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澍旺  陈静  孙立强  陈浩  林澍 《岩土力学》2015,36(Z1):43-48
在含水率大、抗剪强度低的淤泥中采用抛石挤淤的办法加固地基或建造围埝,处理效果好且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抛石在软弱地基中下沉,直至其重力与地基承载力平衡为止。挤淤所形成截面的形状及抛石下沉深度的计算是此项研究的重点,基于抛石截面为倒梯形和矩形两种形状的假定,考虑淤泥表面隆起对承载力的影响,利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抛石挤淤深度与抛石高度的关系。通过抛石挤淤的模型试验和现场挤淤的数据,分析比较两种假定下挤淤公式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试验结果与公式吻合性很好,该研究结果可为相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深圳地区滨海软土具有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承载力低以及结构性强等工程特性。通过对固结沉降理论分析,提出软土固结沉降计算应注意参数选取、超载量的确定、差异沉降等问题。针对深圳地区大面积软土工程具体条件,采用堆载预压法、抛石挤淤法以及复合地基法等技术措施进行软土加固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地表杂填土中含有较多大块石、建筑垃圾而且埋设较深的场地和抛石挤淤填埋河浜地段基坑围护工程的施工实践,总结介绍了钻孔灌注咬合桩基坑围护结构的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抛石爆破挤淤的过程主要分为4步。第1步是直接进行抛石挤淤;第2步是在堤头前方的淤泥内进行首次堤头爆破,使淤泥的强度降低,抛石和淤泥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抛石向淤泥内滑移和下沉,直至达到新的平衡;第3步是补填后再次进行爆破,并依次循环;第4步是每50m进行一次侧爆。通过改变淤泥强度的方式来代替爆破作用,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这4个过程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挤淤效果的预测。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理论预测与钻探、探地雷达实际检测结果的对比,证实数值模拟的结果是正确的。模拟结果表明经过抛石爆破挤淤4个步骤的处理,抛石最终会形成稳定的马蹄形海堤。  相似文献   

5.
在含水率大、承载能力低的软土地基上,利用充灌砂袋进行挤淤置换的方法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处理效果明显,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建造围埝和修筑道路中。充灌袋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其重量与地基承载力相等,从而达到极限平衡状态。充灌袋挤淤所达到的深度与其高度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在工程中确定此关系十分重要。通过3组不同宽度的挤淤模型试验,得到充灌袋下沉量与充灌袋高度的曲线关系、淤泥的位移特性及隆起量。利用ABAQUS中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法(CEL法),将充灌袋和淤泥分别用拉格朗日体和欧拉体描述,模拟充灌袋挤淤下沉的过程,将模拟得到的充灌袋下沉深度和高度的关系、淤泥的位移特点与试验结果以及理论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CEL法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结果、理论解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说明利用CEL法可以较好地模拟充灌袋的挤淤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10座地泵房、882根碎石桩挤密软土地基处理为例,总结振冲置换法处理我国西部软土地基的具体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控制.从效益上分析,经这种方法处理后的软粘土地基,承载力提高了3倍.在设计要求承载力不超过200 kPa的地基结构,采用振冲置换法比较经济.与预制混凝土桩基础相比,可节省工程费用60%左右.这种技术在经济欠发达的西北部地区极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闫澍旺  陈静  孙立强  陈浩  朱福明 《岩土力学》2016,37(12):3537-3544
采用大型充灌袋在深厚软土地基上建造围埝具有节约材料、降低造价、方便施工等优势,因此,在围海造陆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软弱地基由于承载力不足,且常处于流塑状态,故充灌袋围埝建造时会挤出淤泥而沉入软土中。随着下沉深度增加,围埝两侧的边载也随之增加,围埝基底也逐渐落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当围埝的重量与地基承载力相等时,围埝停止下沉,达到极限平衡状态。确定围埝达到设计标高时的下沉深度和充灌袋的用量是充灌袋围埝设计的核心问题。利用土体极限平衡理论并考虑隆起淤泥对承载力的影响,推导出充灌袋围埝挤淤深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挤淤的模型试验和现场工程的监测数据来验证公式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此研究成果可供充灌袋围埝挤淤深度的设计及相关工程以参考。  相似文献   

8.
杭州华园宾馆二期综合楼工程位于抛石挤淤埋填河浜地段,且周邻建筑物距离较近,基坑围护工程施工难度较大。介绍了其基坑围护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及质量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9.
海相软土特性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形成有很大影响,但其影响机理尚不够清晰,工程实践中常被工程相关人员所忽略,造成大量的工程质量问题。依托多个近年来典型工程实例的综合分析、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了海相软土的固结沉降、结构性、低渗透性等特性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影响机理。结合多个工程事故实例的计算分析及现场实测数据,佐证了研究成果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认为,海相软土地区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时,必须充分考虑海相软土固结沉降、高灵敏度、挤土施工扰动等特性的影响,并经现场试验性施工,明确处理效果后方可实施,否则不应直接采用。由于桩端持力层不同,固结沉降引起两种典型复合地基破坏模式:如果桩端悬浮在软土层中,桩端将发生显著的向下刺入变形,桩间土发生塑性变形;如果桩端落在硬土层上,桩体将先发生强度破坏,然后桩间土破坏;宏观上则表现为复合地基沉降长期不收敛甚至出现加速下沉。因挤土施工扰动影响,被基桩挤排的海相软土可视为流体,利用流体总是向最小阻力路径流动的性质,分为三种不同排土路径:沿桩侧塑性区向上排土、沿场地内整体向上排土、沿场地周边薄弱处侧向排土。由于桩间海相软土地基承载力很低,在上部荷载作用下应保证有足够的土拱高度。提出了海相软土地区刚性桩复合地基工程实践中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根据某工程的试验结果分析说明夯扩挤密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的力学性质,总结出饱和软土中夯扩挤密水泥土桩施工工法的技术经济特点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岩土力学》2013,(10):2910-2910
尹海9即著,16开,平装,定价:20元,2013年06月出版,书号:ISBN978.7—114—10598.2本书以西部交通科研项目“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之七“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的技术研究”为依托,对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进行研究。书中系统地介绍了水下挤密砂桩复合地基加固机制与计算理论研究、水下挤密砂桩施工设备的研制与开发、水下挤密砂桩施工工艺及参数研究;结合水下挤密砂桩加固软土地基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2.
余开彪  王宗国  张成顺 《岩土力学》2006,27(Z1):969-972
分析了抛石强夯置换加固软土地基的原理,并通过监测和分析试验段的孔隙水压力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研究静力触探、沉降观测和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说明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公路路基的承载力由软土地基的承载力90 kPa提高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245 kPa以上,加固深度达到6 m以上,且能够加快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刘光新 《探矿工程》2007,34(5):52-54
根据工程的地域特点和工程的施工要求,分析了爆破挤淤技术的原理、参数的选择和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减小影响的措施,论证了合理地选择爆破参数、采用爆破挤淤技术的可行性。施工实践证明用爆破挤淤技术建设防浪堤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4.
结构性软土地基施工扰动定量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王军  高玉峰  高红珍 《岩土力学》2005,26(5):789-794
绝大多数软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地基处理施工扰动会改变软土地基的工程性质,受到扰动的软土地基的力学参数却难以通过室内试验模拟准确测定。从理论和原位试验两方面分别给出了由于地基处理施工引起的结构性软土地基扰动程度的定量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工程计算得出了设置砂井或排水板的软土地基的施工扰动度在30 %左右,定量计算得到的扰动度可用于扰动土地基的沉降及稳定性计算。  相似文献   

15.
崔志鹏 《地下水》2019,(1):240-241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关系到施工质量,本文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式进行探讨,认为在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软土地基的分布及承载特点,结合实际开展施工,针对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强度低的特点,通过合理使用换填技术、排水固结和化学固结技术等手段,增强软土地基承载力,促进水利工程的合理建设。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和高层建筑的特性,结合多种地基基础处理方法的特点,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和施工方便可行的观点出发,对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通过工程实例着重阐述灰土挤密桩(DDC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CFG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素土挤密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型地基处理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对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许建设 《安徽地质》2006,16(2):134-136
采用生石灰喷粉深层搅拌桩(简称石灰搅拌桩)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具有设备简单、技术可行、施工方便、经济合理的特点,能有效地加固软弱地基,减少软土层沉降和整体工程工后沉降,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论文探讨了搅拌生石灰桩强度形成机理,公路软基处理的有效性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有排水固结法、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灰土挤密桩法、深层搅拌法、碎石桩或水泥碎石桩法等,但在保证达到地基处理各项技术和经济指标的条件下,要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原则,既要考虑施工简便,还要节约资源.  相似文献   

19.
加固处理大面积的多孔隙、粗颗粒非饱和土地基宜采用强夯法。当加固深厚地基,特别是大孔隙湿陷性地基、山区大厚度非均匀块石回填地基和抛石填海地基时,应该施加高能级强夯进行处理。该文介绍了高能级强夯在青岛某公司四座5万m^3原油储罐和配套设施地基处理工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供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杨天森  何秋萍 《探矿工程》2006,33(1):26-27,30
通过石灰桩在处理软土地基的工程实践,论述了石灰桩的施工方案及处理效果,证明用石灰桩处理软土地基及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