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21太阳周(77—80年)较大黑子群(S_p≥250)和较大耀斑(2级以上)在太阳上的位置的分布,活动水平的周期性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活动经度在上升年和峰年不一样,峰年活动经度带较宽。(2)活动经度带有向小经度方向漂移的倾向。(3)活动复合体对活动经度带的形成起重要作用。(4)在一个太阳周中较大黑子群的纬度分布有类似“蝶形图”的分布。(5)南北半球分布不均匀,这种不均匀性交替变化有约210天的周期。(6)太阳活动呈周期性,上升年周期约86天,峰年约126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许多人分别从不同波段,不同时段的观测资料,得到太阳耀斑活动存在152天—158天的周期。本文用极大熵谱估计方法逐年分析了第21太阳周(1976年—1985年)每天从全日面观测得到的1级及其以上太阳光学耀斑加权数组成的时间序列,进而得到太阳耀斑活动的155天左右的周期仅在太阳黑子活动达到极大之后三年中才比较显著的结论。这个结果对进一步了解太阳耀斑活动的规律,了解与太阳耀斑有关的日地物理量的变化,以及有效地作出太阳活动的中、长期预报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1周黑子活动区作空间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存在三个活动经度带,它们是340°—320°,300°—240°和220°—100°。 (2)黑子活动区在南北半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3)用自相关方法作黑子活动区的空间谱分布,结果表明:一个黑子活动区在第一次回转时又产生黑子活动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自相关方法对第十九周、廿周太阳质子活动区作空间分布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结果。这些结果可试用于太阳质子活动区的预报中。  相似文献   

5.
太阳质子耀斑活动区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太阳耀斑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阳耀斑分类工作的进展反映了太阳耀斑观测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进展。本文首先综述耀斑的分类,对近年提出的种种分类作评述,讨论这些分类的观测基础。然后,基于最近两个太阳周的观测工作,提出一种新的多能段太阳耀斑分类方法。按照耀斑在光学,X射线以及射电波段的观测表象,把耀斑较完整地分为8类。  相似文献   

8.
9.
太阳耀斑的观测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周树荣 《天文学报》1994,35(3):333-336
在22太阳活动周中,日面上有三个较强的质子活动复活体,它们爆发峰值流量≥100pfu和≥1000pfu的质子耀斑各占同类耀斑总数的70.4%和83.3%。活动复活体分别位于北纬26°─35°和南纬20°─29°纬度带上,由于它们周期性(1─2.6年)地再现,从而形成了日面质子耀斑的活动经度和纬度明显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略地回顾及评述了早期的太阳耀斑理论模型,并介绍了目前国际太阳物理界在地面高分辨观测资料和空间观测资料分析基础上对此课题研究的主要倾向。着重讨论了耀斑理论模型中的磁流体力学方面的问题,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磁环(电流环)在耀斑的贮能和释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贮存于环中的磁能可能通过两种方式经由磁重联而散逸,即磁环的相互作用和环的扭转,并给出一些观测证据和理论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3.
日冕环与太阳耀斑章振大日冕环的发现和分析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其范围可从色球层与日冕之间的过渡层顶部向外延伸到几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日冕由很稀薄的完全电离的等离子体所组成,其中主要是质子,高度电离的离子和高速的自由电子。日冕的温度高达百万度以上。...  相似文献   

14.
太阳耀斑研究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明德 《天文学进展》2001,19(2):141-145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对太阳耀斑研究在某些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些领域空间和地面观测,耀斑光谱研究,耀斑的动力学模型和MHD数值模拟等,并对耀斑研究的前景作一简短的展望。  相似文献   

15.
方成 《天文学进展》1997,15(1):27-35
近年来对太阳耀斑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一些新的发 现主要来自高分辨率的观测,特别是来自“阳光”卫星的结果,综合的范围包括太阳耀斑中磁重联的新证据、硬X射线源的分类、X射线喷流的发现、环-环相互作用的证据以及对耀斑大气动力学过程的新认识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略地评述了近年来太阳耀斑物理预报和有关的太阳耀斑理论的进展,也介绍了这些理论在太阳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最后叙述了探索耀斑物理预报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用“多云模型”方法对1989年8月17日太阳边缘耀斑的二维Hβ光谱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该耀斑环系3个物理量(氢原子在第二能态的柱数密度N2,激发温度Tex和微湍流速度Vt)在不同时间的二维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密度,温度和湍流速度的分布是不均匀和不对称的,它们的分布跟耀斑环内的位置密切相关、而与高度关系不大;(2)密度N2和湍流速度Vt随时间减小,而温度几乎不变,环项温度还随时间有所增加;(3)首次揭示了N2和Tex的极值位置从环的一个腿向环的顸部移动,而同时Vt的极值位置却由环顶部向环的另一个腿运动,似乎在环内形成类“虹吸”现象。  相似文献   

18.
19.
2011年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有两项物理学研究成果,其中一项属于实验室天体物理学。什么是实验室天体物理学?从字面看与天体物理学有关,传统的实测天体物理学在广义上也可以称为实验室天体物理学,因为所进行的各种探测都是在实验平台上完成的,包括地面与空间的各波段望远镜等探测设备。为了更准确详细地观测天体,可以通过改变望远镜和探测设备的参数,来获得天体物理学家所需要的图像和信息,如光谱等。  相似文献   

20.
结合紫金山天文台的太阳射电观测资料,对太阳耀斑中的射电漂移结构进行研究。过去的观测发现,漂移结构太阳耀斑产生的射电爆发伴随一种特殊的结构。观测特征是其中的细结构是由许多小脉冲组成,但整体随时间漂移。过去观测到的这种结构是向低频漂移。观测上他们与太阳耀斑中的等离子团抛射相对应。2003年3月18日,紫金山天文台射电频谱仪观测到的漂移结构是漂向高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