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下水》2020,(2)
通过对柳河彰武县段险工护脚型式的比选以及护脚排长的计算,为险工段的治理及使城市核心区域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并在现有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柳河彰武县段重点弯道险工的治理和防护工作,基本解决柳河两岸河势发展最快、对两岸村庄和耕地威胁最大、两岸群众最为关心的河段岸坎崩塌后退过快的问题[1],进一步推进柳河治理的进程,为柳河全面治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为推进柳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工作进程,针对柳河彰武县段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为确保柳河两岸重要保护目标的防洪安全,应研究防洪工程体系及洪水调度方案,通过对上游的闹德海水库拦蓄削峰、加强柳河县城段堤防保护和沿河两岸的险工控制河势,进一步保护两岸村庄和耕地免受洪水顶冲。以保证河势健康和防洪安全,保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赵松丽 《地下水》2020,(1):207-208,235
在传统河道改造理念基础上,结合柳河河道现状,结合生态型河道改造这一新型模式,在全面分析柳河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柳河生态型河道岸坡的设计思路,通过采用该种模式,可建立集生态、人文、景观等于一体的开放性生态河道岸坡体系,以确保彰武县城市水资源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4)
通过分析留坝县太白河江口镇河道治理现状,理清河道治理存在防洪体系不完善、设施不配套、治理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充分考虑现状已成工程及高岸坎,结合河道特点,提出尽量利用已有工程,沿河道天然岸坎进行防洪治理,共修建防洪工程3.67 km。工程建成后在保证设计洪水安全下泄的基础上,改善工程区河道两岸的生态环境,促进了保护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刘昊宗 《地下水》2022,(1):271-273
平房河至今未进行过系统治理,河水冲刷岸边,对耕地、果园,村庄造成很大的危害,村级路多次被冲毁。为保护村民点、耕地、果园,巩固脱贫成果,对平房河(平房村段)险工段工程开展治理设计分析,从治理规划理念出发,分析了河道存在问题及其治理的必要性,给出具体治理规划,按照规划内容开展了工程布置及治理,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设计方案,包括:堤防标准断面设计、过水路险工段防护工程设计和河道平整工程设计。以期达到河道综合治理的目的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5)
以柳河彰武县段防洪治理工程为实例,系统对比分析网箱石笼、干砌石护坡、连锁砖护坡的优缺点,并探讨网箱石笼护脚、软体排护脚、柴排或软体柴排的优缺点,结合防洪治理实际情况详细阐述了软体柴排与网箱石笼结合的护岸型式。结果表明,软体柴排与网箱石笼具有整体性好、运作方便、质量易控制、固滩醋鱼等优点,可为险工段房中治理和护岸方案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9,(6)
彰武县养息牧河的本次治理段起点为大伙房村邓家水库,流经后新秋镇西旧府水库,终至二道河子乡王包铺屯,工程总长度约48.48 km。通过分析彰武县养息牧河(章古台镇~二道河子乡段)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程地质条件。查明彰武县养息牧河(章古台镇~二道河子乡段)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得出了该河道治理段的建筑场地稳定,适宜该河道工程的建设,但是在工程建设时应当进行实际分析和处理,确保河道的整治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并发挥河道工程的作用,从而获取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重庆段塌岸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水库蓄水将会引起库区两岸变形再造,为了研究重庆段库岸塌岸变形,通过对重庆段重点库岸段的详细地质调查,总结出重庆库岸段存在如下三种主要的塌岸模式:冲蚀磨蚀型、坍(崩)塌型、滑移型;其中冲蚀磨蚀型约占调查总长的54%,坍(崩)塌型约占42%,滑移型仅占4%左右。在调查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库岸塌岸模式和岸坡结构,采用不同的塌岸预测方法和预测参数开展了重庆段重点库岸段的塌岸预测,得出重庆段80%的库岸再造范围在20 m以内,而再造变形范围大于20 m的库岸段大多表现为滑移型。以上为重庆段库岸塌岸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1,(5)
浑河右岸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属于沈阳市城市段,河道现状岸顶高于河底12~14 m,岸坡缺少防护,多年来受浑河洪水冲刷、雨水冲刷以及王家湾橡胶坝下泄洪水的影响,岸坡整体稳定性差,危及岸边滨水路及河道行洪安全。本文针对河道现状及问题,对浑河王家湾橡胶坝下游段右岸治理思路进行探讨,以河道治理原则为基础,对岸坡治理工程进行计算和合理设计,选择生态格网护坡结合混凝土桩基础作为岸坡防护的型式。从工程建成后的成效来看,治理工程建设后可提高该段河道的防洪能力,减少河岸冲兑,确保河岸安全,保护河道自然形态,改善河道环境。  相似文献   

10.
1679年的三河-平谷8级大地震,在三河—平谷地区留下了良好的地貌陡坎,应用高精度GPSRTK测量技术对陡坎的测量显示:断块从大柳店到蒋里村段均有展布,整体走向为北东40°~50°,长度不小于30km,位于东柳河屯至东兴庄段,陡坎高度为2~3m,往两侧高度变小。横穿泃河及南大河的测线剖面显示河流左岸较右岸高,河谷不对性明显,说明断层可能顺河道发育。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20,(4)
川口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川口河上游河段,通过对该工程区内的堤岸边坡和岸坡稳定性、工程地质问题及河道冲刷等问题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可知:工程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工程区地层岩性主要由黄土、砂砾石、粉质粘土、砂岩夹泥页岩等个工程地质单元组成,整个治理河段凹岸侧岸坡较陡,凸岸侧(多为滑坡前缘)岸坡平缓,两岸岸坡极不对称,河曲发育行洪不畅,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应因势利导适度裁弯取直,尽量使河道顺直行洪顺畅。研究结果以期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彰武县河流流域总面积约为3 486 km~2,多以中小河流为主,多年来存在河道泥沙淤积现象严重、冲刷侵蚀严重、降雨和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影响明显和区域水体污染物严重超标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了彰武县中小河流分布特点,结合该县拦河水闸、提防以及护岸工程等许多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的实施状况,对区域内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方案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从河道的平面布置技术要点、横断面设计原则以及纵向设计需考虑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对彰武县河道设计方案进行探讨,为该区域的中小河流河道治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3)
随着城镇一体化进程脚步的加快,环境破坏和污染加剧,河流成了纳污的主要载体。河道治理问题尤为突出。通过对辽宁省阜新市柳河河道沙土淤积、防洪标准、河床不平整、水土流失、农田防淹防冲、人为破坏等问题的研究,结合柳河河道实际情况,提出了河道清淤、护岸固坝、生态修复三大柳河河道治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柳河河道的防洪能力和生态环境,为类似河道治理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下游宜宾-白鹤滩段岸坡稳定性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充分调研和综合分析研究金沙江干流宜宾-白鹤滩段岸坡地质背景和岩体力学环境条件的基础上,遵循地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思路,首先对已有崩塌滑坡体采用地质因素综合评判法和极限平衡法等综合评价其稳定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岸坡进行定量评价。最后,在岸坡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宜宾-白鹤滩段岸坡的稳定状况作出分段评价预测。评价结果表明区内岸坡主要由稳定性好或较好的岸段组成,而稳定性差和较差的岸段仅占总段数的20.0%和总长度的19.4%。水库蓄水后大多数岸坡稳定性状态不会发生变化。在预测有变化的库岸段中,对水电工程的影响相对较小,“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区(金沙江宜宾-白鹤滩段)岸坡失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游岸坡崩塌是制约沿岸工程建设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长江中游重点开发岸段簰洲湾-武穴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岸坡稳定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岸线冲淤程度、河道形态特征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簰洲湾-武穴段岸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工作区岸坡以土质岸坡为主,左岸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岸坡长度大致相当,右岸绝大部分为稳定岸线。岸坡稳定的区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势平坦、开阔,河道顺直,地质灾害不发育,不稳定的区段河道弯曲、岸线冲淤严重。  相似文献   

16.
高坝明流泄洪洞的掺气减蚀问题倍受关注。以溪洛渡水电站3#泄洪洞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比尺单体模型试验成果,应用分段计算方法对泄洪洞掺气减蚀问题进行了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泄洪洞各道掺气坎布置合理且有稳定掺气空腔,掺气坎体型基本合理,明流段洞顶余幅足够。泄洪洞反弧段及末端一段区域水力特性复杂,应重点关注此部位的设计及施工问题。对于高流速、大梯度泄洪洞水力学问题,采用分段计算能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17.
对山区顺直陡峻岸坡路基塌岸的预测,与普通图解法比较,采用考虑土体内聚力的图解法可有效避免解算难以收敛的问题,更为符合塌岸的真实形态。通过预测实例的分析发现:天然休止角的提高可大幅减小塌岸范围;水下磨蚀角的提高则可有效减小塌岸深度;合理调节运行水位变幅,对控制塌岸范围和深度较为理想;而通过小范围抬高公路线位来控制塌岸的效果并不明显。对塌岸影响因素的深入分析,为塌岸段路基的治理提供了合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6,(3)
辽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泥沙问题是辽河生态治理中的重要问题。辽河柳河口以下河段,严重的泥沙淤积威胁河道行洪安全,严重威胁了工业、农业生产和城镇安全,制约了辽河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柳河及辽河把口控制站长系列水沙资料,得出柳河是辽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工程水库塌岸与工程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辉明 《第四纪研究》2003,23(6):648-656
水库塌岸(岸坡再造)是影响三峡水库移民工程安全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本文在分析三峡库区塌岸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近期库区塌岸治理工程的若干关键技术问题,论述了三峡库区塌岸预测方法.以兴山县高阳镇库岸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岸坡稳定性分析、岸坡再造范围预测、库岸稳定性分区和工程治理方案论证的方法、步骤和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长江皖江段岸崩特征、形成机理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根据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对长江皖江段的崩岸特征、崩岸形成条件和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崩岸基本特征是左岸(北岸)强于右岸(南岸)。右岸崩岸带总长为66.1km,占该江岸总长的16.30%,左岸崩岸总长130.0km,占该江岸总长的29.36%。左岸强崩岸段有15处,共长80.5km,占该岸崩岸长度的61.92%,右岸强崩岸段仅4处,共长32.9km,占该岸段崩岸长度的49.77%;强崩岸段主要发生在长江主河道强弯曲段的凹岸处,特别是顶冲部位,弱崩岸主要发生在河道微弯曲河道的凹岸;区内崩岸大多发生在分汊河段,尤其是弯曲型汊道。崩岸形成条件主要为岸坡岩性和水流因素。易发生崩岸的岩性是形成时代较新的砂层,随着干湿变化体积张缩性变化较大的粘土层和二元相结构的岩性组合(即上层是河漫滩相的细颗粒粘土和砂质粘土,下层为粗颗粒的细沙层)。导致崩岸发生的水流因素主要有主流的冲蚀作用、横向环流的掏蚀作用和水位的快速涨落波动变化。文章还提出了崩岸环境系统的概念,指在一定河段内影响崩岸发生的各种因素(如河型、洲滩分布、水文特性、河宽、水深、岸线形态、河岸地貌和岩性条件等)的空间配置,以及诸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崩岸环境系统认为,崩岸治理的对策是以崩岸环境系统为单元进行系统治理,以治崩与治淤相结合的整体治理,以固岸与河道治理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