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任何一门科学范围内研究的成就,都决定於作为研究基础的方法论。气象学也如其他科学一样,方法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气象学日益发展,在研究上就出现了方法的差异。最近几十年内,不论在观测材料的累积上及在一些发现上,还没有在整个系统内克服形而上学。这种状况在短期天气预报方面最为显著。 如所周知,在编制天气预报以前,要进行大气过程的分析,在其中加以归结而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高空探空资料和NCEP/NCAR、ERA以及MERRA三种再分析资料,讨论了再分析资料风速场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问题。结果表明:在中国区域的年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我国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均存在长期减弱的趋势,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的对流层低层也存在减弱趋势,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适用性相对较好。再分析资料风速在多年年平均场上普遍小于探空风速。在对流层高层,1980年代至1990年代ERA-interim资料适用性好,而21世纪以后,NCEP/NCAR的适用性较好;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适用性较好。在中国区域的季节平均场上,高空风速在冬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中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而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对流层高层和中层存在减小的趋势。探空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在冬季偏差最小,在夏季偏差最大。在对流层中层和低层,NCEP/NCAR资料和MERRA资料在冬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MERRA资料在夏季的可信度相对较好;在对流层高层和平流层低层,ERA-interim资料和MERRA资料在四季中的可信度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3.
近50a长江中下游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晶  翟伶俐  高辉 《气象科学》2018,38(6):780-789
利用1966—2015年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数据集降水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三季不同量级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暴雨在各季节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不同量级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暴雨在春秋季变化平稳,但在夏季呈现1990s频发,2000年之后少发的特征,并存在准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则在近30 a来呈现频发的特征,其中春季大暴雨在2010年之后显著增加,秋季大暴雨则在2000年之后明显增加。特大暴雨发生概率很小,但夏季特大暴雨在1990s之后一直呈现频发的趋势,并表现为准32 a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特大暴雨在2000年之后明显频发。大暴雨、特大暴雨在各季节均表现为近十几年来显著增加的趋势。暴雨和大暴雨均存在明显年代际跃变,这种跃变在暴雨、大暴雨频发的区域增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赵亚民 《气象》1979,5(6):24-24
对低空急流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颇为盛行,在《气象》上也发表过不少有关低空急流与暴雨的关系的文章。但究竟什么是低空急流,尚有讨论的必要。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我国的低空急流确实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低空急流与暴雨天气息息相关。我总觉得,有些天气概念在泛用。一部分文章将低空  相似文献   

5.
南宁轻雾较多,但霾不甚多。统计南宁1970──80年的11年资料,轻雾共出现1353天,霾241天,轻雾是霾的4.6倍。轻雾和霾最多出现在12月,年平均分别为18.2天和6.7天。最少出现在7月,年平均为2.9天和0.1天。 南宁的轻雾,常是出现在稳定的天气形势下,天气晴朗,由于夜间经辐射冷却使低层湿空气达到饱和而生成的。它的厚度,一般是几十公尺。浓度分布,在测站的东面浓于其他方向。因为在东面有南湖和多鱼塘,水汽比较充沛。所以有轻雾时测站东面的能见度差于其他方向。生成时间多数是在清晨日出前。日出后随温度升高轻雾便逐渐消散。另在阴天或雨后,有时也会有轻雾出  相似文献   

6.
冯洪君 《气象》1989,15(11):57-5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在蒸发量这一章中,规定蒸发量的观测方法是:结冰时用称量法,共它季节用杯量法或称量法均可。 在日常观测工作中,有的站为方便起见,全年均用称量法。在使用称量法的过程中,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在称量之前应擦干在蒸发皿外缘沾上的雨水,除去沽附在皿外的冰雪,否则,容易产生不应有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天气预报的概率统计方法,国外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发展成为独立分支的,在六十年代后期已成为预告气象要素的重要手段。我国在六十年代逐步发展了这一方法,在七十年代前期达到了一个高潮,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在统计天气预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将主要评述1978年以来我国在统计天气预报方面的进展。这以前的情况请参阅[1][2][3]。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上空的卷云特征,利用MODIS的M 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高原地区卷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以及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卷云在3月和4月出现概率最高,10 12月出现概率最低。在全年中,卷云概率分布为双峰型,1 4月为一个高峰期,7 8月为另一个高峰期;两个低值期出现在5 6月和912月。(2)6月和10月卷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卷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 8月,最小值出现在1 2月。(3)卷云的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5~40μm之间,15~25μm间概率最大。卷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4)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之间,0~10间概率最大。卷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是中国气候的敏感区,为准确认识其上空的卷云特征,利用MODIS的M YD06二级云产品数据,对高原地区卷云的概率分布、云顶高度、粒子有效半径以及光学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卷云在3月和4月出现概率最高,10 12月出现概率最低。在全年中,卷云概率分布为双峰型,1 4月为一个高峰期,7 8月为另一个高峰期;两个低值期出现在5 6月和912月。(2)6月和10月卷云云顶高度的概率分布会产生显著的变化。卷云云顶高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7 8月,最小值出现在1 2月。(3)卷云的粒子有效半径主要分布在5~40μm之间,15~25μm间概率最大。卷云粒子尺度平均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4)卷云的光学厚度主要分布在0~40之间,0~10间概率最大。卷云光学厚度最大值出现在8 9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气象学会第24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举行,如同世纪之交的接力棒在这里承传。金秋艳阳,碧天海浪。中国气象局青岛度假村门前的海安大道在前人的奋斗下,在后人的努力下,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沿着无际的大海在母亲的怀抱伸延向远方。10月15...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气候学中,人们对地球上的气温变化趋势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些专家认为,在人为排放物的影响下,世界上许多地区气温在升高,并有继续升高的趋势;另一些专家认为,近百年来,地球上的平均气温在下降。不管气温是上升或下降,均会在巨大的南极冰川状况上有所反映。南极冰川的体积  相似文献   

12.
自1992年国务院作出了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以来,日光温室以神奇的速度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起来。在温棚中栽培蔬菜,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温室效应,在寒冷季节也能丰富人民的菜篮子,同时增加农民自身的收益,利国利民,一举两得。然而,在温棚生产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在密闭条件下,蔬菜作物因二氧化碳的匾乏,严重制约了温棚中生产力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重要的生产问题,国内外在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技术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蔬菜作物二氧化碳饱和点之下,人工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一般都可以显著增产,并能改…  相似文献   

13.
1新疆气候变暖这些年一些气象学者认为气候在变暖。新疆的一些研究也发现这里的温度在上升。然而在小气候研究中人们普遍承认了城市扩大所导致的城市热岛效应。于是我就提出一个问题:在所谓的气候变暖的数据中,有多少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的热岛效应在什么时候比较明显呢?它应当在空气比较稳定、风速比较小的时候较为明显。对于新疆,在早晨和冬季经常出现逆温层。逆温层中风速小,空气稳定,所以城市的热岛效应应当在早晨和冬季表现明显一些。或者说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地区的气象站的百叶箱温度应当在早晨和冬季有升高的现象。1980…  相似文献   

14.
月平均环流异常的持续性与韵律性和海气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首先,讨论了环流异常的形成与海气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在明显洋流区,尤其是暖洋流区,海洋为热源,对环流异常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大洋中部的非洋流区,更大程度上是海洋热状况受大气环流控制。 其次,研究了环流异常的持续性。发现中纬度3—4月及9—10月有两次持续性的最低点,并且指出,这与冷热源的月际变化在春秋期间最大有关。但在低纬度,尤其在大洋上的暖洋流区,一年中只有一次持续性最低点,发生在夏末秋初。分析表明,这与那里冷热源强度的年变程有关。 最后,根据相似分析,讨论了环流及海温异常变化的韵律性问题。发现当两个月的环流异常相似时,以后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似性愈来愈小,而是在相隔4—5个月及9—11个月时相似性较大。这种大气与海洋的韵律活动在长期预报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93—2013年中国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3—2013年中国15个省份16个站点的辐射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不同地区的地面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散射系数(散射辐射和直接辐射之比)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3—2013年间地面太阳总辐射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呈下降趋势。直接辐射在中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其他地区表现为下降趋势。散射辐射和散射系数除了新疆的乌鲁木齐和甘肃的兰州减小外,在所有地区几乎都呈上升趋势。散射辐射最大在东南沿海地区,最小在西北(新疆的乌鲁木齐),但是散射系数在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葫芦岛观测站1980—2009年观测资料,分析了葫芦岛沿岸海陆风风速的季节特征和日变化规律,以及海陆风环流对沿岸环境的影响。结论如下:1)葫芦岛站点在冬季出现海陆风日数最多,其他依次为秋季、夏季和春季。陆风风速从春季到冬季呈现递减趋势;海风在春季最大,其次为秋季的,冬季的最小。总体上,海陆风日中海风要强于陆风。2)对海陆风风速椭圆拟合结果表明,海陆风在10:32由陆风转化为海风,海风在16:32达到最大,在21:42由海风转化为陆风,陆风在04:32达到最大。3)由于海风的存在,沿岸地带在春夏两季日最高气温在12时出现,秋冬季的在13时出现。4)能见度日变化在四季中表现一致,早晨能见度转好的时刻比最低气温出现时刻滞后约2 h,在海风维持较长时间后空气绝对湿度增加导致能见度开始转差。5)冬季静止型海陆风日比例最高,再循环型海陆风日在秋季出现最多,而夏季通风型海陆风日出现最多。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在大气锋区,尤其冷锋锋区,风速急剧增强,有时达30米/秒或以上。在苏联91%的飑产生在锋区内,其中74%出现在冷锋区中。在一系列研究中,都试图找出锋区内不同大气热力参数与风速间的统计关系。但这由于下列情况未能确定出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大家知道,最强的风常出现在比较狭窄的地带(几十公里)和很短的时间内,因此高空观测很少与锋面通过的时间相吻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影响的研究成果频出。在概述其研究现状及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在该领域研究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启示。美国关于气候变化影响国家安全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围绕气候变化影响美国国家安全的方式、范围、程度以及美国的应对之策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其突出特色是:第一,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与时俱进,转型较快;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既视野开阔,又有较强的针对性;第三,在研究水平上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第四,在研究体制上,形成官、学、研三位一体的联合研究体制。当前,我国的相关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9.
呂炯  段化戈  冯秀藻 《气象学报》1959,30(3):277-285
农业气象作为一门科学来讲,在旧中国是毫无基础的。历代的反动政府从来就不会想到要建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农业气象科学,因此解放前,无论在气象部门或者在农业部门,都没有人研究农业气象这门科学。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对于天气和气候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农事活动的规律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当时固然起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作用,就是在今天,流传在广大农民中的许多农谚和相应的田间管理方法也仍然是很有用的。一些古代书籍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20.
莘县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莘县1961—2010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莘县雷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莘县年雷暴日数较多,年平均雷暴日数为24.1天,年际变化较大,年雷暴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雷暴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只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主要发生在夏季,占全年的78.6%,冬季无雷暴。月际分布呈单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次峰出现在8月。日变化明显,一日中均可出现雷暴,以午后到凌晨最多。雷暴初日多在4月中旬初,终日多在9月下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