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GIS手段对广东省126个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从市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梅州、清远、广州和湛江四市;从地理区域尺度来看,传统村落在广东省四大地理区域不均衡,呈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粤北,其次是珠三角;另外,广东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分别在梅州和清远存在2个高密度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历史文化为传统村落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主要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总结宁夏地区汉代丝绸之路沿线98个村落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村落遗址空间上已呈现1个集聚中心和4个次集聚中心,且在今固原市辖域内形成一处“西北—东南”空间集聚分布区。古遗址具有较为明显的濒水特征,距水源1 km以内者占总数的54.08%,且多集中于坡度2°~6°的丘陵、台地阳坡上。为更加准确地探求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各影响因子对研究区域内村落遗址空间格局的影响作用,故引入地理探测器予以分析。可知除以水源为典型代表的自然环境等要素制约村落的形成与发展外,中心聚落和交通区位共同构成主要影响因素,前者更是主导因素。至迟于汉代,已出现人文社会诸要素对村落选址分布的决定程度远超自然环境各要素这一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Arc GIS对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研究,结合传统村落的当地实际情况,探讨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云南省传统村落呈现出非均衡聚集分布的空间结构特点,主要聚集分布于滇西北、滇西和滇南等海拔较高的市州区域,其中保山市的传统村落分布密度最高,为66.33个/万km2;其次是大理州和红河州,传统村落密度分别为44.13个/万km2和37.66个/万km2。(2)影响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结构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地理因素、人文历史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其中,云南省垂直落差较大的自然地理条件在客观上孕育了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千百年来世代传承延续的农耕文明历史奠定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村落人文基础,高海拔地带较为落后的交通运输条件在客观上延缓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于传统村落的破坏。综上,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云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3)根据云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规律,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传统村落旅游活化路径,根据各地传统村落资源禀赋特征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发展,即分别发展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等活...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012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3批共2555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GIS技术与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传统村落分布与地形、人口、经济、交通、城市格局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明显,并已形成四大集聚区;②不同海拔高程地区传统村落的留存保护情况有所不同,高海拔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多;③地区人口是传统村落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但并不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④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在理论上并不矛盾,各地应寻找保护传统村落的合适路径;⑤交通发达程度与传统村落数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⑥现存的传统村落多分布在城市边缘或远离城市中心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4 153个传统村落为案例,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我国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传统村落分布总体呈凝聚型,主要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但两者成因差异显著。(2)伴随历史时期更替,传统村落空间集聚形态由“单主核,多次核”转为“多主核,单次核”;东部农业文化区传统村落数量明显高于西部游牧文化区,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亚区的传统村落分布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传统村寨分布重心位于西南地区中部,汉族传统村落则以长江中游地区南部为分布重心。(3)传统村落分布格局的形成是多方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形地貌、气候降水、河流水域是决定传统村落形成和延续的基础因素,农业生产方式和历史人口迁移则是影响传统村落集聚发展的重要推手,现存传统村落总量规模和当地政府政策保护力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村落真实地记录了建筑、民俗民风和较原始的民居空间形态,是千百年来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村落的存续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传统村落,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尤为重要,除了微观层面的具体保护措施外,还应加强宏观层面的空间分布研究。地理格网是表达复杂地理现象、综合分析自然与人文数据、模拟地理系统功能与行为的基本方法。本文从百度影像地图提取村落坐标,并截取遥感影像作为村落点数据的判断补充,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理格网的分级法,对国家公布的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555个)数据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村落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如落在一级格网Ⅰ18、Ⅰ19就分别有586、781个村落,占三批传统村落总数的96.6%。通过对二级和三级格网的村落分布离散性进行分析,使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数据结构更加系统和清晰有序,为合理构建其数据库提供了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理论层面构建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模型,并以西南地区为例,分析宏观视角下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及影响因素。结论显示:① 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模型涵盖评价体系和影响因素两个子模型。评价体系模型包含从宏观到微观的传统村落时空分布、整体保护水平和单一属性3个层次,其中整体保护水平分为宏观区域和微观社区两个亚层,保存率和分布密度是评价区域保护水平的简易方法;影响因素模型包含基于时间、空间和类型划分的两类基本分析模型。②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区域保护水平呈现显著空间分异,在行政区划边界地区形成5个热点集聚区,丽江市传统村落保存率最高,黔东南州分布密度最高。③ 影响西南地区传统村落宏观保护水平的地理区位因素为海拔、水系、中心城市和交通干道。经济社会因素中,非遗规模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交通建设、交通流动和非遗规模的相关系数存在显著空间分异,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对于区域保护水平无显著影响。本文是对传统村落保护理论体系由个案向整体、由微观向宏观、由零散向系统、由单一向多元方法的推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传统村落的空间与文化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促进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与传统村落全面振兴。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法、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分析北京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北京市传统村落整体呈随机分布;分布格局为“西南多,东南少;东北多,西北少”;多沿地势稍高的山麓平原或山间盆地分布;多靠山临水、沿古道布局。(2)北京市传统村落存在文化共性,形成了传统民居文化、民俗文化、长城守边文化、守陵文化等九种典型的传统村落特色文化。(3)北京市传统村落空间以及文化特征的形成受到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皇家生活、都城建设、古代军事防御、交通、商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可为北京市以及全国的传统村落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信息技术影响下城市的商业空间分布规律,通过爬取多家主流网站中福州餐饮店相关数据,探究外卖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与传统餐饮业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 从分布区位来看,外卖O2O餐饮业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餐饮业具有一致性,但也具有新的特征,外卖O2O餐饮店呈现多核心散落分布,且更易在商贸综合区、高校文教区和写字楼周边地区形成集聚。② 从空间服务范围来看,外卖O2O主要面向广大中低档次消费者,为快速便捷地运送餐饮商品,空间分布更为分散;外卖O2O对网络口碑更加敏感,且以中口碑为主,其集聚规模和集聚中心数量均大于传统中口碑餐饮店。③ 人口分布对二者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但接近消费者市场才是外卖O2O餐饮店空间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外卖O2O餐饮店空间分布对交通区位的依赖,为此,其空间服务范围扩大,商家选址更灵活。 相似文献
12.
以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的榆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为例,利用GIS空间分析、形态指数、空间句法等空间分析方法,从宏观空间分布到个体形态特征,揭示地域环境与村落选址、形态生成及空间组织的内在关联性。结果表明:榆林市国家级传统村落呈现“西北稀疏、东南密集”的总体空间格局,纵观历史发展格局从东到西呈轴向集聚形态,存在沿山腰等高线、支流流向的分布特征;在地理环境限制下,传统村落外部边界形态主要为块状集聚、指状离散形态发展,空间集聚中心出现村落内部与村落边缘交通的差异化分布;通过地理、生态、气候和风水对村落空间组织的内在关联性进行分析,发现村落形态演化从生存适应性转向主动寻求发展,揭示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成、组织、生长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尔夫旅游不仅是中国旅游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产业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调整的重要支撑点。选取北京市作为研究区域,对18洞及以上共51处标准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下,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85-2000年缓慢发展阶段,2001-2011年蓬勃发展阶段。②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形态已经出现多中心特征,由空间点状集聚分布转向扩散化并形成线状网络体系。③从球场面积的空间容量分布来看,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集聚特征格局。中心城区球场密度大,但空间容量规模低;外围新兴区域球场密度相对较低,但开发强度高,空间容量规模大。总体上看,区域地形特征、重要水系分布、交通区位条件、配套服务设施、关联产业开发、土地价格、规划及政策引导等各种要素,通过综合作用机制共同影响北京市高尔夫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徽州地域11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用GIS技术与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揭示徽州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徽州传统村落时空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徽州传统村落空间上呈现集聚型分布,沿盆地、邻水及边缘化分布特征明显,表现出“边缘多核心少”的分布格局。黟县遗存的传统村落数量最多,分布密度最高,形成徽州传统村落的主要集聚区,其次是徽州区和歙县,形成徽州传统村落集聚的次级核心区。宋朝(北宋和南宋)和唐代是现存徽州传统村落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两个朝代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人口、交通、城镇化、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这些分布特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a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104处乡村休闲旅游地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地理联系率、核密度等方法研究乡村休闲旅游地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类型丰富,可以划分为休闲观光类、农事体验类、农业科技类、乡村文化类、特色村镇类5个一级类型,农业观光示范园、自然风景区等17个二级类型;② 山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整体空间分布趋于集聚,空间结构属于凝聚型;③ 五大类型中特色村镇类和乡村文化类集聚程度高,休闲观光类和农业科技类数量多、布局分散;④ 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口密度、交通区位是影响乡村休闲旅游地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自相关、特征价格模型、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对湖南省民宿价格的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展开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民宿价格集聚效应相对较弱,集聚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核心景区及其周边。高值区分散分布于张家界中部以南地区,常德市中部地区,岳阳市东部,长沙市中部,湘潭市西北部,邵阳市、衡阳市、永州市三市交界处,永州市南部和郴州市中部小范围区域。(2)民宿的自身属性对民宿价格影响显著,其影响与区位环境因素中的景点因素呈现不同趋势。(3)民宿的建筑环境因素对民宿价格影响较为显著,民宿配套设施的完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民宿价格的高低。(4)消费者更加偏好兼具体验感与娱乐性的民宿,且经营主体对民宿价格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8.
新疆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聚落研究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探讨地域乡村聚落空间特征与影响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新疆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技术探讨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选择阿勒泰样区、天山北坡样区、吐鲁番样区和喀什样区进一步明晰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背景下绿洲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新疆绿洲乡村聚落密度小、规模小,以集聚模式为主,邻近乡镇中心、道路、河流分布特征明显;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受到乡镇道路可达性、到县城道路可达性、坡度、到河流邻近距离、气温和高程等因素影响,而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不显著。四大样区乡村聚落分布的主控因素存在明显差异,应依据各样区村落发展基础与主控因素,探索不同的乡村聚落空间优化模式与发展振兴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地理学研究已成为近年国际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对网站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得的2012年注册用户规模数据,具体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无论是在洲际层面还是国家层面,Facebook注册用户的规模与普及率分布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其中前者的集中化指数高,且偏重发达国家和人口规模过亿的国家;后者则是欧美、大洋洲和高收入国家相对偏高。②Facebook注册用户规模主要受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和网民规模三个层面因素影响,普及率则主要受人均收入、人口层面的城镇化率、网民普及率和网络基础设施等层面因素影响。此外,上网工具变革、文化差异和网络监督制度也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③由于成为Facebook注册用户的基本前提是其必须首先是网民,因此后者也相应成为影响前者空间分布最为直接的因素。其他因素主要通过作用网民进而实现对Facebook注册用户空间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