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中国癌死亡率与土壤坏境中化学元素的相关性成果,研究了四川省癌死亡率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As、Cd、Co、Cu、Hg、Mn、Ni、Pb、Se、V、Li、Na、K、Rb、Cs、Mg、Ca、Sr、Ba、B、Al、Ga、In、Tl、Sc、Y、La、Ce、Pr、Nd、Tb、Dy、Ho、Er、Tm、Yb、Lu、Th、U、Sn、Ti、Zr、Hf、Sb、Bi、Ta、Te、Mo、W、Br、I、Fe等52个元素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地质研究及其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昭华 《江苏地质》2005,29(2):65-72
论述了中国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优质高产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N、P、K、S、Fe、MR、Cu、ZB、B、Mo、V、Sr、Ti、Mg、La、Ce、Pr、Nd、Sm、Eu、Y、Gd、Tb、Dy、Ho、Er、Tm、Yb、Lu、Ga、Co、Ni、F、Tl、Si、Na、Cr、Pb、Cd、Hg、Se、Ba、Te、Ta及有机质、酸碱度、含水量、含盐量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农业地质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管理。  相似文献   

3.
195 5年、195 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有 :尹赞勋、田奇、乐森 、许杰、孙云铸、李四光、杨钟健、何作霖、张文佑、武衡、孟宪民、侯德封、俞建章、顾功叙、黄汲清、斯行健、程裕淇、谢家荣、裴文中、王竹泉、冯景兰。1980年当选院士的有 :丁国瑜、马杏垣、王仁、王钰、王曰伦、王恒升、王鸿祯、业冶铮、叶连俊、卢衍豪、朱夏、刘东光、刘光鼎、关士聪、池际尚(女 )、孙殿卿、李春昱、李星学、杨遵义、吴汝康、谷德振、宋叔和、张伯声、张宗祜 (后为两院院士 )、张炳熹、陈国达、岳希新、周明镇、赵金斜、郝诒纯(女 )、秦馨菱、袁见齐、…  相似文献   

4.
新会员名录     
1989年7月22日批准人会牡人:翟建平、周小平、浦志忠、贾东、胡志宏、何水明、季峻峰、徐惠芳、张福勤、薛爱民、华佑南、戴长寿、吴乔良、尤宝华、吴笛、俞建宝、虞子冶、孟繁茂、周爱群、马德才、周有庆、刘远寿、张勤、倪卫泽、刘荣才、钱基、徐志斌、云武、马宏英、丁广成、杨廷波、李义昌、梁敦士、随旺华、徐佩芬、余志伟、汪伏龙1990年2月24日批准人会14了人陈小明、刘家润、尹琳、毕国平、王湘云、陈征宙、郭坤一、陈三元、吴礼道、阮宏宏、薛怀民、魏乃颐、汪迎平、张晓栋、刘卫红、钱迈平、邹永兴、吴炜、董茂兴、商玉强、聂志强…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土壤元素含量和生态农业地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四川省土壤元素含量和农作物优质高产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N、P、K、S、Fe、Mn、Cu、Zn、B、Mo、V、Sr、Ti、Mg、La、Ce、Pr、Nd、Sm、Eu、Y、Gd、Tb、Dy、Ho、Er、Tm、Yb、Lu、Ca、Co、Ni、F、F、Tl、Si、Na、Cr、Pb、Cd、Hg、Se、Ba、Te、Ta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农业地质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管理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6.
曾昭华 《西北地质》2005,38(3):111-118
论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土壤元素含量和农作物优质高产与土壤环境中化学元素N、P、K、S、Fe、Mn、Cu、Zn、B、Mo、V、Sr、Ti、Mg、La、Ce、Pr、Nd、Sm、Eu、Y、Gd、Tb、Dy、Ho、Er、Tm、Yb、Lu、Ca、Co、Ni、F、Tl、Si、Na、Cr、Pb、Cd、Hg、Se、Ba、Te、Ta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生态农业地质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管理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不同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依据采自全国范围内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岗岩类岩体上的767件组合样的实测分析数据,本文计算并提出了天山-兴安造山系、中朝准地台、昆仑-祁连-秦岭造山系、滇藏造山系、扬子准地台、华南-右江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等中国七大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和不同构造单元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中SiO2、Al2O3、Fe2O3、FeO、MgO、CaO、Na2O、K2O、H2O 、CO2、TFe2O3、Ag、As、Au、B、Ba、Be、Bi、Cd、Cl、Co、Cr、Cs、Cu、F、Ga、Ge、Hf、Hg、Li、Mn、Mo、Nb、Ni、P、Pb、Rb、S、Sb、Sc、Se、Sn、Sr、Ta、Th、Ti、Tl、U、V、W、Zn、Zr、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Lu和Y等近70种化学元素和成分的丰度,探讨了不同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丰度的特征及其区域分布。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3月 8日在石油大学 (北京 ) ,《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二届一次会议及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二届八次会议的联席会议召开。出席会议的委员有方修琦、王鸿祯、王德发、冯增昭、宁正福、田海芹、叶连俊、刘文彬、刘本培、刘洛夫、刘焕杰、任森厚、孙红军、朱井泉、朱筱敏、李兰芝、李承森、李熙吉吉、沙庆安、何幼斌、邵文斌、邵龙义、宋国奇、吴因业、吴胜和、杨玉卿、杨守仁、杨承运、杨遵仪、张鹏飞、罗平、周兴熙、胡斌、姜在兴、查明、钟蓉、贾玉如、徐樟有、黄述旺、夏正楷、彭勇民、韩德馨、鲍志东、…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硫载体缓冲剂,使ICP粉末射流进样方法得到提高。一次取样、单取摄谱测定元素增加到钡、铍、硼、铅、钛、锰、钒、铬、铌、镧、锆、银、镱、钇、钪、钴、锶、镍、铊、铟、镓、锡、钽、钍、铈、  相似文献   

10.
理事长:关广岳副理事长:姚培慧、杨敏之(常务)、王继伦、蒋志秘书长:马文念理事:(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文念、马晋屏、王可南、王永基、王雪曼、王家盛、王继伦、刘立民、刘益康、石准立、关广岳、朱奉三、向振泽、华祥征、陈文森、陈炳鉽、陈希廉、李同聚、李色篆、李章大、李惠、宋雄、杨尔煦、杨敏之、林根芳、林镇泰、周世泰、周传新、金成洙、姚培慧、姚春柏、侯景儒、钟汉、唐肖玫、宫润潭、陆盛鼎、  相似文献   

11.
生物礁岩分类方案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吴亚生 《地质论评》1997,43(3):281-289
本文系统地提出了一个生物礁岩分类的新方案。生物礁岩首先根据次生组分的有无分为原生礁岩和次生礁岩。次生礁岩根据次生组分来源分为骨源次生礁岩和礁源次生礁岩。次生礁岩的二级分类根据次生组分的含量进行。骨源次生礁岩分为骨屑岩和含骨屑礁(灰)岩、倒骨央和含倒骨礁(灰)岩;礁源次生礁岩分为礁屑岩和含礁屑礁(灰)岩。骨屑岩根据次生组分的粒度分为巨骨砾(屑灰)岩、骨砾(屑灰)岩、细骨砾(屑灰)岩、骨砂(屑灰)岩;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坳陷—塔北地区白垩系—古近系发育有冲(洪)积扇、终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正常三角洲)、湖泊、滨岸海滩、潮坪—潟湖等多种沉积相类型。研究区南、北带及东、中、西段在不同沉积演化时期发育的岩性组合、沉积相类型及沉积相平面展布规模方面也有明显差异,北带主体为粗碎屑沉积,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南带沉积物粒级相对较细,主体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这种差异主要受当时古构造位置、古地形坡度、沉积物源远近及古气候控制。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总结了大气边界层似性理论及其在湍流通量湍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该领域目前所遇到的一系列难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介绍了最近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客观评价了这些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35,自引:2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中的中国主要指我国的大陆、海南岛及台湾等地区的陆地部分。本文由中国早寒武世早期及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图2幅及相应的文字论述组成。这两幅岩相古地理图的最大特征是“两槽和三台相间分布”。两槽即天山北山蒙辽吉槽地和昆仑秦岭槽地,三台即准噶尔蒙兴槽地、塔里木柴达木华北台地和西藏华南台地。两个槽地与三个台地之间的界限是根据大地构造、地层、岩石、岩相等资料综合判断而定的,绝大部分是比较确切的,有的地方是推断的。天山北山槽地可分出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其他槽地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尚难以划分。在三个台地中,华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研究程度较高,它们的次级岩相古地理单元的划分均有确切的定量资料和图件为依据,是定量的,而且还能把早寒武世早期和晚期的岩相古地理区分开;其他地区的研究程度较低,难以再划分次级古地理单元,其古地理图都只能是定性的。这种研究程度有差异的、定量和定性兼有的、全国范围的岩相古地理图,既反映笔者等的研究成果,也反映我国当前地质工作的研究程度,优缺兼有,实虚共存。敬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15.
青分岭金矿的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矿石结构以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团粒状、星散状构造为主.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褐铁矿、黄铁矿,也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金矿物的赋存状态有包裹金、粒间金和裂隙空洞金三种类型,以裂隙空洞金为主,包裹金和粒间金次之.金的形态主要呈角粒状、长角粒状、浑圆粒状,金的粒度较粗,以明金为主,显微金较少.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大布苏地区的斜坡背景与青山口组一段、二段侧向发育的三角洲前缘砂体配合,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圈闭的良好条件。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方法,将研究层段划分为9个砂组。通过沉积微相分析,确定研究区发育三角洲前缘、浊积扇和半深湖等沉积相类型,并进一步识别出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浊积水道、浊积席状砂和半深湖泥质沉积等微相类型。以高频层序划分的砂组为单元,分析了各砂组的沉积微相构成与分布特征,指出垂向上高频层序下降半旋回的砂组,河口坝较发育;上升半旋回的砂组,分流河道较发育;青一段、青二段中,下部砂体厚度大,上部砂体厚度薄。平面上砂体呈南西—北东方向展布,西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等砂体发育;东北部以半深湖泥质沉积为主,局部发育浊积扇;砂体向北西斜坡方向的侧向减薄、尖灭明显。研究认为,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斜坡背景上的鼻状构造背景相互匹配,易于形成构造—岩性圈闭,为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领域;结合地震特征,进一步预测了3个岩性圈闭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所讨论的垂直构造是石油勘探中最常见的小尺度局部升降作用所引起的各种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跨塌构造、压实构造、底辟构造三类样式。垮塌构造样式是碎屑岩沉积盆地基底的碳酸盐岩地层长期被地下水溶解形成地下大溶洞 ,造成上部地层垮塌而形成的堑背形构造样式 ;压实构造由沉积压实作用所致 ,可分为基底古隆起披覆构造样式和差异压实披覆构造样式等 ;底辟构造 (又称“挤入构造”)是塑性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底辟作用而产生的 ,分刺穿底辟和拱形底辟两种 ,或冷底辟和热底辟两类。莺歌海盆地发育众多的地震异常体 ,呈底辟状 ,但比较特殊 ,可称为气烟筒 ,与通常的底辟具本质之别。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中普遍发育垂直构造 ,它们与沉积作用同步发生 ,一般无明显的挤压褶皱变形  相似文献   

18.
大洋底的玻璃微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沉积物中的微玻璃陨石和火山玻璃是两类性质截然不同的微玻璃体,前者SiO2含量十分稳定,MgO含量比较高,Na2O和MnO含量都很低,并具有Os、Ir等重要地外元素丰度特征。另外,还具有特殊的表面结构以及一定的形成年代。后者的SiO2含量不稳定,MgO含量很低,Na2O和MgO含量比较高,不具有Os、Ir等地外元素丰度特征。因此,不可将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9.
利用录井及地震反射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蒙古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划分出了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特点,研究了层序结构特征,划分了层序类型,其中,SQ1和SQ2为初始裂谷期湖泊层序,SQ3为裂谷深陷期层序,SQ4为裂谷后过渡层序。层序的结构主要受构造沉降方式控制,塔南凹陷不同时期构造沉降方式不同,形成了3种层序发育模式,即简单箕状斜坡模式、差异沉降构造反转模式、坳陷型层序发育模式,不同的层序发育模式,其地层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不同。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古近系—白垩系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体处于中成岩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层段储集性差异明显。储层物性与沉积相带及岩石相关系密切,总体上滨岸浅滩相储层物性最好,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储层物性好于扇三角洲储层物性;在辫状河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而在扇三角洲体系,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好于三角洲平原储层物性。古最大埋深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是导致研究区储层物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区内发育有两次明显的改善储层质量的溶蚀作用,一是在地层进入到中成岩演化A1阶段时,有机质低成熟产生的有机酸对储层有一次较强的溶蚀作用,第二次溶蚀作用发生在中成岩A2—B阶段,由热还原反应再次产生有机酸对储层进行溶蚀。强烈挤压构造应力对储层影响很大,一方面构造作用的侧向挤压使储层压实、压溶强度增大,造成孔隙损失1%~6%,另一方面构造作用也产生大量裂缝,为酸性水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变好,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