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荣辉 《气象学报》1988,46(1):9-1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涡旋粘性对于夏季副热带准定常行星波分布的影响,指出夏季副热带地区由于纬向气流很弱,涡旋粘性对于准定常行星尺度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还利用一个线性34层准地转球坐标模式计算了不同涡旋热力扩散系数下地形与热源强迫所产生准定常行星波的差别及准定常扰动环流系统的差别,计算结果说明了涡旋粘性系数对于副热带准定常行星尺度环流的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许有丰 《大气科学》1984,8(4):382-391
本文用两层准地转截谱模式,考虑基本气流、超长波和长波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得出了大气环流指数循环这种准周期振荡过程,其周期为8—15天.数值计算表明: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大气行星波螺旋状槽线倾斜的谐振、不同尺度波动的振幅谐振以及大型环流波数变化的准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气中的多时态概念,对准地转运动的物理过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指出由于运动的水平尺度不同,准地转运动的特点也就不同,特别是当水平尺度L小于某一特征长度尺度L_c时,层结大气的准地转运动还具有多时态特点的一类运动。大气中的多时态现象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本文中,对这些条件及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压大气中尺度半平衡和准平衡动力学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强  刘式适 《大气科学》1999,23(5):559-570
应用描写正压大气运动的基本方程组,分析了中尺度大气运动的物理特征,指出非平衡强迫运动是引起中尺度重要天气演变的根本原因。中尺度动力学方程组是中尺度动力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因此,结合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依据严格的尺度分析理论和摄动理论,简化基于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使之能够恰当地描述出中尺度运动的基本特征,对于中尺度动力学的发展是极为必要的。基于非线性平衡方程所得到的半平衡和准平衡动力学模式分别与半地转和准地转模式极为相似,它们可以较精确地描述中尺度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因而,可作为中尺度动力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将准平衡动力学模式应用于中尺度涡旋系统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尺度平衡涡旋系统主要是受梯度风控制,其流场和气压场的发展演变则由一个演化方程来描写,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定常行星波的垂直传播及其动力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本达  高山月 《大气科学》1994,18(Z1):889-901
本文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模式考察了定常行星波在大气中垂直传播的特性,讨论了波的水平尺度和基本气流的结构等对定常行星波垂直传播的影响,指出了高低层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特点及条件。  相似文献   

6.
热带大气半地转适应理论的尺度分析和物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式适  孙峰 《大气科学》2000,24(1):26-40
对热带大气行星尺度运动所做的尺度分析和物理分析表明:热带大气 的行星尺度运动在y方向容易实现气压梯度力与Coriolis力的平衡,它称为纬圈的 半地转运动。半地转平衡的建立过程,也就是半地转适应过程相对是很短暂的,它不需 要考虑f=β0y随y的变化,因而主要依靠惯性重力波为频散;而半地转平 衡建立后的演变过程相对是很缓慢的,它主要受Kelvin波和Rossby波控制。  相似文献   

7.
大气垂直运动方程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振球  牛涛 《高原气象》1994,13(1):102-105
本文对大气垂直运动方程的尺度分析和小量可否忽略重新进行了讨论,认为如同存在水平地转平衡一样,在大气垂直方向应当存在垂直地转平衡。并提出在大气垂直方向可能存在更高阶平衡:一级平衡为静力平衡,二级平衡为静力偏差和垂直柯氏力的垂直地转平衡,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平衡,即垂直地转偏差和重力异常的平衡,最后,重力异常偏差的最级有可能与大气行星波垂直加速度和引潮力垂直分量已处于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8.
次天气尺度系统中的非地转运动和广义平衡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伯威 《气象学报》1997,55(3):271-284
研究了宏观准静力的次天气尺度系统中非地转运动的机理。较以往更具体地揭露了在全运动的时间尺度远大于惯性重力波的前提下,各类强迫因子与非地转运动的旋转分量及辐散分量的关系。并证明上述“慢变化”前提在各种常见情况甚至包括几类熟见的强系统情况下都能满足。除了众所周知,强的准二维系统可允许传统形式的Rossby数R0≡Uf0L≈○(1)以外,这里还证明水平尺度小但铅直方向深厚,并包容着强对流云群团的系统恰恰能容忍特别强的非绝热而保持慢变化。相应地,其中辐散运动可以只比旋转运动小“半个量级”。突破了迄今各类过滤模式对辐散运动的过严限制。在能满足慢演变的条件下,非地转高频波振幅总可被自然、及时地控制在可忽略的水平上,这表明慢演变与准平衡的一致性。按照严谨的尺度分析,在上述讨论的过程中顺势导出一个“广义平衡模式”。方程中含有强迫场的一阶时间导数项。虽然容许强非绝热和放宽对辐散风的限制,却能以最大限度(这个限度是固有的)的精确性描述滤除高频波的慢演变。这个模式必须屏弃“主导气流”与“次级气流”的区分,包含了一个辐散风倾向的诊断方程。此模式可能特别有助于加深夏季副热带潮湿地区次天气尺度强降水系统的机理诊断  相似文献   

9.
大气运动的特征参数和动力学方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曾庆存 《气象学报》1963,33(4):472-483
应用尺度理論及相似性原理分析大气动力学方程,可以揭露各种模式的相互联系并确定其适用范围。在准靜力平衡及气压梯度力与柯氏力同量級的假定下,对于无粘性流体的絕热运动,可以确定出三个由外部参数决定的特征尺度:由柯氏参数l_0决定的特征时間尺度l_0~(-1),由溫度层結及平均溫度决定的特征速度尺度C_0,及由此决定的水平距离尺度L_0=C_0L_0~(-1),这三个尺度与相应的大气运动的特征尺度之比值ε=1/Tl_0,μ=L_0/L及M_a~(-1)=C_0/U(或者λ=M_aμ)就是决定大气运动特性的三个基本参数。当o(ε)<相似文献   

10.
准地转理论基本问题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小刚  王秀明  陶祖钰 《气象》2013,39(4):401-409
准地转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提供了从大气动力学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方法。准地转理论有助于预报员理解中高纬度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分析、预报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因此被称为短期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准地转理论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较多的基本假定,故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有混淆。本文从基础的动力学知识出发,对准地转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近似、核心理论及其在实际天气预报过程中的应用作了回顾和讨论。内容包括:准地转运动与准地转近似定义、准地转运动理论的范畴、天气图上的大尺度运动、准地转运动理论与短期天气预报的关系、由斜压二层模式下的准地转理论对高空槽脊和地面气旋发展与移动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