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是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的分中心, 其目标是通过联合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热带海洋环境动力领域和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 建成具有南海特色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促进海洋科学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与高效利用。南海及邻近海区科学数据中心资源在建设和实践过程中, 整合和共享了1985年以来南海水文、气象、生态、地质等多学科、多要素、多尺度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一方面为南海海洋学各学科的科技创新提供精确、完整和可靠的海洋科学数据资源, 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海洋经济社会发展和相关决策活动提供数据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填补我国海洋地磁固定观测的空白,支撑科学研究、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和履行我国在南海海域负有的国际责任,急需在南海建设岛礁和海底地磁固定观测站。通过初步分析国外海洋地磁观测站案例、南海岛礁基础设施现状以及海底观测网计划实施情况,认为南海海洋地磁固定观测站建设的条件已经成熟。文中给出了合理空间布局、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及智能化观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我国南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域和战略基点,同时也作为连接我国与东南亚、南亚以及非洲与欧洲的桥梁,在这一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文章立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丰富内涵并结合南海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从地理位置、资源保护与开发、海洋经济繁荣与发展、地区安全稳定和国家海洋战略5个方面,分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1强化南海地区"桥梁与枢纽作用";2促进南海地区海洋"资源宝库"保护与开发;3推动南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与繁荣;4维护南海地区周边地区安全与稳定;5提升南海地区在国家海洋战略中的地位。南海地区必将在新时期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潮流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4.
199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励最近揭晓,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科研的‘南海北部莺琼盆地天然气富集条件及寻找大中型气田勘探目标选择’获国家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5.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成立于1977年,2000年7月加挂广东省海洋预报台牌,持有国家颂发的《海洋环境预报甲级证书》,是国家海洋局设在广州专门从事南海及周围海域的海洋环境预报、海洋灾害评估、海洋环境评价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为华南沿海地区的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海洋通报》2012,31(3):360
《海洋通报》是由国家海洋局主管,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和南海分局协办的海洋科技综合学术刊物。主要报道我国海洋科学的最新成果,包括海洋水文、气象、物理、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国家安全视角的南海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各沿海国对海上资源争夺的加剧,南海周边各国围绕海洋权益的斗争必将日趋激烈。南海问题对我国的领土安全、能源安全、军事安全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充分认识海洋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战略意义,在继续发展与东盟各国的睦邻友好关系的同时,处理好与美日等区外大国的关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坚决捍卫国家的海洋权益,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8.
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Web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存储、查询和分发进行了理论和方法上的研究,设计了南海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系统的整体结构、数据库结构以及系统的详细功能模块,并且运用ArcIMS技术实现了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的共享和发布,使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数据库,实现了建立南海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信息共享服务体系、提高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目的.为用户发布和获取南海海洋数据提供了更为直观、快捷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基于VisualDB可视化数据管理技术和3层架构思想,设计并实现了南海海洋科学数据产品服务系统,用户可通过浏览器对南海海洋科学数据产品进行可视化查询、检索与获取;介绍了VisualDB的应用,就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可视化数据管理、发布与共享服务功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就ViusalDB的一些技术特性对南海海洋科学数据产品服务系统的扩展性作了探讨。文章对于完善南海海洋科学数据库的数据服务形式、建立南海海洋共享服务体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国家科委、中科院、海洋局、地震局、地矿部等部门的专家组成的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海洋领域专家组,到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公司考察了南海西部海域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情况和科研工作情况.据悉,我国从今年开始,将启动海洋高技术计划.该计划的重点领域是海洋探测、海洋生物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等三个领域.与此同时,国家还将实施科技兴海计划.根据“中国海洋开发规划”部署,在今后5年至匕年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等将成为海洋开发的支柱.重点开发的油气、水产、港口、海水、旅游五大资源,…  相似文献   

11.
重要的海洋测绘成果——南海重磁异常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校正、处理、整合升华了1987~2007年的南海海洋重磁调查成果,编制完成南海空间重力异常图、南海磁力ΔT异常图两份基础图件,探索了南海磁力ΔZ⊥异常的处理方法,并且获得了可信的南海磁力ΔZ⊥异常图。成果证实,本文编制的南海重力测量图件、磁力测量图件与南海多波束测深测量的结果匹配,这三种地球物理的成果可以互为验证、互为补充,并且与拖网获得的岩石地球物理性质一致,说明所编制的南海海洋测绘图件可信。提出开展多兵种联合的海洋测绘工作建议,这是海洋测绘发展的方向,互为验证、互为补充的海洋测绘成果才能踏实用于海洋资源、海洋地质灾害预测、海防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才能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80年1月至2007年12月逐月的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和逐层海温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早年和晚年前一年冬季和春季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热含量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中南部(8°~16°N,11...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科学界的先驱之一、我国贝类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著名的动物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法国国家博士张玺教授,在1967年7月10日逝世之前,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的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听副所长兼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所长。张玺所长生前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在南海留下了不朽的业迹,他的学术思想和他为祖国科学事业奉献终生的精神,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他将永远为有幸致力于海洋科学研究的晚辈们所纪念!  相似文献   

14.
1 南海海洋调查与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概况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事业的发展,南海的海洋科技工作发展很快,在海洋调查方面,已从单一的断面调查逐步向多学科、多元化的综合性调查与研究方向发展。 1.1 近海断面调查与环境污染调查 继1958年~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之后,南海从1975年4月开始实施南海北部断面  相似文献   

15.
南海十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环流及其与世界大洋的联系带来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前瞻性地提出了南海十个近期值得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季风控制南海的通风问题、水团的形成和变性、海洋热盐及其质量平衡、环流能量学与海洋混合、中尺度涡、台风的海洋效应、深层海洋环流与古气候记录、南海与邻近大洋的相互作用、上升流与生态系统、以及对南海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去年在研究南海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科研成果中,硕果累累,其中有50多项获奖,并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的科研工作人员,承担了南海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各类科研项目80项。其中承担有国家“九五”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科研项目,也有南海西部石油公司的科研项目。在开展这些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中,该公司的科研人员积极地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结合南海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实际大胆攻关,科研出了一系列解决生产实际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资料中心最佳路径数据集、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大气再分析数据集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的海洋再分析数据集,研究了路经南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Rapid Intensification, RI)的年代际变化。在1951–2017年期间,路经南海的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6–12月,其中发生RI的热带气旋集中在7–12月,且RI呈现年代际变化,这种变化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显著相关。在正PDO年,RI频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东部和南海北部;而在负PDO年,RI频数较多且分布在菲律宾群岛东部的大范围区域。路经南海热带气旋RI的年代际变化与PDO对大尺度海洋大气变量的调制有关。回归分析显示热带气旋潜热对路经南海热带气旋RI频数的年代际变化影响最大,而相对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垂直风切变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8.
王飞国家海洋局吴金友国家海洋局孙书贤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吕彩霞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柯昶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底管理处李晓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周庆海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李海青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张惠荣中国海监总队蒋兴伟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毛彬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曲探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王志远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张有份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局张利民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林绍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马德毅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惠绍棠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康寿岭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相似文献   

19.
王飞国家海洋局吴金友国家海洋局孙书贤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吕彩霞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柯昶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底管理处李晓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周庆海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李海青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张惠荣中国海监总队蒋兴伟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毛彬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曲探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王志远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张有份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局张利民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林绍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马德毅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惠绍棠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康寿岭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相似文献   

2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21(5):89-90
王飞国家海洋局吴金友国家海洋局孙书贤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吕彩霞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柯昶国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海底管理处李晓明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周庆海国家海洋局科技司李海青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张惠荣中国海监总队蒋兴伟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毛彬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曲探宙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王志远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张有份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市海洋局张利民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林绍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马德毅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惠绍棠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康寿岭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