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江西龙南县发生5.0级地震。震中为北纬24°44'',东径114°48'',深度16公里。自此至3月11日,据流动地震台网观测,总计有ML ≥ 1.0级地震270次,其中4.0 > ML ≥ 3.0有9次,3.0> ML ≥ 2.0有52次,此后,截止11月底,又发生ML ≥ 2.0级8次。  相似文献   

2.
1986年3月13日16时41分19秒,在云南省鹤庆县北衙区、黄坪区(北纬26°12’、东经100°11’)一带发生5.3级(M_s)地震。极震区烈度为六度强,长轴北西方向,长16公里、宽4公里。地震使北衙、黄坪两区的房屋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有八人受轻伤。1987年5月18日10时03分08秒,该处又发生一次5.0级(M_s)地震,震中为北纬26°11’,东经100°11’,极震区烈度为六度,长轴仍为北西向,长9.5公里,宽3公里。  相似文献   

3.
多年地震预报实践的结果表明,对水氡正常动态的认识,是从大量水氡观测资料中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基础。华南地区属少震、弱震区,自1971年开展水氡观测以来,区内无Ms≥5.5级的地震。因此,它也是六级以上地震的“无震区”。就五级地震而言,区内也仅有两次,即1977年10月19日广西平果5.1级和1982年2月25日江西龙南5.0级地震。平果地震发生在当时的水氡地震监测台网外,除上思水点外,其余水点的震中距均大于250公里。  相似文献   

4.
赵建政 《内陆地震》1992,6(3):300-301
1 全国地震活动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12月,全国共发生M_s≥5.0级地震28次,其中5.0~5.9级地震27次,6.0~6.9级地震1次。其主要活动特征表现为:中强地震频度高、强震频度低。此为近十几年来活动强度较低的年份,可属异常现象。从地震空间分布上看,大部份地震发生在东经107°以西地区,维持着自1988年以来中强地震活动以西部为主体活动区的特点。同1990年不同,1991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分布,大多发生在北纬34°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1986年10月7日07点28分07秒,在云南省富民、武定、禄劝、禄丰四县交界处发生了一次5.1级地震。据云南有线传输台网测定,震中在北纬25°22’12〃,东经102°25’10〃,震源深度10公里,烈度为Ⅵ度。宏观震中在北纬25°23’30〃,东经102°26’35〃,即武定县九厂区禄金庄乡麻地箐一带。这次地震的有感范围,北至金沙江一带,南到玉溪,东起昆明以东,西止永仁、元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五日,江西龙南县发生一次5.0级地震,根据现场调查和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取得这次地震的震源参数及序列特征。 一、主震震源参数 发震时刻:1982年2月25日 08—39—10 震中位置:北纬24°44,4′ 东径114°48.0′位于龙南县南亨——临江公社之间。 震源深度:16公里 震级(Ms):5.0 震源位置的确定,采用包围震中的龙川,焊州、会昌、韶关、新丰江等台站数据,经过震相校正,分别用和达法、高桥法、石川法在五十万分之一地形图上交切,取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7.
前言     
1986年7月10日9时15分,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据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5.1级(四川省地震台网定为4.7级、国家地震局《震情》31期公布震级为5.0级),微观震中:北纬27°25′,东经101°27′,震源深度15千米;宏观震中:北纬27°19′,东经101°20′。即盐源县黄草乡一带。震中烈度Ⅵ度。盐源县右所、左所及  相似文献   

8.
据云南省电信传输地震台网和全国地震台网速报测定,1985年4月18日13时52分53秒在北纬25°50′、东经102°51′,发生一次6.1级地震。震中位于禄劝县转龙区境内,震源深度5至10公里。据云南省地震局核定,该次地震后2分多钟随即发生一次4.9级强余震,也是迄今最强的一次余震。初步统汁,6.1级地震发生后9天中共发生1.7级以上地震近600次,其中4级以上余震23次。  相似文献   

9.
1973年6月3日新疆精河县内发生的M_s=6.0级地震是北疆地区七十年代以来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震中位置:(φ_N44°32',λ_E83°24';震源深度约30公里;发震构造为准噶尔南沿大断裂。这次地震有感范围颇大,东至乌鲁木齐,西至伊宁、霍城,都感到明显震动。  相似文献   

10.
1987年1月6日凌晨,新疆拜城县境内发生5.9级中强地震。据区内地震台网测定其地震参数为:发震时间1月6日06时52分47秒。 微观震中 北纬41.9° 东经81.2° 震源深度 12公里 这次地震于奎屯、伊宁、新源、库尔勒、轮台、巴楚、阿合奇、乌什等地均不同程度有感,震动范围长轴长860公里、短轴510公里、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宏观调查结果,地震发生在拜城县城西北40公里的山区,宏观震中取极震区等震线的几何中心,地理座标为北纬42°02.5′、东经81°29′,震源深度11公里;极震区烈度为Ⅵ度,包括水泥厂、电厂、羊场煤  相似文献   

11.
据全国地震台网测定,1985年12月2日北京时间08时43分55秒在贵州省水城东南约20公里处发生一次M_s=5.0级地震,微观震中位置为北纬26°.5、东经105°.0,宏观震中在米落区。初步反映:震中区内有50多户居民的房屋遭到不同程度损坏;水城感觉强  相似文献   

12.
1990年6月14日北京夏令时21h47min在北纬48°、东经85.1°(斋桑湖)发生M_s=7.3级地震,震源深度14—19km。6月15日我局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赶赴境内地震现场进行监视考察。这次地震使新疆北部哈巴河、吉木乃、和布克赛尔三县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境内最大烈度为8度。 这次大地震发生在过去地震频度和强度都不高的斋桑湖地区,1970年以来,该区至哈巴河、布尔津一带发生3级以上地震20次,1982年3月20日发生的5.0级地震为最大。斋桑湖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1986年1月28日07时13分,在广东省阳江县西南20公里的洋边海(北纬21.7度,东经111.8度)发生5.0级地震,震中烈度达Ⅵ度。Ⅵ度线呈近东西向椭圆形,长轴19公里,短轴11公里,其面积为209平方公里(图1)。两间危房倒塌,40余间产生轻微裂缝,未发现人畜伤亡。有感范围较大,东至香港,北达广州、云浮,西止于梧州,西南抵吴川、湛江。  相似文献   

14.
一、地震情况 1985年3月29日19时15分,自贡市发生4.8级地震。根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置为北纬29°22′15″、东经104°51′30″,震源深度约5公里,震中烈度Ⅶ度。据初步调查,东到荣昌,南至宜宾以南,西到井研,北至成都均有感。  相似文献   

15.
1978年5月19日、20日,在下关凤仪地区接连发生了两次中强地震,震级(M_s)分别为5.1级和5.0级,震中经纬度为:25.5N,100.°3E,宏观考察估计震源深度为5公里。伴随这次地震,距震中11公里的下关地震台的磁秤记录到一个明显的地磁异常变化,这样清楚的变化在近年来的地磁观测中还不多见。分析了现有的资料,未发现有其  相似文献   

16.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9秒,在北纬31°37′,东经100°20′的侏倭一旦都发生了一次6.8级地震。震中烈度Ⅸ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源机制解的一组节面走向64°,倾向北西,倾角59°,错动力轴方位104°,仰角46°5′,主应力轴25°,仰角61°5′。1.地震宏观破坏现象地震剧烈的震动,人也站立不稳,甚至在地中劳动的社员也摔倒存地。鲜水河两岸20余公里内,山崩崖垮,沙尘弥漫,地生裂缝。藏民房多数倒塌和严重破坏,在家人畜遭受伤  相似文献   

17.
据广东省地震台网测定,1986年1月28日07时13分,在北纬21.7度,东径111.8度,发生5.0级地震。震中位于阳江县西南20公里的洋边海。这是我省197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震前一个月内发生Ms1.0~1.8级地震7次,震后在93天内,发生3.2~3.7级地震3次,2.1~2.9级地震3次,1.0~1.9级地震16次,震级不大,频度也不高。  相似文献   

18.
1982年4月3日17时52分平遥县沿村堡公社一带,接连发生了三次有感地震,最大震级为3.2(Ms),基本参数如下表: 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赶到现场和平遥县地震局共同对该县的12个公社和震中区的25个村进行了重点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这次地震虽然震级不高,有感范围不大,但给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并不亚于1982年1月13日太谷县阳邑4.2(Ms)级地震。遭受破坏的主要有沿村堡、朱坑、岳壁三个公社的十四个大队。根据中国地震烈度表标准结合本次地震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地震最高烈度可达VI~((一))度,经调查所圈定的VI~((一))、V等震线与有感范围均呈椭圆形。其中VI~((一))度区长轴呈NE25°走向,V度区和有感区都限于平遥县境内,长轴均呈NE48°走向(见图1)。  相似文献   

19.
1976年11月7日和12月13日在四川省盐源县城西40公里、云南省宁蒗县城东约30公里的两省交界地区先后发生了6.7级和6.4级地震,前者震中为北纬27°29′,东经101°05′,震中烈度Ⅸ度;后者震中为北纬27°21′,东经101°03′,震中烈度Ⅷ度。由于川滇两省党政和国家地震局的正确领导,两省地震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震前及时通知震中区群众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991年四川西北高原上的小金县两河口地区相继发生了震级分别为5.0级、6.6级和5.0级的三次地震,其后,只有数量很少的余震。在6.6级地震的震中区内发育了一组与北30°西方向的地震断层,地震等烈度线长轴呈近于直交的北50—60°东张扭性地裂缝带。在对震区地震地质,宏观破坏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判译了该区航、卫图象后发现,1)该震区的最新构造格架是由北30°西和北50°—60°东的两组相互交叉的断层或线性构造构成的网格状基本构造格局。2)但控制该区地震孕育,迁移和发生的却只是经历过多次构造作用的北30°西方向断层带;3)北50°—60°东向的地裂缝只是追踪同方向的晚期断层或线性构造生成的地裂缝带。因此今后对震区及附近作地震预报,烈度区划及防震、抗震等工作时,应注意的重点仍然是北北西方向的断层带及断层带延伸的端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