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标准电子航海图(ENC)数据生产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是促进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发展的重要前提。介绍了我国目前ENC数据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应用领域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ENC数据的生产及电子海图应用系统ECDIS的发展等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ARC/lNFO建立S-57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数字海图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是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业化数字海图产品的重要前提。S-57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颁布的国际通用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该标准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用来进行数字海图数据的传输。本文介绍了海图数据库建设中对S-57的一些研究情况,提出了如何利用ARC/INFO)平台建立S-57数据体系的参考模式,并对未来电子航海图(ENC)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的建立模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ARC/INFO建立S-57数据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数字海图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是发展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 (ECDIS)、在世界范围内提供安全可靠的商业化数字海图产品的重要前提。S - 5 7是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颁布的国际通用的数字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 ,该标准已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用来进行数字海图数据的传输。本文介绍了海图数据库建设中对S- 5 7的一些研究情况 ,提出了如何利用ARC/INFO平台建立S - 5 7数据体系的参考模式 ,并对未来电子航海图(ENC)生产和质量检测流程的建立模式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显示平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数字海图产品不断的生产完善,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逐渐成为工作的重心,而这项任务的核心是符合S-57数据传输标准及S-52电子海图模式的显示平台的研制,以此为基础才能研制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ECDIS。在研究电子海图国际标准化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技术实践,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显示平台,为我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ECDIS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电子海图生产现状和与国际接轨的要求,海图产品执行“ENC有效性检核”标准,采取机器自检、自动识别、格网分割、点点对照和人机交互等多种检核手段。研制出一套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检核平台,对数据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充分性与完备性检核,解决了当前ENC产品完全依靠人工和国外软件质检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源地理空间数据集成和融合理论,研究了基于ECDIS的多数据源支持技术。介绍了常用的多源海图数据及其使用原则,分析了ECDIS多数据源支持技术的特点及内涵,总结了国内外常用多源海图数据集成方法,从数据可用性角度探讨了提高国产电子海图系统适用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标准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ECDIS)中,信息的表达模型是独立于数据存储的。根据空间数据处理的特点和可视化的基本技术,矢量数据的几何图形表示方法通常包括点数据表示、线数据表示和面数据表示等三种。介绍了关于点、线、面基本图元的符号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套性能完善的ECDIS为航海人员提供及时的助航信息,提高航海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增强船舶航行安全。从ECDIS适应新特性、数据装载显示、标准制定、与E-NAV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S-100标准对ECDIS的发展影响,并对目前基于S-100的ECDIS测试情况进行了说明,最后,分析了基于S-100的ECDIS系统用户适用性情况。  相似文献   

9.
无闻 《海洋信息》2000,(3):10-11
电子海图系统将使海上航行发生革命性变革,是自雷达问世以来在改善航行安全方面取得的最大进步。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自80年代初以来一直从事电子海图系统和标准的研究。NOAA工作的成果有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及其电子航海图(ENC)的国际标准,最近还通过了光栅显示系统(RCDS)和光栅海图(RNC)标准。  相似文献   

10.
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的国际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白亭颖 《海洋测绘》2004,24(2):67-70
介绍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标准发展状况,包括ECDIS的性能标准、数据模型与显示标准,测试数据集等。  相似文献   

11.
海图更新通常是局部要素更新、但是为了防止误操作或拓扑关系变化等原因造成未更新区域要素变化,需要对全图进行检查验收,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也增加了人为出错概率。以海图未更新区域自动检测为研究对象,从局部要素更新海图的质量检查内容和特点出发,结合海图更新出版流程,提出了基于数字海图矢量数据比对的质量检查方法,设计了自动更新检测流程,实现了局部更新海图未更新区域要素数据的自动质量检查。应用实践证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提高了局部要素更新海图的质量水平和质量检查效率。  相似文献   

12.
范志坚  付蓉 《海洋测绘》2011,31(2):72-75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现势性较差的1:1万数字线划图(DLG)数据进行更新.常用数据更新方法比较繁琐,成本比较高,制作的周期也较长.因此,对基于Quickbird影像对1:1万DLG数据更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郁园通 《海洋测绘》2005,25(5):59-60
分析了海洋测绘数据库维护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调整海洋测绘产品生产体系、建立海洋测绘数据库维护更新机制等设想和建议,以提高海洋测绘数据库的数据质量,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3S技术在上海滩涂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双全 《海洋测绘》2005,25(5):61-64
针对海塘滩涂基础信息数据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的重要性,详细介NT3S技术在海塘滩涂行业数据采集、处理、更新和分析中的应用,分别阐述了GPS、RS和GIS技术在海塘滩涂行业日常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Nondestructiveinspection (NDI)isveryimportantforensuringthereliabilityofoffshorestructuresintheirservicelives (Lauraetal.,1 996 ) .Itiswellknownthatdetectionofflawsinvolvesconsider ablestatisticaluncertainties.Asaresult,theprobabilityofdetection (POD)forallflawsofagivensizehasbeenusedintheliteraturetodefinethecapabilityofaparticularNDItechniqueinagivenen vironment.SincethedataofPODusuallyscatterlargely ,itisdifficulttodeterminewhichmodelfitstheavailabledatabest.Thismodelun…  相似文献   

16.
亢孟军  翁敏 《海洋测绘》2010,30(1):38-40
电子海图数据格式纷繁复杂,为了提高海图数据的可重用性,便于海图数据的共享更新,介绍了美国国防部的海图数据格式VPF,并对其理论模型和要素关系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VPF模型结构的实验,在VC6.0平台下实现了对VPF数据的解读显示,从而为VPF格式海图向其他海图的转换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结合海域勘界的理论方法,在“3S”技术支持下,以天津、河北勘界为例,探讨了建立省际间海域勘界辅助决策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实践证明,利用“3S”技术建立省际间海域勘界辅助决策信息系统是一条可行的途径,“3S”技术是勘界工作的重要辅助决策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探测地形图数据库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大昭  雷蓉 《海洋测绘》2005,25(2):44-47
探讨了地形图数据库中地物自动更新的一般过程,着重研究了如何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与现存的地形图数据库进行比较,利用空间叠置分析来探测地物发生的变化。最后,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航海通告自动改正技术是海图生产和自动化水平更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分析目前航海通告改正技术的基础上,将自然语言技术应用到航海通告改正信息的分析和提取方面,并设计了航海通告模板库和语言词汇库,分析了航海通告语言分析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最后对实验环境进行了构建.  相似文献   

20.
光谱信息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尽管我国已建立了地物波谱数据库系统,但针对地形图测制与更新中地形要素属性信息分类提取的实用化波谱数据库系统还未见报道。以地形信息波谱数据的知识化、定量化和实用化为目标,利用ORACLE数据库和VC++编程技术,研制开发了集地物光谱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检索查询、可视化分析及包络线消除等功能于一体的实用化数据库系统,为地形要素属性信息自动分类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