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2.
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艳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9(5):420-425
在系统讨论和典型概括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特征和分析耕地供需平衡变化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尺度概念下耕地供需动态平衡体系,并以监测变化、发现警情、明确警情、明确警度、寻找警源、明确警源、区内排警、区外排警为主线,从预兆量、行动量和结果量不同层面构建了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预警体系,并对多层警示指标,特别是对最终结果层的耕地总量失衡、质量失衡、均量失衡、时间失衡等的定量分析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3.
多尺度耕地供需动态平衡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艳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30(3):194-199
从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角度,指出耕地供需动态平衡实质上是指耕地经济量和生态量的供需动态平衡;并根据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的多尺度特征,提出衡量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的多尺度标准。在这个框架下,从总量、均量、质量、时间和区域等方面详细讨论了耕地供需动态平衡的基本模式以及在土地利用规划框架下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4.
线线间的拓扑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很少有模型能对线线间的拓扑关系进行详细描述。9-Intersection模型是比较突出的模型,但是对部分线线间的拓扑关系也无法区分描述。提出线线拓扑关系5元组描述模型,该模型根据点集拓扑学,线由内部和端点构成,以及线线间的内部和端点只有相离、相交、相接、相邻和重叠,因而用2个元组来描述端点的拓扑关系,再用3个元组来描述线线内部的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5.
耕地数量补偿的生态效率用以解释耕地补偿过程中生态生产力投入与产出的综合生态影响与价值实现。从生态足迹的视角出发,本文计算了土地整理补偿、粮食贸易补偿、毁林开垦耕地补偿3种耕地数量补偿途径的平均生态效率及其细分下的10种耕地数量补偿方式的生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补偿途径中,三大耕地补偿途径的平均生态效率均无效,距离生态效率有效最近的是土地整理补偿耕地数量途径;补偿方式中,从越南进口粮食、湖南省土地整理补充耕地、开发阔叶林补充耕地为生态效率有效;实现一定面积的耕地数量补偿的运输过程中,消耗的化石燃料用地所拥有的生态生产力多数低于毁林开垦耕地补偿中同等面积被砍伐森林的生态生产力。因此基于生态效率的高效实现,需要对当前的耕地异地占补严格限制政策、粮食自给自足政策、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政策进行思考与调整。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该县目前的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当地的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参考撰写此文。采用PRA技术进行农户调查,得到农户普遍关注的耕地质量因素有坡度、灌溉条件、土壤质地、产量、肥料投入、作物长势、沙化和水蚀程度,将这些因素通过基于遥感数据的SVMI、MSAVI、SARP等指标反映出来,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构建生产压力指数、耕地状态指数以及农户行为指数,从不同角度分别描述耕地质量,并进行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当地将近70%的耕地质量现状较差,并且其中大部分耕地面临巨大的退化危险;60%以上的耕地其社会经济条件和管理行为是不可持续的。最后,针对不同等级耕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设计了农村居民点整理复耕流程,划分了农村居民点城镇化、内部改造与迁村并点3种整理模式,统筹区域农户意愿与经济条件两大影响因子,分标准定量评价不同整理模式下的现实整理潜力。综合考虑坡度、耕作半径、耕地连片度、居耕比等影响因子,以GIS空间分析为平台,构建了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下的耕地潜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9.
10.
以GIS为基础,辅以RS技术,通过对1984,2000,2011年嫩江县三期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获取耕地资源利用信息,从而进行相关变化分析,为有关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及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镇巴县耕地质量分等定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镇巴县土地利用数据库为基础数据,在对已有的农用地分等工作确定的相关参数、分等因素及其权重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信息值进行补充和完善,确定镇巴县耕地质量等级,为镇巴县农用地质量动态监测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时空分析的贫困丘陵山区耕地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利用耕地面积变化时间序列模型、耕地动态度模型、耕地重心变化模型等,对湖北省咸宁市耕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选择23个因素对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耕地变化主要受经济因子、人口、房地产政策及耕地开发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农村耕地正在减少,进一步合理利用耕地和预测耕地的变化情况正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某市人均耕地现状的基础上,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比值对某市耕地压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回归摸型预测耕地压力的变化趋势,为缓解耕地压力,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测绘部门的地形图数据是以AutoCAD数据格式存储,不能够实现查询、检索,更不能够实现坡度计算、分析.而旅顺地区国土修编中需要把高程在60m以上以及坡度大于25°的耕地退耕还林.文章通过MapInfo、Vertical Mapper 、MapBasic结合,实现栅格数据与矢量数据的互操作,提取需要退耕还林的耕地. 相似文献
16.
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并阐述了实现耕地管理精准化的重要意义。从实现耕地精细化管理角度出发,介绍了耕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数据组织以及系统功能等内容,并对耕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如何开展耕地及后备资源利用保护成为战略重点。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以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地理区位特征,对耕地及后备资源现状、利用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开发利用战略目标、主要指标、布局、战略重点及保障措施进行研究,以全面落实战略需求,对实现国家耕地保护及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