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宜兴市张渚镇北牛犊山出露了一套陆相红层,由于一直未获化石,时代归属及区域对比分歧较大。1973年我队将其归为晚白垩世浦口组:1978年我队编制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时,将其归为西横山组。近几年笔者和本队部分同志在该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红层中采获了恐龙蛋化石,因而提出这一红层时代应归属于晚白垩晚期赤山组。一、地层剖面赤山组(K_2(?)) 厚>38.8m(11)灰紫包细粒岩屑砂岩(未见顶)。 >5.3m⑩紫红色含角砾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2.8m⑨浅紫色角砾岩 4.6m⑧灰紫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2.4m⑦紫色含角砾长石岩屑砂岩。1.3m  相似文献   

2.
(一)地质产状、江苏宜兴发现的黄长石,产于火成岩与不纯碳酸盐岩石的接触处,具有一定的规模。黄长石与硅灰石、磁铁矿、辉石等伴生。 (二)物理性质、黄长石为茶色或褐绿  相似文献   

3.
1985至1986年间,江苏区调队在宜兴、溧阳地区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发现了多处温泉。水温21—25℃,pH 值5—6,属偏酸性低温热水。温泉一般分布在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的交会部位。于溧阳县境内相继发现金山、仙人山、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元江县阿支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出露一套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往资料均划归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通过近期1:5万区调工作,在其中发现了十二个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早期的分子,依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海口组和宰格组。  相似文献   

5.
云南阿支地区生物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省元江县阿支地区构造十分复杂,出露一套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以往资料均划归为中元古界昆阳群大龙口组。通过近期1:5万区调工作,在其中发现了十二个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主要为中泥盆世晚期-晚泥盆世早期的分子,依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海口组和宰格组。  相似文献   

6.
章人骏 《地质论评》1947,12(Z2):249-250
发现经过民国三十五年夏人骏奉江西省地质调查所之命,调查江西乐平、鄱阳、浮梁等县地质矿产。六月八日在乐平县城西约10公里,鄱乐煤矿公司北约四公里之石灰岭,发现含骨化石之洞穴堆积,规模虽小,惟对于新生代地质史料素甚贫  相似文献   

7.
大青山地区发育一套以白云岩、灰质白云岩和少量石英砂岩为主的地层。以往由于缺少生物化石依据,对其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一直存在不同意见。通过工作,在该套地层中采到了三叶虫、笔石、头足、腹足和腕足类等多门类生物化石,经鉴定有相当部门属种是华北地区寒武-奥陶系常见的标准化石主要组成分子,为解决磁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时代归属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江苏宜兴五通群中一个楔叶新种的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5年我院地质系部分师生,赴江苏宜兴丁山镇乌龟山大潮山一带,进行地质实习。在大潮山北坡五通群中发现大量植物化石。除有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Hirm.,Sublep.wusihense Sze.lepidodendron hirmeri Lutz,Sphenophyllum pseudotenerrimum Sze等化石外,还发现数块保存好、颇为奇特的大型扇状叶片。其中一块显示出了叶轮,表明这些大型扇  相似文献   

9.
10.
2003年的1:25万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中,在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岔路口一带原划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哑地层中首次采到了大量孢粉化石,鉴定为晚二叠世早期。同时,对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定为上二叠统早期神仙湾组,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青海玉树地区首次发现中泥盆世植物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玉树西部地区原下石炭统杂多群发现保存完好的Psilophyton dapsile等植物化石,据此,含化石地层厘定为中泥盆统。这一发现对研究青海南部地区泥盆纪沉积环境以及我国泥盆纪植物分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滇中易门地区发现化石新物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在滇中易门地区前人划分的中元古界东川群鹅头厂组灰黑色炭泥质板岩中首次发现了大量保存较好的宏体多细胞生物化石。通过镜下分析、电子探针及电镜扫描的研究,确证其是迄今为止生物结构最为完整的个体较大的多细胞宏体生物化石,填补了云南境内前寒武纪地层无生物化石的空白,宏体生物化石的发现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及科研价值,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研究领域中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对地球早期地球环境演化与生命进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西藏阿里日土县日松乡地区发现大量白垩纪标准化石,对其基木特征进行了描述,鉴定为小星准柱珊瑚和日土柱圆笠虫。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产出化石地层的沉积学特征等的分析,认为在该地区原1:25万日土幅区调工作中划分的侏罗系中—上统拉贡塘组(J2-3l)和侏罗系上统拉多仁组(J3d)、日松组(J3r)地层归属白垩纪。又因其含有Orbitolina(Columnorbitolina)rutogensis Zhang、O.(Orbitolina)birmanica Sahni、Stylina parvistella Volz、O.(Palorbitolina)umbellata Zhang、O.(Palorbitolina)discaidea Gras标准生物因子,时代更接近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的1:25万地质填图和实测剖面工作中,在新疆喀喇昆仑山地区岔路口一带原划二叠纪加温达坂组哑地层中首次采到了大量孢粉化石,鉴定为晚二叠世早期。同时,对该套地层进行了重新厘定,划定为上二叠统早期神仙湾组,并对其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河北秦皇岛山羊寨洞穴堆积中发现的中更新世麝鼩Crocidura类化石,包括翁氏麝鼩C.wongi和3个麝鼩未定种.翁氏麝鼩C.wongi的P4前附尖小、刃状纵脊发育、平均尺寸介于大麝鼩C.lasiura和小麝鼩C.suaveolens之间,与周口店、金牛山等的特征基本一致.C.sp.1的P4冠面形态类似于Sorex型,...  相似文献   

16.
藏北昂仁、措勤一带发现洞穴堆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藏北高原高寒、年降水量少,岩石多呈物理风化。近年来通过1∶25万措麦区幅地质调查,在工作区发现多个喀斯特灰岩溶洞,显然它们不是目前该地区气候条件所能形成的,而应该是(亚)热带气候喀斯特的产物。在所发现的数个岩溶洞穴中,以昂仁县阿木龙溶洞规模较大、洞穴堆积层最发育。1阿木龙溶洞基本特征阿木龙溶洞位于昂仁县阿木龙,地理坐标为N30°36'、E86°00'。洞口朝向北东35~40°。洞口海拔5000m,并高于附近侵蚀基准面约16m。溶洞总体为穴状(地下厅),洞口形态呈拱形。主体洞深约20m,高度、深度由洞口往里均变小,分别为5.1~2.2m和…  相似文献   

17.
韩江  聂立军 《吉林地质》2003,22(3):19-23
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地层中,发现的植物化石大部分在吉南—辽东地区太原组中所常见,具有明显的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的色彩;动物化石也大多属石炭—二叠纪常见分子。将具有这种生物组合的大蒜沟组置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8.
王则任 《江苏地质》1996,20(1):51-56
在中国江苏省溧市上黄水母山发掘出距今4500万年的哺乳动物化石群,共鉴定出12个目36科38属60余种动物,种类之多在世界上罕见。尤其是中华曙猿化石的发现意义最大,这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始祖化石,被世界考古界认为是本世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价值,其意义可与周口店北京人的发现媲美。这一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史前高级灵长类及哺乳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记述了采自甘肃广河石那奴中中新世地层的哺乳动物化石6目10科12属16种类(以小化石为主),其中新种两个:Alloptox guangheensis sp. nov., Pseudaelurus guangheensis sp. nov.。通过对动物群性质的研究及与其它地区的详细对比,认为下化石层的时代应为中中新世早期,上化石层应为中中新世晚期。二者分别与山旺期、通古尔期大体相当。 广河地区中中新世早期车头沟组和中中新世晚期咸水河组的建立,表示该地区存在着中中新世两个时期的不同环境沉积。  相似文献   

20.
郭新宇 《江苏地质》2022,46(3):260-265
七鳃鳗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特殊无颌类脊椎动物。因其仅发育脊索上的小软骨片及口腔内的角质齿,一般很难保存为化石。国内外现存的七鳃鳗化石记录很少,例如南非晚泥盆世的Priscomyzon riniensis、北美石炭纪的Mayomyzon pieckoensis和Hardistiella montanensis,还有我国内蒙古下白垩统义县组的Mesomyzon mengae。近几年,在河北承德围场地区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鱼类化石,其中就有七鳃鳗化石,表明围场地区是继内蒙古宁城之后我国第二个重要的早白垩世七鳃鳗化石产地。研究了产自围场地区早白垩世九佛堂组的3件七鳃鳗化石标本(MHGU4270、MHGU4271、MHGU4272),化石保存基本完整,可见吸盘、眼、鳃囊、肌节、背鳍、后背鳍、尾鳍等构造。成年期个体(MHGU4270、MHGU4271)体长为24~27 cm,体高为1.9~2.0 cm;非成年期个体(MHGU4272)体长约为17.0 cm,体高约为1.2 cm,明显大于内蒙古宁城地区发现的孟氏中生鳗。根据形态结构特征,认为这3件七鳃鳗化石应为一个新的属种,将其命名为围场河北鳗(Hebeimyzon weichangensis gen. et sp. nov.)。围场中生鳗(新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为我国早白垩世七鳃鳗化石的研究增添了新材料,扩大了研究的区域范围,而且对进一步深化研究早白垩世七鳃鳗的演化历史、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和古地理分布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