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2020,45(7):3-4
正李廷栋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区域地质学家和地质编图专家,他长期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研究和地质编图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奠基人之一,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地质编图和地质制图的学科发展,并把我国地质制图提高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李廷栋院士从事地质事业70年暨90华诞之际,我们出版本专辑,向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以此表达他的同行、同事和学生们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祝先生身体康健、万事顺遂!  相似文献   

3.
翟裕生 《地质学报》2014,88(12):2151-2152
年已中寿,仍在著书立说的专家院士,不乏其人;年已耄耋,仍在为地勘事业的发展向国家领导人建言献策,已不多见;年已杖朝,却仍然攀高山、下矿井并亲自成功布钻见矿的资深总工程师,实属罕见.陈毓川院士,八十华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但学思缜密地在探究地质科学的奥秘,身手矫健地活跃在地质找矿的第一线,而且,仍在积极谋划和推动我国地勘事业跨越式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林高钰 《地质科学》2007,42(3):623-624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陈梦熊教授,水文地质学家。1917年10月12日生于南京,1942年昆明西南联大地质系毕业,同年考入原中央地质调查所,在西北地区进行地质矿产调查。1945-1950年,在黄汲清先生领导下,参加1:3,000,000和1:1,000,000中国地质图的编图工作。上世纪50年代起投身水文地质事业,组织完成全国水文地质普查,其科技成就与学术贡献涉及水文地质学的各个领域,是我国水文地质学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今年正逢他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又喜逢90寿辰,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5.
沈其韩先生,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1922年4月27日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194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地质系.从大学读地质专业算起,他已经从事地质事业70年.  相似文献   

6.
7.
《矿床地质》2001,20(4):297-300
宋叔和院士于 1978年奉调至原地质部矿床地质研究所。在第一次与全所职工见面的大会上 ,他便向大家提出了矿床所的任务 :研究我国已知矿产资源形成的地质条件、成矿理论、普查方向和新技术新方法在矿床预测中的应用。他举止平平 ,不善言辞 ,但真诚坦直、平易近人。多年来 ,他与所内同仁亲切共处 ,相濡以沫 ,没有一点官气、傲气和霸气。他强调务实而不发空想 ,为人师表 ,从点滴做起。就拿发表论文来说吧。在一般情况下 ,人们总愿意在相关专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的论文。然而 ,除非特殊约稿 ,宋先生的论文都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刊上发表 ,以…  相似文献   

8.
陆松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原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共党员,曾任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所长.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就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在王曰伦先生指导下从事前寒武纪地质研究.1965年随同王曰伦院士调至当时的地质部华北地质研究所(即后来的地质矿产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现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60多年来一直从事前寒武纪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先后担任过国际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投票委员、国际冈瓦纳研究会顾问、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地层委员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等学术职务.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天津市科委授予"元古宙地层及冰碛岩专家"称号,2005年1月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9.
10.
沈其韩院士1922年生于江苏省淮阴县,幼年返回江苏海门原籍,小学、中学均在家乡学习,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佐;19  相似文献   

11.
梅燕雄 《矿床地质》2009,28(4):513-514
裴荣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内外著名的矿床学家和矿产勘查学家,曾任地质矿产部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兼矿产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矿床成因协会(IAGOD)主席,现为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和世界海洋矿产资源图项目首席科学家.在裴荣富院士从事地质工作65周年之际,矿产资源研究所组织编撰学术专辑以示祝贺.作为裴荣富院士的学生,笔者代表众弟子撰写此文,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12.
卢良兆教授1930年生于浙江省黄岩县,1950~1952年就读于南京地质探矿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在长春地质学院(合校后为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任教,1985年晋升为教授,1990年评聘为岩石学博士生导师。他曾任我院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地质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还曾是中国地质学会岩石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原地质矿产部学位和职称评定学科组成员和岩石学课程指导委员会成员、副主任。卢良兆教授长期致力于变质岩和变质作用的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和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上世纪50年代主要从事辽东和吉南等变质岩区的1:20万区调和变质地质研究,首次进行了全区太古界(鞍山群)和元古界(辽河群)的划分和对比,系统总结了它们的变质岩石组合和原岩建造特征,探讨了该区早前寒武纪地质演化特征。上世纪60~70年代卢良兆教授广泛研究了胶、辽、冀东和密云等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变质相和相系特征。率先引入并发展了多组分系统的矿物共生分析原理和方法。进一步总结和补充修正了不同变质相的矿物共生规律和转化关系,对等化学系列概念有较重要补充。他首先在冀东和密云太古宙变质杂岩中发现麻粒岩,应用热力学多相平衡原理对它们的矿物共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北京附近太古宙麻粒岩地区的矿物共生和变质作用PT条件》等一系列论文,对不同压力条件下矿物共生关系的演化规律及其临界反应等方面均有较重要的新认识。上世纪80年代前期卢良兆教授主要从事国家重点项目《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的编制和研究》。在董申保院士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他作为主编之一和编图业务组长具体主持和完成了图件的编制和有关专著的编写。首次对全国各时代变质岩系进行详细的变质相和相系划分,对各变质地区的变质作用样式和成因特征及其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系统总结。他还参与或首先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新认识,如将区域变质作用划分为四大类型、确定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成因类型的多样性等。《1:4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和专著《中国的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自然科学(1989)二等奖和地矿部科技成果(1987)一等奖,卢良兆教授为四名获奖主编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长期深入进行华北陆台北缘太古宙高级区的变质作用类型和模式研究,确定内蒙古东南部集宁群为全球较典型的孔兹岩系,对它们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变质、变形作用演化史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首次提出孔兹岩系成因模式。专著《内蒙古东南部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成因及其含矿性》获国家教委(1994)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来又进一步总结了华北、华中一系列古元古代孔兹岩系的特征,成果反映在专著《中国北方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中。与此同时卢良兆教授近年还致力于变质作用PTt-D轨迹及其地质动力学的研究,建立起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三种动力学模型。通过华北陆台各主要地区变质作用PTt-D样式的系统研究,对全区早前寒武纪构造框架提出了诸多新认识。通过长期研究工作的积累,变质地质(动力)学现已成为具有一套较完整理论基础和研究原则及方法的新边缘学科,它代表变质作用成因研究的前沿,在此过程中卢良兆教授做出了重要贡献。卢良兆教授富有科学热情和献身精神,他学风严谨,崇尚实干,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他长期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科研成果丰硕,在中外地学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部。在培养人才方面成绩卓著,除培养大量本科生外,还培养了9名博士生和20余名硕士生,他们都已成为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骨干力量。由于长期在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中的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长春市知名教授”等多种奖励和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名列吉林省英才馆。时值卢良兆教授八十寿辰及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谨祝先生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3.
正杨振升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是变质岩区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专家。他为推动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前寒武纪构造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杨先生1952年进入刚刚成立的东北地质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留校,同时作为第一届副博士研究生师从喻德渊教授,并受当时苏联专家的指导。毕业后一直在长春地  相似文献   

14.
卢良兆教授是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前身为长春地质学院)著名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变质岩石学和变质地质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他精心培养了9名博士生、20多名硕士生以及大量本科生,桃李遍布国内外,他们已经成为地质事业的科研骨干。他同时致力于变质作用和变质岩成因及其与大地构造和地壳演化关系的研究,在前寒武纪变质地质、变质作用类型划分、变质作用P-T-t轨迹及其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第一代中国1400万变质地质图编制,我国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4部,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部级一等奖以及李四光奖等多项奖励,对推动我国变质地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热心岩石学和变质岩等专业学会的工作,长期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变质岩专业委员会的委员和副主任,积极参加和支持专业的各种学术活动,对推动各单位之间的学术交流和P-T-t轨迹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和卢良兆教授相识较早,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共同参加了以董申保院士为首的中国1:400万变质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项目,历经数年。之后共同参与地质矿产部组织的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牵头的多项科研项目,多次参加他培养的博士生毕业答辩和由他主编的若干专著的评审,学术交往十分密切。卢良兆教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在1:400万变质地质图编制工作中,他作为主编之一兼任编图业务组长,在编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是第一次编制全国范围的变质地质图,不少地区资料不全,各省提交的1:200万编稿图详略程度参差不齐。卢良兆同志在董申保院士的直接指导下,充分发挥他经验丰富、学识广博的优势,解决了许多难题,与编图组其他成员齐心协力,终于圆满完成了编图任务,大家公认他在中国1:400万变质地质图的编制与研究过程中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目前他培养的多名优秀学生正在与我们合作编制新一代中国1:500万变质地质图,他被聘任为编图专家组的成员。卢良兆教授为人正直,待人诚恳,教书育人勤勤恳恳,科学研究严谨务实,踏实肯干,勇于创新,这种精神和作风使我深为钦佩,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今年正值卢良兆教授八十寿诞暨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年之际,他的学生、同事和同行有感于他毕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在变质地质学研究方面的显著成就,倡议以论文汇集成专辑的形式,作为纪念并籍以表达对他的崇敬和祝贺。倡议发出后,各方面积极响应,投稿数量远远超出了预期设想,达到了60余篇。经同行专家严格评审,并征得《岩石学报》编辑委员会同意,最终接受48篇论文,作为“变质岩石学”专辑在《岩石学报》2009年第8、9期连续出版。第8期出版论文26篇,集中报道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在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构造变形、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综述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第9期出版论文22篇,集中报道中国中央复合造山带及其青臧高原在高压-超高压变质演化、岩浆作用、变形构造、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以及地质温压计在高压-超高压岩石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综述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总之,这两期专辑,内容十分丰富,收集了国内在变质地质学及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是卢良兆老师的同事、同行和学生为庆祝他的八十寿诞暨从教六十年纪念而做出的贡献。最后,再次祝卢良兆教授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相似文献   

15.
沈其韩,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资深院士。沈其韩先生1922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1941~1946年就读于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1946年8月~1949年4月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实习员和技佐;1949~1952年任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技术员;1953~1954年任湖北大冶地质部429队工程师、地质组长、分队技术负责。  相似文献   

16.
翟明国 《岩石学报》2021,37(1):I0001-I0001
似乎还是在不久前,我应中国地质科学院同行的邀请,为庆贺沈其韩先生96华诞在《岩石学报》出一个学术专辑并做序.时间如梭,转瞬就过去了,《岩石学报》又将为沈先生百岁盛典和从事地质工作80周年再出专辑,实在是令人鼓舞和喜庆之事,既为沈先生有如此康健之福,又为前寒武纪地质和变质地质学传承有靠,这个专辑的出版都是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原地质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杰教授,一九○一年三月二十日生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渡镇,一九一九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地质学专业,一九二五年以优异成绩于该校毕业。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推动我国的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九八六年是许杰教授八十五岁之年,也是他从事地质事业六十七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原地质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杰教授,一九○一年三月二十日生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渡镇,一九一九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地质学专业,一九二五年以优异成绩于该校毕业。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推动我国的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九八六年是许杰教授八十五岁之年,也是他从事地质事业六十七周年之际。我们以十分欣喜和崇敬的心情热烈祝贺他  相似文献   

19.
<正>邓晋福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和岩石大地构造学家,是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岩石学全国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严谨治学,求实创新,造诣深厚,率先在中国将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引入岩浆系统的研究,在火成岩成因、壳幔深部过程、区域岩石大地构造学、岩浆作用与成矿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20.
《岩石学报》2019,35(10):ⅰ-ⅱ
<正>肖序常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蛇绿岩与中国大地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青藏高原和中亚造山带区域大地构造,以及有关能源、矿产的勘查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担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曾任国际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