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在研究东峰顶金矿区主要岩石类型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发育于矿体顶、底板蚀变围岩的原生晕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起该矿床的轴向元素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和找矿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长明 《安徽地质》2010,20(2):120-125
通过对安徽石台大山地区内岩石、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论述,阐述了岩石和土壤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和不同时代的岩石中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表层和深层土壤元素背景值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对岩石—土壤系统地球化学迁移性进行探讨,探讨了土壤元素背景值与基岩的关系、元素的富集与贫化特征和主要土壤元素类型特征。  相似文献   

3.
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的完善与成熟,使实验地球化学渗透到许多研究领域,从而成为地球化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实验地球化学在元素的分配行为(分配系数)、高压矿物相与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超高压凝聚态物质性质、超临界条件下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及开放体系下化学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岩石化学元素丰度研究地球化学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清华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64-167
应用岩石化学元素丰度研究地球化学块体,探讨地球化学块体中元素组成的差异.对中国东部岩石地球化学块体研究表明,华南分布着的巨大的W, Sn, Mo, Bi, U, Th, Pb, Li, Rb, Cs, Be, Nb, Ta, HREE, Y及Tl, Cd, F, K岩石地球化学域,其中的岩石地球化学块体是形成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块体和大型矿集区的主要物质来源.该研究不仅丰富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而且以新的视野从宏观角度上为勘查地球化学、理论地球化学、成矿学与找矿学、环境地学、大地构造学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性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大厂锡矿床容矿岩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本矿区主要容矿岩石——硅质岩、富长石岩及电气石岩稀土元素总量低,具弱的Ce亏损,明显的Eu负异常。这些特点与某些 有代表性矿床中的热液喷气沉积岩一条带状燧石岩及电气石岩十分相似,证明了它们属于喷气沉积成因。相反,与主要容矿岩石互成条带的部分绢云母岩,含绢云母的长石岩等则稀土总量高,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与北美页岩相似,具有陆源沉积或混合成因的特征。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这些岩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类与上述结果完全一致,为其成因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6.
在岩石地球化学理论的框架下,用该领域专家在实际工作中的思维方法来描述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固有流程,以岩石地球化学参数和图解为应用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地球化学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交叉的研究方法,概括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特征及其处理方法。通过对双变量图解、三变量图解特征的分析,将数据计算分为主量和微量元素相关参数计算、主量和微量元素标准矿物计算、同位素相关计算,设计合理、有效的算法,实现岩石地球化学图解的数据管理、分类、参数选择与计算、表达式识别、绘制、坐标转换、投点等图解成图全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Rock Plot岩石地球化学图解软件是以岩石地球化学参数计算与图解为研究对象,应用计算机处理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的一次新的尝试。系统整体运用WPF技术,采用松耦合的插件式设计,既保证岩石化学计算与图解的独立性,也维持了系统的整体性;采用简单、易于读写的JSON轻量级数据格式作为岩石化学计算与图解的统一配置模块,提供了高度灵活的扩展功能,并实现了矢量化输出。系统集计算与图解功能于一身,提供了综合、整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应用体验。  相似文献   

8.
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是目前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中常用的有效手段,其对岩石分类、岩石和矿床的成因判别、构造环境判别和地质演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岩石地球化学图解辅助分析软件的分析,发现此类软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即收录图解的种类和数量有限且不易扩展、使用过程自动化程度不高和软件独立性不强等。在收集整理了岩石地球化学领域8个大类、232幅图解的基础上,提出采用后缀表达式实现投点过程自动化和使用XML定义、扩展图解,按照岩石地球化学领域专家的工作流程,设计实现岩石地球化学图解成图、投点和计算软件以及CIPW等岩石地球化学常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阿尔金山西端似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尔金山西端发现的一套中性-中酸性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详细的岩石矿物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经典的埃达克岩十分相似,相当于张旗划分的O型埃达克岩,其成因与板块的消减作用或玄武岩底侵作用有关,这些岩石因为分布于较古老的造山带-阿尔金造山带与青藏高原北缘接合部位,故暂称其为似埃达克岩,花岗闪长岩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575Ma,应为晚震旦世的产物,其形成的构造背景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卫彦升 《山西地质》2012,(3):114-116,118
本文主要对吕梁山地区古元古界野鸡山群中的白龙山组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采用了目前较为前缘的地学理论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和火山喷发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国建  陈浙春  张宗元  邓平 《安徽地质》2002,12(1):39-43,58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简称井中化探)是20世纪90年代初油气勘探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在钻井过程中预测、判别油气储层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BC1井及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的D6井为例,在研究石油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井中化探成果发掘油气地球化学信息,重点描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了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差异,对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层进行预测和判别,为生产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地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气源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戴金星  夏新宇 《地学前缘》1999,6(Z1):195-203
对10年来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充气藏气源问题存在的不同观点(上古生界煤成气和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气何者为主)及相应的证据进行了总结和讨论,认为“奥陶系自生自储为主”的观点对地质和地球化学现象的解释存在疑问,包括用次要组分来判别混源天然气的主要来源,用不确切的端员气地球化学特征来计算混源比,对本溪组底部岩石的封盖性和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的原始生烃潜力评价偏高,忽略了石炭系存在能够生成油型气的海相源岩。因此,长庆气田不能作为海相贫有机质的碳酸盐岩生成的大、中型油气田的实例。根据天然气及气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长庆气田奥陶系风化壳气藏气是以上古生界煤成气为主、石炭系海相源岩生成的油型气为辅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3.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直接影响到其生烃能力的客观评价,特别对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阐述了碳酸盐岩的普遍存在运移沥青,以及识别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的各种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38,自引:5,他引:33  
张枝焕  曾溅辉 《沉积学报》2000,18(4):560-566
盆地内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导致储层特征和流体性质发生变化,影响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本文分析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孔隙流体的化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根据地层中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对成岩过程中地层古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推测。并通过对典型油田泥岩层和砂岩层中矿物组合及其在地层剖面上的变化规律的实例剖析,揭示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地质/地球化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储层沥青薄片镜下鉴定,对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宏观特征以及微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为例分析了烃源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稳定,底部暗色泥页岩分别厚约25m-43m,平均有机碳含量介于0.5%-1.0%,现今已达过成熟阶段,为中等烃源岩。牛蹄塘组泥页岩是灯影组古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古油藏原油裂解气是灯影组气藏成藏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一种判断油、水、干层的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储层样品中有机抽提的的含量和组成特征,结合油层物性,地层测试和试油资料编制织识别油、水,干层的图版,提出判别油、水、干层的地质/地球化学指标,确定油层的地球化学参数的下限,并运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新站油田主要油层分布段的油、水、干层进行判别。根据试油资料验证表明,地球化学判断结果比传统的地质录井及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判断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油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 ,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 ,50 %探井的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层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 ,厚度大 ,时代全 ,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 ,证明前新生代沉积岩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经源岩对比 ,证明源岩对油气的成藏作出了贡献。井的测试结果与储层分析都证明前新生代地层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有广阔的前景。预测存在有前生前储、新生前储及混合 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发现,揭开了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全面勘探的序幕。本文以油气钻探实践结果为基础,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探讨了松辽盆地大型火山岩气藏的成藏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气源岩发育区控制气藏的宏观分布范围,气藏与源岩区的横向距离一般小于8km,源岩与火山岩厚度比大于2的区域对成藏尤为有利; 大断裂控制火山岩体呈条带状或串珠状展布,延断裂带火山岩厚度大,最大厚度超过1600m; 火山岩相和火山旋回控制储层发育状况,火山口或近火山口叠合相储层发育,储层厚度一般100~200m,有利储层常发育于火山旋回的顶部; 火山机构中心部位具有局部构造高、储层物形较好、断裂发育等特点,在气源条件优越时,是短距离垂向运移成藏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海前新生代气勘探新领域探索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伟林  王国纯 《地学前缘》2000,7(3):215-226
中国近海分布着广泛的前新生代地层,特别是台湾海峡盆地至渤海海域,50%探井钻遇此套地层,前新生代地民支在海域以沉积岩为主,厚度大,时代全,主要为华北地台与下扬子准地台为背景的新生代沉积基础层。通过地化分析、油-岩对比,证明前新生代沉积岩有良好的生烃条件,经源岩对比,证明源岩对油气的成藏作出了贡献,井的测试结果与储层分析都证明了前生代地层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海域前新生代地层是下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有广阔的前景。预测存在前生前储,新生前储及混合3种类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