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因其独特的海陆分布格局和合适的气候环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是全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绿色家园。但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疯狂掠夺,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逐渐短缺且其燃烧气体大规模排放,雾霾、沙尘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安居生活,绿色的家园开始不再是绿色的。因而,人类开始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是寻找到可以取代化石能源的一种新的可再生能源,解决人类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和人类对绿色家园的渴望的矛盾。 地热能因其储量大、分布广、无污染、来源可靠而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化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在国内外新能源勘测与评价中受到极高的关注。人类历史中有两次重要的工业革命,这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新的能源取代旧能源基础上产生的;人类是否会发生第三次工业革命,而这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否是以干热岩为代表的清洁的、可再生的地热能取代现有的污染较大、不可再生的能源呢?我国地热资源极为丰富,据专家估算,浅层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0多亿吨标准煤,而深层(埋深3~10 km)地热资源量是浅层地热的7 500倍。因此,研究与开发地热资源,尤其是深层地热资源,必定是有效解决我国能源结构,实现取热减灾减排,达到经济发展与家园保护共赢的最终途径。 位于地球深部的干热岩型地热能由于温度高、稳定性好、能量巨大而得到全世界的密切关注。但是,地球深部的这种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是什么,在地球内部有何分布特点及规律,控热构造是什么,评价有何标准,开发技术如何突破等在国内外研究中还很薄弱;尤其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这极大地制约了后续的高效开发利用。目前,全球对于深层地热能梯级开发利用的一个首要目的就是发电,而发电必备条件是要有高温的热能,在现代技术条件能达到的地球深部何处存在这种高温的热能,如何高效取出这种高温的热能是必须首先解决的科学问题。因此对其开发利用的地热理论基础和勘探技术显得举足轻重。 李德威教授和《地学前缘》编委会在2018年5月份决心以专辑的形式刊发干热岩勘探、选区与评价方面的论文。可是,李德威教授由于积劳成疾,于2018年9月14日不幸去世,他在病逝前还挂念着出版干热岩专辑的事。为了继承他的遗愿,为了促进我国干热岩事业的发展,编辑部决定由我们代任特约主编,继续完成本专辑的出版工作。根据收录上来的论文内容,我们将该专辑改为深部地热资源专辑。 针对深部地热资源,本专辑共收录了20篇论文,分别从深部地热资源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干热岩成因与分类、干热岩勘查方法与选区评价、控热构造、地热流体地球化学、深部地热资源模拟开发与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相信这些文章的发表能让读者们对深层地热资源(干热岩)有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引起大家共鸣,让更多的人理解、支持并能齐心携力进行深层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研究,为绿色家园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感谢所有作者(包括论文没有在本专辑刊登的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所有成员为本专辑的出版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21世纪,能源在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显重要,同时也明显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地球上常规化石能源的消耗在加速,资源勘查赶不上资潍开采;几年来国际石油价格已飙升了近3倍,选到每桶70美元在这样的压力下,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作为人类的替代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这个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为解决当前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供应、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问题,自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运用了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对地球深部的探索与了解。关注、了解我们地球家园的深部,正在成为人类保护地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4.
卢予北 《探矿工程》2006,33(8):1-3,7
地热资源是本土绿色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化石类能源的日趋紧张和造成的环境污染将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生存环境。为此,大力开发利用地热洁净资源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对我国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浅谈了一些认识和建议,并认为只有创新理念,才能激活地热洁净能源的勘查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2日是第42个“世界地球日”。每一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怀着敬畏的心情,隆重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互相传递一种理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守护人类自己的家园。今天,面对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我们向社会郑重呼吁: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6.
4月22日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43年前的今天,一个美国学生发起了保护地球活动,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时至今日,保护地球,守护人类家园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尤其在工业文明鼎盛、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的现实中,社会各界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才能永葆地球的健康,保护我们家园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全球清洁能源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导致环境破坏越来越严重,对人类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引起全球的广泛重视,美国、日本、欧盟、中国、印度等国家或地区从20世纪开始开展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明确了清洁能源的概念和能源种类.其次,从投资、装机容量和消费变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人类与由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组成的地球密切相关。人类在依赖自然界的同时,也在其造成了破坏,地球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危机。了解和认识地球有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利用、保护地球资源和环境,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地球面临着超负荷极限、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这一挑战时。开展地学科普和教育对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母亲,  相似文献   

9.
冯伟民 《中国地质》2020,47(3):655-663
病毒与细菌统称为微生物。病毒与细菌之害是生物生存遭遇到的最大的灾害,不仅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深重灾难,而且在地球生物演化史上也是大灭绝的重要推手。虽然病毒和细菌难以形成实体化石,但却以一种特殊的分子化石成为了侦探地质时期生物大灭绝的神针。本文以地球微生物学为指导,以蓝细菌和绿硫细菌分子化石为例,综合有关研究成果,解读了微生物学、病毒和细菌以及微生物岩的有关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二次重要的大灭绝事件。本文还从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农业革命,阐明了人菌共生关系及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自然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有直接影响,但人为环境对人类的生存更为重要。当今世界、环境工程必须注重工业污染治理,水资源管理,防沙、造林净化环境等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孙枢 《地学前缘》2011,18(4):0-1
<正>沉积物和沉积岩在地球表层的分布面积超过其他成因的岩石,其中蕴藏着绝大部分的化石能源、种类繁多的矿产资源和丰富的地下淡水资源。沉积物和沉积岩记录了地球演化、地球大气圈、水  相似文献   

12.
马冰  贾凌霄  于洋  王欢  陈静  钟帅  朱吉昌 《中国地质》2021,48(2):347-358
碳中和是当前世界关注的热点,地球科学可以在其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国际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国际能源署、能源转型委员会,以及在国家层面,政策咨询小组已就CO_2减排可能的实现方式提出了一系列模型和预测情景,表明要实现碳中和,电将代替化石燃料成为全球能源的主要载体。在全球迫切需要减排的背景下,地球科学为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提供地质解决方案至关重要,主要科学问题涉及:储热与地热;干热岩;水电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核能;碳捕集与储存;氢经济;能源转型需要的矿产原材料。这就需要地球科学:一是对岩石进行地球化学和地质体的岩石力学特征描述,以便在可能开展脱碳的地区储存CO_2和建立绿色能源系统;二是进一步揭示电动汽车电池和风力涡轮机等所需矿产资源的起源和成因;三是从小型实验室尺度扩大到试点、工业化和商业化全尺度规模;四是要了解公众对地下脱碳技术的态度,保证项目安全性。碳中和目标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发展需要从多方面提供支持;提高对地球科学在实现脱碳方面关键作用的认识,并发展技术,打造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球科学进展》1995,10(5):411-411
面向21世纪发展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纪念《地球科学进展》创刊十周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利用地球的一切资源,既要认识地球,也要保护地球。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对地球的依赖性。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等都取之...  相似文献   

14.
严加永 《地球学报》2022,43(6):737-743
地球深部结构变化、物质以及能量交换等地球动力学过程,是地球系统最主要的动力来源,诱发地表地貌变化、剥蚀、沉积作用和环境变迁,以及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控制化石能源和地热等自然资源的分布,是理解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藏和致灾等过程成因机制的核心。为探索中国大陆深部结构和资源能源效应,在党中央“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号召下,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6年开始设立了深部地质调查工程。工程以抢占大陆基础地质研究国际制高点,引领深部地质研究前沿为宗旨,选择我国资源、能源重要基地,重大地质边界和关键构造单元,开展了地球物理为主的深部探测和综合研究。获取了华南陆块等重要地质单元岩石圈精细结构,研究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重大地质边界性质及空间展布,在松辽盆地、西北盆山结合带等地发现和提取了一批与深部成矿、成藏和清洁能源有关信息。为进一步推动地质调查向深部进军,促进从二维地表地质调查到三维空间地质调查的转变,《地球学报》组织了“中国大陆典型地区深部地质调查”专辑。本专辑集中报道了深部地质调查近三年取得的部分阶段性进展和成果,主要聚焦深部地质调查在揭示地球深部结构,及其对浅部构造和资源能源的控制,服务地球深部探...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2005,32(6):53-53
在人类宇航探索步伐越迈越大、越迈越远的今天,人类对自身居住的家园——地球的了解还不如人类对月球表面了解得多。为了揭开地球最后的秘密和地球生命的起源,科学家们先后对如何探索地心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但由于难度太大而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6.
今天是第43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联合国之所以要设立"世界地球日",其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化石能源枯竭、能源安全和环境恶化的担忧,导致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大,许多国家已经做出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的决策和规划[1].欧盟计划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75%,瑞典等国家明确提出到2040年前后,电力消费100%来自可再生能源.中国政府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远古人类》是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位高级研究人员,在完成该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写成的一本专著。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在古人类学方面全面记述了我国发现的人类化石,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人类化石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我国化石人类在古人类进化中的地位。根据我国化石人类某些重要性状的连续性,提出我国古人类的进化以区域连续进化为主、基因交流为辅的观点。同时,依据丰富的晚期智人化石的资料,讨论了晚期智人演化以及人种起源和形成等古人类学研究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国土资源》2007,(2):F0002-F0002
2007年4月22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上海市地质学会和上海市长宁区房地局在上海市中山公园米兰广场举办“第38个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善待地球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关心地球就是关心我们的家园,人类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要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一粒米。  相似文献   

20.
王桂梁、琚宜文、郑孟林、曹代勇、秦勇和朱炎铭合著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一书,作为国家“十五”重点图书,最近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在总结中国大陆非稳态特征与动力学机制以及中国北部能源盆地叠加、复合和盆一山耦合特征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这些盆地的构造背景、特征、形成和演化,以及盆地构造对化石能源赋存的控制作用。本书强调把地球系统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融人能源盆地之研究,对不同类型盆地中多种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