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贫困区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中出现的教育资源空间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以连片特困区一一武陵山片区的重庆市黔江区为例,以自然村尺度进行测算,重点研究并解决了贫困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现状的评估技术,以及两步移动搜寻法在农村贫困山区的关键技术改进和实现,并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出发评价了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两步移动搜寻法适用于评估贫困山区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状况和分布情况;研究区教育可达性较高的地区不及需求总数的30%,分布在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服务范围内的学校多为中心校和实验小学,师资和占地面积优势大,但整体可达性并不理想。为相关部门有效配置教育资源,提出了“跑教”提升师资力量和恢复原有教学点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赣州市章贡区小学为例,利用分布密度分析自然村、小学的分布特点,借助最近距离模型、积累机会模型、重力模型和泰森多边形探究其空间可达性,揭示自然村分布与学校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以期为小学布局调整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沙河镇的西北部、水东镇西部、水南镇东北部以及水西镇南部布局相对合理,平均入学距离小于2 km,可选择入学资源多于4所,而沙河镇西南部和沙石镇东南部地势较高的地区,平均入学距离大于5 km。章贡区教育资源以及可达性在空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部分区域教育资源分布不够合理,在未来布局调整中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直接关系到学生上学的方便程度,是反映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均衡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选择昆明市五华区为研究区,通过综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两步移动搜索法来分析该地区的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首先,根据居民点的位置生成泰森多边形,并以泰森多边形为基本分配单元;然后,分别采用两步移动搜索法和引力法对研究区的中小学教育资源进行可达性评价;最后,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估不同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不高;2)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且主要表现为显著的城乡差异性;3)两步移动搜索法在评价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时优于其他方法的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可为五华区义务教育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供给和合理分布,本文以丰县小学、居民点、交通道路网、行政区划等为数据源,对学校的空间布局进行可视化表达,采用点密度、最近邻距离指数等指标分析空间分布特征;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使用Voronoi模型、最近距离模型、网络分析工具生成等时区的方法,对丰县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进行多角度评价。结果表明:1)丰县小学的最近邻比R值为1.046,居民点的R值为1.059,居民点与小学都呈现随机分布的特征;2)38.7%的学校服务范围不够合理,存在过大或过小现象;3)各居民点入学平均距离为1 890.8 m,总体较为合适;4)学生上学时间成本差异显著,边缘地区可达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六盘山地区中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婷  孙建国  杜立钊  周亮 《测绘科学》2019,44(11):52-58,87
针对当前大范围集中特困地区的中学教育资源空间可达性研究较为欠缺的问题,该文以六盘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获得1 415所中学和1 157个居民点位置及相关属性,辅以道路和人口等数据,运用改进的潜能模型,测算分析中学教育资源的空间可达性。结果表明:六盘山地区中学空间可达性整体有待提高;城乡差异显著,多民族聚居区、部分县区交界地带存在大范围中学空间可达性偏低现象;交通发达、路网密集区域的中学空间可达性较高。本研究为贫困山区的教育资源空间优化方案的制订及教育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以莱西市为例,以行政村为最小研究单元,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改进的两步移动搜索和潜能模型法,对莱西市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莱西市整体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包括水集街道、沽河街道、望城街道和莱西经济开发区;低值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GIS网络和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运用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北京市城六区医疗服务的可达性进行了研究;综合比较了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两种出行方式下的就医可达性结果,并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为相关部门设施规划和资源分配提供了重要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就医可达性分布不均衡,呈从中心向外降低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8.
钟翠萍  靖常峰  杜明义  刘思君 《测绘科学》2021,46(4):142-149,185
针对现有城市公共设施选址模型较少考虑具体城市特色和服务设施运行现状这一问题,该文提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改进潜能模型和免疫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估研究区垃圾楼可达性的基础上,利用GIS空间分析进行初步优化,并构建双目标免疫优化模型再次优化.研究表明:西城区7个街道之间可达性空间差异较大,可达性较好的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中下部;现有垃圾楼数量不能满足居民需求,拟在可达性较差区域增加9座垃圾楼;经两步优化后,在原有垃圾楼布局不变前提下,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可达性提高34.50%,7个街道平均可达性标准差下降了 58.18%,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垃圾楼整体可达性的同时也促进其空间布局的均衡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济南市中小学为分析对象,运用Voronoi模型、引力模型等方法对2012年和2018年济南市中小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乡级行政区内学校数量差异增大,地区间差异更加显著,各乡级行政区学校数量呈现集聚状态。2)可达性水平方面,济南市中小学具有一定趋同性。以市中区、历下区等市中心地区由高到低向四周扩散,各区县中心区域可达性水平普遍较高。3)地区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和可达性水平均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研究从改善学校分布、增加学校服务能力以及提倡就近入学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教育主管部门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涉及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利用,影响到义务教育法的落实和实施.在探讨中小学布局调整原理与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建立人口分布、学校分布和交通条件等数据库,计算空间可达性指标,定量分析每一个居住区位学生上学的便捷程度,评估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为学校布局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使用比例模型、最近距离模型、机会积累模型、重力模型和改进重力模型,以巩义市初级中学为例,揭示学校分布与人口分布之间的关系,期望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提供评估方法和规划依据.案例研究发现:农村义务教育在资源配置、最近入学距离、择校机会、供需平衡方面仍有一定的不均衡性.建议使用GIS和空间可达性指标评估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公平性;进一步探索学生择校的空间规律,并使用Huff模型模拟学校与学生的最佳配置,为布局调整奠定定量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基于Worldview-Ⅱ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城市道路信息及居民区建筑物的空间分布和高度信息;通过GIS分析技术获取评价节点并计算交通成本矩阵,同时计算节点建筑物体积指数指示其人口密度作为节点吸引力。利用交通时间加权成本模型对研究区的交通可达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人口密度大,交通系统完善,交通可达性最好;新城区和城市边缘人口密度小,交通系统尚不完善,交通可达性较差,整个研究区交通可达性以老城区为强中心向新城区和外围依次减弱。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医疗设施的分布情况会直接影响就医的便捷程度问题,该文以六盘山地区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函数分析法和最短距离计算法,对六盘山地区的医疗设施空间分布特征及可达性进行剖析,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内不同级别的医疗设施多集聚分布在兰州市区和西宁市区,在临夏市、定西市、白银市、固原市、庆阳市、天水市等城市主城区形成次级集聚中心.区域内医疗设施可达性水平差异显著,存在城市主城区相对边界地区医疗设施可达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少沛  李勇  庄大昌  张慧霞 《测绘科学》2018,(3):123-130,147
针对广州地铁网络的可达性空间特征及产生的区域响应,该文基于图及可达性测度模型,结合GIS技术,探讨其时空发育状况、拓扑结构、可达性演变与区域差异特征。结果显示,广州地铁网络与商住区的空间扩张过程在时空上吻合;广州地铁网络逐步演化为回路网络,但拓扑结构存在不足;时间可达性重心从政治中心向商业中心转移,可达性从商业中心向四周区域辐射,并随距离逐渐衰弱;可达性空间模式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换乘站点对所在区域的可达性作用显著;潜力可达性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双中心特征,且在空间分异上与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相呼应。通过对广州地铁网络进行可达性演化和空间特征分析,既为交通可达性研究提供实践经验,也为地铁网络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高级中学可达性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的教育资源空间格局评价大多数以空间距离可达性作为分析指标,缺少对时间成本考虑的问题,该文在GIS空间分析技术的支持下,设计了基于优先队列的可达性算法,并基于南京市区交通道路网络计算了南京市高级中学的可达性,然后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南京市高级中学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对整体可达性、等时线、学校服务范围及分区可达性等方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区高级中学可达性较好,但不同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不同学校之间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苏北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进行研究,以徐州市域义务教育资源(小学)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可达性模型、最近距离模型和Voronoi模型等对义务教育资源的布局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整体可达性较好,呈现一种"大分散,小聚集"的格局,49.30%的区域能够在30 min内到达就近的小学,主要分布在城区,义务教育资源可达性相对较差的地区分布较少,区域占比为18.62%;2)由徐州市义务教育资源的Voronoi图可知,近60.3%的义务教育机构服务范围的面积能够基本满足义务教育资源布局的需要,有16.95%的义务教育的服务面积适宜度过大,严重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中,医疗服务水平指标值通常仅以医院卫技人员数或病床床位数概括,未考虑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鉴于此,以深圳市龙岗区为研究对象,以社区为单元,对引力模型加以改进,综合考虑卫技人员与病床床位数,以确定医院的服务水平。结果表明,在对引力模型进行改进后,原本可达性较高的横岗、龙岗、龙城街道可达性有所降低,说明这些地区的医疗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横岗街道南部社区医疗设施可达性最差,在今后的医疗资源改进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是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便利设施.基于GIS技术,从城市居民步行交通方式的角度出发,运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宁波市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和社会公平性进行了评价,其中在对城市公园社会公平性的评价中采用了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以及区位熵3个指标来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步行出行交通方式下,研究区内城市公园的可达性差异较大,以三江口地区为中心,呈同心圆形式向外依次递减的特征;城市公园资源分配基尼系数为0.278,处于比较平均阶段,但从地理空间分配角度来看,城市公园资源与各乡镇、街道的人口分布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空间分配不平衡,其服务范围内部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规划来减少各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该研究成果可为宁波未来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相关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改进移动搜索算法的教育资源可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教育资源可达性主题研究不足的现状,文章通过量化分析入学时间成本,对深圳市福田区小学服务范围进行划定,并结合现有学区划分,以移动搜索算法为基础,针对实际择校机制引入Huff模型进行算法改进,对小学可达性进行量化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对研究区小学布局的科学评价,为学校选址规划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发热门诊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保障城乡居民公共健康的重要设施,是筛查、诊断患者的前沿“哨所”和防控“堡垒”。以哈尔滨市为例,采用实际人口分布栅格构建渔网,将其作为更精细化的人口需求数据,对中心城区42家发热门诊的空间布局特征、配置等级数量、服务能力进行评价,并运用改进的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对中心城区128个街道(乡镇)的发热门诊可达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发热门诊呈单中心集聚特征;(2)发热门诊整体服务能力较好,区域内部均衡度差;(3)发热门诊可达性具有老城区优于新城区、街道优于边缘乡镇的特点,可达性较好的地区集中分布在城市二环内的老城区,部分边缘乡镇成为防控体系的薄弱区或空白区。结合评估结果划定分区进行配置优化,从丰富监测型医疗类型,构建网络化布局,引入规划技术评估与优化配置,完善医疗基底,提供均等化服务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以赣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收集处理研究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网络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和相关统计算法,计算出道路密度、道路服务指数2个可达性指标,通过指标模型结果对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网络的可达性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赣州市城区道路交通网络可达性与城市建成区之间的可达性呈现相对不均衡,中心城区之间道路密度仍具有提高空间,章贡区的可达性程度最高,与南康区具有连接成片的趋势,赣县区的可达性最低.研究结果对赣州市城区道路网络的优化和未来建设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