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介绍彭筱平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痰饮阻肺证的经验。彭教授指出,心力衰竭发展到后期以阳虚水泛、痰饮阻肺证最为常见。其对该证的治疗分为3个阶段:急性期温阳化饮,兼以活血通络,并创立化饮逐瘀汤,同时配合西医基础治疗,直接缓解心衰急性发作症状;缓解期祛湿健脾,方选香砂六君子汤,改善因心衰所致的消化道症状;后期以黄芪建中汤温中补虚,重建中焦功能,改善远期预后。处方思路清晰,体系完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理气温阳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扶阳流派工作室门诊医案中脾胃虚寒型胃痛医案121则,提取其方药信息,并基于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9和IBM SPSS Statistic 22.0软件建立方-证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提取核心网络药物及药对,建立理气温阳法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数学模型。结果:纳入中药方剂199首,涉及中药76味,累计用药频数2677次。高频药物共26味,排前5位的是海螵蛸、砂仁、生姜、厚朴、白蔻仁;药物功效以化湿、理气、补虚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为主,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以辛味药为主,其次为苦味药、甘味药;药物归经主要归脾、肺、胃经。聚类分析提取到2个药物组合;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味中药药对14对,3味中药药组3组,其中生姜、桂枝尖与其他药物关联性最高。结论:扶阳流派辨治脾胃虚寒型胃痛,临证常以扶正补虚为本,温通中上焦为要,如温阳佐以理气,或燥湿化痰以温阳行气,或理气和中以温阳止痛,或纳气补虚以温阳化阴。  相似文献   

3.
介绍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慢性泄泻临床上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黄明河教授认为,脾失健运、肾阳虚衰为发病之本,湿浊内困乃发病之标,以调补脾肾、祛湿化浊为治疗大法,分别拟健脾化湿汤与温阳化湿汤治疗,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介绍王保和教授运用芳香开痹法治疗胸痹的经验。王教授认为胸痹的发生主要责于胸阳不得宣通,心气失于舒展,阴邪趁机上犯,以致气血不畅,心脉不和。王教授临证确立芳香开痹的治疗大法,总结出芳香开痹基础方,并在此基础上予以活血、行气、温阳、养阴等临证化裁,临床效果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助佐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郭维琴教授经验方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DrugBank等数据库,检索益气泻肺汤主要药物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DrugBank、DisGeNET等数据库检索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靶点;借助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益气泻肺汤活性成分靶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网络;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潜在分子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果:筛选得到益气泻肺汤活性成分靶点795个,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356个,取交集得到94个关键靶点,构建益气泻肺汤活性成分靶点-慢性心力衰竭疾病靶点网络,得到肿瘤坏死因子(TNF)、肿瘤抑制蛋白(TP53)、内皮素1(EDN19)、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血管紧张素原(AGT)、C反应蛋白(CRP)、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1)、连环蛋白(CTNNB1)8个核心靶点,此为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潜在靶点;GO 功能和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益气泻肺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能的潜在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肾素分泌等。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气泻肺汤有效成分通过多靶点调控、参与多种信息通路和生物学过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毛静远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7年2月毛教授门诊的31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首诊处方资料,建立中药信息数据库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311首处方中涉及中药133味,药性主要为温(36.82%)、平(20.14%)、微寒(13.69%)及微温(12.77%),药味主要为甘(31.71%)、苦(31.60%)、辛(19.93%);基于311首处方构建的无向加权中药网络经K-核分解后,得到包括46味中药的核心子网络,其中节点强度>1400的中药共计14味:生黄芪、刺五加、丹参、红花、地龙、当归、麦冬、山茱萸、熟地黄、茯苓、陈皮、白术、瓜蒌皮、枳壳。结论:毛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以益气活血为要,用药偏于平和,据阴阳之偏而合滋阴、温阳之法,因痰饮之盛而兼化痰、利水之法,并佐以宽胸理气,标本兼顾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7.
介绍鲍身涛教授从脾胃论治慢性皮肤溃疡的经验。鲍教授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病机复杂,主要以脾胃亏虚为本,以痰、湿、瘀为标,立调养脾胃为主要治疗原则,强调健脾补虚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临证中四诊合参将慢性皮肤溃疡分为脾气虚证、脾阳虚证、脾阴虚证,治以益气健脾、温阳健脾、滋阴运脾,分别予以归脾汤、阳和汤合参苓白术散、玉液汤加减治疗。临床随症加减,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总结王诚喜教授基于“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期多以邪气入侵为先,继而邪干脏腑,气机宣降失衡,生痰生湿,结瘀化火。邪气久稽,则伤正气,致肺脾肾三脏亏虚,终成正虚邪恋之候。王教授善于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证属虚寒者,并创立了扶阳三法(运脾阳、温肺阳、助肾阳),自制了补肺固元膏、补肺利气丸、冬病夏治丸等以温补为法的方药。这些方药应用于慢性肺系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现行管理模式的弊端日渐明显,基于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理念的转变,结合我国慢性疾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提出以政府卫生部门为主导,以医疗单位为依托,以基层社区为平台,以患者家庭及自身管理为根本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强心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8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DNN、SDANN、RMSSD、BN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NN50、L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从五脏阴阳形气关系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病机及治疗。五脏阴阳形气失衡,功能失健,致脾胃虚弱、肝失条达、肾阳亏虚、肺气亏虚、心阳不足而成为本病发生的病理基础,治疗上以温阳化气为基本原则,顺应各脏腑生理特性的不同,采用温脾健运、柔肝健脾、温肾健脾、温肺益气、温心阳、益心神等方法促进脏腑生理机能恢复进而治愈本病,为中医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的疗效。方法:将辨证为痰瘀水停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7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 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3%(32/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2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29%(33/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2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宣导三焦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痰瘀水停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介绍潘敏求教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BCP)的临证经验。潘教授认为BCP以阳虚寒凝证居多,其基于《黄帝内经》阴阳理论,形成对于本病“阳化不足,阴成太过”的基本病机观,临床上常使用“桂枝-连翘”药对代替阳和汤治疗,寒温并用,去性存用,达到调和阴阳、内驱癌毒止痛的目的。在临证施治中,强调结合三焦生理及阳气化生宣发等特性,补阳温阳无忘通阳运阳,同时注重阴阳互根互用,阴阳调和之度,阴平阳密之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正灸结合温阳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80例。对照1组单用西药治疗,对照2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扶正灸治疗,对照3组在对照1组治疗基础上加温阳升白汤治疗,治疗组结合对照1、2、3组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1组为75.0%,对照2组为85.0%,对照3组为80.0%,治疗组为95.0%,治疗组与对照1、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白细胞计数、中医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灸合温阳升白汤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阳益气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2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通阳益气方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脏超声、血脂等指标。结果: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7.27%,对照组为5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LEVDD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DL-C、TG、TC及对照组LDL-C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阳益气方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虚痰阻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 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E/A)]及运动功能指标(6 min步行距离)。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6%(86/90),对照组为78.89%(71/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VEF、FS、E/A、6 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益心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运动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归脾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N端前脑钠肽(NT-proBNP)、血红蛋白(Hb)、6min步行距离(6MWD)及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Hb、6MWD、LvEF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汤加减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耐量,并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贫血,但其作用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振源益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振源益脉汤治疗。治疗14d后,比较2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对照组为75.61%(3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NT-proBNP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源益脉汤可有效提高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其中医证候积分及NT-proBNP水平,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脉通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脉通颗粒冲剂治疗,经4个疗程治疗后,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min步行试验、心脏彩超各项指标及BNP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脉通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经验。唐教授在《内经》重阳思想及扶阳学派卢氏心法启发下,认为阳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根源,其病机为“阳虚阴实,元阳虚损为本”,治以“扶阳消阴之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再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如此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