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吉村纯(东京航空地方气象台)1前言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所引起的地球变暖的危机正在扩大,但现在的科学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尚不充分,为了预测今后的气候变化需要进行各种研究。在各种研究中对过去实际出现的气候变化的分析是...  相似文献   

2.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总被引:180,自引:12,他引:180  
采用国家基准气候站和基本气象站地面月平均气温资料,在严格质量控制和非均一性订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51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近地表年和季节平均气温演化的时间与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近54年来年平均地表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3℃,增温速率接近0.25℃/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高得多.全国大范围增暖主要发生在近20余年.气温变化的季节差异和空间特征与前人分析结论基本一致,冬季增温速率高达0.39℃/10 a,春季为0.28℃/10 a,秋季0.20℃/10 a,夏季增温速率最小,但也达到0.15℃/10 a.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明显增暖主要表现在冷季,但进入90年代以来夏季增暖也日趋明显.从区域上看,中国大陆地区最明显的增温发生在北方和青藏高原地区,而西南的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北部仍维持弱的降温趋势.值得提出的是,作者给出的结果尚未考虑城镇化对地面气温观测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用月亮章动周期,东亚冬季风强度,冬季黑潮和亲潮海温,西北区冬温四个因子建立了春季降水量预报方法,用ppm方法建立春季各月降水量预报方程。实践表明,对月降水量趋势预报有一定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0年雷州半岛5个气象站的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等资料,对雷州半岛40年和近10年的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西藏近40年气温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西藏1952~1995年温度序列资料, 对其基本气候特征、年代变化、气候突变、振荡周期、异常冷暖、变化趋势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与各季气温大都具有3个暖期和2个冷期, 60年代是最冷的10年, 以秋季降温最明显, 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气温偏高. 22年、11年、3~4年是年与各季气温较为显著的周期.气候突变出现在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 60年代、70年代多异常偏冷年, 80年代多异常偏暖年, 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 90年代, 大多数年份发生气温异常. 40年来, 西藏年平均气温以0.065 ℃/10a的倾向率上升, 近10年春秋季增温率最大.  相似文献   

6.
西北区东部寒潮天气短期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西北区东部寒潮短期预报的气候概况和环流特征,对不同类型寒潮个例进行归纳总结,组合成预报规则,建立了短期寒潮预报模式,输入计算机得出有无寒潮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7.
赤峰市近40年气温变化分析王利平,李俊有,刘坡生(赤峰市气象局)近年来关于气候变暖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赤峰市气候变化如何?有什么规律和特点?对此,本文在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基础上对本市近40年来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为...  相似文献   

8.
大连地区近44 a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大连地区1960-2004年的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大连地区气温的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大连四季都有增暖的变化趋势,其中春、冬两季增暖的速度最快;20世纪60年代大连地区的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从70年代以后,冬季气温呈明显的增暖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后这种增暖趋势十分显著,而且增暖的幅度全区分布不均匀;大连地区冬季气温与全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步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西北区东部一次雷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敏莹  靳英燕 《高原气象》2009,28(1):203-208
利用实况观测资料对出现在陕西地区2006年8月14日的一次雷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雷暴过程的发生与500 hPa短波槽的东移发展以及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有密切关系,同时对流层低层鞍型风场的存在有利于强对流云的发生发展;(2)雷暴过程前干暖盖的存在和维持有利于不稳定能量的聚积同时也抑制了水汽的垂直输送,不稳定层结的存在为雷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制.(3)动力学诊断分析显示,强PV中心的东移发展与此次雷暴过程密切相关,高空的强辐散和低空的强辐合是此次雷暴过程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机制;(4)临近预报可分析临近站点温、压、湿风的垂直层结特征,参考上游站点的天气演变,密切监视雷达探测到的雷暴对流系统的移向、移速以及强度的变化做出合理预报.  相似文献   

10.
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4,他引:11  
汪宏宇  龚强  孙凤华  杨素英 《高原气象》2005,24(6):1024-1033
采用REOF,SVD分析方法,首先指出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是全国气温异常的第一主分量,进而分析其异常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全区年、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最大,极端低温较极端高温升高明显。近百年来,全区增温幅度明显高于20世纪全球平均增暖水平。冬季,对流层中、低层上,当纬向西风偏强时,东北和华北东部易高温;而当经向风强盛时,易低温。夏季,气温异常与东北冷涡活动有关;1980年代以来气温显著变暖与对流层中、低层气压场的年代际突变有关。冬夏季气温与东亚冬夏季风、Nino3区海温的关系并不显著,但在1990年代以前,东北夏季低温与El Nino的对应关系较好。  相似文献   

11.
近100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予罡  唐国利  王元 《高原气象》2012,31(2):456-462
误差问题是气候变化研究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全国616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资料对近100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中的4类误差及其造成的不确定性范围进行了定量计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60年代以前覆盖误差影响最大;70年代开始由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影响导致的偏差误差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从准确检测近10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信号的角度来看,减少覆盖误差是减小早期不确定性的关键,同时近年来城市化的影响也值得注意。综合来看,近100年来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的误差及其所引起的不确定性随时间不断减小。比较分析表明,近100年中国地表平均气温变化不确定性的主要变化特征与全球基本一致,均为早期大、后期小。因此,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都应该注意由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影响,特别是在早期。  相似文献   

12.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相似文献   

13.
近49年中国西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少勇  王劲松  任燕  乔立 《高原气象》2011,30(5):1266-1273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年中国西北地区极端低温事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极端低温的低值主要出现在北疆和青海高原,这些地方的阈值在-2...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非均匀性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和集中期讨论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集中度与集中期的空间差异并不大;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的季节内分配状况同夏季极端降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极端降水量越集中、集中期越早, 则极端降水量越少, 反之亦然; 东亚夏季风同西北地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量集中期存在负相关, 与极端降水量集中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中国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72  
重新考虑了1950年前后器测资料的非均一性问题,统一采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计算月平均温度,利用国际上通行的区域平均温度序列计算方法,建立了中国近100年的地表气温序列,并对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再分析.结果表明,自1905年以来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明显增暖,升高幅度约为0.79℃,增温速率约为0.08℃/10 a,比同期全球或北半球平均略高.但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增温似乎不比30~40年代明显,而20世纪50~60年代地表气温的变冷却比全球或北半球显著得多.和全球平均温度变化一样,近100年来中国的增温也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而夏季却有微弱变凉趋势.新的全国平均气温序列与以往的研究结果比较给出了更高的增温趋势估计值,这主要与采用新的月平均气温统计方法改善了原序列的均一性有关.另一方面,由于早期资料覆盖面积比例低和后期城市化影响等问题,这里给出的增温趋势估计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61~2012年夏季西北地区东部(32~40°N,100~110°E)156个站点逐日降水资料,以及1982~2012年青藏高原70个站点的地面感热观测资料,采用EOF、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青藏高原冬末春初(2~4月)地面感热的时空变化特征,讨论了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对于青藏高原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异常的响应,通过环流场分析高原感热异常对西北东部夏季降水的影响成因。结果表明:高原东部冬末春初地面感热偏强时,西北东部地区北部降水偏少,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多;反之,西北东部北部降水偏多,东南部和西南部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17.
高层大气温度和高度场异常对我国地面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0,他引:9  
钱永甫  周宁芳  毕云 《高原气象》2004,23(4):417-428
用SVD方法分析了NCEP/NCAR 1958—1997年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的300hPa温度(下称“高层温度”)和100hPa高度(下称“高层高度”)距平场与中国160个测站的月平均地表气温(下称“我国温度”)和月降水距平场的时滞和空间耦合关系,讨论了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对我国气温和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的整体空间分布形势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明显,不同关键区的高层温度和高度距平场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气温和降水异常有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耦合特征。伊朗高原和青藏高原及其以南的热带低纬地区是高层温度和高度场的关键区。高层温度场对我国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际变化,而高层高度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年代际变化。我国长江和黄河流域、华南和江南地区是受高层温度场和高度场异常影响最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中国高空温度变化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了解高空气温的长期变化趋势,利用中国28个高空探空站1961—2000年间地面至高空10hPa的温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地面到高空200hPa最冷在1月,最热在7月;但是在最冷的100hPa层以上,其气温年变化位相相反,即1月最热,8月最冷;50hPa层以上温度的年变化不大。近40余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自地面至700hPa,绝大部分地区温度上升,尤其是地面增温最为显著,而西南地区有降温趋势;对流层上层至50hPa的平流层的温度在降低,尤其是50hPa降温最为显著。北半球的较强火山喷发对中国32°N以南的低纬与32°N以北的中高纬地区高空温度的影响不同。火山喷发后,低纬地区平流层第1~26个月温度均有不同程度增温,其中在第7~8个月增温最明显;在对流层以下,第6~11个月、第16~27个月出现2次明显降温时段,第1次降温最明显。中高纬地区平流层在第1~16个月、第20~29个月出现2段增温,第1段增温时间跨度长、强度大,第17~19个月出现了降温。在对流层以下第2~5个月、第14~18个月、第21~30个月出现3次明显降温时段,第3次降温持续时间长,整体降温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