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从游客视角出发,以乌镇、平遥古城和凤凰古城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游记进行质性分析,探讨文化旅游地集体记忆对游客地方依恋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文化旅游地集体记忆促使游客产生地方依恋的过程受到集体记忆感知、旅游体验、情感依恋、功能依恋、依恋行为和文化特性6个主范畴的影响;游客对文化旅游地集体记忆感知是产生地方依恋的心理归因,也是游客体验文化旅游地的前提和基础;旅游体验影响游客对文化旅游地的情感依恋和功能依恋;情感依恋和功能依恋共同作用于游客的依恋行为;文化特性调节了集体记忆感知对旅游体验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和交叉表格分析法,分析了不同属性游客对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感知的差异及旅游需求。游客对桂林市非遗项目的整体感知度低,对绝大部分的非遗项目不熟悉,但普遍对知名度较高的"刘三姐歌谣"和"桂林山水传说"有较高的感知度。对非遗项目感兴趣的游客比例较低,最感兴趣的是"刘三姐歌谣"和"桂林山水传说"。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职业、居住地和收入水平的游客对桂林非遗的感知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电视广播是游客了解非遗的最主要途径,网络成为游客了解非遗的重要途径。游客期望了解非遗的途径主要包括网络、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及政府宣传活动。游客对桂林非遗旅游体验的潜在需求很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网络文本内容分析的凤凰古城旅游地意象感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情境下旅游地意象感知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研究需对内容分析方法体系进行完善,案例地也需要丰富。该文以中西部贫困山区古镇型旅游地凤凰古城为案例地,综合利用内容分析方法中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等技术,分析了凤凰古城游客旅游地意象感知特征和意象结构。结果发现,游客对凤凰古城旅游地感知的整体意象是人文景观类旅游地,认知形象成分包括古城、民族文化、休闲娱乐、美食购物4个主题;情感形象成分以积极情感为主,中性和消极成分比例小;意象高频词呈长尾分布特征,而游客文本语义网络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三圈结构。最后提出旅游地意象管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4.
黄和平  邴振华 《地理研究》2021,40(7):2066-2085
民宿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核心价值是其能够结合地域文化资源,满足游客功能性与文化消费两方面需求。当前民宿空间的文化生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同质化已经严重影响到民宿产业的健康发展。选取携程网和Airbnb平台的网络文本为样本空间,通过词频分析对民宿微空间的游客多重感知进行探索和解构。基于游客地方认同的情感表达,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识别民宿微空间游客文化感知的内容体系和层次结构,并对游客文化感知与地方认同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① 游客文化感知高度依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供给更为充分,游客文化感知和地方认同也愈发明显。② 游客文化感知与地方认同紧密相关。民宿微空间的文化感知包括地域文化、景观建筑、主题氛围、宗教艺术、历史记忆、人物符号六个维度,各维度指标对游客地方认同具有显著影响。③ 游客文化感知维度划分与传导路径为民宿微空间的文化生产以及游客地方认同的正向强化提供了思路启示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2010上海网络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18.0和AMOS17.0数据分析软件,通过对网络浏览者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建立重大事件网络虚拟旅游消费者感知态度的测量模型,并进行测度研究,通过建构SEM模型探索网络虚拟游客消费感知态度及评价对行为意图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网络世博会虚拟旅游消费感知态度包括实用维度和享乐维度2个测量维度。②上海网络世博会游客旅游消费感知态度总体均值较高,10个测量指标均值均达到满意水平,网络游客对于实用维度的感知均值高于享乐维度;女性群体感知态度的均值在两个维度上均高于男性;未婚群体在实用维度上感知均值高于已婚群体;参观过世博会的旅游者的享乐维度感知均值高于未参观过世博会的群体。③感知评价满意度是网络游客感知态度影响行为意图的中介变量,网络游客感知态度通过对感知满意评价的显著影响而影响网络虚拟旅游者的网络行为和其世博旅游行为意图。④网络游客消费感知态度中的享乐维度对网络游客世博游览行为意向产生直接而显著影响,而实用维度的影响不显著。该研究有益拓展了游客消费行为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领域与实证应用,对世博会等类同国际性重大事件的营销推广与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卡是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间美术,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鉴赏唐卡、购买唐卡已经成为西藏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在传承和保护唐卡中的作用,更好地借唐卡提升西藏旅游的文化艺术品位,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学术界和地方政府密切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调查游客对唐卡的感知,对保护唐卡的措施的态度发现:一方面,游客对唐卡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对唐卡画面的象征意义了解不够、对唐卡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感知比较肤浅;另一方面,游客对"多元参与"的唐卡保护模式的认同度高,对提高唐卡的旅游吸引力的外在辅助措施的认同度高,对改变唐卡的传统形式的分歧大。基于上述分析得出:旅游为唐卡的"活化"提供动力;唐卡为西藏旅游增加文化艺术品味;"动态本真"是唐卡旅游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遗产旅游的迅速发展,游客的体验及其影响已不容忽视。但目前的研究多忽略了遗产旅游地的特殊性即遗产价值,也较少关注到旅游中“认知”的作用。因此本文在传统“ACSI”模型基础上引入“认知”变量,以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杭州为研究案例地,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半结构化访谈等方法对游客认知进行测度并构建“认知-感知-忠诚度”模型,探讨“认知”对“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游客对杭州三大世界文化遗产认知不足(;2)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对预期质量、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世界文化遗产认知对遗产旅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直接产生正向影响。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活动兼具“休闲”与“求知”的二元属性,因此不能忽略游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认知,需关注到其本身的价值和游客的求知动机。本研究的发现可为遗产旅游地管理者和旅游企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文献综述,对赴黄山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借助SPSS 22. 0和AMOS 22. 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络口碑对游客目的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送者专业性、网站和内容可靠性、效价、数量、接受者网络涉入度和目的地熟悉度以及感知可信度直接影响游客目的地决策;网站和内容可靠性、效价、接受者网络涉入度和目的地熟悉度直接影响游客的网络口碑感知可信度;感知可信度在网站和内容可靠性、效价、数量、接受者网络涉入度和目的地熟悉度对游客目的地决策的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孙晓东  倪荣鑫 《地理研究》2018,37(6):1159-1180
近年来,国际邮轮产业加快了由欧美市场向亚太地区转移的步伐。在国家“515”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双重推力下,中国大陆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邮轮业的战略性新兴市场。目前,培育邮轮文化、做大客源市场、增强邮轮产品认知度和邮轮品牌辨识度是中国邮轮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深刻理解本土游客对邮轮产品的感知情况至关重要。以国内最大的中文在线旅游平台——携程旅行网(www.ctrip.com)的游客点评数据为样本,以2016年在中国投放大型(7万t级以上)豪华船舶的邮轮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满意度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游客的邮轮产品形象感知、情感表达、满意度评价以及在不同邮轮品牌上的差异性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游客对邮轮产品的形象感知表现出“核心层—次核心层—过渡层—边缘层”的语义网络结构,其中核心层要素反映了与国际邮轮市场基本一致的邮轮产品形象。此外,游客对邮轮旅游总体表现出积极的情感色彩,对邮轮服务、邮轮住宿、邮轮餐饮、邮轮玩乐等属性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岸上观光表达出较多的负面情绪和较低的满意度。特别是国内游客对邮轮品牌的辨识度缺失。在核心形象方面,品牌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品牌特色主要体现在语义网络边缘层的长尾词汇上。最后,提出了提升国内邮轮产品认知度、满意度以及品牌形象辨识度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江南水乡古镇已成为城市居民和游客回归自然、追忆乡愁的休闲旅游新标的。为获取游客对此类旅游目的地客观、真实的感知,避免游客自述性反馈的主观干扰,广泛借助格式塔心理学、凝视理论、符号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游客受雇拍摄法——邀请游客在游历过程中拍摄一系列照片,通过对照片编码和拍摄点的分析,解构游客凝视的元素、结构和空间流动,归纳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特征。结果表明,游客对江南水乡古镇的感知意象呈现具有原真属性、创意属性以及功能属性的三维耦合结构。其中,最具传统江南文化表征的原真属性占据感知意象的主导,代表新式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创意属性具有提升和开发的潜力,而带有旅游功能属性的感知意象相对最弱。从空间角度看,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展开与深入,游客感知意象流动易在古镇入口、特色通道与景观带、园林标志物处高度聚焦、聚集。  相似文献   

11.
从主要旅游网站爬取全国259家5A级景区的所有评论,再将从中筛选出的重游评论作为数据来源,综合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中的高频词、语义网络和情感分析等方法,获得重游游客最为关注的目的地感知形象,并选取重游评论最多的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重游游客最为关心的是目的地独有的认知形象;重游吸引因素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的三层结构;情感形象以积极为主,中性和消极情感比例小。重游文本分析能有效地揭示目的地重游形象。  相似文献   

12.
搜集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中国大陆游客赴欧洲旅游游记,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并刻画中国游客安全感知事件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游客赴欧洲旅游安全感知事件数量分布差距明显,气候多变、被宰受骗和文化习俗差异为高频游客安全感知事件内容。(2)游客安全感知事件区域分布呈现空间集聚性特征,乌克兰、法国和希腊是游客安全感知事件高重灾区,匈牙利、比利时则为游客安全感知事件的相对沉寂区。(3)旅游目的地游客安全感知事件的发生频次和类型数量存在正相关趋势,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游安全感知事件趋同性与异质性并存,遭遇抢劫、被宰受骗为普遍性游客安全感知事件。建议政府加强事件的事前预警与事后管控;企业为游客提供安全保障;游客自身应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游记内容的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历时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容分析法对携程和马蜂窝在2009—2019年的7 815篇关于西安的网络游记进行文本分析,从游客感知角度识别西安旅游品牌个性,并以5年为界分析其历时性变化。对其旅游品牌个性和旅游要素进行相关性和对应分析,以此解释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来源。研究发现:(1)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主要集中在“仁”“雅”“智”3个维度,但在不同阶段,游客感知到的品牌个性维度存在差异,表现为“仁”降“雅”“智”升,“智”“乐”词汇增加。(2)西安旅游品牌个性与旅游要素相关关系显著,游客对西安旅游品牌个性感知的变化主要集中于社会旅游资源方面。  相似文献   

14.
从游客感知价值角度切入,对比分析游客在中外国家公园中的游憩行为和需求,可为国家公园游憩功能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中国武夷山国家公园为案例地,收集游客发布的网络游记,利用ROST CM6软件进行网络文本分析,将国家公园游客感知价值分为七个维度:品牌价值、环境价值、体验价值、服务价值、情感价值、认知价值和成本价值。对比两地游客的评价,量化打分后,发现游客对黄石国家公园的总体评价要远高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基于此得出游客在国家公园的游憩需求有:亲近自然、放松身心、增加特色体验、强身健体、求知审美等,相对应的国家公园游憩功能应包括:自然展示功能、户外游憩功能、自然科普功能、自然美育功能等。结合武夷山国家公园的实际情况,对其提出五方面优化建议,包括多形式进行自然展示、丰富户外游憩产品、构建自然教育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和建立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亚运会举办前游客对广州旅游形象的感知进行研究,619份问卷样本分析显示:①举办城市的本底形象是事件提升旅游形象的关键要素和前提,事件活动将对城市旅游形象产生叠加效应;游客对事件的消极影响存有比较理性的认知;大型事件是目的地激活剂,游客推荐及重游意愿比较强烈。②依据感知态度,游客可聚类为理性拥护者、悲观主义者和绝对支持者。③游客对广州亚运会的了解呈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随着游客在广州停留时间的增加,其对亚运会的了解程度依次提高;广州在省外游客感知中形象鲜明,强吸引力强,但其对广州的友善和安全感知度低;境外游客对广州形象感知模糊,对亚运会支持和拥护程度相对低。  相似文献   

16.
左冰  周东营 《热带地理》2014,34(2):209-216
通过对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游客的问卷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探讨了旅游解说对于游客形成国家认同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3种主流解说效果评价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表明:解说效果与吸引物的类型及其保护和利用目的密切相关;游客解说有助于游客形成国家认同,可增进游客对历史的认知,增强其爱国意识和情感。文化遗产类吸引物的解说遵循着效果结构模式,其对游客的影响依循着知识获得―情感(态度)转变―行为调整的顺序渐进。同时,解说也会对游客的行为产生即时的直接影响。在文化遗产类吸引物的解说中,认知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解说的效果,解说手册和多媒体讲解系统对于帮助游客获得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遗产旅游地除了配备相应的人员解说外,还应当重视非人员解说系统的建设和青少年游客的解说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感知计算的游客时空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君轶  唐佳  冯娜 《地理科学》2015,35(7):814-821
在情景感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迎合社会感知计算发展的趋势,探讨旅游社会感知计算内涵及其应用。在分析了现实地理世界、游客行为研究和社会感知计算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探讨旅游管理、传感器、游客活动和推理机的相互作用,构建了四位一体的游客行为社会感知计算概念模型。同时以西安国内游客为例,在新浪微博数据的支持和旅游社会感知计算框架下,探讨西安国内游客的时空共现和旅游流空间转移,探明了游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旅游空间行为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特征,为游客行为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同时在目前社会感知计算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展望了旅游社会感知计算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环宙  吴茂英  王龙杰  吴新芳 《地理研究》2022,41(12):3183-3198
遗产价值评判的立场与标准隐含了遗产话语权的角逐以及价值观传播的问题。目前,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评定受制于西方所谓的“普遍价值”;特别是在入境遗产旅游这一文化外交的前沿阵地,现行遗产实践按照西方标准来展示中国文化传统,有可能预设了国际游客的遗产价值评判立场与标准,反而丧失了中国文化外交的主场优势。“共同价值”为遗产价值评判提供了指引,如何借力入境遗产旅游的现实情境,证实并传播共同价值立场与标准,是遗产实践的重要议题。鉴于此,本文以大运河苏州段遗产地为例,基于跨地方主体性的理论视角,解析国际游客与大运河遗产地的互动过程及其感知评判遗产价值的具体路径。研究发现:国际游客从微观与中观两个层面来与遗产地互动,并通过移情性理解与自反性建构两种具体路径,实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协商;这一过程中,国际游客能动地感知评判着大运河遗产的价值,跨越了所谓“普遍价值”所预设的狭隘僵化的、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价值立场,达成了开放包容、交融互鉴的文明交往实践,成为共同价值立场与标准的国际群众基础。文章引入共同价值立场与标准来尝试破除西方普遍价值论背后的霸权主义行径,对争取世界遗产话语权、推进文明间平等交往、弘扬中华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形象感知是游客对旅游地的核心认识,对旅游地形象建设与塑造具有指导意义。为揭示国外游客对长江三峡旅游形象的感知内容,以猫途鹰(TripAdvisor)网站的长江三峡英文游记为数据样本,运用扎根理论建构国外游客的感知体系,借助Nvivo Plus 12软件对感知内容进行可视化呈现。结果表明:国外游客对旅游吸引物的认知形象感知符合三峡自然属性;国外游客对游轮设施与服务的情感形象感知呈现极化的特点;旅游购物对提高国外游客的三峡旅游形象感知具有潜在价值;良好的旅游软环境有助于激发国外游客的三峡旅游积极意愿;国外游客对峡谷奇观印象深刻,对三峡旅游总体形象感知较好。  相似文献   

20.
以贵州平塘天眼景区的天文科普型游客为研究对象,对273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环境教育感知并未直接导致亲环境行为的发生;游客的环境教育感知会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游客的亲环境行为。据此,科普型景区管理者可在"游前"对潜在游客普及景区特定的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知识)以提高游客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性的环境素养);重点加强"游中"的环境教育(包括专业性的环境教育),以提高游客的"游中"专业素养和环境教育感知,进而提升其亲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