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选取多种卫星探测数据和站点观测资料,利用ENVI和ArcGIS软件提取湖泊和冰川面积信息,分析1973~2020年青藏高原西部昂拉仁错和仁青休布错两大湖泊与东部隆格尔山脉冰川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8a,昂拉仁错湖面面积总体上趋于萎缩,2000年之前呈显著减少趋势,2000~2010年呈增加趋势,2010年之后呈弱增加趋势;仁青休布错湖面面积总体上略有扩张,1993年之前呈减少趋势,1993年之后呈增加趋势;隆格尔山脉冰川总体上显著退缩,2000年之前的消融速度较2000年之后的更快;隆格尔山脉冰川面积变化在不同海拔高度存在差异,5500~6000m的冰川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6000~6500m的冰川面积呈增长趋势,6500m以上的冰川面积基本不变;昂拉仁错湖面面积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好,与气温次之;仁青休布错湖面面积与地温和气温的相关性最好,与蒸发量次之;隆格尔山脉冰川面积则与蒸发量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分析白河流域年径流量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并建立拟合模型,利用CMIP5模式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的模拟结果,预估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2年白河流域年径流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气象站观测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以红原、阿坝站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降水量为自变量,唐克站年径流量为因变量,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该方程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验证期同号率达100%,说明其稳定可靠。对21世纪白河流域年径流量的预估表明,RCP2.6情景下,其年径流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可以维持在当前水平;RCP4.5情景下,年径流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8 × 108 m3/10 a, 21世纪中期和末期分别减少17%和19%;RCP8.5情景下,年径流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1 × 108 m3/10 a,21世纪前、中、末期分别减少20%、24%和49%。  相似文献   

4.
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青海省4个农气观测站的木本植物物候期及气候资料,分析物候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木本植物物候现象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2)呈现出作物生长季延长的趋势。(3)对气温的响应:上年9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全省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提早5d,展叶普期提早4d,开花始期提早4d;上年9月至当年6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全省平均种子成熟提早3d左右;上年9月至当年8月的平均气温升高1℃,全省平均叶全变色期约推迟4—5d,叶芽开放至秋季叶全变色期平均间隔日数延长12d。(4)小叶杨对降水的响应不明显。对日照的响应:日照时数增多10h,物候气提早或推迟小于1d。  相似文献   

5.
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是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全球增暖背景下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对于国家开展重大生态恢复评估和未来植被保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0-2016年MODIS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从平均态、线性趋势、时间序列、相关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区域NDVI在平均态上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受降水生长季的影响,东部地区植被指数明显较大;我国大部分地区NDVI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湿润半湿润地区NDVI增长幅度为0.037·(10a)-1,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变化较小[0.013·(10a)-1]。NDVI的变化与气候驱动因素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其中:NDVI与气温变化在东南沿海、东北东部以及青藏高原北部等地区呈现出显著正相关,而在青藏高原南部等地区呈现微弱的负相关;除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和东北北部等地区外,NDVI与降水量在全国大多数地区呈正相关。从全国平均来...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草原NDVI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2016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资料,分析呼伦贝尔草原NDV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NDVI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倾向率为0.041·(10 a)-1,其中新巴尔虎右旗西北部、新巴尔虎左旗中部和陈巴尔虎旗西部等地增加显著;NDVI的年变化主要受降水驱动,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生长季内,5月气温和5、6月总辐射与NDVI普遍呈正相关,北部草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之后逐渐转为负相关。NDVI与降水普遍呈正相关,5月下半月开始有台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7月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台站数量最多,并存在明显滞后。生长季内,典型草原NDVI与降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台站次数明显多于草甸草原。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是制约中国西北干旱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以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东部的喀什噶尔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该区6个气象站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观测资料,以及5条代表性河流的出山口水文站1950年代晚期以来的月径流量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气候和水文年际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背景下径流量的响应特征.结果发...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反演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1982-200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三江源的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状况趋于变差或基本不变;20世纪90年代,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植被状况趋于恶化;与降水量相比,植被长势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10.
青藏高原植物返青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连续的植被指数(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提取了1982—2009年青藏高原典型台站邻近区域的植物返青期以及0℃和5℃旬均温始期的时序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的气温、降水变化对植物返青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 青藏高原典型台站邻近区域植物返青期多年平均值在东西向和南北向上存在显著差异;1982—2009年间,青藏高原典型台站邻近区域植物返青期整体呈提前趋势。2) 青藏高原典型台站0℃和5℃旬均温始期整体呈提前趋势,5℃旬均温始期提前趋势更为显著。3) 青藏高原植物返青期随着冬、春季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而提前。与降水相比,返青期与气温的相关程度更高。冬季气温比春季气温对植物返青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12.
Current glacier recession under the global warming has aroused world-wide attention.Initiated from 1958,the observations show that over the past 50 years,the glacier has changed remarkably in the aspects of snow-firn stratigraphy,ice formation zone,ice temperature,area and terminus position,etc.These changes are apparently the results of temperature rise in this area.The glacier recession continued throughout the entire observed time period,and showed an accelerated tendency since 1985.Meltwater runoff also increased 84.2% over the last 20 years.  相似文献   

13.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气候变暖导致的冰川退缩,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以新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根据1958年以来的观测资料,研究了冰川消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50 a来冰川在表面粒雪特征、成冰带、冰川温度、面积、厚度及末端位置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均与气温的升高有着密切的联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升温,使冰川的退缩出现了加速趋势,冰川融水径流量也呈加速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发源  戴升 《青海气象》2010,(3):12-17,18
利用1961-2005年湟水河流域9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及湟水河(民和)流量资料,研究湟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2001-2005年比最冷的6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偏高0.7~2.5℃,冬季增温比较显著;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是中游地区缓慢增加,而上游和下游地区则缓慢减少,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2001-2005年比最多的60年代平均偏少12.9mm;四季地表蒸发量均在增加,夏秋季大于其它季节;湟水河年平均流量以3.0m3/s的速率减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减少幅度最大,夏秋季降水多寡是造成流量减少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基于生态系统生产力指数(EPI)、稳定性指数(ESI)和承载力指数(EBCI),构建遥感综合评价模型,就洱海流域2005—2020年的生态系统质量进行量化研究,并分析其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洱海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综合指数(EQCI)均值为56.49(总分100),EPI、ESI和EBCI三项指数均值分别为49.05、74.16和56.97,可见洱海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好,16 a间EPI、ESI、EBCI和EQCI均呈上升趋势。不同生态系统间,生态质量水平从大到小为:森林>草地>农田>城镇>湿地>水体。当土地类型转变为城镇类型会对生态系统质量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草地、森林和农田生态系统中气温和降水与EQCI多呈正相关关系,城镇生态系统中气温与EQCI多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0-2016年赤水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中国西部赤水河流域植被生态质量变化特征,本文基于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气象监测资料,获取了中国西部赤水河流域2000-2016年植被覆盖度、净初级生产力(NPP)以及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变化数据,并对17年期间植被生态质量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植被覆盖度均值从2000年的55.4%提高到了2016年的67.4%,覆盖度呈平均每10年增加6.8%的变化趋势;(2)植被NPP均值从2000年的864 gC/m2提高到了2016年的1024 gC/m2,NPP呈平均每10年增加63 gC/m2的变化趋势;(3)近年来植被生态质量显著提高,2016年植被生态质量为2000年以来最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高达83.7。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太子河流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基于1961—2018年气温、降水量等常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站径流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累积距平等方法,对该流域径流量、面降水量及潜在蒸散量趋势特征、突变点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比较法定量估算不同时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结...  相似文献   

18.
选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下称高原)地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中85个资料连续性较好的站点资料,基于CHEN-WENG感热交换系数方案计算了1981-2014年地表日均感热通量,并用M-K检验法分析了季节平均感热通量和年均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结合经验正交函数法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Pearson相关法,分析了年均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及异常分布特征以及不同地区站点感热通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高原地表感热通量无论在年尺度还是季节尺度上的年际变化都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和冬季由下降转变为上升的年份早于夏季和秋季,且夏季上升的幅度是四季中最弱的;1981-2003年间感热通量下降主要与地气温差和平均风速的减小有关,而2004-2014年间感热通量的上升主要与地气温差的显著增大有关。空间上,各站点感热通量的上升或下降并不同步,但存在一定的相互联系,感热通量上升的站点主要位于青海省;感热通量与各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整体上受地表温度影响显著,与地表温度变化呈正相关;与降水、日照时数、风速等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在年尺度上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在季节尺度上,感热通量与气象因子的季节相关性较好,尤其是夏季,感热通量与降水呈反相关,与日照时数、风速和气温呈正相关,其次是春季,秋、冬季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9.
青海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樊萍 《气象》2005,31(9):87-89
根据青海省4个木本植物物候观测站的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及气候资料,分析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论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上年11月至当年4月的平均气温关系密切,平均气温偏高1℃,小叶杨叶芽平均开放期提早2~6天。  相似文献   

20.
摘 要:利用车尔臣河流域1955-2010年气温、降水、云量、浮尘、沙尘暴和大风等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6a来流域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车尔臣河流域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暖最显著;且在1990年前后出现了冷暖突变,2001-2010年是近56a来最暖的时期。(2)年、季降水量呈小幅增加趋势,春季降水增加趋势达显著水平;降水在1962年出现干湿突变,而1980s后降水增加则趋于平稳。(3)年、季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季云量的增加最明显。(4)年浮尘、沙尘暴和大风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后沙尘日数不降反升。总体上看,近56a车尔臣河流域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