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9,(2):280-284
在对可可托海水电站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山体陡倾边坡,共分布有27个典型危岩体;崩塌类型岩质崩塌(隐患)为滑移式及倾倒式,崩塌规模均为中-小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降水和融雪、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2.
在对可可托海水电站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研究区崩塌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特征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灾害主要分布于额尔齐斯河左岸的山体陡倾边坡,共分布有27个典型危岩体;崩塌类型岩质崩塌(隐患)为滑移式及倾倒式,崩塌规模均为中-小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降水和融雪、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李晓平  韩鹏 《地下水》2018,(6):148-149,178
在对可可托海水电站4#崩塌危岩体详细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对该危岩体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危岩体位于陡坡的中上部,裂隙相互切割,为岩质崩塌;该危岩体破坏模式为倾倒式,计算工况为静水压力+水平地震力;其稳定性系数Fs=0.888,则评价为不稳定。后期需加大治理措施,为后续治理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挽近期以来,伴随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中国西南地区河谷经历强烈、快速下切,形成西南地区所特有的高山峡谷地貌,在此过程中,河谷岸坡分别遭受垂向剥蚀与侧向卸荷作用,出现一系列浅表生结构面,将岸坡浅表部岩体切割成大小不等块体,在后期时效变形过程中以崩塌、滑坡形式失稳破坏。本文以崩塌体发育部位,堆积物岩性、块度大小、风化特征等研究为基础,结合岸坡河谷演化、构造演化历史分析,追溯形成崩塌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风化卸荷、岩体结构等河谷岸坡特征。通过上述分析,总结归纳产生崩塌的主控因素是地形地貌、岩性与岩体结构,在地形地貌适合、浅表生作用强烈的区域,岸坡岩体变形破坏也较强烈,崩塌堆积物也较发育。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17,(2)
在对阿图什城北泥石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5和H6滑体均由坡积角砾、砾砂、含砾粉土等组成,均为小型潜在滑坡隐患体;泥石流位于低山丘陵区发育若干条沟谷;N1和N3泥石流均为暴雨类-沟谷型-高频法-小规模-水石(砂)型;有利的地形、丰富的物源和强降雨是区内泥石流的主要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6.
唐捷  李明 《地下水》2022,(3):157-159
研究区位于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西北侧,在对塔什库尔干县提孜那甫乡兰干村崩塌带孕灾地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崩塌带位于塔什库尔干河谷右岸山坡,地处构造剥蚀中高山区;该崩塌带类型划分为倾倒式,规模为中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震、持续强降雨、融雪入渗、水流冲刷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相似文献   

7.
区内工程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灾害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因素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基于调查资料,系统分析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最后针对灾害发育特征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2)
崩塌是和静县黄庙景区内主要地质灾害。根据危岩体失稳破坏的模式,研究区主要发育为倾倒式破坏。通过对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认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一级,危险性大。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位于研究区北部,属地质灾害威胁区域,总面积0.4km~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为危险性大区以南的其他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较小,总面积0.33 km~2。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20,(3)
研究区位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大同乡中心小学,地处祖国西部边陲。在对研究区崩塌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岩质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崩塌斜坡分为三个崩塌段,长度分别为160 m、140 m和80 m,总长380 m,在斜坡上部主要发育有漂石崩塌地质灾害,在第一崩塌段南西端、第二崩塌段中部和南端基岩出露区发育有3处岩质崩塌灾害,规模均为小型;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风化、降雪、融雪、地层岩性以及地震等。  相似文献   

10.
贵州崩塌灾害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凯栋 《贵州地质》1993,10(4):345-349
崩塌是山区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贵州是碳酸盐岩坚硬岩类广布的山区,崩塌灾害经常发生,本文就贵州省崩塌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分布特点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7,(2)
青河县乔夏村位于青河县城东北约10 km处的中低山区,随着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的加剧,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野外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综合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青河县城东北约10 km处的中低山区,总体地势西高东低,为一个较完整的沟谷流域,整体呈近南北走向的"箕"状;该泥石流为稀性、沟谷型、高频中型泥石流,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易发;研究区泥石流可以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3)
昌吉市庙尔沟村位于天山北麓的中低山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目前调查共发现滑坡2处。通过对庙尔沟村HP1滑坡地质灾害的详细调查与测绘,对滑坡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HP1滑坡为新滑坡,滑动部位总体形态为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滑坡体厚度在4~18 m左右;滑动面为土岩界面,滑坡体由风积粉土、坡积砂卵砾石组成,两侧以粉土为主,中部则以砂砾石为主;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震、降雨和人类工程是研究区滑坡形成的主要成灾因素,为后续滑坡地质灾害点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3)
在查明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岩质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火焰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及河谷平原;研究区内共发育有崩塌地质灾害点29处,均为岩质崩塌;研究区内崩塌危岩体主要受坡体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控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将对危岩体的影响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4.
黄土分布区由于人为削坡、振动、降水或融雪引发滑坡,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通过现场调查,分析霍城县黄土滑坡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斜坡为易滑的第四系黄土状粉土,主要发育坡度13°~40°,以及大于30°斜坡上,滑坡类型为崩滑,运动速度快,滑体坡降完全脱离滑床,且以浅层、表层滑坡为主;滑坡多分布于黄土山坡阴坡处,在1000~1800 m低山丘陵-低山区以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主,并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4)
在对研究区崩塌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区内发育崩塌灾害的发育特征、稳定性及治理工程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崩塌灾害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根据崩塌危岩带分布的空间特征,共划分为3个区段;温宿县卡坡区内的边坡总体自然工况处于稳定状态。在自然+暴雨工况、自然+地震工况下,部分边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他部位处于欠稳定-稳定状态。提出台阶式削方、坡面整饰与崩积物清运、混凝土拦石墙+刚性被动防护网、柔性被动防护网、监测预警以及警示标志等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设计方案,进而为后续当地政府对滑坡地质灾害点的防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刘晓晓 《城市地质》2019,14(2):54-60
东江口崩塌危岩带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北部,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主要组成物质为强风化玄武岩,平面呈不规则带状,总体积约6300m^3。危岩带变形主要受裂隙及优势结构面发育的控制,为小型-滑移式崩塌。危岩带东侧受裂缝L1-L3切割制,形成体积为300m^3的危岩单体,失稳方向为60°;西侧主要受裂缝L4-L5以及优势结构面控制,失稳方向为307°。采用赤平投影与定量计算的方法评价危岩带稳定性,评价结果:在天然工况下,危岩体东侧及中、西侧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降水等不利工况条件下,危岩带东侧处于不稳定状态,中、西侧处于欠稳定状态。影响东江口危岩带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与降水。  相似文献   

17.
崩塌对翠山东坡行人、游客、基础设施及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一定程度的危险。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过对该崩研究表明:崩塌危岩体均分布在翠山东坡坡面,受风化裂隙切割,研究区内危岩体主要以倾倒式崩塌为主;BT2、BT4、BT6危岩带边坡整体稳定性评价结果为稳定性较差,定量评价为基本稳定-稳定,综合评价为欠稳定;BT1、BT3、BT5、BT7危岩带定性评价为稳定性较差,定量评价为欠稳定,综合评价为欠稳定。  相似文献   

18.
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多发,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查明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发育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刻不容缓。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详查,共发现潜在崩塌灾害体56处。经过统计分析,总结了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的发育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横向对比确定了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危险性评价指标。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构建了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体危险性评价体系,并对56处潜在崩塌灾害体进行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边坡崩塌灾害调查提供了思路,为S303公路边坡崩塌灾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介绍5.12地震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重点分析了崩塌类型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及崩塌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成因机制的分类体系,概括和总结了五种主要崩塌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时刻威胁着景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旅游景区的正常运营。本文以大明山景区崩塌地质灾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分析,阐述该区崩塌特征、典型崩塌危岩体稳定性分析评价。同时将景区崩塌灾害划分为1个中易发区、1个低易发区和1个不易发区;根据易发程度及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划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1个、次重点防治区1个和一般防治区1个,针对三个防治分区特点提出不同防治重点,为景区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