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野外地质勘探队修配间采用合金车刀车制工件,不仅方便,并可提高工效和保证质量,所以具有重要意义。车制工件时,为了防止车刀合金崩断,应特别注意操作技术、合金焊接质量和砂磨角度。  相似文献   

2.
钻粒钻进在岩心勘探钻进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硬岩石中由于金刚石产量所限,金刚石钻进不能广泛采用的情况下,钻粒钻进几乎成为唯一的方法。而勘探愈往深部发展,岩石硬度愈大,这样钻粒钻进将来也更显得其重要。 此外,近年来又有关于钻粒钻进的新的创造(例如散弹式钻进等),自然又会对钻粒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钻机立轴的制造,多是使用实心棒料来加工的.一般是先用钻头钻内孔,然后再用车刀加工.这样既浪费材料和劳力,效率也不高.最近我厂翟炳坤同志和大家研究试验了一种套料刀,使用它加工立轴,可以提高效率,减轻体力劳动,并能从立轴棒料中加工套出一根棒料,用于加工其他另件.套料刀的结构如图所示共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刀头,刀头上镶有四个白钢或锋钢刀片.刀片应热处理与刃磨.刀头前半部要淬火,其硬度为Rc50~54;第二部份是刀桿,它是用45号钢制成的.刀头与  相似文献   

4.
鞍钢地质勘探公司修配厂孙丕基同志,在车制KAM-500型钻机蜗母轮时,采用了一种活动刀杆,来加工蜗母轮半圆弧,获得良好效果.过去加工的方法是先用尖刀赶弧,然后再用样板刀加工.很费时间,也不易控制.这次他用的活动刀杆,非常简单,并易于掌握,技术较低的同志均可操作.活动刀杆的构造如图1所示、它是由本体(1)拉动杆(2),活动车刀(3),小轴(4)所组成.  相似文献   

5.
“硬度”一般是指一种物体抵抗另一种物体压入或刻入的能力。测定矿物普遍采用莫氏硬度,测定金属常用肖氏、罗氏和布氏硬度等。测定物体硬度的方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测定岩石的硬度还缺乏一种完善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测定岩石的硬度来确定岩石级别的问题,更是急待研究的一个问题。我所宋信琮同志,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破除了迷信,创造了一种摆球硬度仪,现已试制成功。用这个仪器测定的硬度和岩石按可钻性的分级有着一定的关系,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往复水泵的瓦拉片(阀片),多年来都是使用铜料制造的。为了节约铜,我们在最近两年中进行了一些试验和摸索,用汽车废旧轮胎做瓦拉片效果较好,并且具有易于加工、耐磨、成本低等优点。现介绍如下,供作参考。 1.将废轮胎用剷形刀(修鞋用的)划成长条,宽度可大于成品2~5毫米。 2.用下料刀(见图1)下料。钻床转速2~4转/分,以水冷却。 3.中间用火烙法烫出直径10毫米的孔。 4.将烫好孔的坯料夹在车床上,车出斜面(圆锥),使用车橡皮的车刀如图2,刀具材料是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岩石硬度与测井参数间的关系,利用测井资料结合数学处理方法进行了岩石硬度预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硬度与声波测井有很好的相关性,而与自然伽马测井无必然联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声波测井资料建立了岩石硬度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和修正,使预测精度达到90%以上。同时,该方法可以克服室内微钻头实验法中,由于岩心数量有限且实验用岩心为完整岩块,不能代表整个岩体性质的缺陷,实现了地层岩石硬度的快速实时预测,为钻头设计、选型、钻井工程设计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8.
在选用金刚石钻头时,人们往往以钻头胎体硬度作为胎体性能的标准。而对金刚石钻头胎体硬度的选择,国内外有两种不同看法。多数人认为,坚硬岩石用软胎体,软岩石用硬胎体;而另一种看法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9.
强化钻杆的螺纹连接,对提高机械岩心钻进的劳动生产率有很大潜力.勘探队广泛使用金刚石钻进对钻杆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探寻最合适的钻杆结构,已制造出带有圆柱颈和圆锥螺纹(原文为圆柱螺纹和圆锥螺纹-校者)的联合式钻杆锁接头.以前用1K62型万能螺纹车床和9K14型管子车床加工螺纹需走刀5~6次.这项工作很复杂,要求车工特别细心.加工出的螺纹不是经常能达到高质量,有时有毛刺,裂纹和起鳞.由于在转数低的情况下使用硬质合金片的复杂性,车刀的寿命仍然短.这就需要创造一种能提高工件质量、减少劳动量的车螺纹新工艺.用这种方法加工螺纹不需特  相似文献   

10.
矿山开采厚0.7公尺,倾角10—12°的矿体系用全掌子面法。开采厚度为1公尺。1955—1956年间,本矿山曾试验用小直径钎头钻凿10—12级(按普罗特家科诺夫教授的岩石硬度高级)硬度的岩石。炮眼系用OM-506型凿岩机38—36公厘和32公厘钻头干钻  相似文献   

11.
肖氏硬度原用于金属材料1978年,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推荐用C-1型肖氏硬度计测试作为室内测定岩石回弹硬度的方法之一日本在岩芯钻探工作中,对岩石的分级就直接采用肖氏硬度指标(表1).一些研究者曾确定岩石肖氏硬度与抗压强度、静压入硬度等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并用以寻求回转钻进时压力与钻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家珍 《矿产与地质》1994,8(4):287-291
彩石及其资源开发(5)李家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矿产地质研究院,桂林541004)宝石、玉石以外的色彩艳丽,结构构造奇特,一般硬度在4以内的,又符合工艺加工要求的矿物岩或单矿物岩石归为彩石类。也即矿物岩石中色美坚韧,质地细腻均匀、易琢磨、光泽强、...  相似文献   

13.
岩浆岩的熔点、粘度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我国中、新生代一些岩浆岩的化学成分、熔点、人工玻璃的折射率和比重以及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在常压下岩石酸度愈大,熔点愈高。熔点与岩石的Fe~(2+(+Fe~(3+)+Mn+Mg±Ca为反相关;与Si+Al+K+Na为正相关。计算粘度与温度的关系表明,酸度愈大,粘度愈大;碱度愈大,粘度愈小,温度愈高,粘度愈低;同一温差下,酸度愈大,粘度变化愈大。  相似文献   

14.
目前岩石相对硬度分六个等级,在实际工作中,可不考虑某一岩石的抗压强度的准确性,只需求出它隶属于某一级硬度的可靠程度即可,为此提出模糊模式识别方法解决这类问题:首先确定与岩石抗压强度相关的3个数字测井参数——强度指数、杨氏模量、密度参与计算,然后分配相应权重,构建与硬度级别相对应的6个模糊子集,最后建立判别岩石硬度分级的6个隶属函数作为模糊模式识别岩石硬度等级。判别原则:将任一深度的强度指数、杨氏模量、密度3个数据加权求和,将其值作为判别对象依次代入6个模糊模式得到6个计算值,按照最大隶属原则,确定其相对的硬度级别,该值越接近1,则其隶属于那个硬度级别的程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将野外采集或实验室合成的岩石样品制备成小尺寸柱状岩心样品,是进行地质学岩石高温高压物性实验的重要环节.岩石样本的脆硬性和成分不均匀性严重影响常规岩石磨削取心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和取心质量.将取样工具的旋转超声振动与岩石磨削加工过程相结合,并通过气动系统实现岩石样本在竖直方向上的柔性进给,所研制的台式旋转超声岩石取心装置可实现实验室小尺寸柱状岩心样品的高精度自动磨削取心加工过程.多种不同地质材料的取心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能进行不同硬度岩石样品的高效率和高质量小直径取心加工,满足地质学高温高压实验的高标准制样需求.   相似文献   

16.
岩石硬度是反映岩层软硬、可钻性和爆破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解译冲击钻进钻具响应信息可为原位、快速、定量评价岩石硬度提供新思路。采用高精度数字型位移、液压和转速传感器监测冲击钻机的关键传动部位,搭建了冲击钻机数字钻进过程监测系统。平行开展岩石硬度测定和冲击钻进正交试验,建立了各类岩石的钻进响应信息标准数据库,深入剖析推进压、冲击压、旋转速度与冲击耗能之间函数关系,并提出利用冲击耗能指数定量评价岩石硬度的方法。研究发现,推进压和冲击耗能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冲击压和钻进耗能拟合曲线为开口向上抛物线,各种岩石对应曲率半径不尽相同,但对称轴基本一致;钎杆转速对钻进耗能的影响可忽略。通过对单位体积钻进耗能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滤除了冲击钻进机械参数的影响,定义了可用于表征岩石硬度的新指标:冲击耗能指数η,其离散性小且与岩石硬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数字传感技术获取和解译常规钻孔的钻进过程响应信息,可在不额外增加勘测或试验工作量情况下测定岩石硬度,为工程现场直接评价岩体参数提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减少样品的运送,缩短加工时间和加快化验速度,我队设立了野外样品加工间.但因盘磨粉碎机的磨盘不能及时供应,常常影响生产.为改变这一状况,在老工人贾永发等同志的带领下,大胆革新,将废弃的旧磨盘镶上合金使用,经近一年的试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镶焊用一付废弃的旧磨盘,先进行退火,使硬度变小,然后再将其外圆车平,车去的部  相似文献   

18.
估算岩石断裂面粗糙度的一种分形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更为简单的估算岩石断裂面粗糙度值的分形模型,可用来模拟岩石断裂面剖面线。断裂面愈粗糙,其分维值也愈大,并建立了分维值与JRC值之间的经验方程。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认为,钻头相对回转速度愈高,岩石脆性崩裂性质愈见明显,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   

20.
香港岩石的硬度与点荷载指标和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损硬度测试——施密特锤及肖氏硬度实验和点荷载试验是三种经常用来间接测定岩石强度指标的方法。目前很多学者已提出了不同的经验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是把硬度指标、点荷载指标和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与间接拉伸强度联系起来。但是在应用这些关系时,必须首先用当地的岩石特性数据加以验证,查看地质变化的影响,才可确保使用无误。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大量香港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和凝灰岩)的实验数据,提出一套适用于香港地区岩石的经验关系,另外也对其他经验关系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