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坪塔格推覆系活动构造的ETM影像特征与解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柯坪塔格推覆系所在的区域地震活动频繁而且强烈,关于推覆系的活动构造和(古)地震复发规律亟需具体的基础资料和深入的认识。为此,对挑选的12景Landsat-7ETM影像进行了活动构造专题数字图像处理,并得到推覆系区域范围30m分辨率的ETM3-2-1波段、ETM7-4-3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和野外工作区范围15m分辨率的ETM3-2-1-8波段、ETM7-4-3-8波段(假)彩色合成影像各2幅。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分析和研究,确定了推覆系活动构造的主要解译标志:地形地貌标志、地层标志、线性影像标志和水系标志等。根据这些标志,采用2种影像在同一软件平台的不同图层同时对比解译的方法进行了1/50万区域范围活动构造宏观解译和1/5万局部地点活动构造详细解译。经野外科考工作证实,所采用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手段、结果和解译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触发滑坡及其构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了Ms6.6地震.地震触发了大量的、类型各种各样的滑坡.滑坡类型以黄土崖崩、滑、倾为主,还有一些深层连贯型土质滑坡、大型土质流滑、斜坡裂缝等类型.地震滑坡主要分布在一个与临潭-宕昌断裂平行的长条形区域内.该长条形区域面积约为250km2,长度约40km,最大宽度约8km.对应不同构造段落的区域内滑坡发育程度不同,反映了不同段落发震构造的特征差异.滑坡的主体分布范围与震中位置表明了构造破裂是从SEE向NWW方向发展的.最后,分析了该滑坡主体分布区中心线与临潭-宕昌断裂在空间地理位置上相差10km的2种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莹  高原 《地震》2021,41(4):15-45
青藏高原东南缘受印度板块NE向推挤和高原物质SE向挤出及四川盆地、 华南块体阻挡的共同作用, 成为高原物质SE向逃逸的关键通道。 本文综述了青藏高原东南缘由不同震相和不同方法得到的不同深度的地震各向异性结果, 结合区域内断裂分布、 地表运动、 构造应力以及深部结构等方面, 全面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上地壳至中下地壳及上地幔的介质各向异性与变形耦合特征。 青藏高原东南缘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的差异反映了区域内复杂的深部构造和壳幔变形。 由于青藏高原形成机制、 壳幔耦合状态和软弱层分布形态等科学问题尚处于学术探讨之中, 有效结合不同数据和综合多种方法, 有益于获得更加准确、 精细的地壳—上地幔地震各向异性图像, 对深部物质运动与动力模式进行更有效的约束。  相似文献   

4.
茫崖地区所处的构造位置比较特殊,对区域应力增强较为敏感,区域内发生的震群和3、4级地震对本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具有预测意义。区域内震群和5级以上地震活动又与青海地区6级以上地震平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注茫崖地区地震活动有助于青海地区的震情趋势判定工作。  相似文献   

5.
采用网格地震方法,选取面积百分比(33%),确定圈闭区域的半径,统计后期地震发生在圈闭区域内的概率。在我国4个不同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地区,分别统计了后期地震发生在圈闭区域内的概率。结果表明,4个地区后期地震发生在圈闭区域的概率远远大于面积百分比。说明未来地震是高度地聚集在过去地震发生的区域内,采用地震活动性预测并划分未来地震发生的潜在区域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查阅了前人关于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研究,系统地归纳并分析了这一地区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伴随着沂沭断裂带活动习性在不同时期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及其附近地区古构造应力场的主应力轴方向在不同时期变化较大,构造应力值在区域内为100 MPa左右;现代构造应力场主应力轴方向基本一致,为NEE向,构造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近地表在3 MPa 左右,深部可达几十至100 MPa数量级。但无论主应力轴方向或者构造应力值大小,在局部区域均有一定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李建华  李望洲 《地震地质》1991,13(2):152-160,T002
本文综合分析了华北地区18幅630张不同时相、不同波段的卫星图象,发现唐山地震前,卫星图象上显示出了压扭性的构造活动信息及张性的构造活动信息。这些信息出现在唐山地震前13—16个月之间,是一种地震中期前兆信息。运用我国地面站卫星图象,监测京津及敏感点上的构造活动信息,捕捉未来大地震的中期前兆信息,对地震减灾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战传富 《中国地震》1992,8(4):16-24
本文通过对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等地区及东海,南海部分海域(总面积1441600km~2)的航磁资料反演得到的地壳磁结构及深部构造,找出了该研究区域内的中、强震的深部构造标志。在该区域中85%的中、强震发生在磁性块体边界上,发生在深断裂带上的中、强震概率为93%。同时还详细探讨了中、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并以发震构造为依据探讨了未来不同震级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在受到降雨干扰影响时的变化特征,有别于江苏区域内大部分体应变测井。结合六合台钻孔井的岩性构造和位置环境,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不同的降雨形式和不同的降雨量对体应变观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量级的降雨情况下六合台体应变观测值或为压性变化或为张性变化,最复杂的是张、压性变化交替出现。同时还发现,在排除降雨干扰影响之后,六合台体应变观测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较显著的中短期异常监测效能。  相似文献   

10.
对于研究断裂构造,运用陆地卫星象片有两大优点:第一,卫星象片范围大,信息量丰富,形象直观。对于从宏观上观察断裂的展布十分有利。第二,卫星象片具有多波段的性质。在平原地区,由于疏松沉积物的岩性、结构、厚度以及微地貌的不同而引起含水性能差异,显示出清晰程度不同的影象,反映了地下一定深  相似文献   

11.
秦岭造山带和邻域磁异常特征及结晶基底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最新的跨越南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秦岭-大巴造山带-四川盆地东北缘,即榆林-咸阳-万源-涪陵综合地球物理大剖面的高精度地磁观测数据和1:10万与1:20万航磁异常资料,经数据处理和反演分析了该研究区域内地磁异常场展布特征、构造分区及结晶基底起伏.通过对采集数据的反演与研究结果分析表明,不同构造单元之间地磁异常场和结晶基底起伏均存在明显差异和分区特征.南鄂尔多斯盆地磁异常较平稳,由于燕山运动导致盆地整体抬升,其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剥蚀作用,结晶基底埋藏较浅;渭河盆地与四川盆地东北部却长期接受沉积作用,结晶基底埋藏相对较深;而秦岭-大巴造山带磁异常变化剧烈,由于其经历了长期的碰撞、挤压和陆内造山作用,地层、岩性和构造分布极不均匀,且在深部存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和运移.这一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化认识研究区域内的上地壳属性、构造格局、深层运动学与动力学过程及深部潜在资源远景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川青藏地区的地震活动及震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原  马林 《地震地质》1998,20(4):126-422
在分析区域地震活动和构造环境及利用GDSN的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震源破裂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余震资料,讨论了1988~1990年发生在四川和青海的9次强震的震源破裂和余震分布特征,分析了四川、青海、西藏相邻区域内的地震能量迁移,并用单键群分析方法对197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总体图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地震的震源性质与构造应力环境相符,但青海地震的震源都具有较大的逆掩分量,与过去的走滑震源性质不同,而四川地震的震源P轴不接近水平方向与当地的“Y”字形复杂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河北省流动重力测点覆盖区域内邢台地区4条断裂为例,将卫星布格重力异常与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对比,发现流动重力资料可更为详细地反映测点周围构造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精细刻画华北平原地区深部构造背景提供可靠资料。采用向上延拓方法,对实测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处理,获得不同上延高度的布格重力异常图像,结合当地地震地质与构造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流动重力资料在构造解释上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认为该方法可提高现有资料的利用价值,适合在流动重力测量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天山构造带及邻区地壳各向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子文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4):1359-1375
天山构造带位于中国大陆西北部,是典型的岩石圈陆内缩短造山带.本文利用新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近场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剪切波分裂分析对天山构造带及邻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特征进行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39个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剪切波分裂参数的空间特征显示,研究区上地壳各向异性具有分区性,各向异性特征与局部构造、地壳介质变形和应力分布有关.天山构造带的快剪切波偏振呈现出两个优势方向的特点,第一优势方向大致平行于台站附近断裂和天山构造带的走向,与断裂构造和应力的综合影响有关,另一个优势方向反映了主压应力的直接作用.北天山山前断裂带东段的断裂弯折部位和南天山局部地区的剪切波分裂参数与东、西两侧不同,与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密切相关.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的剧烈变化揭示,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双向挤压隆起的过程中,天山构造带产生了强烈的局部不均匀变形.塔里木盆地西侧快剪切波偏振具有两个优势方向,一个为NNE方向,与帕米尔高原受到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北向挤压作用有关,另一个为NW方向,指出了塔里木盆地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准噶尔盆地北部也存在NE和NW两个快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与断裂的影响有关.天山构造带区域内的慢剪切波时间延迟总体上低于塔里木盆地西侧和准噶尔盆地北部,同时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天山构造带的局部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16.
分布于某一区域内的多个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记录的总和包含着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的状态和地壳介质的某些信息,通过多个地震的P波初动方向求小震综合断层面解可以了解当地构造应力场的状况.本文依据2000年1月—2017年4月共69个地震台站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选取具有清晰的P波初动的记录,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重庆荣昌及邻区中强震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小震综合断层面解,通过大量的不同时段的综合断层面解寻找在时间上稳定的空间规律性,由此推断出该区构造应力场的方向特征,从而分析其局部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中强震孕震过程中的孕震应力场有增强趋势,利用P轴转向可以得到孕震信息.此外,地震后一段时间内求解得到的小震综合断层面解中的P轴方向一旦背离背景构造应力场,在这个应力场调整过程中会发生多次3~4级地震,但不会有4级以上的地震发生,而4级以上地震的发生要在应力场调整到与背景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以后才会重新开始孕育,这一规律能够为今后重庆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提取有用的地震前兆信息,在中强地震预测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前言山丹地震是西北地区强震之一。前人已经进行过多次考察与研究工作,但是对极震区构造背景、发震断裂特征的认识尚有一定分歧。本文利用陆地卫星多波段影象片,对1954年山丹7(1/4)级地震构造背景、发震断裂特征进行目视解译。1.区域地质概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部花岗岩类的Nd模式年龄与地壳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东南部不同时代花岗岩类Nd模式年龄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tDM>1800Ma的花岗岩体主要分布于浙西南-闽西北、武夷山两侧和万洋山-诸广山3个区域内,而tDM<l600Ma的中生代花岗岩体则主要分布于赣杭构造带、南岭纬向构造带和浙闽沿海3个带内.对这一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作了初步探讨.结合基性、超基性岩石的年代学数据,认为中国东南部地壳生长具幕式特征,其中以早-中元古代地壳生长事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苏北-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块,构造演化较为复杂,其构造范围及属性尚存在争议,区域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历史对区域现今地震发生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区域地质与构造演化的分析,提出下扬子地块构造演化独立于扬子地块,厘定苏北-南黄海盆地范围,阐述了区域构造基本特征以及对现今地震构造有重要影响的构造事件过程,重点探讨区域内NW向构造的形成与演化特征及其对中强震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在鄂尔多斯块体西侧,甘肃、宁夏境内存在一系列弧顶北东向的逆冲走滑弧形断裂,历史上这一区域内曾多次发生6级以上的中强地震,其内的断裂分布和地震活动显示出具有青藏高原东北缘特色的深部构造环境。本文利用区域地球物理场资料分析研究其深部构造,探讨了该区域深部构造与地震活动空间分布规律的关系。 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