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嘉-、嘉二段是-套浅海相的碳酸盐灰泥沉积,有较丰富的海相化石。岩石学和同位素数据能定量地研究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强度。准同生白云岩能较好地保持原来的同位素组成,用它来计算海水的温度为28.5-37.5℃。根据白云石-方解石矿物计算出氧同位素平衡温度在150-260℃,平均为210℃,结合该地区的古地温梯度,可推断该层最大埋深可达3700-4400m,现在仅埋深1600-1700m,至少抬升剥蚀了2000m。同位素数据还提供了白云岩化的时间和机理,以及对孔隙度的影响。综合上述同位素数据和岩石学、古生物等证据,归纳出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的沉积成岩模式。 相似文献
2.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中,由于沉积相(台地浅难相和深水斜坡-盆地相)的复杂性,导致了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的多样性。作者通过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和碳、氧同位素的分析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研究,对该地区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溶解作用等九种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河坝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主要储集层段进行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河坝地区嘉陵江组二段顶、底界面特征清楚,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段,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嘉二中亚段的白云岩中,总体为局限台地沉积,发育台内滩、潮坪和潟湖等微相,台内滩是储集层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主要位于河坝区块的中部;(2)储集岩岩性主要为残余(藻)砂屑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晶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总体以低孔、低渗的Ⅲ类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3)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泥晶化、溶蚀、胶结、白云岩化、压实压溶和破裂等,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深埋条件下的埋藏溶蚀作用以及构造裂缝的发育有关;(4)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是嘉二段颗粒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基础,白云岩化、埋藏溶蚀等埋藏成岩作用有利于孔隙的改善,微古地貌高地发育区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可能为储集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4.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风暴沉积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正> 早三叠世,下扬子区为位于华北古陆与华夏古陆之间的陆表海,其中发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海相沉积物。近年来,笔者在该区(图1)工作期间,发现在早三叠世时,沿皖南到苏南的广大区域内,风暴沉积作用产生的特征十分显著,风暴岩广为发育。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河坝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主要储集层段进行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河坝地区嘉陵江组二段顶、底界面特征清楚,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段,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嘉二中亚段的白云岩中,总体为局限台地沉积,发育台内滩、潮坪和潟湖等微相,台内滩是储集层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主要位于河坝区块的中部;(2)储集岩岩性主要为残余(藻)砂屑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晶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总体以低孔、低渗的Ⅲ类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3)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泥晶化、溶蚀、胶结、白云岩化、压实压溶和破裂等,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深埋条件下的埋藏溶蚀作用以及构造裂缝的发育有关;(4)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是嘉二段颗粒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基础,白云岩化、埋藏溶蚀等埋藏成岩作用有利于孔隙的改善,微古地貌高地发育区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可能为储集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三亚湾珊瑚可以分为5个微相:生物骨架岩、生物屑、礁岩屑、珊瑚碎块,强烈改造的生物质,成岩作用包括同生沉积作用、胶结、藻缠结、细粒物充填,机械和化学侵蚀。排浦更新世白云岩与掘穴生物的钻孔有关,粉至中晶结构为混合水成因,峨曼更新世灰岩为砂质灰岩、角砾状灰岩,豆状灰岩。生物屑经重结晶,X(MgCO3)小于2%,贫铁,三亚湾潮间带海滩岩胶结物为文石和高镁方解石,见悬挂式胶结和渗滤砂。 相似文献
9.
朱同兴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17(1):5-12
皖中南地区下二叠统发育8种不同的沉积相带。栖霞组下部主要发育滨岸细碎屑岩相带和半局限海台地相带,中上部发育开阔海台地相带、较深水台凹相带和台棚内带;早中孤峰期发育台棚外带、台棚内带和台地边缘缓坡相带,晚孤峰期在宿松地区发育了台地边缘生物滩相带,研究区下二叠统成岩环境划为海底-浅埋藏、中埋藏、深埋藏和表生成岩环境,并阐述了这4种成岩环境内的成岩作用类型组合标志。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性质的河一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第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一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 相似文献
11.
沉积成岩作用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20世纪6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动力学的引入和低温低压下矿物相平衡的研究,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机地球化学大大促进了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现在沉积成岩作用的研究已经成为包括大地构造、盆地分析、沉积学、物理化学、有机地球化学等学科、范围包括大、中、小尺度的各种作用的综合研究。对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的需求促进了沉积成岩作用的深入研究,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和聚集、储层性质的变化涉及沉积成岩的全过程;一些低温低压的层控固体矿产的富集涉及盆地沉积充填、盆山转化的岩相及流体的动力和物理化学行为,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工作都有重要进展。近年来有关海洋沉积的研究、硅、锰、碳酸盐等沉积物形成、大地构造背景、同位素、有机物形成演化等的成岩过程的研究都有重要进展,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综合分析了现代腕足类生物壳体方解石中的C、O同位素特征,以及有关古生代腕足类生物壳体方解石构造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分析结果证明:只有那些无发光性特点、无胶结和溶蚀构造特点、有较好纤维构造特点、含高Sr、Na和低Mn、Fe(Mg)的第二层腕足类生物壳体方解石的δ^18O值不受成岩作用影响;而原始层和壳体中的特殊部位和铰合铀、腕骨、茎孔、交互面、肌痕等在沉积、成岩过程中与海水处于非同位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塔什地区上白垩统至上第三系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士振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22(2):128-137
塔西南坳阿尔塔什地区上白垩统至始新统中段与始新统上段至上第三系中新统两段地层沉积-成岩作用具有明显的差异,根据镜下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测试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综合研究,结合沉积环境分析,结果表明上白垩统至始新统中段处于晚成岩阶段的A段,始新统上段至中新统处于早成岩阶段的B段。通过各阶段成岩作用类型的研究并根据一些实测参数,进行了成岩自生矿物期次划分,即早成岩阶段(B)有Ⅰ、Ⅱ两期成岩自生矿物,晚成岩阶段(A)有Ⅰ、Ⅱ、Ⅲ三期。不同沉积成岩作用受制于构造-沉积环境和埋藏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火山作用是熔岩(岩浆)、火山碎屑和火山气体通过火山口喷出到地球表面的现象。火山爆发带来大量火山碎屑物质和气体进入到大气、海洋和陆地环境系统中,这将对其中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相序及沉积演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火山物质含量的增加不仅会干扰碳酸盐沉积,还能够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质等,火山沉积物在空间上也遵循粒度分异的规律。在组合方式上往往出现狭义和广义的混合沉积,记录了火山活动的演化。碳酸盐岩主要形成于海洋、湖泊等环境,火山作用可以通过控制基底形态、热液喷涌、不同性质火山碎屑的输入和分布、台地的差异沉降/隆起等,影响生物、沉积水体性质等古环境参数。然而就生物而言,这种影响通常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作用。例如火山灰的埋藏及释放有毒物质会导致生物死亡,而后期火山灰溶解又会释放PO3-、Fe3+、Mn2+等营养离子利于生物生长。就成岩作用及流体性质而言,不同类型的火山物质含不同元素、矿物等,导致流体性质的变化,进而影响成岩作用类型等,如火山灰可以提供Mg2+促进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孔隙的形成,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研究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成岩的影响,对油气地质勘探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中——川南过渡带上三叠统香溪群储层成岩作用的定量评价与成岩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岩作用目前还处于定性描述阶段,为定量描述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笔者提出了压实系数、胶结系数、溶蚀系数及成岩系数概念,它们分别表征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成岩综合效应引起的储层孔隙度变化。沉积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成岩变化及基产物叫成岩相,成岩相变化可形成透镜状成岩储渗体,它是香溪群透镜状油气藏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滇西南地区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论评》1989,35(3):244-248
本文论述了在滇西南沧源、镇康、永德一带发现的下三叠统。沧源一带含火山碎屑岩、含放射虫硅质岩之碎屑岩,为早三叠世印度期的沉积,镇康、永德一带之碳酸盐岩为早三叠世奥仑尼克期的沉积。沧源一带有古生物依据的上二叠统碳酸盐岩(厚约325.20m),与上覆下三叠统印度阶怕拍组关系不明,但确整合覆于下二叠统之上。镇康、永德一带尚缺乏古生物依据的碳酸盐岩(厚约492.60m),与上覆下三叠统奥仑尼克阶、下伏下二叠统呈整合接触,有包含下三叠统印度阶及上二叠统(长兴阶、乐平阶)的可能。上述早三叠世沉积的发现,及其与下伏二叠系呈整合接触关系的查明,表明区内并无晚华力西期及印支早期构造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早三叠世碳酸盐沉积揭示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之后的沉积环境剧变,如何用沉积动力学方法获取沉积环境信息,其主要困难是现场观测不可实施、初始和边界条件未知、沉积物来源和去向未知。新的思路之一是根据复杂系统理论重构控制方程,以达到正确计算或模拟的目的。【方法】针对南京地区早三叠世和龙山组24个周期的泥质—碳酸盐沉积,构建沉积环境参数计算方法,提取沉积记录信息。【结果】各周期性沉积的垂向尺度为100~102 cm,碳酸盐层与泥质层交替出现,沉积构造以纹层为特征,在24个周期中碳酸盐沉积厚度占74%,沉积构造以纹层为特征;根据泥质层的沉积速率推算每个周期的时间尺度为5~40 ka,虽然泥质层厚度只占总厚度的26%,但却占总时长的73%;泥质和碳酸盐物质沉积速率、沉降通量、水层悬沙浓度、碳酸盐物质产出、生物生产等各项环境参数与现今深海碳酸盐沉积环境相当。【结论】该沉积记录反映研究区域古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特征,但计算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有赖于碳酸盐沉积的杂质含量、纹层厚度和保存潜力、沉积物和有机质来源等约束条件的确定。 相似文献
19.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海省同仁地区处于祁连和秦岭造山带的接合部,构造演化历史悠久。本次工作在该地区隆务河一带发现较好的二叠—三叠系剖面。将该剖面从下而上划分为上二叠统石关组、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和江里沟组,其中江里沟组又进一步划分为下部的浊积岩段和上部的风暴岩段,初步确定了二叠—三叠纪的界线。沉积序列、沉积相和沉积物表明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为一套陆源碎屑浊积岩,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下部为一套不纯的内碎屑浊积岩,而下三叠统江里沟组上部为风暴岩沉积。根据沉积相和火山岩夹层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地区上二叠统石关组和下三叠统果木沟组处于半深海的活动大陆边缘,下三叠统江里沟组早期的浊积岩段处于较稳定的半深海大陆边缘。根据沉积相和遗迹化石,恢复了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海平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区内上石炭统主要的相、亚相有滨岸相:碳酸盐潮坪亚相;碳酸盐台地相:台地浅滩亚相、开阔台地亚相、局限台地亚相。有利的储集相带为滨岸相中的碳酸盐潮坪亚相和碳酸盐台地相中的台地浅滩亚相,次为开阔台地亚相。影响区内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储屡储集性能的成岩作用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白云化作用,其中白云化作用、埋藏溶蚀作用和压溶作用是形成进油期孔隙最为重要的作用。沥青产状和萤光显示研究表明,区内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储集空间为:晶间孔、晶间溶孔、基质溶孔、粒间溶孔、缝合状缝隙。储集岩类为:粉一细晶白云岩类、微—亮晶颗粒云(灰)岩类、泥晶灰岩类、蓝藻、有孔虫云岩类。区内上石炭统最佳储集层段为黄龙组下段,次为黄龙组上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