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秀梅  魏振山 《地下水》2022,(3):177-178
评估区主要现状条件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不发育。本文以新疆五家渠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工程背景,对研究区内的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危险性现状和危险性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为危险性小区。通过对评估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为项目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及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6)
研究区主要发育有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主要以泥石流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特征、危险性现状和危险性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物质组成分类,泥石流类型可以划分为水石流;评估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评估泥石流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和加剧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0,(3)
瓮马铁路南北延伸线是促进贵州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工程,在查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道路沿线及周边影响范围内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分布特征、形成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结果显示,研究区可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两种级区,其中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总长145 588. 8 m,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大;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总长299. 45 m,对工程建设的危害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G580线阿热勒至和田公路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其他地质灾害主要以风蚀沙埋和土壤盐渍化;现状研究区内地质灾害均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发育程度弱,危险性等级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地处黄土高原西端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的大通县为研究区,根据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选择坡度、地形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与断层距离、与河流水系距离及人类工程活动6个诱发因素作为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信息量模型进行危险性评价,将获得的综合信息量图划分为5级危险区:极低度、低度、中度、高度和极高度。为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模糊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为地质灾害典型区,但以往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工作程度相对较低,影响了该区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有序进行。本文在钟山区地质灾害规划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最终选取地形坡度、岩组结构、植被覆盖率、人类工程活动、降雨量、地震共六个主要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素集,利用灰色关联度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钟山区内每个网格单元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每个网格单元的隶属度值作为危险性评价结果,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该区进行危险性定量区划。此区划评价结果可供今后该区地质灾害防治、发展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渭滨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确定了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和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分别进行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渭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3种,共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123个,其中有16个点直接威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分别统计了渭滨区各乡镇地质灾害的多少和危害程度,总结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建立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易损性和风险的判别标准,进行了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与区划。共划分为极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和极低风险区5个等级。  相似文献   

8.
牛背至天水高速公路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环境地质安全存在诸多地质灾害危险.根据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黄土湿陷等,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等3种地质灾害共发育61处,规模不一.综合判定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整个评估区29处滑坡中,10处危险性大,9处危险性中等,10处危险性小;25处崩塌及潜在崩塌中,3处危险性大,12处危险性中等,10处危险性小;7条泥石流沟中,3条危险性大,2条危险性中等,2条危险性小.根据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和危险性,将评估区分为危险性大、中、小三个区:危险性大区为燕子关2号隧道出口-赵家窑段、宏罗村-街子间东柯河右岸段、尹家店-高家庄段;危险性中区赵家窑-宏罗村段、宏罗村-街子间东柯河左岸段、街子-尹家店段;危险性小区为燕子关2号隧道出口以东地段.地质灾害根据其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并结合宝天线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编制宝天公路路域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3)
在查明研究区滑坡地质灾害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岩质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区内崩塌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位于火焰山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低山及河谷平原;研究区内共发育有崩塌地质灾害点29处,均为岩质崩塌;研究区内崩塌危岩体主要受坡体卸荷裂隙和风化裂隙控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将对危岩体的影响日益加重。  相似文献   

10.
王云龙  文宝萍 《中国地质》2011,38(6):1593-1598
兰州是中国省会城市中地质灾害较为频发的地区之一,其地质灾害主要受地质、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兰州市区滑坡发育的控制因素和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采用专业数理统计软件SPSS中的逻辑回归模型(Binary Logistic)计算评价区内各单元格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通过GIS平台和SPSS软件之间数据格式的交换,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兰州市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区划。研究结果与滑坡分布规律一致,对兰州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防灾减灾,研究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势在必行。以云南省某县的建设项目为例,将GIS技术引入,综合考虑研究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有关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判断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分区评估逐一论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并针对拟建项目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得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工程建设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加剧、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危害性及危险性中等至大,建设用地总体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相似文献   

12.
天水-定西公路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环境地质安全如果不加以重视,易造成道路的地质灾害,影响到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根据已有资料及野外调查,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共发育80处;此外尚有黄土湿陷、软土等工程地质问题.其中,发育滑坡32处,现状评估稳定性好的21处、较差的7处、差的4处,处于危险性中等的2处,危险性小的30处;崩塌13处,现状评估稳定性差的8处、较差的5处,处于现状危险性中等的1处,危险性小的12处;泥石流沟谷35条,现状评估中易发12条、低易发23条,处于危险性大的2条,危险性中等的11条,危险性小的22条.区内黄土丘陵和河谷区黄土广布,黄土湿陷性普遍存在;软土在雨水和施工机械联合影响下,会造成路面翻浆变形,但易于清理,其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13.
在详细调查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现状的情况下,对采煤引起的覆岩破坏、地表变形等进行了预测,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二次评价模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综合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现状不发育,但井下采矿工程对地面建筑物的危险性大,易引发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灾害;预测地质灾害危险大区分布于井田北部、东部和南部,危险性中等区则位于井田中部。预测结果对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6,(6)
评估区主要发育有崩塌和泥石流两种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的泥石流灾害特征、危险性现状和危险性预测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崩塌灾害共发育有8处,根据崩塌规模分类,均为小型崩塌。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论述了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的原则、依据和方法,有针对的提出了该工程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库区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显著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致使区内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经野外调查发现,区内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且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江桥以东的高山峡谷区;在实际调查库长为100km的河谷段,共发育着81处地质灾害点,总平均线密度(D)为0.81个/km,其中滑坡为区内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共发育59处,占总灾害点的72.84%。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库区段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和地质灾害与工程安全的关系,为工程的规划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株洲市的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阐述了株洲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通过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分析,选取了评价指标,运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根据评判结果,将株洲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发育区,并在此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基础上划分防治重点区。采用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易发程度综合评判对株洲市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划分结果比较符合株洲市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实际情况,为株洲市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合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九岭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征及其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形成条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规律、控制因素、触发因素与地质灾害关系的分析,采用环境地质学原理,建立区域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圈定九岭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区,为实时地质灾害时间预警预报圈定有效的空间靶区。预测单元采用规则的栅格(500m×500m),共14415个单元;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类、地质构造、破坏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等四大类26个因子;利用GIS技术,提取出相关的数据信息;信息量预测方程:Ii=-1.164X1-0.999X2-0.681X3 …… 0.203X25-0.135X26(其中X1、X2、X3、…X26取1或0,即某单元中存在某种因素时取1、否则取0),据此计算出各单元格的信息量;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临界指标,确定单元格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合并同类项,并考虑类似的地质、自然环境具有类似的地质灾害问题的原则,进行归并与单元边界线的修改,得出九岭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相似文献   

18.
河北唐山开滦赵各庄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各庄煤矿多年采矿活动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发育。本文介绍了矿山自然及地质环境、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体(层)地质特征等矿山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了采空沉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成灾机制,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和各阶段评估取其重的原则,对矿区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给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恭城县莲花镇岩口小学建设项目为例,在调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查明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并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预测基坑崩塌、填方边坡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和膨胀土地基胀缩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自然斜坡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针对上述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渗排泄、拦石网、挡土墙、截水沟、灌浆加固及对拟建综合楼地基采取换填法处理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19,(2):308-314
以恭城县莲花镇岩口小学建设项目为例,在调查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查明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并提出拟采用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地质灾害弱发育,危险性小。预测基坑崩塌、填方边坡崩塌、滑坡、地基不均匀沉降和膨胀土地基胀缩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自然斜坡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针对上述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渗排泄、拦石网、挡土墙、截水沟、灌浆加固及对拟建综合楼地基采取换填法处理等一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