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刺槐盛花期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积温学说的原理,研究了刺槐生长发育速度与平均气温的关系。得出了刺槐生长发育的下温度为12℃,达到盛花期需要≥12℃活动积温460℃;并以活动积温460℃作为盛花期预报指标,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刺槐花期前期大量因子进行筛选,建立了刺槐盛花期的积温预报方法和统计预报模式,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浅谈黑龙江省积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温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农业气候条件和资源的主要指标。积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它与其他资源的区别在于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时间变化。稳定通过各种界限温度的积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热量指标。作物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的多少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作物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温度指标决定着植物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3.
肇庆地区香蕉生产起步较晚,70年代后期才有较大面积的种植。1992年全市香蕉面积为4333公顷(香蕉、大蕉合计7533公顷,收获面积6380公顷,总产量8839吨人根据十多年种植的经验,我市中南部地区为适宜香蕉生产。但近两年来受低温霜冻天气的影响,遭受到严重冷害。本文根据试验调查,谈谈肇庆市香蕉生产的气象条件与气象灾害。1香蕉生长发育与气象因子的关系1.1温度香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温度,以25~32℃最适[1],≥35℃生理活动降低。当温度≤10℃时停止生长,≤5℃时吸芽、茎叶、花蕾和蕉果均受冻害。故香蕉适宜在年平均气温≥21℃和最…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中,往往要推算山区某一高度的历年极端最低气温的最大可能值;这是由于任何作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全部进程中,都必须具备大于生物学的最低气温,否则就会受害死亡,这种温度称为致死温度。如温州蜜桔的临界低温是-9℃,葡萄在休眠期的致  相似文献   

5.
于仲吾  尹连荣  徐峰 《气象》2002,28(3):56-57
通过对白蚁危害活动的观察研究,摸清了白蚁一年中的三个活动期;对比分析了各活动期的气象资料,得出了白蚁危害林木的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6.
自40年代以来,国内外就开始了农业气象模拟研究,即利用数学模式做试验性分析,如光合、呼吸及蒸腾模式等。近20年来,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专门模拟语言的诞生,定量研究已逐步从简单地建立某一过程的数学模式发展到根据土壤——植被——大气系统内各生理物理的运动机理,建立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力)模式。据分析「‘],农业气象模拟研究可分为三方面:1.天气——作物产量模拟模式,如贝尔、康斯坦丁诺夫的模式;2.物质能量交换空气动力学模拟模式,如J.L.Monteith、井上荣一及E.R.Lemon等的模式;3.植物生长发育的动态(…  相似文献   

7.
春霜冻预报     
春霜冻预报卫宝林,王占芬(永济县气象局044500)春霜冻对小麦、蔬菜及油料作物─—油菜籽的生长发育都有很大影响。几年来,我们在霜冻预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介绍如下:1 霜冻标准霜冻的温度指标:-2℃<T_(DO)<0℃为轻霜冻;-4℃<T_(DO)...  相似文献   

8.
陈中云罗楠  徐永灵 《广西气象》2005,26(A01):169-170,173
“贵州省主要作物农业气候实时客观评价系统”是基于“贵州省实时气象资料业务系统”开发的专业应用程序。大体上包含以下模块(子系统):光温水资料提取;资料补正;评价主模块(含水稻、玉米、小麦、油彩、烤烟、辣椒等子系统,其中每种作物都含有光照评价模块、温度评价模块、水分评价模块及综合评价模块)。系统从作物生物学特性(如作物发育三基点温度:上限温度、最适温度、下限温度;作物需水供求平衡方程;作物需光特性、光饱和点等)入手,利用实时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作物发育状况的影响。系统利用贵州全省所有台站实时地面报及AB报资料和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点资料,通过系列软件开发,实现能够快速、及时的对贵州主要作物的光(日照时数)、温、水等气候生态条件进行实时定量化评价,满足决策气象服务、气候评价、农业气象等业务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新丰县龙眼生产气候条件分析与防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的生长发育与周围的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环境条件中,气候因子起着决定作用。本文根据新丰县多年气候资料,分析气候因子与龙眼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针对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1 龙眼生长发育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1.1 温度    龙眼喜温忌冻,在年平均气温18~24℃地区均有分布,但以年平均气温20~22℃、无严重冻害、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3℃的地区,作为栽培区较适宜。年平均气温<17.5℃,龙眼生长结果就不正常。新丰境内≤200m的地区其热量资源基本能够满足龙眼生长发育的需要。但龙眼对低温的反应相当敏感,在气温低到0℃时,幼苗受冻害;低至-1.5℃以下时,大树老叶受冻害;当气温低至-4℃以下时,大树严重受冻害。新丰站40年资料显示,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5.3℃,多年平均为-1.5℃,有着年际差异(表1)。日最低气温≤0℃,出现机率为4.72%,一般出现在12~2月份,历年平均有4.3天,最长持续日数达12天,这种持续低温对龙眼幼苗极为不利;虽然日最低气温≤-1.5℃和-4℃出现的机率很小,分别为1.56%和0.09%,对大树老叶难以构成很大威胁。但一旦出现这种低温,成树将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冻害,轻者枝叶枯萎,重者整株地上部分死亡。若低温伴随长期干旱,危害更甚。因此,冬季冻害是严重影响新丰龙眼生产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龙眼幼苗除不耐低温外,夏季高温和温度突变也对其生长不利。温度过高时,叶子的同化作用加强,同化量也随之增加,细胞液逐渐变浓、变干。使细胞甚至整个组织死亡;温度突变时,尽管幼苗形态或结构上的痕迹表现不明显,但会导致幼苗难以恢复生理上的创伤。新丰盛夏温度高,极端最高气温为36~39℃,上壤表面温度一般可达50℃左右,甚至接近或超过60℃,且多雷雨,易出现高—低—高的V字形温度骤变,对龙眼苗期生长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0.
玉米的中后期生长分为稳期阶段和花粒期阶段,其中穗期阶段包括拔节、抽雄两个生育时期;花粒期阶段包括开花、吐丝、成熟3个生育时期。1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1.是玉米中后期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春玉米出苗后幼苗随温度上升而加快生长,当日平均温度达到18℃以上时,植株开始拔节,在23~25℃内温度愈高生长愈快。玉米抽雄稳、开花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3~28℃之间,此时是玉米一生中要求温度较高的时期。但温度过高对玉米授粉和授精不利。当温度高于35C及空气湿度wt30%时,散粉后1~3小时内花粉即失去萌发能力;花丝亦容易…  相似文献   

11.
喀斯特地貌森林不同小生境的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喀斯特地貌森林中不同小生境的太阳辐射、温度、湿度等进行了多次的观测和研究,得出喀斯特地貌森林中的土面、石面、石沟、石缝等因所处的环境不同,它们的生态小气候差异明显;土面、石沟的生态气候条件好,好、热、湿变化缓好,有利于林木生长,石面、石缝的辐射、温度变化剧烈,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的补充和修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文芳 《气象》1998,24(10):47-51
从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出发,结合威宁县高海拔地区种烟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了贵州省优质烤烟气候区划指标。得出表征热量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不仅要考虑日平均温度和持天数,还要考虑积温、昼夜温差、地温及叶面温度等。通过分析,对原指标中成熟期平均温度。大田生长期温度、旺长-成熟期天数等指标进行了修正。补充≥10℃活动积温≥2200℃,移栽期日平均气温≥14℃,月平均日较左≥8℃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喜温作物,尤其播种~出苗、开花~吐絮对温度最敏感,所以,适宜的温度是棉花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必要条件。热量不足不仅影响生育进程,并且对产量高低品质好坏也起着决定作用。在我省春季常因低温不能一播全苗,幼苗出土晚、生育慢,6月上、中旬搭不好丰产架子,现蕾盛期常延迟到7月上、中旬。棉花现蕾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9~20C,而关中棉区5月下旬就相继稳定通过了20℃,致使6月份的有效温度得不到利用,缩短了棉花的有效花蕾期,棉花现蕾少给铃少,秋季还易受低温阴雨的威胁。为此,我们研究了适期早播、保苗促苗的适宜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省主要在作物生长季(5—9月)气温高、雨水多,日照较少。前期温度波动大,产粮区降水少,春旱较重;中期高温多雨,对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但部分市县发生洪涝灾害;后期气温偏高、水份正常、日照足.利于灌装成熟。气象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利大于弊,属平丰年景。加上播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粮豆总产高于上年,为历史第二位丰收年。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土壤水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自玺  侯建新 《气象》1988,14(9):13-16
不同土壤水分状况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着明显的影响,并且通过各种生理生态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根据1984—1987年试验资料,系统分析了土壤水分对气孔阻力、光合作用、蒸腾强度、灌浆速度等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土壤湿度与它们之间的数学模式,运用最优分割理论进行最优分割,确定了夏玉米拨节—抽雄期的适宜土壤水分指标为15.5%,干旱指标为10.5%;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1.4%和48.4%,抽雄—成熟期的适宜水分指标为16.7%,干旱指标为10.7%,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7.0%和49.3%。从而为灌溉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稳定度和能量指标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指标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主要基于1995—2001年强对流天气过程和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K指数、A指数、位势不稳定指标以及能量平衡高度、位势不稳定能量等指标,并进行量化检验和预报指标的对比。结果表明:(1)A指数、K指数的数值大小对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具有一定效果。(2)位势不稳定指标I在安徽南方应用比北方的预报效果好,安徽南北方I的临界值有差异,北方I的临界值小,南方I的临界值大。(3)逐年的能量平衡高度和位势不稳定能量都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能量平衡高度高于350 hPa且处于极值是强对流天气预报的重要指标。总温度较高、饱和总温度较高、位势不稳定能量较高时,能量平衡高度较高;反之,能量平衡高度较低。这种对应关系可以通过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4)强对流天气过程期间,能量平衡高度较高。随着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增大,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也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主客观天气预报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1年4~12月5种信息源广州市区的天气预报进行预报质量检验,预报时效为24、48、72 h;检验要素针对降水、温度。对降水预报进行一般晴雨、暴雨业务评分和Ts评分;对温度预报进行方差、分级等统计检验。对预报员和模式预报产品的预报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性晴雨天气预报,热带所中尺度模式的预报质量普遍较好,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预报员的24 h预报质量与模式的预报质量相当,48~72 h预报总体而言,模式预报明显优于其它预报方法;各种方法对暴雨的预报能力偏低;Ts评分表明模式对有、无降水的预报能力较强;对于温度预报,总体上,预报员的预报准确率最好,热带所中尺度模式的温度预报存在系统误差,预报普遍比实况偏低;对于降水和温度,各种预报方法质量均随预报时效的增长而下降,且最高温度的预报误差总比最低温度的预报误差大。  相似文献   

18.
害虫本身是一种变温动物,它不象人那样能够保持一定的体温。它要生存,要传种接代,就必须有一定的温度和其它气象条件。实践证明,害虫发生发展程度和发生早晚,是与田间小气侯有密切相关,往往为气象条件的变化,而引起害虫发生发展规律的变化。为此,各地公社气象哨,在县气象站的指导下,多年来摸索出了各种病虫害发生发展与气象的关系,找出了各种病虫繁殖、产卵的气象指标,并用这些指标,发布病虫害预报,提出消灭病虫害的时间和方法。各地气象哨多年的经验和做法主要有:一、根据温度变化,预报虫害的活动。山渣红蜘蛛是平果、桃、梨等果树的大敌,并且很顽固。它是以雌成虫在树干皮缝和根茎处越冬,转年当温度适宜时开始出蛰。天  相似文献   

19.
为塔里木灌区产业调整,发展红地球葡萄生产的气候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阿拉尔市气象局1961-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灌区红地球葡萄生长发育阶段的主要气候指标并与参考文献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灌区栽培红地球葡萄的气候适应性。结果表明:灌区红地球葡萄生育期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10℃活动积温、无霜期、各生育阶段的温度,降水量等气候条件符合其生长发育的要求。灌区在生长发育阶段的气候条件适宜红地球葡萄栽培。春季的倒春寒、沙尘暴、扬沙天气和秋季的冷空气活动、降水天气对红地球葡萄的产量、品质有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粮食作物对高温干旱胁迫的响应及其阈值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气温度升高和降水波动为主要标志的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理生化过程等对气温、水分变化的响应特征、机理与后果等的研究,对揭示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是制定适应对策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分别回顾了国内外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生理生态因子、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对高温、水分亏缺的反应以及对二者的协同响应,评述了高温和干旱缺水影响过程中作物的阈值反应及其临界值,讨论了当前高温干旱对作物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应着重加强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1)干旱/湿润条件下的温度、水分阈值,以及多因子协同胁迫下作物的忍耐极限;(2)胁迫程度、时期、历时与作物自身生理生化过程的关系,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响应机制;(3)作物对适度干旱的补偿效应在高温下是被削减还是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