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西省2014年4—6月降水总体接近常年,气温偏高,日照偏少。4月上、中旬未出现低温连阴雨灾害和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对春播生产十分有利。5月先后出现5—6次暴雨过程,6月中、下旬出现连续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洪涝成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未出现全省性的严重洪涝灾害,属中度洪涝年份。总体上看,天气条件对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80—1989年5—9月四川地区48个测站的旬降水资料为出发点,在稳健PROMAX斜旋转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反映四川洪涝程度的评定标准和评分办法,并对四川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作了分析。指出(1)80年代是四川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十年,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洪涝出现。(2)四川洪涝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至9月中旬,但高锋期集中于6月下旬至8月下旬,以盛夏7月为最多。四川各分区洪涝发生的时间、频数及其强度可由旬雨量的斜交因子得分客观、定量地揭示出来。(3)四川洪涝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它不仅可由我们给出的洪涝等级标准划分,而且可以客观地由稳健PROMAX方法所得的旬雨量的斜交因子模型按其方差贡献大小得到。(4)由稳健PROMAX方法所给出的斜交因子模型与斜交因子得分决定的四川洪涝的时空分布与四川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相一致。因此暴雨是造成四川洪涝最主要的原因。(5)洪涝等气象灾害是四川农业大幅度减产,粮食产量不稳定的最主要因子。我们用对数分析模型定量地说明了80年代粮食产量下降与洪涝灾害面积上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巧英 《气象》1996,22(11):63-63
9608号台风登陆福建闽浙赣冀豫出现洪涝—1996年8月—马巧英(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8月,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强降水主要集中在上旬,冀、豫、湘、鄂、赣、浙、闽等省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偏多,先后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基本接...  相似文献   

4.
2005年4~6月,江西省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北少南多,日照北多南少;4~6月无全省性大范围洪涝,但6月17~23日出现了降水相对集中期,抚河流域、赣江上游、信江部分支流发生了较明显的洪涝;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出现了强度大、范围广、危害重,且局地性、分散性特点较明显的暴雨山洪和河道洪水灾害.  相似文献   

5.
饶晓琴 《气象》2008,34(9):117-123
6月份,我国南方受强盛的西南季风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苏、皖、浙、湘、赣、闽、粤、桂、滇等省区降水明显偏多,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北方降水分布不均,西北大部、内蒙古西部、黑龙江、黄淮大部降水偏少,出现旱情;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南部、华北中北部在高空冷涡控制下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0806号热带风暴风神登陆广东深圳,华南、江南南部和中东部出现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51—2020年罗甸县逐日降水观测资料、2010—2020年罗甸县各乡镇逐日降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计算出要素保证率80%的值,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值线分布、Mann-Kendal检验、Morlet小波方法分析罗甸县境内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70 a罗甸县年暴雨日数、近11 a罗甸县各乡镇总年暴雨日数均缓慢增多,区域暴雨次数逐渐减少,在年际变化中,均存在显著的3 a左右周期振荡。暴雨集中发生在5—9月,近70 a占全年暴雨日数91%,各月暴雨日数时空分布差异显著,暴雨发生最多月份为6月,近70 a平均每年1.3 d,占全年暴雨日数的36%。各乡镇年平均暴雨日数分布区域性特征明显,存在2个多值区(西北部、东南部)和1个少值区(西南部)。暴雨多发生在夜间,尤其大暴雨以上量级降水在夜间发生的概率高达93%。降水强度等级从北向南逐级减小,与罗甸县略呈“撮箕口”朝南地形较一致,从西北、北、东北向南逐级减小,在西部、东北部存在较稳定的2个极端暴雨中心。各乡镇连续暴雨次数分布差异明显,呈北多南少分布。总体而言,西部在年暴雨日数、暴雨强度、连续暴雨次数及连续降水量均居全县首位,在天气预报、防汛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和防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正安县近45a来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洪涝灾情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揭示了正安县暴雨分布的时空特征。表明其在时间上具有集中性和连续性,日内强降水多出现在夜间;空间分布呈现东南和中部地区为暴雨多发区,是导致正安县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诱因。最后结合正安县暴雨天气特征提出防御洪涝灾害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8.
利用贵州省2010—2014年5—9月区域站小时降水资料,提出暴雨过程的标准,与国家站暴雨过程及暴雨集中区域进行对比,发现过程和集中区域均基本一致,证明区域站降水资料具有参考价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贵州短时强降水与因灾死亡人员发生的关联性,研究致灾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期对预报服务和暴雨预警信号发布等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利用贵州省德江县国家一般气象站1959—2017年每日降雨量资料、乡镇区域自动站2011—2017年每日降雨量资料,对德江县暴雨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德江县暴雨日出现在春、夏和秋季,主要集中在5月到7月,6月暴雨日数最多;暴雨日数年变化呈现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是上升趋势;2、德江暴雨主要出现在夜间,占77.7%;3、暴雨主要分布在德江县的南部,北部出现的暴雨次数相对较少。 关键词:暴雨、暴雨日、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衢州境内突发灾害性天气短历时强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依据浙江省县级气象台突发灾害性天气的有关规定,应用2007—2013年全市区域自动观测站小时降水资料,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短历时强降雨发生时间及其落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10年短历时强降雨发生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21.2%;6月短时强降雨发生频次最多,占年发生次数24.4%;18—19时发生频次最多,占总次数的14%。短时强降雨空间分布为西多东少,全市发生短时强降雨出现次数最多的为开化苏庄镇;强度最强的为开化常山交界的林山、芙蓉等地。  相似文献   

11.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3):I0001-I0001
江西省2013年4—6月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气温略偏高、日照略偏少。季内出现了多次强降雨天气过程,致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属中等洪涝年份;气温、日照条件未出现明显异常。总体上,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2013年油菜、双季早稻均为丰产年景。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65—2014年黑龙江省63个气象站逐月降水资料,利用Z指数、区域洪涝指数、数理统计和反距离权重插值等方法,得出洪涝等级(轻涝、中涝、重涝),分析近50年黑龙江省不同等级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黑龙江省发生区域性轻度、中度和重度洪涝灾害分别为7次、7次和6次,降水倾向率为0.864 mm/a;洪涝灾害发生频率分布不均,发生轻涝104次、中涝74次以及重涝29次,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地区逐年扩大;同时,发生洪涝灾害的站数比差异明显,且随时间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轻涝、中涝和重涝站数比的增幅分别为1.3/10a、1.6/10a和0.85/10a;洪涝灾害高发期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10年之后,主洪涝区为鹤岗、伊春、黑河和牡丹江地区,次洪涝区为大兴安岭和大庆地区。  相似文献   

13.
黔南暴雨洪涝灾害情势及防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昌军 《贵州气象》2010,34(4):6-10
根据黔南州1983—2007年共25 a的暴雨洪涝灾害资料及降水资料,对黔南州洪涝灾害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该州气候变化趋势及人文地理、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8月是该州暴雨洪涝灾害的多发季节,尤以6月最多,7月次之;州的南部和中部地区洪涝灾害要重于北部地区,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暴雨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全州防御暴雨洪涝灾害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同时,根据防灾减灾面临的形势提出一些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唐山市统计局1985—2014年各县逐年播种面积和农业洪涝受灾面积数据资料、唐山地区11个县市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多项式统计回归等方法,对唐山地区农业洪涝灾害时空特征及与暴雨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唐山洪灾面积总体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但不显著,与年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一致。各县域的洪灾以轻到中度为主,占洪灾的80%—100%。唐山地区洪灾与年暴雨量有关(R = 0.78),但不显著,受灾面积与年暴雨日数显著相关(R = 0.83,P < 0.01)。中等以上洪灾年的暴雨平均暴雨日数为4—6 d、80%县站大暴雨日数为0.7—1.5 d、60%暴雨累积量在300 mm以上。区域种植结构、地形地势、水系河流分布等因素也是导致洪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1961-2008年贵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08年贵州75个测站逐日12 h降水资料,分析了48 a来贵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多(少)暴雨区与年暴雨量、年降水量多(少)值区的分布一致;年暴雨量占年雨量的12%~32%;年暴雨日数1.6~4.9 d;年暴雨日数、夏季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春秋两季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暴雨的季节分布呈明显的"单峰型",6月是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夜间暴雨多、白天暴雨少。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1—2008年贵州75个测站逐日12 h降水资料,分析了48 a来贵州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多(少)暴雨区与年暴雨量、年降水量多(少)值区的分布一致;年暴雨量占年雨量的12%~32%;年暴雨日数1.6~4.9 d;年暴雨日数、夏季暴雨日数呈上升趋势,春秋两季暴雨日数呈减少趋势;暴雨的季节分布呈明显的"单峰型",6月是暴雨最集中的时段;夜间暴雨多、白天暴雨少。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地震、洪水(暴雨)间可能存在的链状关系,以1979--1990年为例,对中国及周围区域肘≥7地震的活动格局与中国大陆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类似于2005年西江洪水,不少大洪水(暴雨)也位于地震迁移线上或其附近。洪涝的发生时间有可能与震链的后震或前震比较接近,或与震链推移之进程基本吻合,反映了链程中的场态效应。震链之进程往往构成三角之类的几何体或兼具振荡特征,所围限区域在气象条件允许时,有可能发生强降雨;中国大陆若完全在“几何体”,可能当年洪涝灾害相对较弱。洪涝(暴雨)并非都与地震有关。某些震链“几何体”对降雨的影响可能与季风有关。强震对降雨往往有时空近程影响。震群或震链多线程指向点、端点、交会点、角夹持地带可能加剧洪涝。震链回迁或转折处往往是不同体系、单元、性质构造的复合点,震源应力变异点,形态与活动方式复杂。  相似文献   

18.
当阳市地处鄂西山地伸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沮河、漳河由北向南纵贯全市。中部为沮漳平原湖区;西部、北部为山地兼丘岗,最高峰海拔达1083.8米,相对高差大;东部、南部以丘陵为主,洼坡地较多。这种地形分布容易使中部地区受到洪水危害,洪涝居多;西北、东南部易受山洪、暴雨的冲刷.洪涝发生相对较少。这里分析当阳市洪涝灾害的特征与成因,旨在提高当地防灾减灾能力。1当阳市洪涝灾害概况1.1洪涝灾害的标准洪涝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水、暴雨强度及其持续时间和江河水位、洪峰流量等均有一定关系。结合当阳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文献为主要代用资料,重建了1632年华北地区暴雨洪涝事件的雨情、水情、灾情等,从而识别出1632年8月河南地区暴雨事件的时空范围,并与有器测记录的2021年河南极端降水事件进行对比。1632年华北地区大规模降水始于7月17日,从6月18日—11月11日,整个华北不同区域皆存有长时间降雨记录,且有多次强降水记录,造成黄淮地区雨涝,并使得黄淮交溃,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影响。梳理降水和洪涝的过程,区分了本地降水与客水的分布。将1632年8月河南暴雨洪涝与2021年7月河南极端降水事件对比发现,强降水位置相似,降水前后都有两个台风输送水汽,且1632和2021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皆受到拉尼娜的影响,整体偏涝。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临安基本站1966—2014年的日降水资料,结合18个镇街30个区域自动站2009年6月到2014年5月5年降水资料,通过分析表明:1)夏季是临安暴雨、大暴雨发生主要时段。在过去49 a,临安暴雨日数呈增加趋势,临安暴雨日数增多存在突变现象,出现突变时间大约在1981—1983年。2)临安暴雨空间分布呈现西南多,中部和东部低丘河谷平原区偏少的分布。3)临安有两个暴雨中心,清凉峰镇大明山一带为春季暴雨、梅汛期暴雨和强对流暴雨中心,市岭为台风暴雨中心,主要是由特殊地形造成的。4)临安大暴雨过程容易引起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