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MODIS和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得出研究区的积雪面积,同时结合精伊公路规划图及地形图,分析了公路沿线可能存在风吹雪和雪崩的危险区,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研究区近5年来11月到次年3月是积雪最丰富时期,9月、10月、4月和5月积雪较少。近5年来积雪呈增加趋势,最大积雪时间集中在2009—2010年积雪季。MODIS积雪数据精度在积雪面积越大时,精度越高;积雪面积越小时,精度越低。精伊公路东线走廊K60以上路段和西线走廊K100以上路段风吹雪对公路影响较大;精伊公路北段的雪崩的可能性很小;东线走廊K60~K77段和西线走廊K90~K110段有一定的雪崩灾害;西线走廊K58~K90段有较大的雪崩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天山西部的降雪丰富,伊犁河流域年最大雪深普遍超过60crn,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和伊犁的最大雪深分别高达152crn和89cm。因此,天山西部山区风吹雪和雪崩灾害较多,严重影响着当地的交通安全。新疆精(河)-伊(宁)铁路经过的缓坡丘陵区是风吹雪灾害多发区,崇山峻岭区是雪崩灾害多发区。通过对铁路沿线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与推算,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最大风速平均值14.0m/s,30a-遇的最大风速与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20.3m/S和160cm;平均冬季降水量153.2mm,为风吹雪灾害的发生提供了物质与动力条件。在风吹雪多发区,风吹雪的主要危害类型是路堑型风吹雪沉积,其次为低路堤型风吹雪沉积等。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基本上查清了精(河)一伊(宁)铁路沿线风吹雪的发生与分布规律,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铁路在雪害多发区的设计原则和雪害防治方法。认为路堤防风吹雪的适宜高度为200~1500cm,路堤若低于200cm,路面上易发生风吹雪沉积;若路堤的边坡较陡,则路面上不易发生风吹雪沉积;路堑边坡的角度越小,路堑越深,路堑走向与主导风向的夹角越小,风吹雪沉积越不易发生;风吹雪的防治应以防风吹雪走廊和下导风板为主,并辅以侧导板、挡雪墙等工程。精-伊铁路雪崩灾害主要发生在崇山峻岭区,主要类型为坡面雪崩和坡面沟槽雪崩。阳坡雪崩多发生在降雪季节,雪崩危害相对较少;阴坡积雪不易融化,雪崩危害大。阴坡雪崩在整个冬季从开始下雪直到次年春季积雪融化以前都可发生,危害时期长。在雪崩灾害的多发区,铁路选线时明线工程最好能选在阳坡,永久性建筑物或设施要尽量避开沟槽雪崩的运动区和堆积区;铁路线横穿河流处,桥梁的桥墩和铁路延伸线一定要避开沟槽雪崩的运动区和堆积区,尽量选在两雪崩之间的山梁或山脊处,隧道出入口也要选在突出的山嘴或山梁等正地貌部位。在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线路应尽量向坡面的上部抬升。精一伊铁路沿线雪崩灾害治理原则:在所有的隧道出入口,隧道再向外延伸3m,上方再修建导雪堤,可保隧道口的安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求尽量少地破坏铁路两侧的植被,特别是树林和灌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山积雪雪崩站区的地理环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天山积雪雪崩站站区自然地理垂直地带完整。降水丰富,最大达1140.8mm。冬半年降雪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积雪深度多年平均80cm。深厚的积雪使站区每年冬季都发生雪崩和风吹雪灾害,成为天山大陆性雪崩研究的天然场所。同时,站区生态与环境良好,植被、土壤种类集天山之大成。站区旅游资源引人入胜。北有“东方阿尔卑斯”之称的乔尔马;南有巴音布鲁克天鹅湖,均由天山公路与本站相连通。  相似文献   

4.
牛骥 《地理研究》1989,8(2):115-116
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以下称天山积雪站)是1967年11月建立的我国目前唯一的山地积雪及其灾害治理观测实验站.1978年归属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1966年12月,新疆焉耆-伊宁公路海拔3000m的天山艾肯达坂和巩乃斯沟地段,发生罕见的暴风雪和雪崩灾害,造成公路阻塞、交通通讯中断达半年之久;同时,数万头牧畜遭受严重伤亡,山区千余名林业牧业和养路工人及人民战士的生命受到威胁;山地自然生态环境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严酷的现实向人们提出了对山区积雪及其灾害(含雪崩及风吹雪)进行科学治理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前言在我国积雪被分为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如东北、华北、华中和西南山地)和干旱气候条件下(西北干旱区)形成的两大类。这里讲的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季节性积雪及其雪崩。在新疆(干旱区)冬季的积雪和夏季山地的降雪,都是一种尤为宝贵的水利资源。但  相似文献   

6.
雪灾是青藏铁路及其沿线地区所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其风险等级进行科学评估,是制定应急方案、确保青藏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历史雪灾数据和铁路相关数据,选择27项指标构建青藏铁路及其沿线的雪灾综合风险评估体系,对青藏铁路沿线积雪雪灾、雪崩雪灾和风吹雪雪灾的致灾危险性、铁路系统的脆弱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7.
天山山区公路山地灾害主要出现于海拔>3000米的现代冰缘区,遭山地灾害威胁较严重的是独山子—库车公路和乌鲁木齐—库尔勒公路。较突出的山地灾害是雪崩、风吹雪、自然积雪、泥石流与石冰川,其次是倒石堆、热融滑塌和热融掏蚀。该区公路山地灾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此外应加强灾害预报。  相似文献   

8.
我国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和西藏东南部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独具一格的自然地理区。由于该区一些地方固体降水量充沛,给雪崩、风吹雪和异常大雪三种雪害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成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及农牧业生产均造成了严重危害。随着西南地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该区雪害的防治研究已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任务之一。为此,我们继1964,1965两年在波密、易贡考察后。又于1981年开始对本区的积雪和雪害进行了考察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山坡积雪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同形式的块体运动,其中包括蠕变和雪崩。雪崩是山坡上的不稳定积雪断裂后发生的快速崩坍。它危及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山地自然灾害之一。山坡和山坡上的积雪是雪崩的两个条件。后者是雪崩运动的物质,而前者为雪崩运动提供能量。同时,山坡不但是雪崩的下垫面,而且它和气候条件共同影响山区降水、积雪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我国雪冰研究工作为“四化”建设服务,总结我国开展应用雪冰学研究的成果及其经验和教训,拟于1985年9月底在新疆伊宁市召开“全国应用雪冰学术讨论会”。会议内容有:1)积雪、雪崩、风吹雪及有关灾害防治;2)河、湖、海、水库冰及其冰害防治;3)现代冰川与冰雪物理;4)雪冰测试技术;5)融雪及其融雪径流预报研究;雪冰资源的  相似文献   

11.
雪崩灾害严重地威胁着山地旅游滑雪以及山区公路安全。因此,开展雪崩的预测预警研究很有必要,尤其是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滑雪场雪层的安全性必将成为举办者必须考虑的问题。雪崩的预测预警与地形、气象因子和积雪关系密切。雪崩形成区的坡度大多在30~45°,坡形态、地面粗糙度和下垫面也会对雪崩产生影响。气象因子中与雪崩有关的主要因子包括:新雪、风和气温,高的新雪降雪量和降雪密度可诱发新雪雪崩,风向风速决定了积雪的再分配,而气温对积雪的力学性质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积雪中的连续性雪晶能形成软弱层,是雪崩发生的必要条件。雪崩形成的步骤为三步:软弱层破裂的产生、传播以及断裂的出现。其中软弱层中雪体低强度带对破裂的产生和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山是我国积雪丰富、雪崩频繁、灾害性雪崩又具明显周期性的山地。作者以雪崩制图的非变化因素(地形形态)为主,提出了中国天山积雪站区雪崩路径分布图与雪崩分带(区划)图,并作了概略说明。这为当地的土地合理利用、山区道路与矿山建设、雪崩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汤懋苍 《中国沙漠》2002,22(2):F003-F003
风雪流(又称风吹雪,简称吹雪)为空气挟带着雪粒运行的非典型的两相流,也就是常说的雪粒被风卷着随风运行的一种天气现象。风雪流包括低吹雪、高吹雪和暴风雪三种,它对自然积雪有重新分配的作用二世界上风雪流分布较广,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较大,风雪流不仅是形成极地冰盖、高山冰川、雪崩等的物质来源之一,诱发并加重冰雪洪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风吹雪区划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中隆  张志忠 《山地学报》1999,17(4):312-317
分析了我国风吹雪及其变化趋势,指出风吹雪和雪崩不能放在一起区划的原因,提出了风吹雪区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区划单位系统,指标及方法,据此,把中国风吹雪区划分为2个区域,3个大区,13个地带,39个地区和131个区,使其更加显示出专门区划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雪崩是对高寒山区房屋、设施、道路安全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雪崩监测预警技术还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发展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是避免或减轻雪崩对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对国际上常用雪崩防治工程进行分类,重点按作用手段分别阐述了各种防治工程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对防治工程研究进展、适用范围、设计要求、应用情况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研究认为,目前的雪崩灾害防护工程存在修筑标准欠缺、雪崩机理不明确、工程设计参数计算不合理、试验模拟不理想、基础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活动等不足,并建议从工程综合配置、雪崩与防护结构相互作用、工程设计参数定量化研究、开发积雪清理技术、构建监测预警系统等方面开展先行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大阿尔玛京卡河流域的雪崩与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阿尔玛京卡河流域危险主要出现在中山森林-草原带和高山雪冰带。受局地气候、地貌与环境的综合作用,流域雪崩规模小、路程短,多见全程雪崩;雪崩类型单调,以干、湿雪崩占统治地位,在90%以上,雪崩发生地点集中,而且每年都有出现,只有数量上的差异性。在西风气流的控制下,冬季积雪层的变质过程具温度梯度变质特征。积雪层负温梯度大,雪层深霜的发育和生长迅速,呈出“干寒型”积雪的基本特征。雪崩对道路、居民点和建筑  相似文献   

17.
李慧融 《干旱区地理》2020,43(6):1567-1572
积雪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重要的水资源,也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子之一。 目前光学影像反射率和雷达亮温数据是积雪遥感领域的主要数据,本文首次结合两类遥感数据估 算积雪深度,并比较偏最小二乘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算法) 在积雪深度估算方面的表现。以锡林郭勒盟 2012—2015 年积雪深度数据为例,基于反射率和亮度 温度相结合的积雪深度估算精度优于单个数据源,且随机森林算法表现最好,均方根误差为 2.93 cm,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研究结果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评估等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天山独(山子)库(车)公路是横贯天山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由于积雪灾害的影响使其冬春两季无法利用。因此,如何防治雪害就显得非常重要。屋檐式导风工程是防治风吹雪灾害的一种工程措施,经实验是可行的,但在目前实施中还存在一些盲目性。所以,本文在实验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模拟;即在不考虑风吹雪的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在给定山坡坡度,公路内边坡坡度和高度、导风板长度、风吹雪初始速度的条件下,建立数学模式。根据模式计算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的性质与结构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中国内陆地区积雪分布十分广泛。根据西北地区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干寒型”积雪的特征 ,对中国天山和阿尔泰山山区的季节性积雪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 ,该区最大积雪深度达 15 2cm(1997) ,积雪层一般由新雪 (或表层凝结霜 )、细粒雪、中粒雪、粗粒雪、松散深霜、聚合深霜层和薄融冻冰层组成。与“湿暖型”积雪相比 ,“干寒型”积雪的性质具有密度小 (新雪的最小密度为 0 .0 4 g/cm3 )、含水率少 (隆冬期 <1% )、温度梯度大(最大可达 - 0 .5 2℃ /cm)、深霜发育层厚等特点 ,并且变质作用以热量交换和雪层压力变质作用为主。据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 (43°2 0N ,84°2 9E ,海拔 1776m)的观测资料 ,中国内陆干旱区冬季积雪期雪面太阳辐射通量以负平衡为主 ,新雪雪面反射率达 96 % ,短波辐射在干寒型积雪中的穿透厚度达 2 8cm。春季积雪消融期 ,深霜层厚度可占整个积雪层厚度的 80 %。随着气温的升高 ,雪粒间的键链首先融化 ,使积雪变得松散 ,内聚力、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降低 ,积雪含水率也随之增大 ,整个积雪层趋于接近 0℃的等温现象 ,因此 ,春季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地全层性湿雪崩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熊黑钢  刘耕年 《地理科学》1998,18(3):227-233
分析天山山地由气候原因引起的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1)基带(暴雨-塌方带):主要是由中、低山突发性的降雨引起的各种灾害。此带灾害频发时期与最大降水期是同步的。(2)中带(融水-冰冻带):其灾害大多同温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3)上带(风吹雪-雪崩带):由积雪运动造成的灾害多集中在这里。山地坡向和高度对自然灾害垂直带谱的组成和灾害出现的频率影响很大。由于温度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