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SQ水管仪通过记录山洞台基的垂直位移来反映地壳形变变化,选取本台DSQ水管仪2017年整年连续、可靠的定点形变观测数据,总结时段内影响DSQ水管仪观测资料的主要干扰因素,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大幅度阶跃变化,主要从自然因素、仪器本身状态、人为干扰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并进行干扰因素总结,为长期稳定观测累积有效经验,为有效利用数据提供基础,有利于异常跟踪分析工作的切实进行。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5)
蠕动滑坡是影响地倾斜应变数据观测效能的一种重要干扰因素,在中长期预报上尤为明显。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信阳地震台伸缩仪EW分量出现的持续上升特征,与2000年1月28日信阳地震台目视水管仪出现的震前NS分量短时大幅突跳和EW分量破年变的随州4.3级地震前兆异常特征相似。本文通过对两次数据的特征对比、山洞实地测量和定量计算后认为,此次伸缩仪EW分量出现的持续上升是由于形变山洞洞口处的土方蠕动滑坡所致,排除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陈波 《地下水》2019,(3):82-85
利用信阳台长期、连续、可靠的定点形变观测数据,选取本台SSY伸缩仪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上半年观测数据,总结了时段内影响SSY伸缩仪观测资料的主要干扰因素,其反映在观测曲线上主要特征为大幅度阶跃变化,从降雨、降雪、洞温变化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并进行了干扰因素总结,为同时段形变数据跟踪异常核实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台站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溧阳地震台体积式应变仪记录的各种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2004年4月27日记录的干扰为区域应力场变化引起地壳断层蠕变的“慢地震”,2004年5月26至29日发生在江苏及邻近地区的5次中等地震,与这次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结合多参考自适应噪声对消和小波模极大值去噪理论,研究了新疆独山子台跨断层垂直形变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及消除方法,结果表明:利用气象温度数据和断层两盘温差数据作为两个噪声参考输入进行自适应噪声对消,可有效消除信号中的年周期变化;利用小波模极大值去噪方法,可以抑制信号中的高频白噪声成分,使信号畸变更加明显.仿真结果及实际应用均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消除干扰后的垂直形变数据与台站100 km范围内4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性,反映了独山子台对周边地区4级以上地震的映震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琼州海峡某工程区的单道地震勘探调查中,结合单道地震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施测过程中随机干扰和规则干扰的来源和影响方式,提出从仪器及施工参数选择、仪器布设方式等方面对随机干扰进行规避;根据单道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采用Geo-Allworks软件对规则干扰进行了过滤、剔除及压制处理,为后续的解译提供了基础。文章通过总结单道地震的干扰源及相应的压制方法,给工程勘探应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YRY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在全国开始安装,姑咱台是距离汶川地震震中最近的钻孔应变仪台站。本文介绍了该仪器的工作情况,分析了各种干扰因素对仪器观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汶川地震前1年多大量出现的曲线的畸变和"毛剌"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它不是任何干扰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YRY--4 钻孔应变观测作为一种重要的前兆观测手段,能有效地记录地震前后地应力应变变化。吉林安图境内M3. 7 级地震前后及辽宁营口柳树M4. 3 级地震前,吉林省敦化台及辽宁省营口台YRY --4 钻孔应变观测分别观测到曲线异常。经对比分析,敦化台观测曲线异常形态为: 异常--走平--发震-- 震后阶跃; 营口地震台观测曲线异常形态为: 异常--返回--发震。两次异常虽然形态各异,但提供了丰富的前兆信息,具有较好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西部复杂地区开展干热岩地热勘探,因特殊地表和地下地震地质条件,采集的原始三维地震资料中面波广泛发育,干扰严重,常规二维速度滤波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损伤低频有效信号。结合小面积三维地震资料特点,充分利用三维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在十字交叉域利用锥形滤波去除面波干扰,从单炮记录、叠加剖面及信噪比分布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压制了面波干扰,保留了有效信号,刻画了丰富的波组信息,提高了信噪比,为后续资料解释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也为西部复杂地区地热勘探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2)
地震地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是及时准确从中挖掘出前兆异常信息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日常地磁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观测数据记录曲线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有的是地震信息异常,有的则是由于各种干扰引起的,因此,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正确区分和准确识别地磁观测数据中异常与干扰、造成干扰的原因以及对干扰数据的处理,是在观测数据预处理中所应具备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为地震监测与预报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S变换的工频干扰压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变换能够提供每一个频率成分的瞬时幅值和瞬时相位的特点,笔者提出在时频域得到工业干扰的幅值和相位,然后用地震记录减去工业干扰,即可达到压制工业干扰的目的。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地震数据处理表明,此方法都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且无论是固定幅值和相位的工业干扰,还是幅值和相位随时间变化的工业干扰,此方法都适用。  相似文献   

12.
可液化场地微型桩的地震响应分析是确保工程安全和优化抗震设计的前提。应用动态离心机试验和三维有效应力数值分析方法,研究了微型单桩桩台的侧向变形和加速度、不同埋深桩身弯矩、可液化场地的加速度及超孔隙水压力等响应特征。首先开展了相对密实度为57%饱和土层、输入波是频率为1 Hz和峰值加速度为1.516 m/s2正弦波的微型桩40 g动态地震响应离心机试验,进而应用基于多重剪切机构塑性模型和液化前缘状态面概念的三维有效应力分析方法,反演了试验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值模拟与离心机试验结果吻合,液化场地特性控制着建于其中微型桩的地震响应特征,微型桩桩台的水平变形和残余变形可达78、30 mm,桩身最大弯矩和最大残余弯矩呈现向桩身底部迁移特点,同时表明,基于动态土工离心机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可液化场地微型桩地震响应特性是有效可行的,研究结论为可液化场地微型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同相轴自动拾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强随机噪声干扰情况下地震勘探资料中同相轴无法正确拾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的同相轴自动拾取方法。该方法利用四阶累积量进行时间延迟估计,避免了相关高斯噪声的影响;同时在参考道的选择上,以一定的间隔设置多个参考道,减少了同相轴拾取过程中的累积误差。理论模型计算表明:该方法相对于互相关方法,对相关高斯噪声有更强的抑制能力,信噪比达到-5 dB。在实际资料应用中,拾取了与同相轴有关的参数:同相轴位置,该参数为地震资料的属性分析和精确定量解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沉积后尚未固结的砂体在外部动力的干扰下容易发生液化,形成沙火山、液化砂岩脉等沉积构造,地震是触发液化的最常见动力.在河床现代沉积中发现大量的沙火山构造,其产生过程虽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条件却在盆地特殊构造部位可以满足,分析其特征、演化及动力可以为震积岩及其他成因软沉积变形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果显示,不同规模及对应特征的...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评价地震滑坡风险管理,对地震滑坡风险分析各因子取值方法进行了量化分析。针对承灾体在坡下及距离灾害体有一定距离的两种情况分别讨论。重点对一次地震过程中滑坡潜在滑移距离及扩展范围进行了计算,从而对风险分析中滑坡到达承灾体概率这一因子进行了量化。研究成果可为地震滑坡风险管理的量化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为滑坡风险管理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存在严重的随机干扰,这导致该区地震资料信噪比很低。在不提高覆盖次数情况下,针对该区造成地震资料信噪比低的严重随机干扰问题,开展检波器组合压制随机干扰的方法研究。研究了随机干扰对动静校正量准确求取的影响,检波器组合对干扰波的压制作用,组内高差和组合基距对地震采集资料高频的影响,对比分析检波器组内距对随机干扰的衰减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野外检波器组合重点压制严重的随机干扰波,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小于1 m的检波器组内高差对该区地震采集资料110 Hz以下高频成分影响有限,小于13 m组合基距对中、深目的层地震资料70 Hz以内频率影响有限;理论计算和试验资料综合确定的随机干扰半径为1.7~2.0 m,大于随机干扰半径的检波器组合内距能有效压制随机干扰波,其中组内距3 m比较稳定;以上参数确定的检波器组合接收方法压制随机干扰波后,所得到的地震单炮记录相比单点接收、高覆盖次数压制随机干扰波所得到的资料在70 Hz有限频带内更能提高信噪比、频率,而且成本相对低。该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低信噪比复杂地区地震勘探野外采集中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地震资料时,因吸收和衰减等原因,地震信号往往呈现出非稳态性。时频分解方法能将地震信号分解成多个稳态的子成分,从而为描述和分析地震信号的属性提供了便利,如短时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经验模式分解(EMD)等方法。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局部均值分解(LMD)。该方法将地震信号按其时频属性分解成多个乘积分量信号(PFs),较EMD分解所得的固有模态函数(IMFs)保留了更多的局部信息,同时模态混叠效应更少。对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LMD方法能够合理地分解地震信号,更准确地描述地震资料中不同时间尺度的构造信息,为进一步的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这里主要针对城市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结合北京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项目,在近地表第四系未固结沉积层中,发育许多具有相当规模的隐伏断裂,虽用纵波反射地震方法能够探测到它们的存在,但不能追踪到超浅层。结合以往的纵波资料,采用小道间距纵、横波联合勘探方法,获得了目标场地较清晰地震图像资料,并用钻井验证方法的可靠性。探讨了极浅层乐夫波等干扰波引起的假异常,需要在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消除影响,为今后类似地区活断层地震调查提供技术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煤炭智能精准开采需要构建高精度三维地质透明化模型,巷道资料动态融入地震资料解释为模型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建立巷道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巷道引起的地震特征差异。基于曲率属性原理,并将多种地震曲率属性分析技术应用于地震资料解释,指导实际数据中巷道识别。选取CJT煤田2号煤层作为研究对象,三维地震勘探得到高品质的地震数据体和多种属性体作为基础数据。分析发现倾角曲率属性沿层切片可以完整刻画巷道异常特征,所示巷道位置准确、边界清晰,具有较高的精度。研究表明,利用地震倾角曲率属性技术识别巷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检测和识别一些未知巷道提供参考依据,为煤炭精准开采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20.
由于鄂尔多斯黄土塬探区的地貌特点和表层复杂的地震地质条件,所采集的地震资料存在很强的多组线性干扰波,要消除这些线性干扰,提高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主要针对该区原始地震资料中存在的各类线性干扰波、多组面波等波场进行分析研究,基于线性干扰波的线性特性、倾角特性和相干性,采用加减法去噪技术进行压制。与f-k倾角滤波处理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加减法是压制线性干扰能力很强的一种高保真方法,提高了处理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