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  梅国雄  黄山  黄递胜  刘佳亲 《水文》2021,41(1):42-48
绿化屋顶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内涝、热岛效应、建筑能耗、城市绿化等生态环境问题,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低影响开发实践,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通过系统回顾和综述国内外绿化屋顶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指出了不同气候条件和绿化屋顶类型雨水年滞留率约为50%~90%,并能将室内温度降低约3℃~4℃,为绿化屋...  相似文献   

2.
马霖  毕云华  胡小彭  汪科 《安徽地质》2022,(S2):156-159
不动产登记是我国产权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完善产权制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不动产在空间垂直方向上的利用日趋多元化,权属空间分布日益复杂,三维立体空间属性越发突出,进行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登记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本文以黄山市为例,介绍了三维界址调查方式,提出了基于实景三维模型采集为主,外业补充核实为辅的三维界址测量方法,并分析了界址点的精度,论述了三维调查的成果形式以及与二维调查成果的异同,对实施不动产三维立体调查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透露,立体绿化已纳入上海市建筑节能专项政策扶持范围,将获得“建筑节能”专项补贴。  相似文献   

4.
城市地质与地球物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文津 《地质通报》2003,22(8):558-562
这次东部城市集中区立体填图试点工作研讨会,研讨的是东部城市集中区立体填图问题。填地质图是地质工作的基础,但是城市地质与立体地质填图工作有区别,前者工作涵盖的内容更为广泛,后者涉及的仅仅是立体地质填图问题。从今天的社会发展看,大城市的发展对地质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仅仅填一张立体地质图,并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要求。这就提出适应城市发展要求,应当填什么内容的地质图和如何表达这些测量结果供城市发展有关用户使用的问题。作者认为,重要的是服务好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不断加强立体地质填图这项地质基础工作。下…  相似文献   

5.
绿化屋顶的产流规律及雨水滞蓄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物屋顶作为城市的"第五面",是城市立体化绿化的重要方面。通过屋顶绿化植被和土壤层的蓄滞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产流时间,减少城市径流,并改善局地微气候条件。开展了绿化屋顶的人工降雨径流观测实验,通过对降雨、径流的观测分析了绿化屋顶的雨水滞蓄效果。建立了描述绿化屋顶降雨产流过程的一维入渗模型HYDRUS-1D,利用实验数据进行了模型的率定和验证;并应用模型模拟分析了降雨频率、土层厚度和土壤类型等因素对绿化屋顶雨水滞蓄效果的影响。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绿化屋顶具有较好的雨水滞蓄效果,10cm土层厚度的绿化屋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蓄滞量可达到16.1~21.6mm;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蓄滞效果更明显;就雨水蓄滞效果而言,壤土比砂土和粉粘土更适合于绿化屋顶。本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屋顶绿化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10,5(1):32-32,F0003,F0004
1月18日,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北京市地勘局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手中接过了《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项目》成果。这表明,我国首个以城市地质为主题的地质调查项目的多项成果,正式移交给北京市。在项目进行的4年中,这些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北京奥运会、国土、规划、环保、水务、建设等众多领域,有力地支持了首都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也变得日益频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量、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城市生态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宁波第六医院整合后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外科医院综合体,体现手外科、骨科医院特色.体现现代医院设计理念。1、创造合理的功能组合;2、体现有本院特色专科的现代化的手外科中心;3、绿色医院(立体绿化、城市景观)创造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和医护工作空间;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住建部以部令形式下发了《城市设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提出,要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办法》的出台,对于塑造城市风貌特色、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建筑文化内涵深厚、意境幽美,从江南水乡的水墨柔情,到黄土窑洞的铿锵有力,无不体现着中国深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洪涝问题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步入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化率已由2000年的36.22%增加到2014年的54.77%。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洪涝灾害日益严重。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及城镇化对城市降水和极端暴雨的影响机制,并从流域产汇流角度分析了城镇化对洪水过程的影响,系统剖析了中国城市洪涝频发的主要原因。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城市洪涝防治的应对策略,主要包括:①以低影响开发理念为指导,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海绵城市;②建立城市洪涝立体监测、预报预警和实时调度系统,强化城市洪涝科学决策能力;③健全和完善城市洪涝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完善灾害救助和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常德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论证、集体研究,作出了城市建设"三改四化"的重大决策。"三改",即城市内河水系改造、棚户区改造、道路改造;"四化",即城市美化、亮化、绿化、数字化。常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常德市规划设计院")作为"三改四化"设计工作的主力军,主要承担了道路改造、城市美化及亮化等设计工作,并投入了大批优秀设计专家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要素监测是城市发展中后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监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全面掌握地质要素变化规律,为城市发展安全提供保证。该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基础坚实、问题明确、平面分区、纵向分层、立体成网、全面采集、可靠传输、云端存储、抓住奇点、把握关联、构建模型、预测趋势、多级服务、有效应用。该体系的基础是数据采集系统,核心是分析系统,关键是应用系统。该体系的建设运行,可有效地提高城市地质安全保证水平。本文以北京市为例介绍了地质资源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任务,要求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同时要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象。在具体建筑项目的规划、设计、管理工作中,如何既满足使用功能和节能要求,又满足外观形象特色要求,是需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21,(1)
园林景观工程建设是维持水土保持技术整体生态结构的关键,对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和绿化景观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规模和建设数量上,园林工程绿色施工与绿色建筑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推进不断增大。文章通过分析水土保持技术中园林工程的重要性,从水景开发、植物栽种、养护管理等方面阐述了园林工程的应用途径,以期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优化设计和园林技术的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梁艳芹 《地下水》2014,(5):104-106
城市化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社会结构变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口向城市集聚,大量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向城市集聚,大批农田变成城市建设用地,路面大量使用混凝土,使地面的可渗水面、绿化和水面积减少,其结果引起水文循环改变,进而造成各类水问题和水灾害。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石家庄城区发展现状、降水、径流和地下水位变化等有关资料,研究城市化对各水文要素的影响,初步提出削弱城市化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建议,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三维地质动态演示多通道投影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取得的海量数据和大量科研成果,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通过多通道投影系统,实现了环屏幕高分辨率的大场景平面演示和虚拟三维立体投影之间的无缝切换,采用被动立体投影技术动态展示了上海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成果的社会转化与信息共享提供了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北京城市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的城市形态理论包括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和多核心理论.利用2002年北京市土地利用图,采用GIS缓冲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北京市各功能用地的方向特征和圈层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土地利用体现了明显的圈层特征,同时各类功能用地在各方向的分布又明显受到了河流、交通干道和工业区等地理要素的影响.北京没有形成城市总体规划的多中心布局,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中绿地面积没有明显高出其他地区,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中心城区和边缘集团隔离开的功能.总体上,北京城市空间形态主要是同心圆和扇形的结合,更接近同心圆理论和扇形理论的混合形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山地城市,人口密度更大,在道路扩建受到地形制约的山地城市应该考虑建设其他可能的交通形式。文章以重庆两路口自动扶梯工程为例,探讨了将自动扶梯作为新形式用于缓解城市局部交通压力的可行性,并对该工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山地城市,人口密度更大,在道路扩建受到地形制约的山地城市应该考虑建设其他可能的交通形式。文章以重庆两路口自动扶梯工程为例,探讨了将自动扶梯作为新形式用于缓解城市局部交通压力的可行性,并对该工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杨绍南 《辽宁地质》2001,18(1):72-74
随着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速度的日益加快,发展规模逐步加大,对城市建设、美化环境和人民生活等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大连市是一个缺水的城市,同时还存在着海水入侵等诸多地质环境问题,不允许对地下水资源无节制、无规划地滥采。为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尽可能满足城建绿化、环境卫生以及其它用水需求不大的原则,本文针对开发区水文地质条件,提出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有利地段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