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地下水》2020,(3)
以本溪地区作为研究区域,为分析改进的马尔科夫链模型在本溪地区地下水动态预测的适用性,结合地下水监测站点实测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模型,改进模型下地下水年尺度计算误差降低9. 6%,月尺度计算误差降低11. 8%,相关系数分别提高0. 30和0. 22,研究成果对于本溪地区地下水预测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土壤水的准确预测对区域旱情评估及水量分析计算十分重要。传统模式大都基于土壤水观测数据构建线性回归方程进行预测。本次研究结合一种新的双参数冻融模型,以新疆喀什为研究区域,综合考虑土壤物理特性和参数的非线性,对区域内的土壤水进行非线性预测,结果显示:喀什地区的土壤水预测结果和实测土壤水数据相比,新模型预测计算误差在6%~10%之间,明显优于传统自动监测仪器的误差值,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3)
采用非平稳时间序列模型对本溪地区主要河流的生态足迹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从2009年开始本溪地区河流生态赤字递减趋势明显,城镇化下对河流生态足迹影响最为明显。通过河流水生态环境治理,本溪地区河流水环境承载能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但水污染依然是河流生态足迹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对于本溪地区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耦合的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降雨径流从坡面流下的过程中会发生下渗,导致土壤水非饱和带含水率增大这一动力学过程,从物理机制上对土壤水和地表水进行耦合,将二维平面地表水模型叠置在土壤水模型的顶部,对土壤水、地表水模型进行相同的空间和时间离散,在模型的计算过程中通过达西流关系对两者之间的水量交换进行计算(双层结点法耦合)或整合离散方程的整体法进行耦合。通过对两种耦合方法的比较以及与前人的实验结果对比,该模型与耦合方法能够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地表径流与土壤水分运动过程。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地表水流与饱和-非饱和带水分与溶质耦合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层均衡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杨胜天  田雷 《中国岩溶》2005,24(3):186-191
土壤水在“四水”转化循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循环和调蓄功能。目前,有许多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土壤水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利用这个信息可以评估不同时期、不同空间上的土壤水分转化量,以达到合理管理和使用水资源的目的。但是,在喀斯特地区进行建模分析土壤水分运动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贵阳为实验点建立了适合喀斯特地区土层薄、地下水影响微弱、漏水严重等特点的宏观尺度模型,论述了模型原理、计算流程等。模型结果与实测值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在50天的模拟时段内模拟精度在15%~ 95%之间,可以用于喀斯特生态环境过程中土壤水分运动过程转化分析。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6,(4)
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中污染因子的运移扩散情况进行预测,是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和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控制的关键。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中弥散参数对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陕北白于山以北地区潜水含水层污染水体的运移规律进行分析,采用径向收敛流水动力弥散理论方法进行潜水含水层的弥散试验,计算场地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纵向弥散度(a_L)为0.58 cm,横向弥散度(aT)经验推断值为0.116 cm。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进一步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和制订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半干旱地区农田大尺度土壤水空间变异性特征,文章利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清水河平原105个土壤剖面的6个水平层面的土壤水分进行了分析。发现旱作农田土壤水垂向分布与灌溉农田有较大区别。同一置信水平和精度要求下,同一深度上旱作农田土壤含水量观测试验的合理取样数目明显高于灌溉农田;深层的合理取样数目明显高于浅层。区域土壤水具中等偏弱空间相关性,土壤水高值区与灌溉区具有一致性。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地区,农田类型(灌溉与旱作)是影响农田大尺度土壤水空间变异的重要因素,多年灌溉农田土壤水空间变异性弱于旱作农田;区域土壤水空间变异性浅层弱于深层;土壤水空间分布与农田类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罗奇斌  康卫东  郭康 《现代地质》2015,29(2):245-251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研究溶质运移的弥散理论开始应用于实际问题。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对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运移及发展趋势进行准确预测,是对地下水进行保护、对地下水污染进行控制的基础。而弥散参数的确定则是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建立的关键环节之一,直接影响着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西宁市贵德县地下水污染的水质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在贵德县河滨公园林场采用径向收敛流水动力弥散理论方法进行了第四系含水层现场弥散试验,计算了试验场地潜水含水层的弥散度,获得纵向弥散度(aL)为0.843~0.998 cm,横向弥散度(aT)经验推断值为0.17~0.20 cm,为进一步建立该地区的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预测地下水污染的发展趋势和评价该地区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3)
为对辽宁西部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进行预测,以辽西锦州市为实例,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锦州市2001-2014年农业灌溉用水量,并和实测的农业灌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适用性于辽西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模型预测灌溉用水量和实测记录灌溉水量之间相对误差在1.8%-5.5%,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预测规范精度要求。研究成果对于辽宁其他地区农业灌溉用水预测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模拟土壤水动态,以分析气候与土壤水的关系和气候变化对土壤水的影响,为土壤水的分析计算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且有效的途径,并首次试用实测土壤水资料检验水文模型的土壤蓄水计算值,为广泛应用土壤水资料于模型研制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周俊伶 《地下水》2020,(1):173-175
为提高传统SVR模型的求解精度和收敛速度,对其循环求解过程利用人工蜂群算法的自适应度因子优化改进,并以新疆冰川河流为例,验证改进SVR模型的可行性与预测精度。结果显示:改进的SVR模型在AIC计算准则下获得的计算值能够达到最小,相对于传统模型其参数结果更加合理;在南疆冰川河流年径流预测过程中改进的模型可提高年相关系数0. 26,降低预测误差均值17. 2%,能够明显提高年径流预测精度;对于冰川河流未来年径流预测建立的自回归方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科学性,为南疆地区其他类似河流的径流预测和水文变化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利用 r 透射法在土壤水动态研究中测定含水量的精度控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间接测量的误差传播原理,得出了为达到一定测量精度σ(Δθ)所需最低透射强度 I。的计算式,为土壤水动态试验研究中合理选定放射源强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GM(1,1)的组合灰色模型预测软基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沉降预测的组合灰色模型,对一般灰色模型具有的无限增长特性进行了改进和修正。在求解过程中,采用spline插值函数对现场观测沉降数据进行插值变换生成等时距序列,并对沉降预测模型的初值进行了优化选择,以提高预测精度。运用MATLAB语言编制模型计算程序,通过沉降预测实例及后验差法检验模型精度,表明沉降预测的组合灰色模型预测精度较高,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方法在计算含水层渗透系数的过程中通常面临着不均匀系数C难以确定、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依赖等困难。通过分析和概括内分泌系统独特的信息处理功能,构建了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在详细介绍模型算法和计算步骤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华北平原滹沱河冲洪积扇前缘,根据孔隙度及粒度分布特征对含水层渗透系数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经验公式Beyer法和Slichter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Beyer法的预测精度最低,其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78~1.342;Slichter法的预测精度有所提高,但对于渗透系数极端值的预测仍存在较大误差,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46~0.643;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其相对误差主要集中于0.006~0.420。与传统经验公式相比,人工内分泌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良好的通用性,且能够直接计算出含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无需后期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5.
辽宁本溪某铁矿水文地质条件与井巷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久  程微  程静 《地下水》2012,34(5):26-27
以辽宁本溪某铁矿为例,对含水岩组及富水性和矿区充水条件进行分析,评述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参数由实测和计算取得,采用解析法计算预测井巷涌水量,对预测结果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6.
径流计算是水利工程规划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通过总结国内无资料地区径流计算的常规方法(水文比拟法、参数等值线图法、径流系数法等),列举SCS模型、IHACRES模型以及新安江模型等应用于无资料地区径流计算的水文模型,对今后无资料地区径流计算技术进行了展望。提出应尽可能选用多种方法进行径流分析计算,最终选择合理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的矿化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水的研究对农田水利、水文地质、生态与环境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概略介绍了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展包气带水分运移试验研究过程中 ,野外获取土壤水的方法及设备。在对水样分析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对试验点土壤水的矿化度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主要结论为 ,在地下水浅埋区 ,地下水与土壤水矿化度变化关系密切 ;蒸发作用与蒸腾作用对土壤水矿化度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 ,蒸发作用使上层土壤水的矿化度加大 ,而植被在其生长期降低土壤水的矿化度 ;地下水、植被和土壤性质是影响土壤水矿化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基于比较理论推导建立的4个煤层渗透率计算模型,对我国煤层气盆地已有物性参数进行计算,以预测其煤储层渗透率。将模型预测结果与现场试井渗透率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4个模型的预测精度,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预测模型对我国煤层气部分区块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在煤层气开发后期,汪-张模型的适用性较好,预测结果与现场数据基本一致,对煤层气开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阎岩  张明义  王家涛 《岩土力学》2006,27(5):799-802
探讨了灰色理论方法在快速法载荷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并运用此理论对快速载荷试验各级荷载下的t-s曲线及总体的P-S曲线进行预测,以得到荷载作用下与慢速法一致的稳定沉降量。用VB语言编制了实用计算程序,通过对实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稳定沉降进行对比,证明了该法对于两种曲线的预测是可行的。同时评价了GM(1,1)以及等维灰数递补GM(1,1)两种模型对于远距离预测的精度。算例表明,对于P-S曲线的外推预测,最好只进行2~3级,外推级别较多时,精度不高,若应用于远距离预测,必须对模型作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滑坡的预测精度,通过对灰色GM(1,1)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各自优缺点及互补性的分析,建立了GM—BP串联组合预测模型。模型首先采用等维动态GM(1,1)模型进行初步预测,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初步预测的结果进行训练及仿真,通过数据的归一化处理,参数的判定选取,获得组合模型预测值。以茅坪滑坡为例,对位移进行了预测。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GM—BP串联组合预测模型在短期预测精度上高于单一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