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阿克苏地区主要棉花产区在棉花受霜冻危害后枯死拔株时,棉株上都带有青铃.暖秋年份一般带有10%的青铃,冷秋年份带的更多,有时高达50%,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这种情况主要是没有根据当年的秋季气温情况来确定棉花的适宜打顶期而造成的. 一、棉花适宜打顶的农业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生态气候条件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是陇东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粮菜兼用的特点,是陇东南地区一种高产秋田作物,播种面积9.5万hm2,平均单产1946.6kg/hm2,其中天水播种面积5.2万hm2,平均单产1701.1kg/hm2,陇南播种面积4.3万hm2,平均单产2192kg/hm2。1 陇东南马铃薯近5a的分布情况据统计部门近5a平均资料反映[1],陇东南地区马铃薯从川区到海拔2500m处均有种植。其中,天水主要分布在甘谷、武山、秦安、张家川等县,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6%~17.0%,秦城、北道、清水较少,占播种面积的8.8%~10.3%;陇…  相似文献   

3.
玛曲草原气候资源利用与牧草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阶多项式生长曲线数学模型拟合牧草产量各状况年的牧草生产力,与实际值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最大生长率70.2 kg/hm2·d,最小生长率1.6 kg/hm2·d;月最大产量2 042.5 kg/hm2,月最小产量57.6 kg/hm2.生长季5~9月,旬≥0 ℃的累积积温每增加1 ℃,最高状况年比最低状况年每旬增加干物重2.54 kg/hm2;旬累积降水量每增加1 mm,最高状况年比最低状况年每旬增加干物重7.33 kg/hm2;旬累积日照时数每增加1 h,最高状况年比最低状况年每旬增加干物重3.83 kg/hm2.考虑到倾向率变化的不同,旬累积降水量引起的产量变化是主要原因,旬累积积温次之,旬累积日照时数影响弱.高产年气候资源利用率高,低产年气候资源利用率低.  相似文献   

4.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 ,讨论了不同地膜覆盖方式对麦田土壤温度、土壤有效水分含量以及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增温效应 ,可使春小麦生育期提前 ,产量提高 ,并可提高土壤有效水分的利用率。吐鲁番市地膜春麦最佳栽培方案应采用“膜下条播、3月初播种、525万株/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5.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地区,陕西省可耕地约400万hm2,林地约460万hm2,草场约260万hm2,水面2.7万hm2,农林牧副渔业都有比较优越的发展条件。1主要畜种和牧场的分布按照国家标准陕西属于半农半牧区,主要集中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榆林、神木、府谷、横山等六县。目前全省羊只650多万只。其中陕北占65%。有驴约40多万头,其中陕北滚沙驴占50%,关中驴和陕南小毛驴平分秋色。关中有牛100万多头,陕南100多万头,陕北的延安约50多万头。陕西全省草场533.3多万hm2,可利用的约400万hm2。由于地理条件、气象条件、人居条件的限制,真正能发…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绿洲棉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棉田蒸散发规律,运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对膜下滴灌棉田蒸散过程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花的日蒸散量曲线都表现为单峰曲线,不同生育时期一膜六行(30株/m2)种植的棉田蒸散量比一膜四行(20株/m2)大,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强度最大,一膜四行、一膜六行分别为4.76mm/d、5.94mm/d。同时,一膜六行种植的叶面积指数大于一膜四行种植,株高小于一膜四行种植。花铃期棉田的蒸散发量与日平均气温(p<0.01)和空气相对湿度(p<0.01)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日平均风速和日平均水汽压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横山县地处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以南部丘陵沟壑为主,约占总面积70%。北部为风沙草滩区。横山县为农业县,农耕用地6.7万hm2,林业用地18万hm2,牧业用地16.7万hm2,是全国小杂粮和山羊板皮生产基地县,陕北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县。目前农业生产基本是靠天吃饭的状况,因此,发挥基层  相似文献   

8.
目前,新野县大棚蔬菜种植面积已达0.33 万hm2以上,雪灾的危害越来越明显.1998年3月9日的暴雪使新野县1.98万个塑料大棚倒塌,直接经济损失594万元;2002年3月4日的暴雪,使新野县9.22万个塑料大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直接经济损失2766万元.  相似文献   

9.
河南水灾变化及典型水灾年大气环流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河南1950-2007年的逐年水灾统计数据,对水灾年的时间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典型水灾年大气环流的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50-2007年的58 a中,河南年年都出现水灾,全省水灾受灾面积66.7万hm2的有28年;66.7万hm2的有30年,约2年一遇;受灾面积133.3万hm2的有17年,约4年一遇;333.3万hm2的有4年,约15年一遇。在河南的典型水灾年,中高纬度的长波和南支系统都有很强的稳定性;亚洲中高纬阻塞形势非常明显,在西西伯利亚上空出现了强烈的偏北风分量,因而冷空气暴发南下非常频繁;副热带高压脊线在24°N左右,584 dgpm线呈西南东北走向,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充沛水汽带到内陆。河南省正处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支系统带来的暖湿气流交汇的区域,这是造成河南省出现严重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沈阳近半个世纪10℃活动积温不同尺度的年际间、年代际间、极值等数量变化、升幅变化、降幅变化、形态变化的特征分析,得出了若干具有农业生物学意义的、带有标识性意义的不同级别的气候特征值.首次详细地分析了沈阳不同等级的积温数量、积温振幅、积温极值等,从宏观趋势形态特征到微观数值解析,解释了具有不同农业潜力、不同热量潜势及不同类型、不同气候组合的、多极化的高热量年、低热量年及他们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50 a的长时间序列中,1998年为典型的高热量年,当年的积温量值4 010.6℃·d为历史第一,积温正距平值502.6℃;积温垂直升幅635.9℃为历史第一;积温升幅极差598.7℃·d为历史第一;当年创12万hm2水稻平均产量7 935 kg/hm2的大丰收记录.1972年为典型的低温冷害年,其积温量值2 923.8℃·d为历史最低,积温负距平值584.2℃;积温垂直降幅684.9℃·d为历史最低;积温降幅极差647.3℃·d为历史第一.当年全市大面积水稻大歉收,平均只达2 954 42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气候生态棉区化学调控适宜期的试验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山东省气候条件下,棉花生长发育主要受热量条件制约.由积温推算出在不同气候生态棉区以及不同品种、种植方式、密度和产量水平下的棉田物候期,由此得到相应棉田各次化调期,可改变田间小气候,提高成铃率10%~15%,单铃重增加0.3~0.9g,使棉田因蕾期缩短而改变播期及种植品种,扩大麦棉两熟种植区域,提高棉花品质.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区棉花种植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鄱阳湖区1961—2005年气象资料和1:50000地理数据,对影响棉花生长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并建立鄱阳湖区棉花气候区划指标;通过GIS空间分析,将影响棉花生长的关键气候要素插值生成分布式数据,根据建立的棉花区划指标对鄱阳湖区棉花种植进行气候区划。结果表明:鄱阳湖北部区域即九江市所辖的部分县域,气候条件有利于棉花的生长和高品质的形成,是鄱阳湖区棉花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鄱阳湖区中部,气候条件基本能满足棉花生长发育的要求,为棉花种植的一般区;鄱阳湖区外围的东、南、西部,气候条件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属风险棉区。  相似文献   

13.
从沟播平铺植棉的小气候出发 ,客观的分析了此方式的优缺点 ,建议依靠气象科技服务趋利避害 ,充分发挥其小气候优势 ,在风险棉区、次宜棉区植棉  相似文献   

14.
2003—2005年在新疆石河子棉区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内,通过智能人工气候箱实施低温处理试验,研究低温和低温持续时间对花铃期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河子棉区棉花在花铃期遭受异常低温处理之后,其叶片和蕾、铃都会发生异常脱落,并且其叶片和总蕾铃数的减少会随低温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而呈现明显增加;棉花在花铃期遭受异常低温之后,其蕾、铃受害对低温的响应速度快于叶片,其受害程度也大于叶片。  相似文献   

15.
利用河北省棉区1981—2015年40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棉花农情、连阴雨灾情、棉花产量资料,分析连阴雨过程特征及其对棉花生长的影响,修订和完善连阴雨灾害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获取历史连阴雨产量灾损率、筛选关键致灾因子,采用权重系数法构建连阴雨强度指数,并建立基于强度指数的灾损评估模型;利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法划分连阴雨强度等级;依据风险分析原理,构建连阴雨风险指数并进行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建立的强度指数能够客观反映连阴雨灾害强度,灾损评估模型评估效果较好。棉花播种出苗期连阴雨发生概率低(0.076)、造成的损失小(平均产量灾损率0.09%);现蕾至吐絮期连阴雨影响较大,发生概率和造成的灾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花铃期(0.447,17.1%) > 现蕾期(0.394,11.7%) > 吐絮期(0.237,7.2%)。近年来,现蕾期连阴雨发生站次减少,对棉花影响减弱,花铃期和吐絮期发生站次增加,尤其是吐絮期增加明显,成为连阴雨灾害影响棉花生长的主要时期。现蕾期和花铃期连阴雨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非主棉区,其中现蕾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北部及以北棉区,花铃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北部及以北棉区和石家庄、邢台、邯郸三市西部棉区;吐絮期高风险区分布在保定西南部、衡水西部、石家庄及其以南棉区,部分地区为主棉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西北也经历着同样的变暖趋势,尤其在西北干旱区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等地的棉花种植区,气候变暖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日益增多,但如何正确、合理地评价棉花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已成为目前十分突出的科学和实际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筛选了几类重要的评价指标,主要有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种植结构、地理分布、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病虫害气象指标等,这些指标的选择为科学评价棉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阿克苏棉区膜下滴灌农业气象服务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已在阿克苏得到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植棉比常规高密度植棉在灌溉方式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灌水灵活,控制力强,增产潜力较大。由于棉花膜下灌溉技术改变了棉田的生态环境,面对这一新型的节水技术,需找准气象服务的切入点。研究表明,农业气象服务在膜下滴灌植棉和常规植棉中的应对措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8.
全国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棉花发育期是反映棉花个体与群体生育状况的重要标志, 正确预报棉花发育期对于开展棉花气象灾害预警防御和生产管理措施建议至关重要。为此, 针对全国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尚未开展棉花发育期预报的状况, 通过对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网50个站棉花发育期的变异性和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速率因子的分析, 根据实际业务资料现状和业务运行特点, 结合天气预报, 提出了以棉花发育阶段有效积温和间隔日数为指标建立棉花发育期业务预报模式的思路, 实现了可实时动态预报棉花发育期的业务运行方法。模式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与实际对比的结果表明:全国50个站棉花第五真叶和开花发育期误差在5 d以内出现的频次达80%以上, 出苗、第三真叶、现蕾等发育期在70%以上,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4 d; 裂铃期误差在6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小于6 d, 效果较好。对棉花停止生长发育期综合考虑积温和初霜日期两个因素, 其历史拟合、外推和试预报误差在10 d以内出现的频次接近70%, 平均绝对误差接近10 d, 基本可以满足全国农业气象业务以旬为服务时效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与棉铃虫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80年代以来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的变化,指出这些变化与棉铃虫为害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一角度提出了调控棉铃虫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