵩县南部、洛宁西部风险等级最低。  相似文献   

5.
使用1980-2010年河口区气象观测、灾情普查、土地利用类型、人口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和1:10万地理信息数据,基于GIS技术,采用频次分布、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加权综合评价4种方法,对河口区的寒潮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区划分析。结果表明:河口区发生寒潮次数最多的月份为11月,其次为12月和1月,春季的寒潮多发生在3月;2008年以来发生寒潮的次数有增多趋势;河口区北部区域风险较小;而南部的义和镇、六合街道办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苍梧县各个镇低温冷害的分析,找出影响苍梧县砂糖桔生产的4个气候关键因子,通过归一化方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苍梧县砂糖桔低温冷害风险区划专题图.区划图明确分出苍梧县低温冷害的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风险区域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特别指出了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为苍梧县砂糖桔生产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四川省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承灾体脆弱性,构建了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基于灾害系统学原理的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利用GIS工具完成了四川省降水诱发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1)诱发滑坡泥石流前期15 d平均有效雨量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西南部、东南部分地区和攀西地区南部,较小的地区主要位于川西高原和盆地中部。(2)四川盆地北部、西南部和攀西地区东部是降水致灾因子危险性等级最高区域,盆周山区、攀西地区以及阿坝州东部地区孕灾环境敏感性等级在较高及以上,中等以上承灾体脆弱性等级基本位于盆地地区,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及攀西地区脆弱性等级大多在中等以下。(3)风险区划显示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北部、西南部和攀西地区,与四川省滑坡泥石流活动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贵州省84个气象站1971~2008年的观测资料和2013年贵州省社会经济资料,结合地理信息数据,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易损性、承灾体抗灾能力等四个方面采用归一化后的加权平均方法综合分析了贵州省道路结冰灾害的风险。结果表明:贵州省道路结冰灾害风险的低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4.26%,一般风险区范围最大,占全省面积的36.41%,中等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24.02%,高风险区占全省面积的11.5%,极高风险区占比最小,为3.83%。全省中等风险及以上的风险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中部以西地区,东部地区仅分布在在铜仁市中部的梵净山区、黔东南州西部的苗岭主锋之一雷公山一带。  相似文献   

9.
使用1992—2010年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气象站及区域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各乡镇人口和经济资料、地理信息以及灾情普查资料,分析河口区暴雨气候特征和灾害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GIS技术和百分位数、专家打分、层次分析、加权综合评价4种数据处理方法,计算各地暴雨洪涝风险系数,对该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近...  相似文献   

10.
大雾是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与运营效率的最主要的灾害天气之一。基于2004—2013年浙江省68个气象站大雾观测资料、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高速公路历史灾情数据,开展浙江省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研究。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构建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指标体系,以浙江省大雾出现的频次和持续时间作为大雾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指标;以因大雾导致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率、高速公路封路频次和持续时间作为脆弱性评价指标;以高速公路客运量和货运量作为暴露性评价指标。在ArcGIS的空间信息技术支持下,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最终完成浙江省高速公路大雾灾害风险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高风险区路段占全省路段总长的15.13%,主要分布在申嘉湖高速南浔段以及嘉善段、杭州湾环线高速萧山至越城段、杭州绕城西线高速、常台高速上虞至嵊州段、诸永高速诸暨至磐安段、沪昆高速诸暨段以及柯城段。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分析及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伟  杨续超  张斌 《热带气象学报》2014,30(5):996-1000
在灾害风险评估中,基于行政区域统计单元的人口和经济数据往往与栅格水平上的致灾因子存在空间上的不匹配。利用遥感夜间灯光数据、植被指数和DEM数据构建人居指数,进行栅格尺度上的雷灾承灾体易损性分析,利用2005—2011年浙江省电网雷电信息系统的地闪数据和2008—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资料进行雷电致灾危险性评估,基于上述三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系数,建立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模型,获得1 km分辨率的浙江省雷电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杭州、宁波、台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和长兴、安吉、天台和临海等平地向山区地形过渡地带是浙江省雷电高风险区,甬台温沿海、海岛、衢州西部和丽水南部地区是低风险区域,其他地区为中风险区。  相似文献   

12.
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NCEP提供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和云南122站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对云南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发现: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分布对ENSO发展和衰减阶段的响应存在明显差异。处在发展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处在衰减阶段的El Ni?o事件会导致云南夏季降水呈现东少西多的分布;处在发展阶段的La Ni?a事件发会造成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多,并且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对该阶段的响应最明显;处在衰减阶段的La Ni?a事件会造成云南夏季大部分区域降水偏少。通过合成分析发现:ENSO的发展和衰减阶段对夏季低纬度大气环流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对副热带高压和夏季风强弱的影响显著不同,从而导致云南夏季降水异常。值得一提的是,La Ni?a事件的发展阶段可作为影响云南夏季降水的一个强信号因子,应在短期气候预测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3.
2007 年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的北传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年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卫星红外窗口导出的全球降水指数GPI(the Global Precipitation Index)的日降水资料及频率-波数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南海夏季风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传播特征,并使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的逐日资料,探讨影响其传播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ISO有明显的北传趋势,并且明显比南传分量占优.影响南海夏季风ISO北传的主要因子是平均纬向风垂直切变和平均经向风对异常水汽的输送.之所以异常经向风对平均水汽的输送及海-气相可作用的影响在南海地区不重要,而在印度季风区有一定的贡献,是因为平均水汽和纬向风分布在两个地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By using the daily-14 year(1983—1996)NCEP/NCAR 2.5°×2.5° reanalysis data,wecarefully study in each pentad the advance and retreat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and givento it a new definition.This definition considered the intensity of southwesterly winds at 850 hPatogether with its degree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The result revealed that:(1)The advance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shows three abrupt northward shifts andfour relatively stationary stays.The four stable stages correspond to the peak of the pro-summerrainy period in South China,the“Meiyu”season in the Changjiang(Yangtze)-Huaihe RiverValleys.the rainy season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Huanghe(Yellow)Riyer Valleys and the rainyseason in northern China.The retreat of the summer monsoon is so fast that it totally retreatsfrom the mainland at about the mid-August.(2)The northward advance of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is basically controlled by theseasonal variation latitudinally of the upper level planetary westerlies.It is in roughly accord with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the position of 15 m s~(-1) isotaeh at 200 hPa.The fast retreat of thesummer monsoon is mainly due to the blocking effect of the Tibetan Plateau.(3)The advance of 500 hPa subtropical high of the western Pacific is also in aecordanee withthe advance of the summer monsoon in China.During the advancement of the summer monsoon,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shows great meaning that it creates the essentialcondition for the convergence of southward intrusion cold airs with the warm and humidsouthwesterly winds,which result in precipitation.There are three manifest eastward movementsof the subtropical high during its northward advancement.They coincide correspondingly to thebeginning of the peak of the pre-summer rainy period in South China,the“Meiyu”season in theChangjiang(Yangtze)-Huaihe River Valleys and finally the rainy season in northern China.Thewestern par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moves eastward to the region of Japan in late July and thebeginning of August.It then stays there for quite a long time which results in the straightmovement of cold airs intruding from the north to the east of Tibetan Plateau,i.e.the easternregion of China.This provides good condition for the fast southward retreat of the summermonsoon.(4)The intensifi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betan high at 200 hPa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the subtropical high,they often occur simultaneously.  相似文献   

15.
ENSO对亚洲夏季风异常和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21  
首先对ENSO过程中亚洲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El Nino事件和LaNina事件中亚洲夏季风系统各成员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相反的变异特征。其中,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进行了EOF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赤道太平洋SS-TA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影响的区域和程度,该影响与ENSO循环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且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关于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的定义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使用1983年至1996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14年逐日平均2.5°*2.5°再分析的网格点资料对我国东部夏季风进退进行了 细胞研究,并对夏季风进退作了新的定义。它既考虑了西南风的强度亦考虑了其暖湿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东亚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和强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南方逐日降水资料及逐月温度资料,采用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方法,并计算极端降水的GPD(Generalized Pareto Distribution)重现值,讨论了气候变暖前后我国南方冬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南方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发生在1991年前后,且气候变暖后我国南方冬季的极端降水强度普遍有所增加。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进一步分析气候变暖前后的环流场特征,发现东亚热带冬季风异常与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降水异常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东亚热带冬季风偏强(弱),华南、江南地区降水偏少(多)。气候变暖后中高纬度环流经向度加大,有利于北方的冷空气向南输送。此外, 气候变暖后我国南方地面气温升高,海陆热力差异减小,东亚热带冬季风减弱,有利于西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向我国大陆东南部输送,并在东南部形成异常的水汽通量辐合,有利于形成强降水。气候变暖后,中高纬度与中低纬度异常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是我国东南部降水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盐城地区大棚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温度条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平行对比观测试验,分析得出了我市塑料大棚不同层次的增温效应,以及晴雨天气转换时大棚内的各项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大彬的几种主要蔬菜适宜生长的气象指标,对我市沿海地区大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作出各类蔬菜棚内的适宜生长期,为利用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冬季黑潮延伸体异常增暖对东亚夏季风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NCAR CAM3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数值试验,研究了冬季黑潮延伸体的海温异常增暖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黑潮延伸体海温异常增暖将导致东亚夏季风增强北推。表征夏季风强度的EASMI(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和LSTDI(the Land-Sea Thernal Difference Index)在夏季风爆发后都呈现了明显的增强趋势,且LSTDI对海温异常增暖的响应更为敏感。华北、南海和菲律宾以东的低空西南季风显著增强,副热带西风急流轴以北(南)西风加强(减弱)。日本群岛及周边海域和中国东部长江以南至秦岭一线的降水明显减少;华北、南海、东海、黄海和菲律宾以东的西太平洋上的降水增多。华北是东亚夏季风对黑潮延伸体的海温异常响应最敏感的区域。东亚地区近地面温度表现为一致的增温特征,而30~50 °N之间对流层的整体升温导致了海陆热力差异的加大,这是促使东亚夏季风增强的重要原因。中国及周边地区环流和降水异常分布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有关。  相似文献   

20.
Based on NCEP/NCAR DOE daily reanalysis dataset during 1980-20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oreal summer climatology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streamfunction in different low frequency periods (including 10-30 days, 30-60 days and more than 60 days) at 200 hPa. Distinctions i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emphasi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eamfunction on the timescale longer than 60 days is mainly zonal symmetric, accompanied by strong variability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ubtropical jet streams. For the 10-30-day timescale, it reflects the zonal fluctuating structure in the middle and high latitudes and large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Tropical quadrupole structure is observed on the 30-60-day timescale in climatology. Besides, a relative weak standard deviation is also found in this period. This work provides basic knowledge on climatology and variability in low-frequency streamfunction, which has not been fully illustrated in previous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